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疗效
1
作者 陈薇 何飞平 黄凌锋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58-1660,共3页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瘫儿童治疗中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岁双下肢痉挛的脑瘫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定位技术分为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组(超声引导...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瘫儿童治疗中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岁双下肢痉挛的脑瘫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定位技术分为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组(超声引导组)、徒手肌肉定位肉毒毒素注射组(徒手肌肉组)各40例。统计分析两组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踝背伸角、内收肌角、腘窝角、踝跖屈肌群肌张力、踝跖屈肌群痉挛程度、躯干与下肢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超声引导组患儿的左侧、右侧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均小于徒手肌肉组(P<0.05),踝背伸角、内收肌角、腘窝角均大于徒手肌肉组(P<0.05);超声引导组患儿的改良Ashworth评分(MAS)、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均低于徒手肌肉组(P<0.05),MOA评分、GMFM D区与E区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徒手肌肉组(P<0.05)。超声引导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徒手肌肉组(χ^(2)=4.507,P<0.05);超声引导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徒手肌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较徒手肌肉定位法肉毒毒素注射在痉挛型脑瘫儿童治疗中能够改善患儿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徒手肌肉定位法 超声引导下 肉毒毒素注射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及对平衡能力和步态的影响
2
作者 宋来丽 杨林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3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及对平衡能力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阳谷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4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联合干预组与常...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及对平衡能力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阳谷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4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联合干预组与常规康复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步态分析及核心肌肌力。结果治疗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干预组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步长均长于治疗前,步速均快于治疗前,且联合干预组步长长于常规康复组,步速快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核心肌肌力改善率为85.00%,高于常规康复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核心力量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核心肌肌力、增强平衡能力和改善步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康复治疗 核心力量训练 痉挛型脑瘫儿童 平衡能力 步态
下载PDF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双重任务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3
作者 王素娇 万文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2期3-5,共3页
目的:分析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双重任务训练对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具体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了42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患者,将其当做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 目的:分析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双重任务训练对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具体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了42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患者,将其当做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双重任务训练,以2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比较两组康复方式的具体应用效果,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双重任务训练用于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具体价值。结果:从患儿的平衡能力来看,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BBS评分为(33.75±3.34)分、对照组患儿的BBS评分为(33.91±2.88)分;治疗后,观察组为(47.97±4.03)分,对照组为(44.02±3.76)分。可知,观察组患儿的平衡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从患儿的步态来看,观察组患儿的步宽逐渐减小,步长、步速也都有一定增加,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双重任务训练来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式,双重任务训练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患儿平衡能力,改善异常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康复治疗 双重任务训练 痉挛型脑瘫儿童 联合应用
下载PDF
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脑功能及其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晓霞 杨李 唐久来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脑功能与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肌电组、脑电组与联合组4个组,... 目的探讨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脑功能与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肌电组、脑电组与联合组4个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组、脑电组及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肌电、脑电及脑电+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集患儿脑电波(θ波、β波、θ/β波、α波、SMR波与α/SMR波),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治疗后1年,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估患儿精细运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FMFM评分和GMFM评分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以及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θ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波、θ/β波值、α波、SMR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波/SMR波值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交互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上肢精细运动功能与下肢粗大运动功能,改善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 痉挛型脑瘫儿童 脑功能 上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特征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颖文 肖永涛 郑惠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采用启音博士—实时言语测量仪软件,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5例发/a/、/i/、/u/韵母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采用启音博士—实时言语测量仪软件,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5例发/a/、/i/、/u/韵母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采集提取,分析比较两组各测试音的F1、F2频率值及口腔共鸣障碍发生率、类型。