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靳海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7期90-91,共2页
2011-11-2013-11我院对68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观察,结果成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狭窄 支架置入术 护理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模型构建
2
作者 孙永安 庞灵恩 +2 位作者 张永刚 顾艳 何明利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069-207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HR-VW-MRI检查,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61,mRS>2分)与预后良好组(n=85,mRS≤2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斑块特征,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拟合出患者IS预后不良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结果:责任血管狭窄(P=0.002)、斑块内出血(P=0.001)、斑块强化(P=0.002)是ICA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拟合出脑梗死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ln[h(t,X)/h0(t)]=-0.891X1-1.020X2-0.812X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734(95%CI:0.60~0.817)。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斑块强化、责任血管狭窄与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建立的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预后 斑块出血 斑块强化 责任血管狭窄
下载PDF
93例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比较
3
作者 王龙冰 宋智 +2 位作者 张少涛 罗霞 李经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71-775,F0002,共6页
目的 比较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PTAS)治疗不同临床特点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SA)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2年5月共计93例手术病例,根据患... 目的 比较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PTAS)治疗不同临床特点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SA)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2年5月共计93例手术病例,根据患者的血管形态及年龄将手术方式分为PTA组(56例)及PTAS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成功率、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月MRS评分、术后6月mRS评分及术后1年责任血管再次卒中率。结果 在病变血管MORI分型C患者PTA组多于PTAS组;两组的其余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PTA组与PTAS组的手术成功率(98.2%vs 100%),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6%vs 2.7%)以及术后3月的良好预后率(92.7%vs 94.1%)、术后6月的良好预后率(94.5%vs 94.1%)、术后1年内手术血管再次卒中率(3.6%vs 2.9%)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病变血管MORI分型C中,PTA安全性明显高于PTAS;其余患者两组间在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效果及术后1年症状再狭窄率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血管内治疗 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附38例报告)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青峰 王国芳 +1 位作者 周志国 禹书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技术及其效果。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伴血管迂曲患者38例,均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36例支架成功置入,2例失败。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由治疗前的9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技术及其效果。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伴血管迂曲患者38例,均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36例支架成功置入,2例失败。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由治疗前的90.23%±6.73%下降至5.46%±1.78%,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显著(P<0.05)。本组无死亡病倒。术后随访1月~4年,2例4年后复查DSA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给予支架置入治疗;2例支架内轻度狭窄,给予药物治疗。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当路径血管迂曲,支架到位困难时,影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但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支架、支撑力不同的导丝以及一定的技术调整,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迂曲 动脉硬化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效果分析
5
作者 刘浩林 白小欣 +6 位作者 蔡军 彭株丽 陈锐聪 黎劭学 涂淮 梁奖灵 林悦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3,共9页
目的观察对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危险分层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并... 目的观察对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危险分层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并探讨实施急性期(≤72.0 h)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血管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治疗。危险分层评分为本研究根据临床经验,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ABCD3-I评分基础上增加对分水岭梗死的评分内容,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急性期卒中进展或复发风险的筛选,其中危险分层评分0~3分定义为低危,4~7分定义为中危,8~13分定义为高危。以术后残留狭窄率≤50%且血流拓展脑梗死溶栓(eTICI)分级>2c级判定为血运重建成功。记录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史、吸烟史)、起病资料(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症状、进展情况)、病变血管、危险分层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中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责任血管闭塞)及术后90 d内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脑梗死、TIA、支架内再狭窄)、死亡事件。结果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排除发病至血管内治疗的时间>72.0 h患者3例、因其他疾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1例、失访1例、并存其他心源性脑栓塞疾病3例、非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4例、拒绝急性期血管内治疗7例,最终纳入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11例。(1)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其中男7例;年龄52~76岁,中位数年龄64岁;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仅9例完善了该项检查),吸烟史2例,饮酒史1例;发病至血管内治疗4.0~72.0 h,中位数时间12.0 h;左、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分别为3、8例,伴前后分水岭、内分水岭、前内后分水岭梗死分别为4、3、2例,伴内后、前内分水岭梗死各1例。(2)11例患者中,危险分层评分10~13分,中位数评分11分;术前NIHSS评分0~11分,中位数评分7分。(3)11例患者中,10例病变血管位于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颈内动脉C7段;术前狭窄率70%~99%,中位数狭窄率86%;术前eTICI分级2a级7例,2b50级4例(存在远端血流缓慢);9例接受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1例接受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1例行球囊扩张治疗;术后狭窄率10%~20%,中位数狭窄率15%;术后eTICI分级2c级3例,3级8例。(4)11例患者中,术后第1天发生颅内出血1例,术后第3天新发脑梗死1例。完成术后90 d影像学随访患者8例,其中支架内再狭窄2例;术后90 d NIHSS评分0~20分,中位数评分2分;术后90 d mRS评分0~4分,中位数评分1分。mRS评分≤2分患者8例,未发生死亡事件。结论初步分析表明,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实施急性期血管内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安全性有待继续观察。危险分层评分对高危患者的筛选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腔内治疗 进展卒中 危险分层
下载PDF
