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育胜 张洪钿 +6 位作者 洪映标 钟柱 陈泽鑫 彭辉 陈协宏 蔡洁波 蔡跃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6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1月揭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0例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认知情况、脑血流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1月揭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0例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认知情况、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延迟回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的语言功能、注意力及计算力、即时记忆、定向力评分及MMSE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定向力、延迟记忆、抽象思维、命名、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及MoCA总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的语言、注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RI、PSVICA/PSVCCA、EDV、PSV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25例患者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有5例患者脑缺血症状有所好转或改善。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成功率100%。结论: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治疗中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 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RNA差异表达分析
2
作者 赵景茹 董立朋 +3 位作者 程金明 解燕昭 惠硕 赵万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目的 建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Exo)微小核糖核酸(mi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实验组)和3例无症状... 目的 建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Exo)微小核糖核酸(mi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实验组)和3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对照组),使用QIAGEN法提取血浆中的Exo,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微粒追踪检测技术(NTA)和蛋白印迹进行鉴定Exo形态、粒径大小以及表面标志蛋白。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中Exo miRNAs表达,基于生物信息学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Exo颗粒呈典型圆盘状的囊泡结构,检测到Exo阳性蛋白CD63。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相比外泌体中有22个miRNA上调,18个miRNA下调,差异表达的Exo miRNA的靶基因主要在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显著富集。结论 本研究发现较对照组相比,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40个差异表达的Exo miRNAs。血浆Exo miRNAs可能通过PI3K-Akt、MAPK、FoxO等信号通路参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小核糖核酸 症状动脉狭窄 缺血卒中
下载PDF
血清L-Arg和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3
作者 刘懿 苏晓明 +1 位作者 王媛媛 巨涛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L-精氨酸(L-Arg)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6例... 目的探讨血清L-精氨酸(L-Arg)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状和斑块新生血管密度相关参数[基线强度、峰值强度和时间-强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TC)],并检测血清L-Arg和IL-4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再发IS分为再发组(35例)和未再发组(16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Arg和IL-4水平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效能。结果再发组峰值强度、AUCTC、颈动脉狭窄率高于未再发组(P<0.001),血清L-Arg和IL-4水平均低于未再发组(P<0.05)。血清L-Arg和IL-4水平与峰值强度、AUCTC和颈动脉狭窄率均呈负相关(P<0.05)。L-Arg降低、IL-4降低、峰值强度增加、AUCTC增加、颈动脉重度狭窄、高血脂和易损斑块均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L-Arg、IL-4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60、0.845。根据L-Arg和IL-4的最佳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降低组和未降低组。L-Arg降低组和IL-4降低组易损斑块所占比例分别高于L-Arg未降低组和IL-4未降低组(P<0.001)。结论低水平L-Arg和IL-4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有关,或可作为IS再发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4 症状动脉狭窄 缺血脑卒中 再发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赵冬青 曹文英 彭志强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对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CAS组(n=31)与CEA组(n=36),比较两组患... 目的:对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CAS组(n=31)与CEA组(n=36),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住院情况以及长期预后。结果:CEA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CAS组(P<0.05),CEA组的住院费用低于CAS组(P<0.05),两组患者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均在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取得可观的有效性,同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住院费用更低,可选择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置入术 动脉内膜剥脱术 症状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不良事件 长期预后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韦帅 陈栋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520-52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CAS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CAS时机不同,分为早期组(2周内行CAS,29例)与晚期组(2周后行CAS...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CAS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CAS时机不同,分为早期组(2周内行CAS,29例)与晚期组(2周后行CAS,29例)。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3 d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包括脑血流量相对值(rCBF)、平均通过时间相对值(rMTT)、达峰时间的数值相对值(rTTP)]、术后1个月脑卒中与症状性脑卒中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结果 术前及术后3 d,两组rCBF、r MTT、rTT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r CBF水平明显高于术前、rMTT、rTT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两组脑卒中与症状性脑卒中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MMSE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MMSE评分高于术前(P<0.05)。结论 2周内通过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同2周后行CAS无明显差异,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不会明显影响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及智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术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6
