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吕延宝 《当代医学》 2019年第8期165-166,共2页
目的对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 目的对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与步行功能。结果训练前,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跨步长、步宽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跨步长、步宽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 粗大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国章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4期144-145,共2页
目的研究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76例,随机将其中的38例患儿实施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给予治疗,另外38例患儿实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给予... 目的研究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76例,随机将其中的38例患儿实施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给予治疗,另外38例患儿实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实施SPN、SPR治疗的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分别是59.09%、46.15%,下肢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分别是78%、76.47%;上肢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分别是86.36%、61.54%,下肢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分别是85.19%、84.31%;上肢的痉挛改善率分别是77.27%、76.92%,下肢的痉挛改善率分别是96.30%、94.12%。结论神经外科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肯定、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痉挛瘫痪 SPN SPR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
3
作者 闫芳 《中外医疗》 2013年第4期47-47,49,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治疗的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8例,其中54例患儿给予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进行治疗,34例患儿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进行治疗。结果接受SPN手术的患儿,术后... 目的探讨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治疗的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8例,其中54例患儿给予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进行治疗,34例患儿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进行治疗。结果接受SPN手术的患儿,术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为57.14%和69.33%,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为85.71%和76.00%,术后上、下肢的痉挛改善率为76.19%和86.67%;接受SPR手术的患儿,术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为41.67%和73.08%,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为58.33%和80.77%,术后上、下肢的痉挛改善率为75.00%和92.31%。结论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采用神经外科治疗,具有十分确切的疗效,术前进行恰当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痉挛瘫痪 周围神经缩窄术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神经外科
下载PDF
生物刺激反馈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姿势疗效的Meta分析
4
作者 宋蒙 景玉珍 +5 位作者 路军锋 何彩娟 王晓霞 王彩云 李静 顾建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3期52-56,共5页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对其运动姿势的改善作用.方法根据所纳入文献必须是随机对照试验、基线具有可比性及明确的诊断标准,制定了文献检索策略,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并根...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对其运动姿势的改善作用.方法根据所纳入文献必须是随机对照试验、基线具有可比性及明确的诊断标准,制定了文献检索策略,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并根据Cochrane审稿人手册评估分析文献的质量.在严谨核定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StataSE12.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实行分析及评价.结果生物刺激反馈疗法治疗组对患儿腓肠肌痉挛程度的改善(WMD=-0.740,95%CI:-0.811~-0.670,P=0.003),对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善D项(站立)功能评分(WMD=8.131,95%CI:6.872~9.390,P=0.656),E项(走、跑、攀登)功能评分(WMD=8.801,95%CI:7.539~10.063,P=0.631),均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的患儿.结论生物刺激反馈疗法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在临床方面有效,该方法可改善患儿的运动姿势,同时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反馈疗法 儿童痉挛瘫痪 运动姿势 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