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因脉治》从火与痰辨治咳嗽钩玄
1
作者 袁星与 张楚西 +2 位作者 姜廷桢 熊桅 朱振刚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5-67,共3页
明代医家秦景明在其《症因脉治》一书中对咳嗽诊疗做了深刻的阐述,见解独到。秦氏将咳嗽先按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次辨虚实,并从火与痰的角度辨析咳嗽的病机。在治法上,秦氏主张以降火和治痰为主,认为咳嗽实火可泻、虚火可补,并注重从脾... 明代医家秦景明在其《症因脉治》一书中对咳嗽诊疗做了深刻的阐述,见解独到。秦氏将咳嗽先按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次辨虚实,并从火与痰的角度辨析咳嗽的病机。在治法上,秦氏主张以降火和治痰为主,认为咳嗽实火可泻、虚火可补,并注重从脾论治。同时,秦氏亦从病之经络与脉症入手治疗咳嗽,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并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因脉治 秦景明 咳嗽
下载PDF
浅析《症因脉治》失眠证的证治特点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聪 宋咏梅 《江苏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8-10,共3页
明代医家秦昌遇所著《症因脉治》认为,外感失眠证的主要病因是风、寒、热等外邪侵袭,或是失治、误治使真气损伤;内伤失眠证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或素体虚弱,禀赋不足等。治病当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脉,据症、因、脉辨别证... 明代医家秦昌遇所著《症因脉治》认为,外感失眠证的主要病因是风、寒、热等外邪侵袭,或是失治、误治使真气损伤;内伤失眠证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或素体虚弱,禀赋不足等。治病当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脉,据症、因、脉辨别证型,分证型进行治疗。在《症因脉治》中秦氏从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将失眠证分为13个证型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因脉治 失眠 辨证论
下载PDF
论《症因脉治》对痹证之认识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静 许霞 +1 位作者 孙朗 李笑男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20-22,共3页
明代医家秦昌遇著有《症因脉治》一书,在继承前人治痹思想与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症因脉治》将痹证分为外感痹证与内伤痹证两类,外因为风湿寒热之邪,内因责之情志饮食劳倦,正气内虚、邪气侵袭是发病的关键。在遣方用药方面,秦氏于... 明代医家秦昌遇著有《症因脉治》一书,在继承前人治痹思想与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症因脉治》将痹证分为外感痹证与内伤痹证两类,外因为风湿寒热之邪,内因责之情志饮食劳倦,正气内虚、邪气侵袭是发病的关键。在遣方用药方面,秦氏于《症因脉治》一书中主张使用风药配伍祛湿药、温阳药以祛除外邪,强调养血行气药、归经药物的使用,同时重视调和脏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因脉治 痹证 秦昌遇 病因病机 组方思路
下载PDF
秦景明《症因脉治》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晓华 钟伶 《江西中医药》 2009年第11期8-9,共2页
通过初步探讨《症因脉治》一书主要的学术特点,认为该书首先把内科病症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从各病的症、因、脉、治四个方面叙述,并在治法中设"从脉","从症"两项,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全书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结... 通过初步探讨《症因脉治》一书主要的学术特点,认为该书首先把内科病症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从各病的症、因、脉、治四个方面叙述,并在治法中设"从脉","从症"两项,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全书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是一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实用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景明 症因脉治 学术特点
下载PDF
