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以毒攻毒”治疗癥瘕积聚的用药规律
1
作者 崔钰桐 周京旭 +2 位作者 眭道顺 田茸 陈丽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5-56,共12页
目的从文献角度出发,“以毒攻毒”为科学假说,探索毒性药物治疗癥瘕积聚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癥瘕积聚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统计分析对癥瘕积聚有治疗作用的总体药物和毒性药物频次、单首方中毒性药物... 目的从文献角度出发,“以毒攻毒”为科学假说,探索毒性药物治疗癥瘕积聚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癥瘕积聚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统计分析对癥瘕积聚有治疗作用的总体药物和毒性药物频次、单首方中毒性药物频次、毒性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分布以及中药特征的多因素分析;以Apriori关联规则进行建模分析,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IBM SPSS Statistics26对核心网络中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607首方剂、485味中药进行分析:含毒性药物方剂460首,占比75.78%;使用频次≥50次的高频药物34味,毒性药物11味,占比32.35%;约4/5的方剂中含有毒性药物,约1/5单方组成含≥50%的毒性药物。毒性药物类别以泻下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和攻毒杀虫收湿止痒药为主;性味以辛、温为主,归经以肝、脾、肺经为主。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归心、肺、肾、心包经以及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收涩药均是对癥瘕积聚有治疗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常用毒性药物药对有巴豆-硇砂、巴豆-乌头、巴豆-芫花;网络聚类高频毒性中药共得到8个新的中药组合:甘遂、京大戟、芫花、巴豆;硇砂、干漆、轻粉;斑蝥、芫青;全蝎、蜈蚣、朱砂、雄黄;半夏、苦杏仁;乌头、细辛、吴茱萸、皂荚;狼毒、莽草、藜芦、附子;硫黄;网络聚类高频药物共得到6个新的中药组合:三棱、莪术、青皮、陈皮、木香、槟榔、丁香、枳壳、牵牛子、神曲;当归、川芎、桃仁、香附;大黄、鳖甲;茯苓、人参、白术、厚朴、甘草、皂荚、乌头、肉桂、干姜、附子、吴茱萸;半夏;麝香、朱砂、硇砂、干漆、巴豆、芫花。结论毒性药物在癥瘕积聚治疗中占比巨大,主要治法为泻下消积软坚、健脾温阳、利痰散结,并以活血/破血消癥贯穿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毒攻毒 积聚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医案类聚》中明清医案治疗癥瘕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
2
作者 姚子昂 吕文良 +1 位作者 王苹 翟兴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3期92-98,共7页
目的通过整理明清时期医案治疗癥瘕积聚的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究明清时期医家治疗癥瘕积聚的用药、组方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依据《医案类聚》中所载明清时期医家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提取其中处方信息,利用Excel 2016将... 目的通过整理明清时期医案治疗癥瘕积聚的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究明清时期医家治疗癥瘕积聚的用药、组方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依据《医案类聚》中所载明清时期医家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提取其中处方信息,利用Excel 2016将处方信息规范化整理成数据库,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纳排标准筛选整理出203首方剂,284味中药;分析用药规律可知所用中药的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脾、肝、胃三经为主;药物功效以理气类、补虚类、活血化瘀类为主;在药物使用频次上,最高频使用5味药物是茯苓、当归、陈皮、半夏、香附。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使用频次最高的对药为茯苓-半夏;使用频次最高的角药为茯苓-陈皮-半夏。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可将处方分为3个聚类,并得出核心处方药物。结论明清医家治疗癥瘕积聚的处方具有鲜明的用药规律,用药围绕着“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清热解毒”为原则,用药上注重气血同调、寒温相配、气机升降、攻补兼施;为现今中医临床诊治癥瘕积聚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遣方用药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案类聚 积聚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处方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癥瘕积聚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立公 顾杰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2期5-7,共3页
