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效果分析
1
作者 刘浩林 白小欣 +6 位作者 蔡军 彭株丽 陈锐聪 黎劭学 涂淮 梁奖灵 林悦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3,共9页
目的观察对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危险分层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并... 目的观察对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危险分层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并探讨实施急性期(≤72.0 h)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血管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治疗。危险分层评分为本研究根据临床经验,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ABCD3-I评分基础上增加对分水岭梗死的评分内容,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急性期卒中进展或复发风险的筛选,其中危险分层评分0~3分定义为低危,4~7分定义为中危,8~13分定义为高危。以术后残留狭窄率≤50%且血流拓展脑梗死溶栓(eTICI)分级>2c级判定为血运重建成功。记录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史、吸烟史)、起病资料(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症状、进展情况)、病变血管、危险分层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中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责任血管闭塞)及术后90 d内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脑梗死、TIA、支架内再狭窄)、死亡事件。结果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排除发病至血管内治疗的时间>72.0 h患者3例、因其他疾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1例、失访1例、并存其他心源性脑栓塞疾病3例、非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4例、拒绝急性期血管内治疗7例,最终纳入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11例。(1)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其中男7例;年龄52~76岁,中位数年龄64岁;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仅9例完善了该项检查),吸烟史2例,饮酒史1例;发病至血管内治疗4.0~72.0 h,中位数时间12.0 h;左、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分别为3、8例,伴前后分水岭、内分水岭、前内后分水岭梗死分别为4、3、2例,伴内后、前内分水岭梗死各1例。(2)11例患者中,危险分层评分10~13分,中位数评分11分;术前NIHSS评分0~11分,中位数评分7分。(3)11例患者中,10例病变血管位于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颈内动脉C7段;术前狭窄率70%~99%,中位数狭窄率86%;术前eTICI分级2a级7例,2b50级4例(存在远端血流缓慢);9例接受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1例接受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1例行球囊扩张治疗;术后狭窄率10%~20%,中位数狭窄率15%;术后eTICI分级2c级3例,3级8例。(4)11例患者中,术后第1天发生颅内出血1例,术后第3天新发脑梗死1例。完成术后90 d影像学随访患者8例,其中支架内再狭窄2例;术后90 d NIHSS评分0~20分,中位数评分2分;术后90 d mRS评分0~4分,中位数评分1分。mRS评分≤2分患者8例,未发生死亡事件。结论初步分析表明,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实施急性期血管内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安全性有待继续观察。危险分层评分对高危患者的筛选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内动脉狭窄 血管腔内治疗 进展卒中 危险分层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模型构建
2
作者 孙永安 庞灵恩 +2 位作者 张永刚 顾艳 何明利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069-207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HR-VW-MRI检查,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61,mRS>2分)与预后良好组(n=85,mRS≤2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斑块特征,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拟合出患者IS预后不良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结果:责任血管狭窄(P=0.002)、斑块内出血(P=0.001)、斑块强化(P=0.002)是ICA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拟合出脑梗死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ln[h(t,X)/h0(t)]=-0.891X1-1.020X2-0.812X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734(95%CI:0.60~0.817)。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斑块强化、责任血管狭窄与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建立的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预后 斑块出血 斑块强化 责任血管狭窄
下载PDF
目标血压管理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目标血压管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针对以上2组患者分别实施目标血压管理、常规血压管理。比较2组生命体征及... 目的:探讨目标血压管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针对以上2组患者分别实施目标血压管理、常规血压管理。比较2组生命体征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血压虽较术前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低,术后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内,观察组血压数值及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者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目标血压管理效果明显,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血压管理 症状内动脉狭窄 生命体征
下载PDF
探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4
作者 梁建锋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71-73,77,共4页
目的 分析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支架成... 目的 分析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NHI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rCBF、rCB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时采取支架成形术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其局部脑血灌注指标,患者的预后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症状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药物治疗 有效 安全
下载PDF
93例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比较
5
作者 王龙冰 宋智 +2 位作者 张少涛 罗霞 李经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71-775,F0002,共6页