浅析《症因脉治》中平胃散的加减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蕾蕾 陈蕾蕾 《光明中医》 2004年第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症因脉治 平胃散 内科病 中医药疗法 临床药学
下载PDF
浅析《症因脉治》中脾主运化理论 被引量:8
6
作者 沈丽果 马佐英 +2 位作者 孟静岩 孙晓霞 席鹏飞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73-76,共4页
《症因脉治》是明代医家秦昌遇所撰的临床型医书。脾者,乃仓廪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对脾主运化观点的阐释,说明脾主运化的重要性。根据本书特点并结合《症因脉治》中的症、因、脉、治4个方面对脾主运化理论进行探讨,同时结合诸贤附... 《症因脉治》是明代医家秦昌遇所撰的临床型医书。脾者,乃仓廪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对脾主运化观点的阐释,说明脾主运化的重要性。根据本书特点并结合《症因脉治》中的症、因、脉、治4个方面对脾主运化理论进行探讨,同时结合诸贤附论与临床实践阐明对脾主运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因脉治 运化 诸贤附论
下载PDF
《症因脉治》论治呕吐思想探析
7
作者 朱杰 张云松 +1 位作者 姜璐 曹志群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63-65,共3页
明代医家秦景明在其著作《症因脉治》一书中,在继承前代医家治疗呕吐经验基础上推陈出新。其认为胃腑失和是呕吐发作的关键,并将呕吐分为外感呕吐和内伤呕吐两大类,其中外感病因主要为六淫邪气,内伤病因主要为饮食劳倦、情志不遂等所致... 明代医家秦景明在其著作《症因脉治》一书中,在继承前代医家治疗呕吐经验基础上推陈出新。其认为胃腑失和是呕吐发作的关键,并将呕吐分为外感呕吐和内伤呕吐两大类,其中外感病因主要为六淫邪气,内伤病因主要为饮食劳倦、情志不遂等所致的脏腑失和。秦氏根据邪气致病的不同症状特点探源求因,结合脉象确定病位所在进行遣方用药。秦氏临证擅用温性药以化痰行气、健脾药以培中求本,并配合清热散寒之品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因脉治 秦景明 呕吐 外感 内伤
下载PDF
《症因脉治》眩晕论治思想与辨治经验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红喜 梁晓 +5 位作者 魏竞竞 申伟 付国静 刘悦 迟显苏 张允岭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0期1832-1835,1839,共5页
阐述梳理明代医家秦景明《症因脉治》眩晕论治思想及辨治经验,将其眩晕论治思想探析为:眩晕当分表里,论治有序;眩晕当别病因,辨治有据;眩晕当论虚实,调治有基;将其眩晕辨治经验探析为外感六淫眩晕,辨因祛邪达表;气血亏虚眩晕,益气滋阴养... 阐述梳理明代医家秦景明《症因脉治》眩晕论治思想及辨治经验,将其眩晕论治思想探析为:眩晕当分表里,论治有序;眩晕当别病因,辨治有据;眩晕当论虚实,调治有基;将其眩晕辨治经验探析为外感六淫眩晕,辨因祛邪达表;气血亏虚眩晕,益气滋阴养血;痰饮内阻眩晕,化痰消饮祛湿;气火上冲眩晕,清火滋阴归元。通过探析归纳,并佐以现代临床运用研究,以传承发扬名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从而发挥中医药辨治眩晕的理论与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因脉治 眩晕 秦景明
下载PDF
运气加临 燥火为病──上海秦昌遇《症因脉治》学术特点初探
9
作者 王金梅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6-7,共2页
运气加临燥火为病──上海秦昌遇《症因脉治》学术特点初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200233)王金梅关键词:秦昌遇,运气,燥火明代,上海医家秦昌遇,对“运气加临”“燥火致病”十分重视,这在秦氏所著《症因脉治》一书中甚为突出... 运气加临燥火为病──上海秦昌遇《症因脉治》学术特点初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200233)王金梅关键词:秦昌遇,运气,燥火明代,上海医家秦昌遇,对“运气加临”“燥火致病”十分重视,这在秦氏所著《症因脉治》一书中甚为突出。据其所论,运气加临,燥火发病,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昌遇 运气 燥火 症因脉治
下载PDF
《症因脉治》头痛论治思想与辨治经验探析
10
作者 刘红喜 梁晓 +4 位作者 魏竞竞 申伟 刘悦 迟显苏 张允岭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5期895-897,925,共4页
阐述梳理明代医家秦景明《症因脉治》头痛论治思想及辨治经验,将其头痛论治思想探析为:头痛当分表里,分治有序;头痛当明病因,对因施策;头痛当辨虚实,扶正祛邪。将其头痛辨治经验探析为:外感六经头痛,分经论治祛邪;气血亏虚头痛,益气养... 阐述梳理明代医家秦景明《症因脉治》头痛论治思想及辨治经验,将其头痛论治思想探析为:头痛当分表里,分治有序;头痛当明病因,对因施策;头痛当辨虚实,扶正祛邪。将其头痛辨治经验探析为:外感六经头痛,分经论治祛邪;气血亏虚头痛,益气养血通络;痰湿食积头痛,祛痰化湿消积;肝火上冲头痛,清肝泻火疏风。通过探析归纳,以期与同行交流分享,传承发扬名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从而发挥中医药辨治头痛的理论与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秦景明 症因脉治
