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健康与中医未病说 被引量:5
1
作者 鲁缘青 《光明中医》 2010年第8期1354-1356,共3页
很多人认为亚健康就是中医的未病,亚健康的防治就是中医的治未病。其实,把中医的"未病说"和现代提出的"亚健康"等同看待,是欠全面的。本文试就亚健康与中医未病说的联系做一论述。
关键词 亚健康 中医未病说
下载PDF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府病说对后世影响简考
2
作者 李玉清 张灿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8期1470-1470,共1页
关键词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病说 影响
下载PDF
《文笔式》——初唐一部重要的声病说著作
3
作者 卢盛江 《唐代文学研究》 2012年第1期204-218,共15页
关于《文笔式》,笔者已有两篇考证文章。① 地卷《八阶》、《六志》属《笔札华梁》与《文笔式》共有的内容,这是我们所知道的。此外,关于东卷《二十九种对》前十一种对的原典,笔者不赞成小西甚一先生的考证。② 笔者认为,东卷《二十九... 关于《文笔式》,笔者已有两篇考证文章。① 地卷《八阶》、《六志》属《笔札华梁》与《文笔式》共有的内容,这是我们所知道的。此外,关于东卷《二十九种对》前十一种对的原典,笔者不赞成小西甚一先生的考证。② 笔者认为,东卷《二十九种对》前十一种对的有些内容可以确知出于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和崔融《唐朝新定诗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融 诗髓脑 皎然 诗格 元兢 《诗议》 《文笔式》 病说
下载PDF
中医未病说与亚健康状态之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安丽萍 陈雅民 孙盛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未病"说与亚健康状态之关联。方法: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及社区卫生工作普查体会,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亚健康状态应属于中医"未病"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引发的原因早有认识,防治上用中医治未病的... 目的:探讨"未病"说与亚健康状态之关联。方法: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及社区卫生工作普查体会,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亚健康状态应属于中医"未病"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引发的原因早有认识,防治上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如饮食起居方面调节、道德修养、中药、导引、按摩、针灸等进行干预是行之有效的,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病说 亚健康状态 防治
下载PDF
冠心病“风病说”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文宗 王振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304-3306,共3页
文章阐述"风病说"的渊源、风邪是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及风邪阻络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并进一步说明"风药"在冠心病中的治疗作用,探讨"风邪"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关系,提出冠心病"风病说"... 文章阐述"风病说"的渊源、风邪是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及风邪阻络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并进一步说明"风药"在冠心病中的治疗作用,探讨"风邪"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关系,提出冠心病"风病说";丰富了中医学关于冠心病发病学的病因说,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病机,并把风药运用到冠心病的治疗领域,开辟了中药治疗冠心病新的方法和思路,为研究中药治疗冠心病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防治冠心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 病说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从标本中气说探《伤寒论》六经病 被引量:1
6
作者 童增华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8-19,共2页
古往今来,研究《伤寒论》的学者,无不重视对气化学说的探讨。在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他们运用《内经》标本中气理论分析《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创立了六经气化学说,对弘扬发展《伤寒论》作出了贡献。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 古往今来,研究《伤寒论》的学者,无不重视对气化学说的探讨。在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他们运用《内经》标本中气理论分析《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创立了六经气化学说,对弘扬发展《伤寒论》作出了贡献。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以“三阴三阳病”来命名各篇。但每经病证,均以某经“之为病”为提纲,如“太阳之为病”、“阳明之为病”等,六经皆然。正如陆九芝所言:“六经提纲皆主气化。太阳之为病,寒水之气为病也。寒为病故宜温散,水为病故利水。篇中凡言太阳病,皆就寒水之病言也。”因六经辨证与气化及标本中气学说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所以对六经实质的研究结合标本中气说,更有重要意义。兹以标本中气学说为中心分述六经病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中气 伤寒杂病说 六经
下载PDF
梁启超“史界革命”再审视——对《新史学》线性进化论与“四弊二病”说的批判 被引量:8
7
