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预后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雪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7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护理,康复组40例采用康复护理干...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护理,康复组40例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及发育状况。结果:康复组康复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康复组干预6个月后腕伸角、足背屈角大于常规组,GMFM及Bayley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可改善康复效果,改善患儿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及发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瘫痪痉挛偏瘫 康复护理 预后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的个体化训练联合镜像疗法对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王海南 刘鹏 +4 位作者 张明 苏春 董建安 袁泉 陈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Ch-QUEST)的个体化训练联合镜像疗法(MT)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SHCP)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SHCP患儿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观察1组(15例)... 目的探究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Ch-QUEST)的个体化训练联合镜像疗法(MT)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SHCP)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SHCP患儿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观察1组(15例)和观察2组(15例)。3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40 min的常规上肢功能训练;观察1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25 min的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15 min的MT训练;观察2组则增加10 min的常规上肢功能训练、15 min的MT训练和15 min的Ch-QUEST个体化训练。以上训练均为每天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88(GMFM-88)、Carroll上肢功能评估(UEFT)、儿童功能独立性评估(WeeFIM)和握力、捏力测试系统分别评估3组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手功能、ADL能力以及患手的握力和捏力。观察2组患儿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另进行Ch-QUEST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的GMFM-88、UEFT、WeeFIM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2组治疗后的GMFM-88评分[(229.13±10.91)分]、UEFT评分[(86.93±8.10)分]和WeeFIM评分[(102.07±16.42)分]均显著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手部的握力峰值和后60%平均握力值,以及拇指与示指的捏力峰值和后60%平均捏力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2组治疗后的手部的握力峰值和后60%平均握力值,以及拇指与示指的捏力峰值和后60%平均捏力值均显著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QUEST指导下的个体化训练联合MT训练可更好地改善SHCP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 镜像疗法 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