作者 朱金良 陈仁智 +1 位作者 陈倾江 彭永光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由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予以经股动脉穿刺,在远端保护器保护下予以支架血管成形术。结果:所有患... 目的:了解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由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予以经股动脉穿刺,在远端保护器保护下予以支架血管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地安装颈动脉支架,术后所有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均<30%,同时没有出现如卒中、过量灌注等不良反应,因此手术的成功率达到了100%。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为高风险颈动脉狭窄的诊疗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它是一种安全且实用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成形术 症状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纽曼系统护理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唐欣慧 区慧敏 +2 位作者 谭杏媚 吴妙珠 王丹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纽曼系统护理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以随机...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纽曼系统护理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观察组(21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两组均接受纽曼系统护理干预,并于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周肽素(Copeptin)、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前及术后12个月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Copeptin、H-FABP水平均降低,血清IL-10、IL-6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SF-36、ADL、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纽曼系统护理能有效减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神经损伤、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加快预后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且较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植入术 动脉内膜剥脱术 纽曼系统护理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度狭窄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王欣 马东梅 +1 位作者 孟璇 郭方舟 《甘肃医药》 2017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度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IL-6、TNF-α、SOD、MDA及ox-LDL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我院确诊的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度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无颈动脉狭窄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各50例...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度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IL-6、TNF-α、SOD、MDA及ox-LDL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我院确诊的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度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无颈动脉狭窄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各50例。采用CDFI检测观察组服药前及服药后6个月、12个月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的PSV、EDV,PSV_(ICA)/PSV_(CCA),检测观察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12个月后和对照组血IL-6、TNF-α、MDA、SOD、ox-LDL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服药12个月后与服药前比较PSV、EDV、PSV_(ICA)/PSV_(CCA)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血IL-6、TNF-α、MDA、ox-LD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SOD水平降低(P<0.01)。观察组服药12个月与服药前比较血IL-6、TNF-α、MDA、ox-LD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改善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度狭窄患者病变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减轻狭窄程度,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的生成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症状 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因子 氧化
下载PDF
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效果分析
9
作者 刘浩林 白小欣 +6 位作者 蔡军 彭株丽 陈锐聪 黎劭学 涂淮 梁奖灵 林悦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3,共9页
目的观察对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危险分层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并... 目的观察对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危险分层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并探讨实施急性期(≤72.0 h)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血管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治疗。危险分层评分为本研究根据临床经验,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ABCD3-I评分基础上增加对分水岭梗死的评分内容,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急性期卒中进展或复发风险的筛选,其中危险分层评分0~3分定义为低危,4~7分定义为中危,8~13分定义为高危。以术后残留狭窄率≤50%且血流拓展脑梗死溶栓(eTICI)分级>2c级判定为血运重建成功。记录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史、吸烟史)、起病资料(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症状、进展情况)、病变血管、危险分层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中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责任血管闭塞)及术后90 d内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脑梗死、TIA、支架内再狭窄)、死亡事件。结果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排除发病至血管内治疗的时间>72.0 h患者3例、因其他疾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1例、失访1例、并存其他心源性脑栓塞疾病3例、非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4例、拒绝急性期血管内治疗7例,最终纳入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11例。(1)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其中男7例;年龄52~76岁,中位数年龄64岁;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仅9例完善了该项检查),吸烟史2例,饮酒史1例;发病至血管内治疗4.0~72.0 h,中位数时间12.0 h;左、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分别为3、8例,伴前后分水岭、内分水岭、前内后分水岭梗死分别为4、3、2例,伴内后、前内分水岭梗死各1例。(2)11例患者中,危险分层评分10~13分,中位数评分11分;术前NIHSS评分0~11分,中位数评分7分。(3)11例患者中,10例病变血管位于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颈内动脉C7段;术前狭窄率70%~99%,中位数狭窄率86%;术前eTICI分级2a级7例,2b50级4例(存在远端血流缓慢);9例接受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1例接受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1例行球囊扩张治疗;术后狭窄率10%~20%,中位数狭窄率15%;术后eTICI分级2c级3例,3级8例。(4)11例患者中,术后第1天发生颅内出血1例,术后第3天新发脑梗死1例。完成术后90 d影像学随访患者8例,其中支架内再狭窄2例;术后90 d NIHSS评分0~20分,中位数评分2分;术后90 d mRS评分0~4分,中位数评分1分。mRS评分≤2分患者8例,未发生死亡事件。结论初步分析表明,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实施急性期血管内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安全性有待继续观察。危险分层评分对高危患者的筛选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腔内治疗 进展卒中 危险分层
