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贺智勇 荣阳 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1期125-12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80例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安全性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7.8%(176/...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80例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安全性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7.8%(176/180),术前动脉狭窄为(73.9±9.6)%,术后残余狭窄为(13.7±4.9)%。在围手术期间,患者发生病变相关性穿支动脉闭塞4例、高灌注2例。随访6~12个月,平均为(10.5±1.0)个月;血管再狭窄30例,占16.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发生率为10例,占5.6%。结论临床上,对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在近期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介入 安全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探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
作者 梁建锋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71-73,77,共4页
目的 分析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支架成... 目的 分析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NHI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rCBF、rCB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时采取支架成形术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其局部脑血灌注指标,患者的预后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药物治疗 有效 安全
下载PDF
血清L-Arg和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3
作者 刘懿 苏晓明 +1 位作者 王媛媛 巨涛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L-精氨酸(L-Arg)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6例... 目的探讨血清L-精氨酸(L-Arg)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状和斑块新生血管密度相关参数[基线强度、峰值强度和时间-强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TC)],并检测血清L-Arg和IL-4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再发IS分为再发组(35例)和未再发组(16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Arg和IL-4水平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效能。结果再发组峰值强度、AUCTC、颈动脉狭窄率高于未再发组(P<0.001),血清L-Arg和IL-4水平均低于未再发组(P<0.05)。血清L-Arg和IL-4水平与峰值强度、AUCTC和颈动脉狭窄率均呈负相关(P<0.05)。L-Arg降低、IL-4降低、峰值强度增加、AUCTC增加、颈动脉重度狭窄、高血脂和易损斑块均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L-Arg、IL-4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60、0.845。根据L-Arg和IL-4的最佳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降低组和未降低组。L-Arg降低组和IL-4降低组易损斑块所占比例分别高于L-Arg未降低组和IL-4未降低组(P<0.001)。结论低水平L-Arg和IL-4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有关,或可作为IS再发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4 症状动脉狭窄 缺血卒中 再发
下载PDF
探究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彭景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90-93,共4页
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10例,均选择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在支架治疗前均使用药物干预,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达到... 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10例,均选择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在支架治疗前均使用药物干预,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达到了100%,所有患者的支架位置正确、安放过程顺畅、形状比较理想,影像学表现为血管通畅。在3例患者中应用了保护伞技术。放置支架后,7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3例患者的狭窄程度明显降低,降低70%以上。从症状缓解看,8例患者完全缓解,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脑血管痉挛,在尼莫地平的作用下,痉挛得到了缓解。1例患者在球囊扩张过程中出现血压和心率急剧下降,在静脉注射阿托品和提高血压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血管内支架的放置。本组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经抑酸、护胃及局部止血治疗,均痊愈。经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 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与颈内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孙翠梅 王莹 +3 位作者 姜宏 刘建强 孙铄 李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CTA检查133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收集133例患者及7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CTA检查133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收集133例患者及7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浆Lp-PLA2活性。结果重度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比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39,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6,P<0.001)。轻-中度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比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4,P=0.003)。与重度狭窄组比较,轻-中度狭窄组(P=0.022,P=0.009,P=0.008)及正常对照组(P=0.012,P=0.007,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Lp-PLA2活性显著降低,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p-PLA2活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独立相关(P<0.05)。结论 Lp-PLA2活性可以作为预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较高的Lp-PLA2活性一定程度上提示重度动脉狭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梗死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颈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姜岩 刘晶 +3 位作者 隋凤湖 张伟 李冬梅 陈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三年来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的病例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脑梗死61例,未患病25例,对照组患脑梗死8例,未患病72例,差异有统... 目的探讨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三年来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的病例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脑梗死61例,未患病25例,对照组患脑梗死8例,未患病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有密切联系,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循环 动脉狭窄 梗死
下载PDF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预应用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毅 杨芳 +1 位作者 翟宝进 焦德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25-1628,共4页
目的:实验拟观察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前静脉应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对患者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01/2006-06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治疗的颅内或颈部动脉狭窄患者32例,平均64.5岁。狭窄... 目的:实验拟观察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前静脉应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对患者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01/2006-06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治疗的颅内或颈部动脉狭窄患者32例,平均64.5岁。狭窄段长度8~18mm,平均(12.2±4.5)mm。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及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入院后静脉点滴乙酰谷酰胺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1次/d,7d。入院时、术前及术后30min内采血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血浆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结果:①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两组的狭窄率均下降(P<0.01)。②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均低于入院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治疗组的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③32例患者均在狭窄段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96.86%。6个月后,随访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大部分病例(28/32,87.50%)狭窄段血流速度下降;对照组中3例(3/32,2.74%)血流速度较术后增加,虽未经血管造影证实,但考虑有再狭窄发生。结论: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前采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静脉点滴能够减少血浆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从而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灌注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 症状动脉狭窄 兴奋氨基酸 再灌注损伤 医学植入体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评价
