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洛弗的自我形成“核心理论”对临床症状的解释
1
作者 陈安娜 郭本禹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7-51,56,共6页
在安娜-克莱因论战中作为安娜盟友的格洛弗所持的自我心理学观点与安娜几近相似,是在弗洛伊德自我思想的基础上对自我心理学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他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分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自我形成的"核心理论"。此外,... 在安娜-克莱因论战中作为安娜盟友的格洛弗所持的自我心理学观点与安娜几近相似,是在弗洛伊德自我思想的基础上对自我心理学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他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分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自我形成的"核心理论"。此外,格洛弗是一位注重临床实践的精神分析学家,他以自我形成的"核心理论"为支撑对症状的形成及分类作了独到的探讨。这也是以临床实践来检验理论假设,由此他认为有必要对自我核心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洛弗 自我形成“核心理论” 症状形成 症状分类 操作性定义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志敏 卫建宁 +2 位作者 杜萍 何佩仪 胡小芳 《现代临床护理》 2019年第1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简称为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为实施临床干预、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序列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08例接受PICC置管...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简称为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为实施临床干预、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序列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08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置管前、置管后1w、2w、3w、4w、6w、8w、10w、12w、14w、16w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测量患者置管静脉直径变化及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根据有无发生无症状血栓分为两组,并分析其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与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59例(占54.6%),未发生49例(占45.4%)。未发生无症状血栓组(以下简称未发生血栓组)患者置管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占比(不变、增加、减少:4.1%、28.6%、67.3%)与发生无症状血栓组(以下简称发生血栓组)(16.9%、40.7%、4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未发生血栓组血流速度变化分布(不变、增加、减少:0,32.6%,67.4%)与发生血栓组(6.8%,15.3%,7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且发生血栓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直径相对变化值[0(-0.2,0.3)mm]小于未发生血栓组[-0.3(-1.1,0.1)mm],P=0.002。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无症状血栓发生率较高;无症状血栓者其静脉直径不变或增粗高于未发生无症状血栓者,且血流较其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症状血栓形成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前瞻性队列研究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向东 于晓庆 +3 位作者 古勤生 刘金亮 竺晓平 郭兴启 《山东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马铃薯Y病毒属是植物病毒中最大的属。近年来马铃薯Y病毒属功能基因组学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在病毒系统侵染、蚜虫和种子传毒、症状形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属 蚜虫传毒 种子传毒 症状形成
下载PDF
柑橘溃疡病抗感病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邹华松 柔伟 吴薇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4-239,共6页
柑橘溃疡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柑橘产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害,被列为国内外检疫对象。近年来,在研究柑橘溃疡病的抗性遗传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叶片的气孔密度和气孔结构是柑橘先天防卫系统,成为品种抗性的一个生理指标;在病原菌的... 柑橘溃疡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柑橘产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害,被列为国内外检疫对象。近年来,在研究柑橘溃疡病的抗性遗传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叶片的气孔密度和气孔结构是柑橘先天防卫系统,成为品种抗性的一个生理指标;在病原菌的诱导下,柑橘植物合成的过氧化物酶、植保素和沈香醇等代谢产物影响柑橘的抗感病性,激素物质促进了溃疡病斑的形成;转录组学研究揭示了柑橘抗感品种基因表达的差异,特别是发现了柑橘植物中与病原菌效应蛋白PthA4对应的感病基因CsLOB1,为柑橘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发展策略。本文主要综述柑橘先天防卫系统、代谢产物、植物激素和感病基因在柑橘抗感病性产生中作用,柑橘抗感品种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溃疡病 感病基因 基础抗性 植物激素 症状形成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传统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风险对比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依成 秦伟 +4 位作者 王培福 陈瑞伟 苗凤茹 胡文立 杜继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航天中心医院NICU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航天中心医院NICU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NICU住院患者317例,根据患者置管方式不同分为PICC组134例和CVC组183例,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导管相关性症状性血栓形成(SCRDVT)、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及严重置管操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差异。结果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19.8±10.4)d vs (14.9±9.0)d,P=0.001];SCRDVT发生率显著高于CVC组(7.5%vs 1.6%,P=0.010)。PICC组与CVC组CRBSI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0%vs 6.0%,P=0.988);PICC组无严重置管操作损伤发生,CVC组2例,其中气胸1例,误置入锁骨下动脉1例。结论 NICU患者中,PICC较传统CVC有更高的SCRDVT发生风险,但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血栓形成 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相关性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