作者 路新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1,共9页
由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史学》而启动的"史界革命"至今历时一百一十周年。这场革命对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负面影响,却至今未能得到学术界清算。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对《新史学》所信奉的"线性进化论"及其&qu... 由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史学》而启动的"史界革命"至今历时一百一十周年。这场革命对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负面影响,却至今未能得到学术界清算。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对《新史学》所信奉的"线性进化论"及其"四弊二病"说作一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线性进化论 “四弊二
下载PDF
西夏本《佛说疗痔病经》释读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颖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5期87-89,共3页
本文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Инь.No.807号西夏文行书写本《佛说疗痔病经》进行了翻译和校注,旨在为西夏文献学和佛教史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关键词 西夏 佛经 疗痔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卒病痼疾说”发挥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杉 江泳 《光明中医》 2002年第1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伤寒杂论》 “卒痼疾 外感 内伤杂
下载PDF
心法疗愈的智慧——从《古炉》善人“说病”与夏威夷疗法说起
10
作者 乔金果 《商洛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5-18,共4页
"说病"是贾平凹小说《古炉》中善人给人治病的方法 ,"荷欧波诺波诺"是一种源自夏威夷的深层心疗的医法,两者都从引导人的心灵入手,通过释放内心有害的情绪使人达到身心健康平衡的状态。二者的疗愈过程和疗愈原则有... "说病"是贾平凹小说《古炉》中善人给人治病的方法 ,"荷欧波诺波诺"是一种源自夏威夷的深层心疗的医法,两者都从引导人的心灵入手,通过释放内心有害的情绪使人达到身心健康平衡的状态。二者的疗愈过程和疗愈原则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其中自我负完全责任的法则、感恩的法则和爱的法则,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带给人们很多珍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威夷疗法 疗愈
下载PDF
“疡科三部病机学说”临床应用体会
11
作者 赵瑞勤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22-22,46,共2页
“疡科三部病机学说”临床应用体会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赵瑞勤“疡科三部病机学说”乃清代疡科名家高锦庭倾毕生之心得而独创。高氏按人体上、中、三部辩证求因,总结曰:“盖以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 “疡科三部病机学说”临床应用体会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赵瑞勤“疡科三部病机学说”乃清代疡科名家高锦庭倾毕生之心得而独创。高氏按人体上、中、三部辩证求因,总结曰:“盖以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疡科 疮疡 疡科三部 临床应用 治疗
下载PDF
《佛说痔病经》文献考述兼论中印医学文化交流
12
作者 赵雅琛 王兴伊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9-147,共9页
《佛说痔病经》是义净从印度翻译而来的一卷密教文献,对痔病描述颇具特色。其内容见于敦煌文书S.5379、《大正藏》《医心方》、西夏写卷И_(HB).NO.807。经研究发现S.5379时代最早,与后三种写本有差异,当各抄自不同底本。其内容里关于... 《佛说痔病经》是义净从印度翻译而来的一卷密教文献,对痔病描述颇具特色。其内容见于敦煌文书S.5379、《大正藏》《医心方》、西夏写卷И_(HB).NO.807。经研究发现S.5379时代最早,与后三种写本有差异,当各抄自不同底本。其内容里关于痔病的描述可发现是受到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昙梵陀利学派的影响较大,阿育吠陀对痔病的认识由身体各部位皆可长出“痔”,逐渐缩小至仅描述肛周疾病,由广义至狭义。该经卷先在中国的中原传播,又返传敦煌、黑水城,后又传至日本,流传甚广,并影响中医对痔病的认识,使中医之“痔”由肛周疾病扩大至鼻痔、耳痔等其他部分的赘生物,由狭义至广义。该经卷保留中印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痕迹,在浓墨重彩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宝贵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育吠陀 中医 交流传播 佛教
下载PDF
有病求医说
13
作者 崔一 《公民导刊》 2010年第1期55-55,共1页
"吃了五谷,哪个不生病",这是人们常常对病人的一种安慰之词,虽是老生常谈,但这句话对思想包袱重,情绪忧郁的人来说,可令其心情舒畅,早日走向康复。人的一生难免不得病。不过,有了疾病千万别去计较,不要忧心忡忡,要及时看医生。
关键词 《有求医 杂文 生活随笔 崔一
下载PDF
佛说疗痔病经
14
作者 妙光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6年第3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疗痔 居士 优婆塞 《佛疗痔经》 阿难陀
下载PDF
略论证候与中医病名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符友丰 危北海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5-18,共4页
本文以《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及《内经》为文献依据,通过训诂和考证,对证、症、候、疾、病等进行释义,探讨了古人对疾病命名的一般规律,指出了古病名中的存在问题与形成原因。