8
作者 王珊 赵小话 郭明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58例。参...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58例。参考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39)。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梗死 丁苯酞 序贯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娟带 钟维章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12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护理问题。方法回顾和分析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38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37枚支架... 目的总结和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护理问题。方法回顾和分析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38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3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37%;术中1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术后2例手术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全部病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症状动脉狭窄 护理
下载PDF
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峰 姜卫剑 王拥军 《继续医学教育》 2005年第9期59-61,共3页
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国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经典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但仍有较高的卒中率.近年来颅内支架血管成型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较单纯球囊扩张术低,且疗效明显,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支... 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国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经典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但仍有较高的卒中率.近年来颅内支架血管成型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较单纯球囊扩张术低,且疗效明显,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有助于防止弹性回缩、减少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率、改善预后.对预行颅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患者需进行严格、细致的术前评估,对改善病人的症状和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就具体术前评估内容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颅内支架 评估 血管内支架治疗 缺血卒中 手术并发症 改善预后 血管成型术 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脑灌注CT成像参数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预后的价值
11
作者 林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8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研究脑灌注CT成像参数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预后的价值。方法:实验开展时间: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实验资料: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60例,手术前后均进行脑灌注CT成像检查,对不同狭窄程度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后随... 目的:研究脑灌注CT成像参数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预后的价值。方法:实验开展时间: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实验资料: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60例,手术前后均进行脑灌注CT成像检查,对不同狭窄程度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后随访患者3个月,发生脑血管事件12例设为观察组,另48例预后较好设为对照组,对比CTP参数,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脑血流量、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造影剂峰值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量高于治疗前,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灌注CT成像参数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预后各参数的预测中发挥较大的价值,以提升疾病诊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CT成像 参数 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预后
下载PDF
无症状前循环脑动脉严重狭窄及侧支循环建立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楠(综述) 李小凤(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7期2996-3000,共5页
脑动脉狭窄不仅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也是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后循环系统,前循环系统狭窄发生率高,对认知的影响更广泛。脑侧支循环是指颅内外潜在的或新生的血管吻合,在脑供血不足时起代偿作用,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脑动脉狭窄不仅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也是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后循环系统,前循环系统狭窄发生率高,对认知的影响更广泛。脑侧支循环是指颅内外潜在的或新生的血管吻合,在脑供血不足时起代偿作用,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目前,脑动脉狭窄后侧支循环建立及狭窄发生后侧支循环建立对认知影响的研究较少。该文就无症状前循环脑动脉严重狭窄及侧支循环建立对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症状 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认知功能 综述
下载PDF
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长期治疗对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赵松耀 秦晓明 +3 位作者 窦海玲 陈洁 尹刘杰 李世泽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185-1187,共3页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中以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最为常见。尽管急诊溶栓和/或介入取栓等治疗可有效使超早期患者梗死血管再通,但大多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表现,出现多种后遗症[1]。...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中以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最为常见。尽管急诊溶栓和/或介入取栓等治疗可有效使超早期患者梗死血管再通,但大多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表现,出现多种后遗症[1]。因此,探讨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梗死患者 长期治疗 循环 侧支循环 狭窄 软胶囊 丁苯酞
下载PDF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策探讨
14
作者 陈琴 张小凤 蒲萍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A01期264-265,共2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8例行症状性脑功脉狭窄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回顾研究其术前、术...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8例行症状性脑功脉狭窄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回顾研究其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结果:38倒症状性脑动脉挟窄患者共行41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置入40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56%;术中1倒出现造影剂过敏、2例出现血管痉挛,全部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以及对患者的解释工作,术中术后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细节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症状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清 杜雯雯 +3 位作者 姚蓓蓓 夏鑫 厉励 曹小峰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11期1140-1142,1146,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伴有颅内动脉狭窄(ICAS)的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7例伴有ICAS的PACI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组(对照组)和银杏二萜组...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伴有颅内动脉狭窄(ICAS)的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7例伴有ICAS的PACI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组(对照组)和银杏二萜组(观察组)。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观察组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14、90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及病情严重程度(mRS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4、90 d时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90 d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伴有ICAS的PACI,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病情严重程度(mRS评分),改善预后,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颅内动脉狭窄 部分循环梗死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 被引量:16