通过归纳古代文献 ,认为古人在治疗瘕积聚时多取肿块局部穴、腹部穴、背部穴、足三阴经穴 ,以及足三里、内关等穴。临床可用针刺、艾灸、贴敷、药熨、烙法、放血等方法 ,要选择合适的针灸时机 ,注意取穴的先后顺序。
关键词 症瘕积聚 针灸疗法 取穴 针法 经络 肿瘤
下载PDF
陈宝贵教授运用动物药治疗癥瘕积聚撷菁 被引量:6
4
作者 周荻书 张美英 +1 位作者 宋德鑫 陈宝贵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247-1250,共4页
癥瘕积聚可见于一身上下内外,且不限于宏观微观,西医所描述的诸如增生、结节、斑块、息肉、结石、纤维化,乃至于多种良、恶性肿瘤都与癥瘕积聚的证候有共通之处。陈宝贵教授认为动物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多能走窜通行,攻毒祛邪,软坚散结,... 癥瘕积聚可见于一身上下内外,且不限于宏观微观,西医所描述的诸如增生、结节、斑块、息肉、结石、纤维化,乃至于多种良、恶性肿瘤都与癥瘕积聚的证候有共通之处。陈宝贵教授认为动物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多能走窜通行,攻毒祛邪,软坚散结,对癥瘕积聚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现以鳖甲、穿山甲、水蛭、鸡内金、鹿角为例,总结陈教授运用动物药治疗癥瘕积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聚 用药心得 陈宝贵
下载PDF
癥瘕积聚的病证范围及治疗探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顾思纯 杨柏灿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1-13,共3页
癥瘕积聚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病证概念。从古代文献入手,探讨了癥瘕积聚的含义、病位、瘕聚与癥积的区别与统一,分析其病证范围:在人体全身范围内,以气痰瘀互结为主,具有"有形可见"或者"假物成形"特点的结块,都有被纳... 癥瘕积聚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病证概念。从古代文献入手,探讨了癥瘕积聚的含义、病位、瘕聚与癥积的区别与统一,分析其病证范围:在人体全身范围内,以气痰瘀互结为主,具有"有形可见"或者"假物成形"特点的结块,都有被纳入其病证范围的可能。其中肥胖、痤疮、早期血管病等属瘕聚范畴,恶性肿瘤、脏器末期纤维化、陈旧性梗死灶等则属癥积范畴。根据痰瘀互结酿毒,入络成坚的关键病机,提出软坚散结是癥瘕积聚的首要治则。常用中药包括软坚散结类、针对致病因素类和通络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聚 软坚散结 中医病名 中医病机
下载PDF
基于《医案类聚》挖掘明清医案癥瘕积聚病的“脉-症-证”规律及辨证治疗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子昂 苏铭琬 +3 位作者 张喆 强睿 张丽丽 吕文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12期2333-2340,2344,共9页
目的通过整理《医案类聚》中明清时期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探究明清时期医家辨治癥瘕积聚的“脉-症-证”分布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依据《医案类聚》中所载明清时期医家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提取其中脉象、症状... 目的通过整理《医案类聚》中明清时期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探究明清时期医家辨治癥瘕积聚的“脉-症-证”分布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依据《医案类聚》中所载明清时期医家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提取其中脉象、症状及证候要素等信息,利用Excel 2016将“脉-症-证”信息规范化整理成数据库,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对“脉-症-证”三要素进行频数分布、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纳排标准纳入医案203则,分析“脉-症-证”分布规律可知,脉象以弦脉、细脉、数脉、沉脉、迟脉为主;症状以腹胀、胁痛、腹中积块、腹痛、食欲不振、胁下积块为主;证素以气滞、血瘀、痰、寒、湿、热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可知:脉象以弦脉为核心,与紧脉、细脉、沉脉、数脉高度相关。症状以腹胀、腹中积块、胁痛为核心,与腹痛、食欲不振、胁下积块等症状高度相关,其中腹露青筋与腹胀100%关联。证素以气滞与痰为核心,其中气滞与(血瘀-痰-寒)、痰与饮均100%关联。结论通过“脉-症-证”规律的综合分析可知明清医家辨治癥瘕积聚时,所诊断的脉象以弦脉为核心,病性多属虚实夹杂;病位多在肝胆、脾胃、大小肠;病因病机多属气滞、血瘀、痰饮、寒凝。由此可以对应地提出癥瘕积聚的治则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痰、散寒。用药当以辛苦甘温之品为主,临床随症加减化裁。结合临床可推测明清癥瘕积聚医案中所涉及之疾病包括肠道肿瘤、肝脏肿瘤、肝硬化失代偿期、肠梗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聚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脉象 证候要素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癥瘕积聚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吕菲菲 魏晓玉 +1 位作者 李艳芬 徐强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癥瘕积聚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癥瘕积聚提供借鉴。