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蚌的检查与诊断
1
作者 赵亚东 《科学养鱼》 2003年第6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病蚌 检查方法 诊断技术 外部检查 内部检查
下载PDF
病蚌样品的采集和送检 被引量:1
2
作者 方爱萍 卢新华 +1 位作者 杨丹飞 汪晓华 《科学养鱼》 2001年第10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样品采集 送检
下载PDF
三角帆蚌疾病的初步研究(简报) 被引量:14
3
作者 倪达书 葛蕊芳 叶振荣 《淡水渔业》 1982年第5期41-42,共2页
三角帆蚌(Hyripsis cumingii)是当前淡水蚌珠生产中最佳的蚌种,一直为育珠者广泛采用。但是,自1975年以来,多数育珠地区,经插珠和未插珠的三角帆蚌均常因发病而导致大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生产单位被迫改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 三角帆蚌(Hyripsis cumingii)是当前淡水蚌珠生产中最佳的蚌种,一直为育珠者广泛采用。但是,自1975年以来,多数育珠地区,经插珠和未插珠的三角帆蚌均常因发病而导致大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生产单位被迫改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育珠,但珍珠质量不如三角帆蚌的好。因此,防治流行广,危害大的三角帆蚌病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育珠 褶纹冠 珍珠质量 防治 初步研究 生产中
下载PDF
走出蚌病防治的误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根芳 方爱萍 卢新华 《内陆水产》 2002年第11期5-5,共1页
关键词 基础研究 良种繁育 检疫 药物 防治
下载PDF
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rli)对三角帆蚌病源的抗病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徐毛喜 洪一江 +2 位作者 戴银根 邱齐骏 孙水兵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265,269,共5页
采用3种方式对池蝶蚌进行感染试验。第一,在三角帆蚌蚌瘟病发病区同时吊养的池蝶蚌育珠蚌未见有感染现象;第二,将已经发病的三角帆蚌蚌肉组织捣碎后,放入水簇箱中,箱内分别为1-4龄4个年龄段的池蝶蚌和三角帆蚌,25d后,水温为20-26℃下,... 采用3种方式对池蝶蚌进行感染试验。第一,在三角帆蚌蚌瘟病发病区同时吊养的池蝶蚌育珠蚌未见有感染现象;第二,将已经发病的三角帆蚌蚌肉组织捣碎后,放入水簇箱中,箱内分别为1-4龄4个年龄段的池蝶蚌和三角帆蚌,25d后,水温为20-26℃下,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三角帆蚌感染率超过65%,感染死亡率大于70%,而池蝶蚌的感染率低于25%,感染死亡率为40%-60%。第三,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三角帆蚌感染率为50%-90%,以2龄和3龄较重,感染死亡率67%-95%,池蝶蚌的感染率为20%-35%,感染死亡率为75%-100%。初步结果表明,池蝶蚌对三角帆蚌蚌瘟病相关病源和嗜水气单胞菌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且抗病力明显强于三角帆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蝶 三角帆
下载PDF
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6
作者 李应森 《农村百事通》 2001年第9期35-36,共2页
珠蚌吊养在水中,肌体包被在双壳中,因而蚌病不易发现,一旦患病,很难控制和治疗.因此,蚌病应该以防为主,治疗为辅.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有如下体会. 1.自繁自育,严禁外购小蚌手术蚌可以自己繁育培养,尽可能不购或少购外地幼蚌,以切断... 珠蚌吊养在水中,肌体包被在双壳中,因而蚌病不易发现,一旦患病,很难控制和治疗.因此,蚌病应该以防为主,治疗为辅.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有如下体会. 1.自繁自育,严禁外购小蚌手术蚌可以自己繁育培养,尽可能不购或少购外地幼蚌,以切断病源菌的传播途径.自繁自育可有目的地进行蚌种的选育,并可有效地避免近亲繁殖,增强后代生命力. 2.把好手术蚌消毒关手术插片前,应将所有工具洗刷干净,严格消毒.手术蚌放在网箱中暂养2~3天,以去除蚌壳内的淤泥杂物.手术技术要熟练,一般一只蚌的手术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伤口和小片要滴注消毒液或保养液,特别是5~10月高温季节,更应做好消毒防病工作. 3.养殖水域要间作或轮作长期养蚌的水域,水底会积聚有害物质,水质易老化,珠蚌所需的微量元素相对比较贫乏,不利于珠蚌的生长.一般养蚌时间越长,发病率相对越高,珍珠质量越差.最理想的轮作方式是施肥养蚌与种草养蟹,每3~5年轮换1次,有利于水域的可持续利用. 4.