下载PDF
秦景明与赵献可医易思想比较——以《症因脉治》与《医贯》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磊 王群 +1 位作者 刘志超 张其成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604-1608,共5页
秦景明与赵献可均为明代医易会通的代表医家,赵献可在命门学说上多有创见,秦景明则长于对龙雷相火的阐释,两位医家在学术观点上有诸多碰撞:一是对人身的主宰有不同的认识;二是在养生观念方面持有不同的看法;三是调伏龙雷相火———引火... 秦景明与赵献可均为明代医易会通的代表医家,赵献可在命门学说上多有创见,秦景明则长于对龙雷相火的阐释,两位医家在学术观点上有诸多碰撞:一是对人身的主宰有不同的认识;二是在养生观念方面持有不同的看法;三是调伏龙雷相火———引火归元还是壮水之主?二者的治疗方法截然相反。赵献可认为,命门为人身主宰;而秦景明从后天有形之脏腑的范畴考虑,认为赵献可的论述超出了《黄帝内经》所论述的范围。二人医易思想之不同源于他们对易学与医理的不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景明 赵献可 症因脉治 《医贯》 医易会通 命门学说 龙雷相火 养生 引火归元 壮水之主
下载PDF
精液不液化症中医治疗要点
12
《光明中医》 2012年第4期793-793,共1页
①阴虚火旺证,治宜滋养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症因脉治》)加减。 ②肾阳不足证,治宜服温肾散寒,益气填精,方用二仙汤(《中医方剂l临床手册》)加减。
关键词 精液不液化 中医 症因脉治 阴虚火旺证 知柏地黄汤 肾阳不足证 温肾散寒 益气填精
下载PDF
陈意教授病证结合治疗不寐经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菁 黄宣 +2 位作者 张庆乾 孙海燕 傅休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8期47-48,共2页
浙江省首届国医名师陈意教授认为论治不寐应从“审病因”“辨虚实”“潜用药”入手,不寐病因可归纳为“压力大,意难平”“胃不和,卧不安”“起居乱,寐寤劣”三类。不寐辨证论治应从虚实着手,实证包括痰热内扰证、心肝火旺证、肝气郁结证... 浙江省首届国医名师陈意教授认为论治不寐应从“审病因”“辨虚实”“潜用药”入手,不寐病因可归纳为“压力大,意难平”“胃不和,卧不安”“起居乱,寐寤劣”三类。不寐辨证论治应从虚实着手,实证包括痰热内扰证、心肝火旺证、肝气郁结证,分别予黄连温胆汤或菖蒲郁金汤、黄连解毒汤、柴胡疏肝散等加味;虚证包括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分别予知柏地黄汤或黄连阿胶汤、归脾丸、安神定志丸或桂枝龙牡汤加味。治疗不寐用药多以酸涩、重镇之品,同时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选取最佳安神药物,以期做到标本兼顾。另外,辨证施治中应紧扣“临证三要”,即“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法无定法,贵在得法”“症因脉治,丝丝入扣”,有是证用是药,以辨证为根本,药方合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辨证论 症因脉治 陈意 学术经验
下载PDF
胸痹心痛病名与病机 被引量:26
14
作者 谢昂 王凤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期160-161,165,共3页
"胸痹"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脏》,阐述较模糊;汉·张仲景从脉象症状等方面说明,晋·葛洪、隋·巢元方《、圣济总录·胸痹门》、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等将胸痹之名来源归结为胸痹脉象、症候特点、发病... "胸痹"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脏》,阐述较模糊;汉·张仲景从脉象症状等方面说明,晋·葛洪、隋·巢元方《、圣济总录·胸痹门》、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等将胸痹之名来源归结为胸痹脉象、症候特点、发病原因等。心痛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素问》有"心病先心痛"、"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灵枢·厥病》把厥心痛分为肝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肺心痛、肾心痛,云:"痛如以锥针刺其心";隋·巢元方对心痛病名论述详实,因、证、象等具备;唐·孙思邈、《太平圣惠方》、从治法方药方面给后世医家很大启发;明清时期有更详尽修正,最具代表性是《临证指南医案·心痛》把心痛与胃脘痛、真心痛等从发病部位确切区分。日本人丹波元坚所著《杂病广要》对"胸痹心痛"最早进行了详尽论述,对现今影响颇丰;汉·张仲景将胸痹与心痛合一而述。从脉象、病因、症候等方面看",胸痹心痛"之名更优于胸痹、心痛分而论之。病机乃心脉痹阻、阳微阴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病名 病机 各代医家 痹阻 阳微阴弦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诸病源候论 圣济总录 症因脉治 杂病广要
