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1期188-189,共2页
目的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护理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分析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护理的临床要点,以期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方法 35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针对具体病情选用相应护理措施,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 目的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护理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分析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护理的临床要点,以期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方法 35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针对具体病情选用相应护理措施,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患儿治愈出院255例,8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8.3%。结论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改善生存质量和促进早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护理 康复
下载PDF
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2
作者 梁松 赵阳 +1 位作者 刘洪涛 李雄斌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730-731,共2页
目的 探讨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应用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 将脑性瘫痪患儿 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与上田法治疗 (n =5 1) ,对照组应用综合康复疗法 (n =3 1) ,疗效以马若飞标准评估。结果 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 目的 探讨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应用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 将脑性瘫痪患儿 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与上田法治疗 (n =5 1) ,对照组应用综合康复疗法 (n =3 1) ,疗效以马若飞标准评估。结果 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5 .0 9,P <0 .0 5 )。结论 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儿童期 综合疗法 上田法 治疗 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下载PDF
皮-肌反射客观评估穴位按摩法干预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
3
作者 付钓钧 李林 高晶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78-179,共2页
目的:应用皮-肌反射评估经穴位按摩法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0-10/2003-08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男32例,女18例;患儿监护人均同意参加本研究。采用兴奋和抑制性... 目的:应用皮-肌反射评估经穴位按摩法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0-10/2003-08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男32例,女18例;患儿监护人均同意参加本研究。采用兴奋和抑制性方法对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穴位按摩,同时采用诱发电位仪进行皮-肌反射的测定,所用主要参数为短潜伏期下降波、长潜伏期上升波和中枢延迟波。在姿势、运动、反射、肌张力四大指标中有一项以上实质进步者为显效。脑瘫症状和体征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入院时对比无变化为无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患儿50例。根据疗效将患儿分为显效组20例,有效组26例与无效组4例。有效率92%(46/50)。①显效组:治疗后短潜伏期下降波、长潜伏期上升波波长明显短于治疗前(30.27±2.20),(43.42±3.57),(14.56±2.53)ms;(35.41±1.53),(48.78±3.54),(20.16±3.30)ms,t=3.02,2.94,3.08,P<0.01。②有效组:治疗后短潜伏期下降波、长潜伏期上升波和中枢延迟波波长明显短于治疗前(31.91±3.33),(41.36±2.50),(18.46±1.80)ms;(35.73±3.11),(43.80±3.73),(21.13±2.38)ms,t=2.52,2.64,2.78,P<0.05。结论:经穴位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效果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皮-肌反射 客观 症状和体征 干预 经穴位按摩法 短潜伏期 长潜伏期 意向处理分析 穴位按摩治疗 瘫患儿 诱发电位仪 痉挛 治疗效果 小儿 黑龙江省 临床效果 治疗后 治疗前 防治疗 监护人
下载PDF
系统康复护理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任青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131-132,共2页
目的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10—2014-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76例,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系统康复护理,对比2... 目的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10—2014-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76例,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系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儿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恢复总有效率92.1%较对照组的78.9%高,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GMFM评分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GMFM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小儿自理能力,促进患儿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康复护理 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影响
下载PDF
小儿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师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1期195-19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在对照...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在对照组组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儿,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shworth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Peabody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推拿 针刺 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效果
下载PDF
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施治规律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潘小霞 范建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cerebral palsy,CP)的施治规律。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获取2000-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文献,建立研究文献数据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3篇,随机分组对照观...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cerebral palsy,CP)的施治规律。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获取2000-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文献,建立研究文献数据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3篇,随机分组对照观察22篇(51.16%);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方法共采用14种;2~5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者38篇(88.37%);针刺频次为1次/d者32篇。头针9篇(36%)、体针11篇(68.75%),在排序前13位的主穴中,头部用穴6个(46.15%)。结论2~4组主穴交替使用,针刺频次以2次,d为佳,为了弥补治疗CP针刺频次和留针时间的不足,建议将针刺疗法和耳穴贴压疗法结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针灸疗法 中医药学文献