目的 比较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PTAS)治疗不同临床特点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SA)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2年5月共计93例手术病例,根据患... 目的 比较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PTAS)治疗不同临床特点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SA)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2年5月共计93例手术病例,根据患者的血管形态及年龄将手术方式分为PTA组(56例)及PTAS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成功率、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月MRS评分、术后6月mRS评分及术后1年责任血管再次卒中率。结果 在病变血管MORI分型C患者PTA组多于PTAS组;两组的其余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PTA组与PTAS组的手术成功率(98.2%vs 100%),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6%vs 2.7%)以及术后3月的良好预后率(92.7%vs 94.1%)、术后6月的良好预后率(94.5%vs 94.1%)、术后1年内手术血管再次卒中率(3.6%vs 2.9%)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病变血管MORI分型C中,PTA安全性明显高于PTAS;其余患者两组间在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效果及术后1年症状再狭窄率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症状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血管内治疗 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评价
6
作者 王珊 赵小话 郭明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58例。参...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58例。参考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39)。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 丁苯酞 序贯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HR-MRI特征与卒中风险的关系
7
作者 贾啟龙 刘志飞 李亮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特征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8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图像质量不佳剔除3例患者,最终纳入84例患者。依据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将38例... 目的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特征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8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图像质量不佳剔除3例患者,最终纳入84例患者。依据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将38例患者纳入卒中组,剩余46例患者纳入无卒中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HR-MRI特征,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卒中风险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患者斑块负荷及管腔狭窄率显著高于无卒中组患者(P<0.05),卒中组出现纤维帽与斑块内出血患者显著高于无卒中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纤维帽及斑块内出血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纤维帽及斑块内出血等HR-MRI特征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应密切监测上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内动脉狭窄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卒中风险
下载PDF
脑灌注CT成像参数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预后的价值
8
作者 林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8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研究脑灌注CT成像参数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预后的价值。方法:实验开展时间: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实验资料: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60例,手术前后均进行脑灌注CT成像检查,对不同狭窄程度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后随... 目的:研究脑灌注CT成像参数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预后的价值。方法:实验开展时间: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实验资料: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60例,手术前后均进行脑灌注CT成像检查,对不同狭窄程度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后随访患者3个月,发生脑血管事件12例设为观察组,另48例预后较好设为对照组,对比CTP参数,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脑血流量、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造影剂峰值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量高于治疗前,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灌注CT成像参数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预后各参数的预测中发挥较大的价值,以提升疾病诊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灌注CT成像 参数 症状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预后
下载PDF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8
9
作者 董强 黄家星 +9 位作者 黄一宁 徐安定 曾进胜 陈向燕 程忻 范玉华 刘亚杰 孙葳 谭泽峰 徐蔚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9-145,共17页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动脉狭窄 症状 短暂脑缺血发作 专家 中国 缺血卒中 动脉供血区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35
10
作者 徐安定 卓文燕 +5 位作者 林秀华 余科 谭少华 李虹 陈明星 吴宜娟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 4 3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 ,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历史、糖尿病、其他颅内疾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  5 1例高血压病人患有颅内动脉狭...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 4 3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 ,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历史、糖尿病、其他颅内疾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  5 1例高血压病人患有颅内动脉狭窄 ,患病率 2 0 99%。共检查动脉 176 1条 ,狭窄动脉 94条 ,总动脉狭窄率 5 .34%。大脑中动脉狭窄频数最高 ,次为颈内动脉虹吸段。整个颈内动脉系动脉狭窄占总狭窄的 80 % ,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老年高血压患者总动脉狭窄率及单一动脉狭窄率均高于非老年病人 ,高血压病程和动脉狭窄率之间关系不明显。狭窄组病人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非狭窄组病人。结论 高血压病人最常见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 ,年龄、血脂代谢紊乱是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症状 内动脉狭窄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支架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远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茹 张念军 +9 位作者 赵敏 郭建文 张迎光 马朝晖 陈发军 罗望池 尤劲松 李贵福 蔡业峰 黄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远期随访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199例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植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远期随访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199例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植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有效性及近、远期获益差异。