下载PDF
明代医家秦昌遇的诊疗规范和处方用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明代医学家秦昌遇,精通内科,尤擅长儿科。其诊治疾病,强调区分内伤和外感,推崇以症、因、脉、治为纲,以症为主;针对寒温补泻之争,摒弃种种偏见,折衷其间,善于古方化裁,触类旁通。秦氏的诊疗规范和处方用药,在明末医界颇具见地,值得深入... 明代医学家秦昌遇,精通内科,尤擅长儿科。其诊治疾病,强调区分内伤和外感,推崇以症、因、脉、治为纲,以症为主;针对寒温补泻之争,摒弃种种偏见,折衷其间,善于古方化裁,触类旁通。秦氏的诊疗规范和处方用药,在明末医界颇具见地,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昌遇 症因脉治 幼科折衷 医验大成
下载PDF
秦昌遇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久林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4-55,共2页
秦昌遇乃明代著名医家,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探析:症因脉治,以症为首;重视病因,各分治法;先别经络,按经用药;处方用药,常变互用;寒温补泻,折衷其间;婴儿初生,清热解毒。
关键词 秦昌遇 学术思想 症因脉治 幼科折衷
下载PDF
丁香柿蒂汤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宏伟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6年第3期52-52,共1页
本方载于明代医家秦景明撰著的《症因脉治》,秦景明论述丁香柿蒂汤道:"呃逆乃胃气上逆之证,成因甚多,本方所治乃虚寒之呃逆,病起于久病或误治,损伤脾胃阳气,中阳不振,胃气虚寒,失其和降之职,寒阻气逆。"
关键词 丁香柿蒂汤 症因脉治 胃气上逆 明代医家 秦景明 本方 呃逆 虚寒
下载PDF
温补肝肾青娥丸
18
作者 晓晨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6年第11期52-53,共2页
提起“青娥丸”很多人知道为补肾良方,据文献记载,有不下十几个版本都载有“青娥丸”这一方剂,如《济阳纲目》《症因脉治》《寿世保元》《慎斋遗书》《摄生众妙方》等,不过首载此方的为宋代的《和剂局方》。关于“青蛾丸”还有一段... 提起“青娥丸”很多人知道为补肾良方,据文献记载,有不下十几个版本都载有“青娥丸”这一方剂,如《济阳纲目》《症因脉治》《寿世保元》《慎斋遗书》《摄生众妙方》等,不过首载此方的为宋代的《和剂局方》。关于“青蛾丸”还有一段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娥丸 温补肝肾 《慎斋遗书》 《寿世保元》 症因脉治 《和剂局方》 文献记载 济阳纲目
下载PDF
高峰林场破获一起10万元诈骗案
19
作者 李东辉 《广西林业》 1994年第1期27-27,共1页
据1989年3月4日《上海环境报》称:“焚风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减产;还会使大片森林干枯,极易发生火灾。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焚风竟会伤人!”其实,若以医学的理论(尤其是祖国医学理论)来理解,焚风伤人就不是鲜为人知的事了。 所... 据1989年3月4日《上海环境报》称:“焚风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减产;还会使大片森林干枯,极易发生火灾。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焚风竟会伤人!”其实,若以医学的理论(尤其是祖国医学理论)来理解,焚风伤人就不是鲜为人知的事了。 所谓焚风,是一种气流沿着山坡下降而形成炎热、干燥的风,类似祖国医学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中的燥气。燥盛则干、成邪。祖国医学名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燥气太过则耗伤津液,出现口鼻干燥、皮肤皱裂、毛发不荣、干咳无痰、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状。《症因脉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峰林场 祖国医学 过磅员 派出所 临床经验总结 松脂 阴阳应象大论 干咳无痰 症因脉治 农作物
下载PDF
名方改良,老方新用(八)生脉枣杞乌鸡汤
20
作者 盛雯 郭丽哪 《大众医学》 2018年第2期37-37,共1页
名方 生脉汤《丹溪心法》 生脉汤,又名生脉散,是我国有名的中药汤剂之一,在《医学启源》《丹溪心法》《症因脉治》等书中均有记载。原方主要由麦冬、人参、五味子构成,其中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热,为君;麦门冬甘寒,补水清燥,
关键词 老方新用 名方 乌鸡汤 《丹溪心法》 改良 症因脉治 《医学启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