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癥瘕积聚的方剂,对治疗癥瘕积聚的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药物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证指南医案...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癥瘕积聚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癥瘕积聚提供借鉴。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癥瘕积聚的方剂,对治疗癥瘕积聚的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药物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癥瘕积聚方剂共43首,累计使用378种药物,总使用频次275次。药物使用频次≥5次的药物共有21味,排名前5味的药物依次为茯苓、当归、小茴香、香附、川楝子;用药以辛味最多,占32.76%(152次),其次为苦味占27.80%(129次);在药性上以温性药使用频次最多,占49.09%(135次);在药物归经上以脾经药物最多,占20.57%(166次),其次为肝经,占18.09%(146次)。结论叶天士治癥瘕积聚多从肝脾调治,以辛开、温散,辅以苦降为主,调畅脏腑气机升降;佐以健脾、和血,攻中有补,攻补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积聚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痹岩同归”浅析从癥瘕积聚论治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
8
作者 徐强 孙郑青 +1 位作者 元绍爽 张朝晖 《四川中医》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与中医学“岩症”在病因病机及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痰浊-瘀血-岩积的形成。本文将以“岩症”的治疗思路为切入点,通过对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与“岩症”的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在治...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与中医学“岩症”在病因病机及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痰浊-瘀血-岩积的形成。本文将以“岩症”的治疗思路为切入点,通过对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与“岩症”的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在治疗上试用中医治疗“岩症”的遣方用药思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早期以化痰化浊为主,中期活血化瘀,后期破血攻凿“岩”性斑块,总结提出“痹岩同归”之理念,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 积聚
原文传递
川派中医妇科名家王渭川治疗妇科癥瘕积聚诊疗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尹小兰 文怡 +1 位作者 王妍 范玲秀 《四川中医》 2021年第2期11-13,共3页
名老中医王渭川先生(以下尊称王老)被誉为中医当代妇科八大家之一,是川派中医妇科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尤精于妇科和内科,其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后辈认真学习,继承和发展。文章就王老先生论治癥瘕积聚的主要学术思想... 名老中医王渭川先生(以下尊称王老)被誉为中医当代妇科八大家之一,是川派中医妇科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尤精于妇科和内科,其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后辈认真学习,继承和发展。文章就王老先生论治癥瘕积聚的主要学术思想、用药特点等的临床经验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渭川 积聚 学术思想 诊疗经验
原文传递
《伤寒杂病论》癥瘕积聚的证治特色及其对中医肿瘤临床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阳国彬 刘松林 梅国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100-2103,共4页
《伤寒杂病论》中癥瘕积聚的辨治特色包括本虚标实、辨证施治,痰瘀并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中病即止,重视丸剂、缓图消积4个方面。《伤寒杂病论》对癥瘕积聚的认识与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本质认识是一致的,《伤寒杂病论》针对癥瘕积聚治... 《伤寒杂病论》中癥瘕积聚的辨治特色包括本虚标实、辨证施治,痰瘀并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中病即止,重视丸剂、缓图消积4个方面。《伤寒杂病论》对癥瘕积聚的认识与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本质认识是一致的,《伤寒杂病论》针对癥瘕积聚治疗中的辨证论治、复法大方、以人为本治疗理念对当今中医肿瘤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积聚 辨治特色 肿瘤
原文传递