关键词 证候 中医 伤寒杂病说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帛书》与《伤寒杂病论》和《内经》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世纶 《国医论坛》 1991年第2期3-5,共3页
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最古最早的医书,因此认为张仲景是根据《内经》撰写了《伤寒杂病论》.近来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此抱有质疑,但因证据不多至今未能改变这种观点.《马王堆汉墓帛书》(以下简称《帛... 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最古最早的医书,因此认为张仲景是根据《内经》撰写了《伤寒杂病论》.近来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此抱有质疑,但因证据不多至今未能改变这种观点.《马王堆汉墓帛书》(以下简称《帛书》)的出土,给了人们考证的机会,今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供同道参考.一、从《帛书》的成书年代看不论从字体和内容看,《帛书》的产生不晚于秦汉之际,当早于《内经》纂成时期.在《帛书》中有不少与《内经》相同的内容,如《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全文和体例接近《内经·经脉篇》;竹简《十问》中有“黄帝问曰”等字样.因此张仲景有可能继承于《内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伤寒杂病说 内经
下载PDF
古今气化说伤寒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明清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4,共3页
气化学说是《伤寒论》研究中的一种学说,其内容以分配规律和从化规律为主,太过与不及为发病原则。气化以脏腑经络为基础,阴阳消长为动力,体现了大自然圆运动与人体圆运动的协调统一关系。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在《伤寒论》的六经... 气化学说是《伤寒论》研究中的一种学说,其内容以分配规律和从化规律为主,太过与不及为发病原则。气化以脏腑经络为基础,阴阳消长为动力,体现了大自然圆运动与人体圆运动的协调统一关系。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在《伤寒论》的六经生理、病理、证治规律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理论价值。今天重温气化学说,会对《伤寒论》研究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气 伤寒杂病说 中医药学文献
下载PDF
近年《伤寒论》体质学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金田 李娟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5-17,共3页
1.近年来研究状况分析 1.1关于《伤寒论》体质实质与特性的研究。 《伤寒论》中有关人之体质内容和精神,主要体现于其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当中。卫外力与自和力是《伤寒论》中体质强弱的实质,张仲景常用“卫气”与“自和”分别描述它们... 1.近年来研究状况分析 1.1关于《伤寒论》体质实质与特性的研究。 《伤寒论》中有关人之体质内容和精神,主要体现于其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当中。卫外力与自和力是《伤寒论》中体质强弱的实质,张仲景常用“卫气”与“自和”分别描述它们。卫外力能使机体防御外邪,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与天地相应;自和力使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协调,从而保持稳定的内环境。 论体质之特性,可归纳为如下几种:1.病理性。《伤寒论》是一部讨论外感疾病的临床专著,这就决定了该书主要是讨论已病状态而非未病状态,因而《伤寒论》判别体质是以病理现象——症状为依据的。换言之,仲景判断体质的阴阳属性,是依据受邪后机体的反应及疾病的传变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说 体质学 研究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食疗“八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天木 《国医论坛》 1991年第4期4-6,共3页
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下简称《伤寒》、《金匮》),不但是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备的诊治外感病与杂病的专著,而且也是我国发源食疗较早的典范.是书所论食疗学内容颇为丰富,仅治方之... 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下简称《伤寒》、《金匮》),不但是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备的诊治外感病与杂病的专著,而且也是我国发源食疗较早的典范.是书所论食疗学内容颇为丰富,仅治方之中,主治各种病证的食疗方(含杂合一、二味以上食物和以食物为辅料的方剂)则居半数以上,饮食药物达40余种,详其治疗大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尽具,对于指导中医临床食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说 饮食疗法
下载PDF
试论《伤寒论》三阳病腑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乾麟 《国医论坛》 1992年第5期6-8,共3页
将三阳病分为经证、腑证,是研究《伤寒论》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既能把内容复杂的三阳病用经、腑两证归纳成纲,便于探讨其本质,又能更精确地指导辨证用药。为此,笔者作一肤浅讨论,供同道参考。 一、由来 查《伤寒论》三阳病篇,虽然多次... 将三阳病分为经证、腑证,是研究《伤寒论》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既能把内容复杂的三阳病用经、腑两证归纳成纲,便于探讨其本质,又能更精确地指导辨证用药。为此,笔者作一肤浅讨论,供同道参考。 一、由来 查《伤寒论》三阳病篇,虽然多次提及“经”字,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说 三阳 腑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