及时隔离病蚌,剔除死蚌.病蚌对外界反应迟钝,出水孔喷水缓慢无力,用开壳器打开双壳,闭壳肌无力,肌体消瘦,食道内无食.死亡后双壳张开.一旦发现病蚌、死蚌,应及时取出,防止病菌在水中扩散,并每667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20公斤或漂白粉2公斤化水全池泼洒,将发病率控制在最低点. 5.改善生态环境淤泥是水体的主要耗氧源,又是病原体的繁生地,且在缺氧条件下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导致珠蚌发病.因此,做好底质的清淤消毒工作十分重要.每隔2~3年,应将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并按每667平方米用75公斤生石灰水全池泼洒,然后进行养殖.养殖期间定期换水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水体中的致病菌,增强珠蚌活力和对病害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6.改进施肥技术由于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不同,如处理不当,易导致水质恶化,引发蚌病.因此,施肥时,在做到适时、少施、勤施的同时,还应根据水温和水质的变化规律,在施有机肥作基肥(每667平方米施鸭粪或鸽粪500公斤)的基础上,春、秋两季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轮施,夏季则全部施用无机肥,每667平方米水面一般每次施用尿素2公斤、过磷酸钙4公斤左右,以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适应珠蚌的生长要求,预防蚌病的发生. 7.改革传统养蚌方式现今市场对珍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单纯沿用施肥的方法育珠已不能满足需要.要生产出高品位珍珠须采取人工投喂与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科学调控相结合,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在吊蚌初期或5月或10月蚌易发病前期全池泼洒豆浆(每天每667平方米用黄豆1公斤)有一定效果. 8.合理密养和混养河蚌靠过滤水体来获取食物,放养过密,会导致水体中饵料生物量不足.育珠蚌食物供不应求,不仅会影响蚌体的健康,还直接影响珍珠的质量.一般内塘水面每667平方米放800~1000只手术蚌,外荡水面可以根据水质肥瘦酌情减少.不同品种进行混养,如每667平方米混养鳙鱼60尾(规格13厘米/尾),草鱼20尾(规格25厘米/尾)或团头鲂100尾(规格10厘米/尾),如果能混养罗非鱼100尾(规格10厘米/尾)效果更好.如果投放水草或人工饲料,每667平方米鱼类混养数量草鱼可增加到100尾(规格25厘米/尾),团头鲂达500尾(规格10厘米/尾),罗非鱼500尾(规格10厘米/尾),不仅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水质的调控,对预防蚌病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
下载PDF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五)——蚌病的防治技术
7
作者 卞伟 《内陆水产》 2002年第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淡水珍珠 养殖技术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育珠蚌常见疾病的防治
8
作者 任卫东 《渔业致富指南》 2001年第13期39-40,共2页
目前在河蚌育珠中所用蚌源主要是三角帆蚌,在其养殖过程中,蚌病防治是一个重要环节。常见有如下几种疾病,并将其防治方法做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育珠 养殖过程 育珠 三角帆 常见疾 防治
下载PDF
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童培银 王汝超 李应森 《水产养殖》 CAS 2000年第4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育珠 综合防治 消毒 施肥
下载PDF
淡水育珠蚌疾病防治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根芳 方爱萍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淡水育珠 防治 水体消毒
下载PDF
淡水育蛛蚌疾病诊断与综合防治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英鸿 唐建中 《鱼类病害研究》 1993年第1期1-7,共7页
关键词 诊断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三角帆蚌疾病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仕根 余建善 《淡水渔业》 1984年第2期40-43,共4页