基于“血脉癥积”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晓宇 王文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41-145,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习惯改变、环境污染等因素的累积,动脉粥样硬化及肿瘤这两种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医学中多归属于“胸痹”“中风”“眩晕”等疾病门类,而肿瘤则多归属于“癥瘕积聚... 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习惯改变、环境污染等因素的累积,动脉粥样硬化及肿瘤这两种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医学中多归属于“胸痹”“中风”“眩晕”等疾病门类,而肿瘤则多归属于“癥瘕积聚”范畴。二者虽为不同的疾病,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视为中医血脉内“癥积”范畴,在治疗方面二者也可相互借鉴、异病同治。从古代文献、现代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综合分析后我们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有着类似的诱导因素与发病机制,从病性方面可将动脉粥样硬化看作微观癥瘕积聚。运用“血脉癥积”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 积聚 病因病机
下载PDF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蓉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69-69,71,共2页
对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79.16%(38/48),受孕率为69.23%(9/l3),痛经缓解率为76%(19125)。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腺肌病 症瘕积聚 活血化瘀 补肾消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中医有关肝硬化的文献记载及辨证论治探讨
13
作者 陈文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探讨中医文献有关肝硬化的记载及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指出中医文献癥瘕积聚的中医证候及其病因病机与肝硬化的发病原理相符,其辨证以肿胀的阴阳虚实之辨、黄疸的阳黄与阴黄之辨、各期病症的中满腹胀型、腹水型、黄疸型之辨为主,并可... 探讨中医文献有关肝硬化的记载及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指出中医文献癥瘕积聚的中医证候及其病因病机与肝硬化的发病原理相符,其辨证以肿胀的阴阳虚实之辨、黄疸的阳黄与阴黄之辨、各期病症的中满腹胀型、腹水型、黄疸型之辨为主,并可对应肝硬化的消化道症状、肝的变化、脾脏肿大、黄疸、腹水等进行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肿胀 黄疸 积聚 中医文献
下载PDF
通阳化阴之麻黄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慧莹 刘桂荣 徐向青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8-500,共3页
麻黄是常见的中药材,具有“通阳化阴”的特性。通过梳理其各时期地道产地的生长环境及其独特的形质性味,依据麻黄耐严寒的特点,佐证了这一特性。根据麻黄“通阳化阴”的特性,临床将其用于消癥瘕积聚,治疗中风及郁病。结合癥瘕积聚、中... 麻黄是常见的中药材,具有“通阳化阴”的特性。通过梳理其各时期地道产地的生长环境及其独特的形质性味,依据麻黄耐严寒的特点,佐证了这一特性。根据麻黄“通阳化阴”的特性,临床将其用于消癥瘕积聚,治疗中风及郁病。结合癥瘕积聚、中风、郁病等疾病的发生与变化机理,对麻黄的功效进行深入探析,建立麻黄与阴阳本质的联系,以便于更好地解释麻黄的理论根源,为研究麻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通阳化阴 积聚 中风 郁病
下载PDF
胃癌中医证素探讨 被引量:28
15
作者 王婧 田邵丹 陈信义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402-404,共3页
通过文献研究与临床实践提取对胃癌基本证素认识,并结合古今临证经验,应用证候要素概念分析胃癌中医发病特点,总结胃癌基本证候要素与疾病的动态演变规律,提出了"胃内寒、脾气虚为胃癌本虚证素;食、痰、瘀、毒、气滞、内湿、内火... 通过文献研究与临床实践提取对胃癌基本证素认识,并结合古今临证经验,应用证候要素概念分析胃癌中医发病特点,总结胃癌基本证候要素与疾病的动态演变规律,提出了"胃内寒、脾气虚为胃癌本虚证素;食、痰、瘀、毒、气滞、内湿、内火为胃癌标实证素;胃阴亏虚、气血俱虚、脾肾阳虚为胃癌病理结局证素"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证素 积聚
下载PDF
基于“脉积学说”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被引量:9
16
作者 符宇 邵明义 +4 位作者 燕树勋 杜冰曌 远佳瑶 李蕾蕾 李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3-465,共3页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防治优势突出。但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中医缺乏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系统深入和全面的理论阐释,严重制约了防治策略的优化。“脉积学说”是基于“癥瘕积聚”理论而提出,其核心病机...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防治优势突出。但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中医缺乏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系统深入和全面的理论阐释,严重制约了防治策略的优化。“脉积学说”是基于“癥瘕积聚”理论而提出,其核心病机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主要病理产物为痰浊、瘀血。治疗上本学说强调分类、分期、分证动态辨治,活血化痰贯穿于疾病治疗始终,并重视以鳖甲煎丸为代表丸剂的临床应用。本文对“脉积”学说阐述将有助于深化中医药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积聚 脉积学说