结果 Apollo、Wingspan、Solitaire支架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97.4%、98.5%,即刻残余狭窄分别由术前(70.20±12.02)%、(78.61±12.15)%、(78.44±11.82)%下降至术后(18.00±6.33)%、(23.65±10.71)%、(17.21±8.02)%。支架植入组9例(8.5%)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术中栓子脱落、穿支闭塞4例,急性血栓形成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再灌注脑出血1例,术后第5天动脉-动脉栓塞事件1例。支架植入组与药物治疗组患者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24,P=0.867)。结论 Solitaire支架和Wingspan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有效性,远期获益与药物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内动脉狭窄 Wingspan支架 Solitaire支架 药物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随访 被引量:12
12
作者 罗望池 李贵福 +4 位作者 李铁林 朱吉祥 尤劲松 马朝晖 黄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3-517,共5页
目的观察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以及防治再次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6例(38处),其中择期手术32例,急诊手术4例。38处狭窄中22处... 目的观察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以及防治再次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6例(38处),其中择期手术32例,急诊手术4例。38处狭窄中22处位于后循环,16处位于前循环。结果术前平均狭窄程度为72.6%±12.6%,Gateway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33.8%±15.2%,Wingspan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23.6%±13.9%,治疗成功率为97.4%。4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择期手术置入支架32例,有2例发生并发症,急诊支架置入4例,有2例发生并发症。择期手术穿支动脉闭塞1例,导丝穿破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1例;急诊手术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1例在介入术中发生,1例在支架置入后24 h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36)。1个月内再发同侧卒中2例,占5.5%(2/36)。在1~24个月(平均9.6个月)的随访中,30 d内脑卒中和31 d~1年同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1.1%(4/36)。DSA复查10例,2例出现再狭窄,均位于大脑中动脉。结论 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短期临床疗效,其长期疗效还需更大量样本及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如何防治支架术后再狭窄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症状内动脉狭窄 支架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姜卫剑 王拥军 +5 位作者 杜彬 戴建平 王素香 王保国 王桂红 金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 研究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MoriA型病变 12例 ,B组病变 5例 ,C型病变 2例 ;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 11例、大... 目的 研究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MoriA型病变 12例 ,B组病变 5例 ,C型病变 2例 ;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 11例、大脑前动脉 1例、颅内颈内动脉 1例、颅内椎基底动脉 6例。在球囊成形术 (3例 )和内支架成形术 (16例 )后 ,平均动脉狭窄率从 82 .9%下降到8.0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 ,除 1例 (左大脑中动脉MoriC型病变 )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外 ,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存活的 18例平均随访 3.7个月 (1~ 9个月 ) ,未发生缺血性神经事件。结论 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有效的方法 ,但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C型病变应当视为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支架成形术 球囊成形术 适应证 经皮血管内治疗 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樊新颖 张仁良 +5 位作者 殷勤 徐格林 马敏敏 朱武生 樊小兵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277-279,286,共4页
关键词 症状内动脉狭窄 支架治疗 临床观察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冠状动脉支架 缺血卒中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介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菁 解燕昭 +2 位作者 刘云娥 秦世杰 朱倩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2期1839-184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依据临床治疗方法分为介入组(23例)与药物组(32例)。...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依据临床治疗方法分为介入组(23例)与药物组(32例)。介入组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药物组采用规范药物治疗,连续随访观察3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大脑中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采用CT脑灌注成像分析局部脑血流速度(rCBF)、局部脑血容积(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7 d、1年、3年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0 d PSV、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介入组明显低于药物组[(96±22)cm/s比(136±18)cm/s、(0.85±0.23)比(1. 42±0. 31)](均P <0. 05)。介入组治疗后10 d患侧rCBF、rCBV较治疗前明显增加,MT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 05);药物组治疗前后患侧rCBF、rCBV、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介入组治疗后10 d患侧rCBF、rCBV明显高于药物组[(524±102)ml/min比(466±99))ml/min、(23.8±2.9))ml/g比(18.7±2.5)ml/g],MTT明显低于对照组[(3.5±0.8)s比(6.0±1.0)s](均P<0.05)。治疗后3d,介入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4.3±2.0)分比(9.1±2. 3)分](P <0. 05);治疗后14 d,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介入组治疗后7 d、1年、3年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颅内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神经缺损症状,扩张血管狭窄段,增加患侧脑组织血液供应,减少临床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症状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血管成形术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健 邓剑平 高国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02-205,共4页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20年内,关于药物、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报道有很多,其中药物试验中WASID证实阿司匹林优于华法林,但颅内动脉狭窄度70%~99%在药物系统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初期的研...