我所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珍珠,已有十多年的历史。1983年因蚌感染疾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死亡率达65%以上,严重地影响育珠生产的进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组织了科技工作者进行攻关。我们在大面积养珠区域的... 我所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珍珠,已有十多年的历史。1983年因蚌感染疾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死亡率达65%以上,严重地影响育珠生产的进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组织了科技工作者进行攻关。我们在大面积养珠区域的蚌病防治和流行病调查的同时,7月份与县防疫站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防治 育珠 月份 生产 高度 初步研究 感染疾 流行调查
下载PDF
养蚌方式与蚌病
13
作者 杨春泉 《水产养殖》 CAS 1988年第2期32-32,共1页
河蚌是底栖动物,而在河蚌育珠生产中,却采取“挂养”、“笼养”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改变了河蚌原来的生活环境,因而也使蚌的运动状况和摄食状况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对于蚌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由于生活环境的... 河蚌是底栖动物,而在河蚌育珠生产中,却采取“挂养”、“笼养”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改变了河蚌原来的生活环境,因而也使蚌的运动状况和摄食状况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对于蚌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蚌的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珠 养殖方式 笼养 摄食 消化 发生 改变 生产中 运动
下载PDF
蚌病的防治和疵珠的防止
14
作者 王石豪 《渔业致富指南》 2003年第20期45-46,共2页
(一)致病因素 1、选蚌不当:选择的育珠蚌体质较弱,易感染疾病。 2、选水不当:选择的育珠蚌养殖池,池底污泥多,水源遭受污染,无新鲜水更换。 3、操作不当:在手术操作时,育珠蚌离水时间过长。手术器械带菌、带病毒感染伤口,或伤口过大过深... (一)致病因素 1、选蚌不当:选择的育珠蚌体质较弱,易感染疾病。 2、选水不当:选择的育珠蚌养殖池,池底污泥多,水源遭受污染,无新鲜水更换。 3、操作不当:在手术操作时,育珠蚌离水时间过长。手术器械带菌、带病毒感染伤口,或伤口过大过深,损伤严重。 4、管理不当:不重视养殖管理,造成水质时肥时瘦,水质偏碱或偏酸,甚至水体严重缺氧等。 5、病原入侵:引起育珠蚌发病的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生物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疵珠现象 因素 毒性 嗜水气单胞菌 水肿 烂鳃
下载PDF
蚌病防治重在消毒与管理
15
作者 钟仁法 黄社建 《科学养鱼》 1995年第11期33-33,共1页
蚌病防治重在消毒与管理育珠专业户谈起蚌病不免谈虎色变。我县有蚌病损失几万至十几万元的,有两个育珠面很大的邻县,一个1994年发病率达60%多,一个发病率达50%多,经济损失惨重。但是也有的育珠蚌在病区不发病,其经验是... 蚌病防治重在消毒与管理育珠专业户谈起蚌病不免谈虎色变。我县有蚌病损失几万至十几万元的,有两个育珠面很大的邻县,一个1994年发病率达60%多,一个发病率达50%多,经济损失惨重。但是也有的育珠蚌在病区不发病,其经验是四个字“严消、细管”。现把具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消毒 管理
下载PDF
蚌病的防治药物筛选及初步治疗试验
16
作者 李爱华 朱心玲 《鱼类病害研究》 1993年第1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药物 防治 选择
下载PDF
“蚌病成珠”与“言志永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和《洗衣歌》之比较
17
作者 谢忆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纺织工人 西里西亚 诗人闻一多 成珠 中西艺术结婚 洗衣工 《诗大序》 《孙子兵法》 《诗经》
下载PDF
蚌病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18
作者 张根芳 方爱萍 《鱼类病害研究》 1996年第3期26-27,20,共3页
关键词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蚌病的敌害防治
19
作者 廖桂心 《湖北渔业》 1995年第3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敌害 防治
下载PDF
河蚌的几种中毒性疾病
20
作者 张文革 《渔业致富指南》 2004年第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中毒性疾 藻毒素中毒性 自体毒素中毒性 化学物质中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