16
作者 姜卫剑 王拥军 +5 位作者 杜彬 戴建平 王素香 王保国 王桂红 金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 研究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MoriA型病变 12例 ,B组病变 5例 ,C型病变 2例 ;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 11例、大... 目的 研究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MoriA型病变 12例 ,B组病变 5例 ,C型病变 2例 ;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 11例、大脑前动脉 1例、颅内颈内动脉 1例、颅内椎基底动脉 6例。在球囊成形术 (3例 )和内支架成形术 (16例 )后 ,平均动脉狭窄率从 82 .9%下降到8.0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 ,除 1例 (左大脑中动脉MoriC型病变 )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外 ,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存活的 18例平均随访 3.7个月 (1~ 9个月 ) ,未发生缺血性神经事件。结论 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有效的方法 ,但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C型病变应当视为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支架成形术 球囊成形术 适应证 经皮血管内治疗 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5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赵文元 张珑 周晓平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 对2 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血管造影及TC...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 对2 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血管造影及TCD、SPECT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 狭窄的血管均成功地进行扩张 ,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 (78.3± 4 .7) %与 (15 .6± 4 .4 ) % ,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 3 0 %。临床随访无TIA或脑梗死再发 ,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发生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SPECT检查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 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症状动脉狭窄 影像学检查 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谷朝霞 阳旭 陈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2年第15期28-31,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丁苯酞软胶... 目的 探讨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斑块大小及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损伤,并改善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胶囊 丁苯酞软胶囊 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症状性脑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狭窄的前瞻性研究:GESICA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Mazighi M. Tanasescu R. +1 位作者 Ducrocq X. 樊慧婷(译)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16-17,共2页
Background: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thrombotic stenoses (ICA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 rates of cerebrovascular ischemic events. Objective: To conduct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to evaluate the natural hi... Background: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thrombotic stenoses (ICA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 rates of cerebrovascular ischemic events. Objective: To conduct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to evaluat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ICAS and, in those patients refractory to medical treatment, the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intracranial angioplasty. Methods: Patients aged 18 to 80 were enrolled with symptoms attributed to a single ICAS of ≥50%.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of 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were at the discretion of the local investigator. Patients were eligible for intracranial angioplasty after experiencing recurrent stroke despite medical therapy. Neurologic and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at study inclusion, 3 months after enrollment, and every 6 months of follow-up thereafter, for 36 months. Results:One hundred two patients were included, with a mean age of 63.3 ±10.4 years.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es involved the vertebral artery in 22.5%, the basilar artery in 25.5%,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 26.5%, and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 25.5%. In 27.4%of the patients, the stenoses had clinical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During a mean follow-up of 23.4 months, 38.2%of the patients had a cerebrovascular event: ischemic stroke in 13.7%and TIA in 24.5%. Among patients with a 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stenosis, 60.7%had a recurrent stroke or TIA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stenotic artery; this association was significant in univariate analysis.Twenty-eight patients underwent an endovascular procedure with a neurologic periprocedural complication rate of 14.2%.The overall vascular death rate was 8.8%. Conclusions: Despite medical treatment, the 2-year recurrence rate of ischemic events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stenotic artery was 38.2%. Cardiovascular events occurred in 18.6%of patients. Clinically significant hemodynamic steno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stroke recurrence and may help identify a high risk subset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血栓形成 症状 研究 血流动力学特征 血管事件
下载PDF
温脉活血化瘀方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病人再狭窄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风俊 杜菊梅 +2 位作者 张磊 边莹 张文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温脉活血化瘀方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病人再狭窄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颅脑前循环... 目的探讨温脉活血化瘀方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病人再狭窄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颅脑前循环狭窄病人117例按区划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69例),对照组采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温脉活血化瘀汤。两组随访6个月,比较随访期间再狭窄发生率、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等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凝血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次要指标。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再狭窄率(2.08%与7.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总积分、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可扩张度(DI)较治疗前上升,并高于对照组,脉搏波波速(Wv)、特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临界压(CP)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②治疗后两组主症证候积分、次症证候积分、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病人在血管介入基础上辅以温脉活血化瘀方可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对疾病相关症状、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等次要指标的改善更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狭窄 温脉活血化瘀方 血管介入 狭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