目标血压管理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目标血压管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针对以上2组患者分别实施目标血压管理、常规血压管理。比较2组生命体征及... 目的:探讨目标血压管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针对以上2组患者分别实施目标血压管理、常规血压管理。比较2组生命体征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血压虽较术前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低,术后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内,观察组血压数值及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者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目标血压管理效果明显,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血压管理 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生命体征
下载PDF
探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7
作者 梁建锋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71-73,77,共4页
目的 分析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支架成... 目的 分析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NHI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rCBF、rCB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时采取支架成形术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其局部脑血灌注指标,患者的预后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药物治疗 有效 安全
下载PDF
小剂量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海霞 刘鹏 +2 位作者 宋巧 康梅 陈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4-283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由ICAS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IS)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试验组[小剂量双联抗血小板药物(DAPT),口服阿司匹林75 mg...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由ICAS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IS)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试验组[小剂量双联抗血小板药物(DAPT),口服阿司匹林75 mg与氯吡格雷50 mg,1次/d,n=85]与对照组(常规剂量DAPT,口服阿司匹林100 mg与氯吡格雷75 mg,1次/d,n=84),持续应用90 d后改为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比较两组间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两组间主要疗效事件、次要疗效事件与复合疗效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合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损伤事件发生率试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重度狭窄者主要疗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者(P<0.05);重度狭窄者复合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者(P<0.05)。对照组中,重度狭窄者主要疗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者(P<0.05)。结论小剂量DAPI治疗老年症状性ICAS的疗效与常规剂量DAPT无明显差异,但安全性更高。消化道损伤作为DPAT最常见不良反应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内动脉硬化狭窄 缺血脑卒中 双联抗血小板
下载PDF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8
9
作者 董强 黄家星 +9 位作者 黄一宁 徐安定 曾进胜 陈向燕 程忻 范玉华 刘亚杰 孙葳 谭泽峰 徐蔚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9-145,共17页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狭窄 症状 短暂脑缺血发作 专家 中国 缺血卒中 动脉供血区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介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菁 解燕昭 +2 位作者 刘云娥 秦世杰 朱倩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2期1839-184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依据临床治疗方法分为介入组(23例)与药物组(32例)。...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依据临床治疗方法分为介入组(23例)与药物组(32例)。介入组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药物组采用规范药物治疗,连续随访观察3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大脑中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采用CT脑灌注成像分析局部脑血流速度(rCBF)、局部脑血容积(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7 d、1年、3年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0 d PSV、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介入组明显低于药物组[(96±22)cm/s比(136±18)cm/s、(0.85±0.23)比(1. 42±0. 31)](均P <0. 05)。介入组治疗后10 d患侧rCBF、rCBV较治疗前明显增加,MT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 05);药物组治疗前后患侧rCBF、rCBV、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介入组治疗后10 d患侧rCBF、rCBV明显高于药物组[(524±102)ml/min比(466±99))ml/min、(23.8±2.9))ml/g比(18.7±2.5)ml/g],MTT明显低于对照组[(3.5±0.8)s比(6.0±1.0)s](均P<0.05)。治疗后3d,介入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4.3±2.0)分比(9.1±2. 3)分](P <0. 05);治疗后14 d,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介入组治疗后7 d、1年、3年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颅内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神经缺损症状,扩张血管狭窄段,增加患侧脑组织血液供应,减少临床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血管成形术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药物治疗联合支架置入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及短期预后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龙发青 苏庆杰 +6 位作者 王德生 张余辉 王布飞 李建红 夏诗亮 尹钊 王海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7期27-30,47,共5页
目的分析药物治疗联合支架置入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脑血流灌注、认知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124例SICA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纯组(60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组(64例,在... 目的分析药物治疗联合支架置入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脑血流灌注、认知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124例SICA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纯组(60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组(64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前、治疗第10天时,采用CT脑灌注成像分析局部脑血流速度(rCBF)、局部脑血容积(rCBV)、平均通过时间(MTr)。治疗前和治疗后3、14 d,记录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后rCBF、rCBV均不同程度升高,MT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BF、rCBV、M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CA评分均升高,且2组治疗后3、14 d 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14 d,2组NIHSS评分下降,且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支架置入治疗SICAS能较好地改善脑血流和认知功能,提高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支架置入术 脑血流灌注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硬化性狭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建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硬化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硬化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3个月后复查其血脂、生化、脑血管造影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为9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可有效降低血脂,显著提高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症状内动脉硬化狭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传凯 廖振南 +3 位作者 黄国洲 吴亮 牙政锋 彭富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4期1610-1614,1618,共6页