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20年内,关于药物、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报道有很多,其中药物试验中WASID证实阿司匹林优于华法林,但颅内动脉狭窄度70%~99%在药物系统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初期的研究提示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可降低此类患者的卒中风险,但缺乏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因此,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合理性尚在研究探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内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合理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附38例报告)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青峰 王国芳 +1 位作者 周志国 禹书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技术及其效果。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伴血管迂曲患者38例,均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36例支架成功置入,2例失败。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由治疗前的9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技术及其效果。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伴血管迂曲患者38例,均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36例支架成功置入,2例失败。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由治疗前的90.23%±6.73%下降至5.46%±1.78%,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显著(P<0.05)。本组无死亡病倒。术后随访1月~4年,2例4年后复查DSA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给予支架置入治疗;2例支架内轻度狭窄,给予药物治疗。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当路径血管迂曲,支架到位困难时,影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但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支架、支撑力不同的导丝以及一定的技术调整,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迂曲 动脉硬化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胆红素及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磊 庞燕 +5 位作者 尹博文 汪洋 韩莹 华红果 陈兴河 赵建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177-5179,共3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 目的探讨胆红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1年随访是否再次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4例)和非再狭窄组(38例)。对比2组胆红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结合胆红素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1.15±2.16)μmol/L、(9.18±1.55)μmol/L、(2.08±0.43)μmol/L、(8.33±0.43)%,而非再狭窄组分别为(13.34±2.18)μmol/L、(10.38±1.71)μmol/L、(3.08±0.38)μmol/L、(6.88±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血压及糖尿病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相关。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偏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过高、高血压及糖尿病均是导致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糖化血红蛋白 症状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狭窄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改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抑郁状态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姗 刘永刚 +1 位作者 董辉 江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肽注射液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心理变化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住院确诊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63例。依据病人临床资料进行1∶2配对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21例)。统计90项症状清单... 目的探讨丁苯肽注射液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心理变化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住院确诊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63例。依据病人临床资料进行1∶2配对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21例)。统计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估病人的一般心理变化情况,应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两组卒中后抑郁(PSD)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试验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SCL-90评分,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得分均明显减低(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均有不同水平的抑郁心理,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各项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经治疗后PSD的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丁苯肽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心理应激水平,减轻PS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丁苯肽注射液 症状内动脉狭窄 神经功能 心理应激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2 位作者 莫建伟 肖豪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支架66枚,其中颅外支架共55枚,包括锁骨下动脉2枚,无名动脉1枚,椎动脉开口23枚,颈内动脉C1段29枚;颅内支架共11枚,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5枚,颈内动脉c3段2枚,椎动脉V3~V4段2枚,小脑后下动脉1枚,基底动脉1枚。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脑卒中,均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植入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搀扶下可缓慢行走。术后30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无手术患者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技术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该类患者预防中风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疾病 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