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英文)
1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4 位作者 邓本强 洪波 许奕 张永巍 张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症状性狭窄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1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均...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症状性狭窄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1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均成功地采用支架成形术 ,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72 .5 %和 13.3%。临床随访 3~ 15个月 ,15例症状完全缓解 ,2例好转 ,1例症状无改善。血管造影随访 3~ 12个月无 1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 ,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但需要有长期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可行 近期疗效 球囊扩张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曲友直 赵振伟 高国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l6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治疗。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球囊扩张支架。结果术后11例患者恢复正常管径;5例患者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残余狭...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l6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治疗。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球囊扩张支架。结果术后11例患者恢复正常管径;5例患者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残余狭窄均小于20%。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l6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成形术 动脉起始 狭窄
下载PDF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不同治疗策略安全性及疗效对照研究
3
作者 徐昆明 雷佳雨 +2 位作者 李水彬 成钢卫 曹裕民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不同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及疗效对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23例及对照组(... 目的研究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不同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及疗效对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23例及对照组(内科药物治疗)24例。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1个月以上,比较两组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狭窄加重的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血管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管狭窄加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随访期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血管内支架置入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优化血管的狭窄程度,预防血管狭窄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动脉狭窄 药物治疗 血管内治疗 安全 疗效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4
作者 施辉秋 洪一帆 蔡楚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分析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诊断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 目的:分析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诊断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置入40枚支架,手术成功率100.00%;随访期间均无发生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21例患者完成脑血管造影或CTA复查,支架内再狭窄率23.80%;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00%;不同mori分型和不同血管部位比较中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基底动脉 重度狭窄 支架成形术 安全 有效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谈 朴柄达 +4 位作者 钟红亮 杨洪超 贾建文 汪阳 刘赫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而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成形术...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而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成形术前与术后狭窄率,ISR发生情况,ISR症状与椎动脉直径、供血侧别的关系,不同ISR症状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47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共20例患者发生ISR,其中,症状加重的ISR患者9例,症状未加重或无症状的ISR患者11例;椎动脉直径≥3.5mm患者7例,椎动脉直径﹤3.5 mm患者13例;优势及均势供血侧患者4例,非优势供血侧患者16例。未发生ISR患者和发生ISR患者的术前动脉狭窄率分别为(73.7±7.6)%、(76.4±8.3)%,术后动脉狭窄率分别为7.4%(6.1%,9.6%)和8.9%(7.4%,10.3%)。症状加重的ISR患者的术前动脉狭窄率为(79.4±7.1)%,术后动脉狭窄率为9.4%(8.2%,11.4%);症状未加重或无症状的ISR患者的术前动脉狭窄率为(75.2±8.1)%,术后动脉狭窄率为7.5%(6.8%,8.6%)。不同病变动脉直径、供血侧别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ISR发生情况及症状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发生ISR的患者均未见新发症状及症状未再次加重。结论ISR更易发生于椎动脉直径﹤3.5 mm或非优势供血侧,但发生ISR后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可通过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获得较好的预后。椎动脉直径≥3.5 mm或优势及均势供血侧发生ISR的风险较低,一旦发生ISR,患者的症状可能明显加重,可以通过再次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动脉起始 支架成形术 预后
下载PDF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康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85-390,共6页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25%~40%,70%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动脉-动脉栓塞所致。由于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原因,椎动脉起始部(vertebral artery origin,VAO)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因而成为了后循环缺血最重要的原因[1]。研究表...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25%~40%,70%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动脉-动脉栓塞所致。由于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原因,椎动脉起始部(vertebral artery origin,VAO)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因而成为了后循环缺血最重要的原因[1]。研究表明,9%~33%的后循环缺血性的患者有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ertebral artery origin stenosis,VAOS)或闭塞[2-3]。据新英格兰后循环缺血登记的年发病率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起始狭窄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西宁地区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武军 李焕祥 +2 位作者 马延寿 吴泽涛 吕峰泉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讨论西宁地区(平均海拔2 260m)对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方法、效果。方法:11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病例,术前行头颅脑动脉CT造影(CTA)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目的:讨论西宁地区(平均海拔2 260m)对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方法、效果。方法:11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病例,术前行头颅脑动脉CT造影(CTA)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下行椎动脉起始处支架12枚。结果:本组11例手术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11枚,自膨支架1枚;术后有11例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或消失,术中2例有一过性头晕,1例小脑梗死。结论:对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选择性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起始狭窄 动脉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血管内支架