目的 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的132例首发症状性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分为... 目的 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的132例首发症状性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诊断界点及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132例患者中术后1年出现复发49例,复发率为37.12%。年龄≥60岁、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管狭窄程度≥70%、置入支架直径≥4.5 mm、三酰甘油>1.7 mmol/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0×10~9/L均是症状性ICAS患者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根据各变量回归系数与常数项构建预测模型,得出模型表达方程为:Logit(P)=-34.095+0.932×年龄+1.484×吸烟史+1.458×合并高血压+1.287×合并糖尿病+0.872×血管狭窄程度+0.758×置入支架直径+1.105×三酰甘油+0.49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该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曲线下面积为0.916;经验证得出该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86.21%,特异度为90.74%,准确率为89.16%。结论 高龄、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管狭窄程度严重、置入支架直径过大、三酰甘油水平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均是症状性ICAS患者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评估症状性ICAS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Neuroform EZ支架 术后复发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全 佟旭 +1 位作者 李欣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3期205-211,共7页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 ICAS)的发生率和6个月预后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唐山工人医院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 ICAS)的发生率和6个月预后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唐山工人医院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住院患者231例,均经头及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评估颅内外大血管,按血管病变分布情况,分为s ICAS组、非s ICAS组,并对s ICAS组进行6个月随访,按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s ICAS患者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31例,其中有108例(包括单纯颅内动脉病变95例和颅内外联合病变组13例)存在s ICAS,s ICAS发生率为46.8%。单因素分析显示s ICAS患者6个月良好预后与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值比(odds ratio,OR)0.87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5-0.980,P=0.02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 0.354,95%CI 0.132-0.984,P=0.039)、抗凝治疗(OR 2.597,95%CI 1.123-6.004,P=0.026)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轻度狭窄患者相比,血管重度狭窄(OR 0.182,95%CI 0.035-0.943,P=0.042)和闭塞(OR 0.156,95%CI 0.029-0.833,P=0.021)患者、入院NIHSS评分更高(OR 0.768,95%CI 0.661-0.892,P=0.001)患者以及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 0.177,95%CI 0.051-0.608,P=0.006)患者6个月预后更差;给予抗凝治疗(OR 7.714,95%CI 2.440-24.389,P=0.001)患者6个月预后更好。结论唐山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中接近半数存在s ICAS。入院NIHSS评分更高、血管重度狭窄和闭塞、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s ICAS患者6个月预后更差,而抗凝治疗能够改善s ICAS患者的6个月神经功能残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症状 缺血卒中 预后
下载PDF
广西汉族与壮族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影响因素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国永 陈渊 +5 位作者 范秉林 肖继东 韦俊杰 李燕华 李吕力 钟维章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2344-2348,共5页
目的探讨广西汉族与壮族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纳入60例广西汉族及64例广西壮族sICAS患者,均按照侧支循环评分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分析汉族、壮族sICAS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影响因... 目的探讨广西汉族与壮族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纳入60例广西汉族及64例广西壮族sICAS患者,均按照侧支循环评分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分析汉族、壮族sICAS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增加、LDL水平升高是汉族sICAS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增加、LDL水平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降低是壮族sICAS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汉族与壮族sICAS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年龄增加、LDL水平升高均是汉族和壮族sICAS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危险因素,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降低是壮族sICAS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侧支循环 影响因素 年龄 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壮族 汉族 广西
下载PDF
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41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殷聪国 蒋琳 +3 位作者 黄焕 张灏 夏文卿 牛国忠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22期1849-1851,共3页
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以上。在我国,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类型,占到46.6%,且具有高复发风险,sICA... 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以上。在我国,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类型,占到46.6%,且具有高复发风险,sICAS患者每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为7%~11%。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中怎样做好sICAS的预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狭窄 症状 支架治疗 缺血脑卒中 缺血脑血管病 缺血卒中 复发风险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白小欣 缪中荣 +1 位作者 凌锋 宋庆斌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内动脉硬化狭窄 治疗 适应症 禁忌症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评价
18
作者 王珊 赵小话 郭明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58例。参...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58例。参考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39)。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 丁苯酞 序贯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闭塞外科治疗的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杰 魏崴 +2 位作者 纪伟 韩星 杨德新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8期4856-4858,共3页
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闭塞是导致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文献报道约20%~2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积极治疗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西方国家脑卒中是人群第三大死... 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闭塞是导致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文献报道约20%~2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积极治疗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西方国家脑卒中是人群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也是永久性致残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狭窄闭塞 治疗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敬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2013-2014,2018,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 硬化狭窄 动脉粥样 症状 介入治疗 缺血卒中 动脉狭窄 西班牙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