下载PDF
CTP成像参数在评估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保守治疗反应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0
作者 王贺新 张婷婷 +3 位作者 曹红举 刘中文 杨晓云 李红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检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保守治疗反应性中CT灌注成像(CTPI)参数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收治于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接受保守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193例,按照随访期内是否发生脑缺血性疾病分为高反应组(n=106)和... 目的探讨在检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保守治疗反应性中CT灌注成像(CTPI)参数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收治于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接受保守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193例,按照随访期内是否发生脑缺血性疾病分为高反应组(n=106)和低反应组(n=87)。比较各组患者CTP成像参数rMTT、rTTP、rCBV、rCBF,“金标准”为病理诊断结果,对保守治疗CAS患者发生脑缺血性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检测保守治疗重度CAS患者发生脑缺血性疾病中应用CTP成像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脂及冠心病合并情况、吸烟史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反应组相比,低反应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比例、rMTT、rTTP明显较高(P<0.05),rCBV、rCBF明显较低(P<0.05)。有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情况、低rMTT、rTTP、高rCBV、rCBF是脑缺血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CTP成像参数rMTT、rTTP、rCBV、rCBF联合检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保守治疗反应性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四者独立检查(P<0.05)。结论在评估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保守治疗反应性中应用CTP成像参数的评估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CTP成像 参数 保守治疗 反应 价值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模型构建
11
作者 孙永安 庞灵恩 +2 位作者 张永刚 顾艳 何明利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069-207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HR-VW-MRI检查,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61,mRS>2分)与预后良好组(n=85,mRS≤2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斑块特征,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拟合出患者IS预后不良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结果:责任血管狭窄(P=0.002)、斑块内出血(P=0.001)、斑块强化(P=0.002)是ICA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拟合出脑梗死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ln[h(t,X)/h0(t)]=-0.891X1-1.020X2-0.812X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734(95%CI:0.60~0.817)。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斑块强化、责任血管狭窄与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建立的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预后 斑块出血 斑块强化 责任血管狭窄
下载PDF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不同治疗策略安全性及疗效对照研究
12
作者 徐昆明 雷佳雨 +2 位作者 李水彬 成钢卫 曹裕民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不同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及疗效对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23例及对照组(... 目的研究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不同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及疗效对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23例及对照组(内科药物治疗)24例。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1个月以上,比较两组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狭窄加重的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血管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管狭窄加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随访期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血管内支架置入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优化血管的狭窄程度,预防血管狭窄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动脉狭窄 药物治疗 血管内治疗 安全 疗效
下载PDF
目标血压管理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目标血压管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针对以上2组患者分别实施目标血压管理、常规血压管理。比较2组生命体征及... 目的:探讨目标血压管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针对以上2组患者分别实施目标血压管理、常规血压管理。比较2组生命体征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血压虽较术前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低,术后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内,观察组血压数值及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者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目标血压管理效果明显,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血压管理 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生命体征
下载PDF
探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4
作者 梁建锋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71-73,77,共4页
目的 分析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支架成... 目的 分析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NHI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rCBF、rCB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时采取支架成形术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其局部脑血灌注指标,患者的预后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症状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药物治疗 有效 安全
下载PDF