结果脑瘫儿童发/a/音的F1、F2分别为1 184.16±323.10Hz、1 895.37±258.77Hz,正常儿童F1、F2分别为1 296.01±102.68Hz、1 896.20±161.54Hz,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发/i/音的F1、F2分别为423.38±150.98Hz、2 639.54±634.08 Hz,正常儿童分别为327.64±84.18 Hz、3 454.80±162.64Hz,脑瘫儿童的F1高于正常儿童,F2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瘫儿童发/u/音的F1、F2分别为427.62±136.00 Hz、872.35±226.34 Hz,正常儿童分别为370.55±117.47 Hz、1 085.77±255.27Hz,两组间F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F2低于正常儿童(P<0.05)。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发生率达60%(15/25),以后位聚焦居多(53.33%,8/15),其次为混合型聚焦(20.0%,3/15),喉位聚焦和前位聚焦各2例(各占13.33%,2/1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容易出现口腔聚焦,主要表现为后位聚焦或混合型共鸣障碍;发/i/、/u/音的F2值可为脑瘫患儿口腔共鸣障碍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口腔共鸣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雪森 闫松华 +4 位作者 郑华 付晓虎 孔繁闰 王启宁 张宽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9-464,共6页
目的基于步态分析方法研究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的运动学特征。方法应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对16例痉挛型脑瘫儿童和16例健康儿童平地常速来回行走的步态进行测试,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与健侧、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的步态差异。结果... 目的基于步态分析方法研究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的运动学特征。方法应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对16例痉挛型脑瘫儿童和16例健康儿童平地常速来回行走的步态进行测试,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与健侧、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的步态差异。结果与健侧相比,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单步时间、摆动时间和跖骨离地期显著长于健侧(P 〈0. 05),患侧步频、步速、支撑相末期显著低于健侧(P 〈0. 05)。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步态周期时间、单步时间、站立时间、摆动时间、站立相所占百分比、支撑相中期、摆动前期和跖骨离地期相比于正常儿童均显著增加(P 〈0. 05)。痉挛型脑瘫儿童跨步长、步速、步频、支撑相末期相比于正常儿童均显著降低(P 〈0. 05),拔腿强度也降低(P=0. 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时稳定性降低,其患侧单步时间、摆动时间、跖骨离地期和拔腿强度或许可以作为敏感指标应用于临床评估,指导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便携式步态分析仪 步态 运动学特征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特征的研究
7
作者 张颖文 肖永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KI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以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例为实验对象,采用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提取两组儿童/a/、/i/、/u/发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KI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以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例为实验对象,采用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提取两组儿童/a/、/i/、/u/发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儿童/a/F1、/a/F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有显著性差异(P〈0.05);/i/F2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u/F1无显著性差异(P〉0.05);/u/F2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易出现口腔共鸣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后位聚焦;/i/F2、/u/F2值可为脑瘫患儿口腔共鸣障碍的评估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口腔共鸣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儿童动态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雪森 闫松华 +4 位作者 郑华 付晓虎 孔繁闰 王启宁 张宽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9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量化分析痉挛型脑瘫儿童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GMFCSⅠ级或Ⅱ级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和16名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0. 5 m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Rsscan International@,比利时)对受试者进行自然行走过... 目的量化分析痉挛型脑瘫儿童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GMFCSⅠ级或Ⅱ级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和16名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0. 5 m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Rsscan International@,比利时)对受试者进行自然行走过程的步态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分别对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及脑瘫儿童患侧、健侧步态参数的差异性进行检验。结果痉挛型脑瘫儿童足跟着地期、足后部所受冲量百分比、足中部和足跟中部压强峰值、第一趾骨和第一跖骨单位时间负荷率显著小于健康儿童(P<0. 001、P=0. 029、P=0. 035、P=0. 027、P=0. 017、P=0. 026),而全足支撑期、足中部所受冲量百分比、足弓指数、足底第三到第五跖骨和足中部所受冲量显著大于健康儿童(P=0. 041、P=0. 031、P=0. 034、P=0. 024、P=0. 007、P=0. 045、P=0. 046);痉挛型脑瘫儿童受累侧和非受累侧足底压力分布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特征发生明显改变,并且非受累侧存在代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足底压力分布 步态测试 受累侧 非受累侧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单韵母共振峰及口腔共鸣特征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韩一鸣 王枫 +1 位作者 黄潇潇 王梅红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比较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单韵母共振峰及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单韵母共振峰以及口腔共鸣特征。方法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0例发元音/a、o、e、i、u、ü/的平稳段第一、二共振峰(F1... 