原文传递
椎动脉彩超在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刘建芬 金涛 +1 位作者 刘凌华 胡智慧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超在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健康指导,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均行椎动脉多...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超在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健康指导,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均行椎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彩超)。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椎动脉管径,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态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后入组患者的椎动脉管径及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态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SV、EDV、PI、RI指标有所好转,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动脉彩超在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治疗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规范化药物治疗+健康指导可以有效控制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多普勒彩色超声 症状动脉狭窄 中度狭窄 治疗监测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巧玉 刘嘉慧 +1 位作者 徐琳颖 季晓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4-930,共7页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血管相比,其走形更为迂曲、狭窄部位血管解剖结构更为复杂,其所致卒中复发率及致死、致残率更高,治疗更具挑战性,但在临床上却很少被关注,最佳的临床决策尚不明确。其主要的治...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血管相比,其走形更为迂曲、狭窄部位血管解剖结构更为复杂,其所致卒中复发率及致死、致残率更高,治疗更具挑战性,但在临床上却很少被关注,最佳的临床决策尚不明确。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危险因素管理、降脂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等。本文对上述治疗方式作一综述,旨在为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基底动脉狭窄 药物治疗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经皮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雪莹 冯乐燕 贾玉勤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649-653,共5页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其中约20%的缺血性卒中来源于后循环约20%的后循环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狭窄有关[1],而其中9%~33%的后循环缺血是由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ertebral artery origin stenosi...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其中约20%的缺血性卒中来源于后循环约20%的后循环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狭窄有关[1],而其中9%~33%的后循环缺血是由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ertebral artery origin stenosis,VAOS)或闭塞引起的[2-3]。由于椎动脉起始部相对简单的解剖结构和血管路径,使得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操作并不复杂,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因此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重要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 后循环缺血 缺血卒中 动脉狭窄 动脉起始 缺血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artery
下载PDF
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捷 王宁宁 +8 位作者 于文武 刘林林 孙喜凤 高青青 王海霞 时婧 侯华玲 张海燕 孙维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8—2021-07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给予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置入,52例)和... 目的观察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8—2021-07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给予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置入,52例)和对照组(给予普通球囊扩张支架置入,52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前后血管狭窄率,以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1 a,对比2组患者血管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8.08%)与对照组(96.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研究组术后6、12个月血管狭窄率分别为(12.43±3.18)%、(13.61±3.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78±3.62)%、(15.26±4.78)%(t=2.020、2.058,P=0.046、0.042)。研究组术后1、3、6、1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14±0.59)分、(1.93±0.47)分、(1.75±0.43)分、(1.48±0.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1±0.73)分、(2.23±0.68)分、(2.01±0.40)分、(1.84±0.46)分(t=2.843、2.617、3.192、4.633,P=0.005、0.010、0.002、<0.001)。术后6、12个月研究组血管内再狭窄发生率(5.77%、9.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26.92%,χ^(2)=4.308、5.216,P=0.038、0.02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77%)与对照组(1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0,P=0.183)。结论采用药物涂层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置入的方法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在保证手术成功率、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小血管狭窄率、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起始狭窄 药物球囊预扩张 裸金属支架 狭窄
下载PDF
支架置入结合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和血管狭窄的影响
12
作者 刘震 《医药前沿》 2023年第8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SI)结合药物疗法,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的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血管狭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20例VAOS患者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实行SI结合药物疗法。比较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前...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SI)结合药物疗法,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的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血管狭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20例VAOS患者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实行SI结合药物疗法。比较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管狭窄等指标。结果:220例患者中,显效75.91%,有效21.82%,无效2.27%,治疗总有效率97.73%;220例患者中,发生血管全闭1.82%,脑缺血事件2.27%,卒中1.36%,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5.45%;其中死亡2例(0.91%)。治疗后,患者意识水平(1.02±0.46)分、上肢运动(1.42±0.52)分、共济失调(0.84±0.11)分、下肢运动(1.35±0.27)分以及血管狭窄率(11.08±1.04)%、狭窄长度(0.42±0.06)mm,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VAOS患者SI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改善血管狭窄情况,恢复神经功能损伤,控制病情发展,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 药物治疗 动脉起始狭窄 血管狭窄 神经功能损伤 血流动力学 疗效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17