MRI显示颈动脉中度狭窄斑块内出血预测无症状男性发生脑血管缺血事件危险度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N.Singh A.R.Moody +4 位作者 D.J.Gladstone G.Leung R.Ravikumar J.Zhan 王鹤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5期499-500,共2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中度狭窄无症状男性快速三维T1加权抑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MRI显示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与远期同侧脑血管事件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此项回顾性研究经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书面知情同意通知。所有病人在电话随访中都给... 目的研究颈动脉中度狭窄无症状男性快速三维T1加权抑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MRI显示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与远期同侧脑血管事件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此项回顾性研究经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书面知情同意通知。所有病人在电话随访中都给予了口头知情同意通知。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在血管门诊就诊,发现无症状颈动脉狭“弥漫受累”)、血清参数和疾病分期,以及与伴或不伴皮质破坏之脊柱外病变检出可能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 脑血管事件 中度狭窄 症状 内出血 MRI 缺血事件
下载PDF
症状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治疗26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雷凤 李国毅 +1 位作者 周荫 林亚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技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6例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依照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测量标准,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对狭窄率>50%的患者置入自膨式支... 目的探讨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技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6例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依照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测量标准,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对狭窄率>50%的患者置入自膨式支架,术中5例行球囊预扩张,3例应用保护装置。结果 26例支架置入均获成功,血管残余狭窄程度<30%。术后随访23例(10-22个月),1例发生再狭窄(狭窄率>5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至于术后存在的血栓形成、再狭窄等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 症状 血管内 支架治疗 患者 狭窄 扩张 程度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3 位作者 莫建伟 王硕 肖豪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2-1744,共3页
目的:评估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29例颈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9枚,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24个月,其中2例在半年后行DSA... 目的:评估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29例颈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9枚,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24个月,其中2例在半年后行DSA复查时出现再狭窄,狭窄率均小于50%。1例术后未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半年后出现严重再狭窄,再次行支架植入术,随访2年TIA未再复发。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均为行囊后扩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所有患者未发生后循环缺血、死亡及心肌梗死。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技术可行,预后较好,可作为其二级预防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症状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茜 严臻泉 +2 位作者 吴国斌 张博 柳晓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组(手术组)2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非...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组(手术组)2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非手术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短期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随访一年脑卒中复发率、死亡率。结果手术组患者治愈率(47.83%)及显效率(47.83%)高于非手术组的治愈率(13.33%)和显效率(44.44%),无效率(4.34%)低于非手术组(42.22%)(P=0.001);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36.5±5.6)d短于非手术组[(44.8±6.7)d](P=0.001),住院费用[(51 200±230)元]低于非手术组[(67 900±470)元](P=0.001);随访一年,手术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8.69%)低于非手术组(42.22%)(P=0.005),死亡率(4.34%)低于非手术组(24.44%)(P=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效果好,安全有效,经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剥脱术 症状动脉狭窄 效果
下载PDF
“抵当通脉方”联合西药干预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3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玉英 祝美珍 +3 位作者 胡跃强 梁妮 何国香 莫海珍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抵当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CASS)的临床疗效。方法:ACA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抵当通脉方口服... 目的:观察抵当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CASS)的临床疗效。方法:ACA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抵当通脉方口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斑块性质及数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优于对照组的68.4%(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IMT、血脂水平均降低(P<0.01,P<0.05),斑块数量均减少(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抵当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减少ACAS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显著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抵当通脉方 阿司匹林肠溶片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动脉斑块 血脂水平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检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丽华 管霞 +1 位作者 孟磊 宋东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检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分为症状组(44例)及无症状组(44例...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检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分为症状组(44例)及无症状组(44例),2组均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症状组双侧颈动脉、颈内动脉斑块分布概率均较无症状组显著高(P<0.05);44例患者共检出87支动脉狭窄,DSA检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各53、16、15、3支,症状组经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共检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各53、15、16、3支,准确率分别为100.00%、93.75%、93.33%、100.00%,与DSA检出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动脉狭窄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D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