原文传递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穴位按摩疗法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林 单丽艳 麻淑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1期1667-1667,共1页
关键词 小儿痉挛瘫痪 按摩疗法 穴位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辅助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司南 童光磊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3期74-76,共3页
目的比较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48例,A组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30μg,1次/6 d,治疗90天。B... 目的比较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48例,A组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30μg,1次/6 d,治疗90天。B组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臀部肌肉注射20 mg,1次/5 d,共治疗90天。分别采用发育商(DQ)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智力及粗大运动功能,判定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DQ评分分别为(72. 54±10. 14)、(67. 15±10. 22)分(P <0. 05)。A组、B组GMFM的A评分分别为(47. 86±1. 63)、(41. 14±5. 98)分,B评分分别为(29. 37±5. 36)、(20. 42±2. 66)分,C评分分别为(33. 29±5. 37)、(28. 12±4. 69)分,评分分别为(21. 51±4. 22)、(15. 55±2. 76)分,E评分分别为(14. 71±2. 33)、(9. 94±1. 29)分,两组GMFM各评分比较,P均<0. 05。治疗后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 33%(40/48)、64. 58%(31/48),二者比较,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效果优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 鼠神经生长因子 小儿痉挛瘫痪
下载PDF
皮肤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志贤 田华张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6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5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评分、关节... 目的探讨皮肤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5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评分、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痉挛型脑瘫采用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减轻痉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针叩刺 康复训练 小儿痉挛瘫痪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预后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雪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7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护理,康复组40例采用康复护理干...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护理,康复组40例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及发育状况。结果:康复组康复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康复组干预6个月后腕伸角、足背屈角大于常规组,GMFM及Bayley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可改善康复效果,改善患儿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及发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瘫痪痉挛偏瘫 康复护理 预后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早期干预在小儿痉挛型脑瘫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洪海 徐艳杰 +1 位作者 曾艳 徐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364,共2页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是由于儿童在胎儿期或婴儿早期大脑尚未发育成熟时受到了损害。而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有时还存在其他异常表现,如感觉功能、视觉、听觉、语言、认知、行为等障碍。以及智力障碍和学习障碍等。本文总结...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是由于儿童在胎儿期或婴儿早期大脑尚未发育成熟时受到了损害。而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有时还存在其他异常表现,如感觉功能、视觉、听觉、语言、认知、行为等障碍。以及智力障碍和学习障碍等。本文总结了34例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痉挛瘫痪 痉挛 早期干预 治疗 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 学习障碍 智力障碍
下载PDF
多点靶肌注射与非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红波 魏松涛 马丙祥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点靶肌注射与非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非多... 目的对比分析多点靶肌注射与非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非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以及治疗12个月的改良Ashworth评分、CSS评分和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GMFM评分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多点靶肌注射与非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多点靶肌注射Ashworth评分优于非多点靶肌注射,更加有效缓解患儿的肢体痉挛程度,改善粗大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靶肌注射 非多点靶肌注射 A肉毒毒素 小儿痉挛瘫痪
原文传递
多部位联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剑萍 邱锐 +2 位作者 周银娥 欧阳娜 肖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2期2223-2225,共3页
目的探讨多部位联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站立及走跑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患儿... 目的探讨多部位联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站立及走跑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患儿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在表面肌电图指导下的多部位联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个疗程(3个月),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MAS(腓肠肌痉挛)、ROM(被动踝关节关节活动度)、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及iEMG(肌电积分值)。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MAS以及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M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ROM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站立以及走跑跳GM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站立及走跑跳时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腓肠肌以及胫骨前肌iE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腓肠肌iEMG低于对照组患儿,胫骨前肌iEMG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部位联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更佳,能够使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位联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 小儿痉挛瘫痪 表面肌电图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