13
作者 姜卫剑 王拥军 +5 位作者 杜彬 戴建平 王素香 王保国 王桂红 金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 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 目的 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或对侧椎动脉仅供血小脑后下动脉区域 ,1例为基底动脉狭窄 (孤立性后组循环 ) ,1例为狭窄的椎动脉直接与小脑后下动脉延续。狭窄段位于椎动脉开口部 10例 ,位于颅内段 6例 ,1例患者为椎动脉近端 2处狭窄。MoriA型病变 12例 ,B型病变 3例 ,C型病变 1例。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平均狭窄率从 73.2 % (5 0 %~ 95 % )下降到 5 .1% (0~ 30 %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1~ 12个月 (平均 4 .4个月 ) ,按Malek评分 ,疗效极好 15例 ,疗效较好 1例。结论 对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进行内支架成形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诊断 症状基底动脉狭窄 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峰 刘永晟 +2 位作者 纪东华 陶定波 孙晓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研究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11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11例患者成功地植入 12枚球囊扩张支架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 术后见狭窄程度明显改善 ,<2 0 ... 目的 研究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11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11例患者成功地植入 12枚球囊扩张支架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 术后见狭窄程度明显改善 ,<2 0 %。在 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 ,11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TCD示血流通畅 ,未见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动脉 成形术 症状 内支架 腔内 狭窄程度 患者 内膜 随访研究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病因及防治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慧玭 李慎茂 张广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00-1003,共4页
椎动脉狭窄是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尤以起始部的狭窄更为常见。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椎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但是不得不面对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较高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关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的深入,相关的防治... 椎动脉狭窄是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尤以起始部的狭窄更为常见。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椎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但是不得不面对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较高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关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的深入,相关的防治方法不断发展。口服药物治疗、各种涂层支架、放射性血管支架与磁化支架等为解决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提供了各种方法。本文就其病因及防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起始 支架 狭窄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影像学的比较 被引量:18
16
作者 华扬 孟秀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71-476,共6页
关键词 起始 动脉 狭窄 影像学 缺血卒中 颈内动脉系统 致死疾病 后循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敬伟 徐运 +3 位作者 黄玉杰 朱文斌 管得宁 孟芳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4-486,共3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药物治疗 症状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血管搭桥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神经介入技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患者眼部症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冷静 王月 +2 位作者 孙立明 吴晓峰 刘世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2-553,共2页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一个主要分支。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不仅影响脑内供血,还可以导致多种眼缺血性疾病,这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我们对临床确诊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患者眼部症状情况进行观察,探讨眼部症状在...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一个主要分支。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不仅影响脑内供血,还可以导致多种眼缺血性疾病,这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我们对临床确诊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患者眼部症状情况进行观察,探讨眼部症状在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的初步筛选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动脉起始 临床意义 症状 患者 缺血疾病 动脉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3 位作者 莫建伟 王硕 肖豪 向绍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353-3354,共2页
目的评价高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19例椎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2例患者同时植入颈内动脉支架,2例患者同时植入双侧椎动脉支架,19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3枚,技术成功... 目的评价高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19例椎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2例患者同时植入颈内动脉支架,2例患者同时植入双侧椎动脉支架,19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3枚,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24个月,其中6例在半年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时有2例出现再狭窄,狭窄率均小于50%。所有患者未发生后循环缺血、死亡及心肌梗死。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技术可行,中远期预后较好,可作为其二级预防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症状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中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勇 陈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中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将94例中重度VAOS患者分为双抗组和单抗组,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归入双抗组(50例),单用两者之一者归入单抗组(44例)。收集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中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将94例中重度VAOS患者分为双抗组和单抗组,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归入双抗组(50例),单用两者之一者归入单抗组(4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随访出院后1年的改良Ran Kin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卒中复发、预后不良及死亡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双抗组的预后不良率和卒中复发率分别为4.0%和2.0%,低于单抗组的13.6%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抗组出血发生率为8.0%,单抗组为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能降低中重度的VAOS患者卒中复发率及预后不良率,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抗血小板聚集 动脉起始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