下载PDF
“动脉”主病新解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伟明 王磊 +2 位作者 吴友莉 苏全新 彭建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17-2018,共2页
"动脉"以"脉形如豆,滑数而短,厥厥动摇,关部尤显"为特征,古今文献中认为其"主惊、主痛,亦主气虚、血虚,主亡精和津亏"。彭教授认为"动脉"最常见的主病应是癥瘕积聚,即体表或体内的占位性病变... "动脉"以"脉形如豆,滑数而短,厥厥动摇,关部尤显"为特征,古今文献中认为其"主惊、主痛,亦主气虚、血虚,主亡精和津亏"。彭教授认为"动脉"最常见的主病应是癥瘕积聚,即体表或体内的占位性病变。通过观察经彭教授脉诊的40例"动脉"患者,37例有体表或体内的占位性病变。结果表明"动脉"脉形可提示癥瘕积聚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主病 积聚
下载PDF
从中西医角度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亚萌 宋鲁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3-535,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与肿瘤均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在中医学中分别属于"脉痹""胸痹""中风"等与"癥瘕积聚"范畴。二者向来被认为是2种不同的病证,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各异。故从古代文献、现...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与肿瘤均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在中医学中分别属于"脉痹""胸痹""中风"等与"癥瘕积聚"范畴。二者向来被认为是2种不同的病证,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各异。故从古代文献、现代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综合分析后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有着类似的诱导因素与发病机制,从病性方面可将动脉粥样硬化看做微观癥瘕积聚,在治疗方面二者也可相互借鉴、异病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微观 积聚 肿瘤
下载PDF
大黄的临床应用近况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国兴 郭凌超 马淮建 《中医药信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8-43,共6页
本品系蓼科大黄,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及药用大黄的根茎。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功能:泻实热,破积滞,行淤血解毒。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淤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 本品系蓼科大黄,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及药用大黄的根茎。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功能:泻实热,破积滞,行淤血解毒。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淤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大黄粉 积聚 暴眼赤痛 破积滞 痞满 淋浊 掌叶大黄 临床应用 肝经 衄血
下载PDF
赤芍在肝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良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2年第2期53-54,35,共3页
赤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Pall.草芍药 Paeonia Obovata Maxim、川赤芍 Paeonia Veitchli Lynch.的根。味酸苦、性凉。有行淤、止痛、凉血、消肿诸功。临床常用于治疗淤滞经闭、症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便血、目赤肿痛... 赤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Pall.草芍药 Paeonia Obovata Maxim、川赤芍 Paeonia Veitchli Lynch.的根。味酸苦、性凉。有行淤、止痛、凉血、消肿诸功。临床常用于治疗淤滞经闭、症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便血、目赤肿痛等病证。近年,在肝病的治疗中也有较多的运用.一、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赤芍的主要成分为芍药甙、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类、蛋白质、苯甲酸等。从赤芍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6种单纯成分,为蔗糖、苯甲酸、棕榈酸和β—谷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提取物 谷甾醇 毛莨科植物 PAEONIA 目赤肿痛 症瘕积聚 脂肪油 黄疽 衄血 体液免疫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