目的比较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单韵母共振峰及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单韵母共振峰以及口腔共鸣特征。方法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0例发元音/a、o、e、i、u、ü/的平稳段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采集提取,根据公式计算出舌距和下颌距以及元音空间的面积,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瘫儿童发/a/音的F1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发/o/音的F2值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发/i/音的F2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两组儿童发/a/音的F2值,/o/、/i/音的F1值,以及发/e/、/u/、/ü/音的F1、F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的舌距、下颌距及元音空间面积显著小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单韵母共振峰(F_1、F2值)与正常儿童有差异,舌距、下颌距、元音空间面积较正常儿童小,影响单韵母共振峰以及口腔共鸣的主要原因为脑瘫儿童舌部以及下颌部的运动协调能力差,舌及下颌的前后、高低运动范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共振峰 元音空间
下载PDF
品管圈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秋时 谢芳 何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67-67,共1页
探讨研究品管圈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58 例痉挛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确立帮助患儿尽快提高其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综合能力为活动主题。对患儿加... 探讨研究品管圈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58 例痉挛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确立帮助患儿尽快提高其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综合能力为活动主题。对患儿加强各方面的综合训练及干预措施,针对患儿制定个性化的详细康复计划,并督促患儿按时训练,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8 例患儿在治疗前,治疗 6 个月和治疗 12 个月时进行了综合功能评分,从结果来看,治疗后脑瘫患儿的评分在不断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脑瘫儿童的康复速度增快,康复效果更好,患儿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品管圈可以有效帮助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提高康复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痉挛型脑瘫儿童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肌内效贴扎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孙争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3期147-147,共1页
探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予以肌内效贴扎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对25例患儿施以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纳入对照组... 探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予以肌内效贴扎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对25例患儿施以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纳入对照组,另外25例患儿接受肌内效贴扎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D能区(GMFM-D,站立能区)、E能区(GMFM-E,行走、跑、跳能区)、足背屈角角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D、E能区评分、足背屈角评分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D、E能区评分、足背屈角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肌内效贴扎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站立、行走、跑跳能区指标水平,促进其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常规康复治疗 痉挛型脑瘫儿童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评估训练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坤山 高紫琳 +3 位作者 黄晓波 黄飞禄 李华星 黄新芳 《黑龙江中医药》 2023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图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评估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痉挛型脑瘫儿童34例(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其康复评估训练中应用表面肌电图,观察表面肌电图结果、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发育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图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评估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痉挛型脑瘫儿童34例(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其康复评估训练中应用表面肌电图,观察表面肌电图结果、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发育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双侧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积分肌电值改善好,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好,精细运动发育情况好,口部运动功能改善好,P<0.05。结论: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评估训练中应用表面肌电图,能较好的评估患儿康复效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痉挛型脑瘫儿童 康复评估训练
原文传递
全身振动训练配合头针治疗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运用
13
作者 李长顺 曹慧子 +2 位作者 路中艳 李翠 王秀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50-152,共3页
分析全身振动训练配合头针治疗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2年12月~2023年3月,10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给予基础康复治疗并联合全身振动训练、头针治疗,分析患儿治疗效果,包括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力、... 分析全身振动训练配合头针治疗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2年12月~2023年3月,10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给予基础康复治疗并联合全身振动训练、头针治疗,分析患儿治疗效果,包括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力、肌张力。结果 在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分值、平衡力分值明显提高,肌张力分数明显降低,数据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过程中,采用全身振动训练配合头针治疗效果较高,可改善临床症状,保证患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训练 头针治疗 痉挛型脑瘫儿童 康复作用
下载PDF
7~15岁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言语呼吸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万勤 胡金秀 +2 位作者 张青 黄昭鸣 孙韡郡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2-546,共5页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在言语呼吸参数上的差异,探讨7~15岁脑瘫儿童的言语呼吸特征。 方法对9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和58例痉挛型脑瘫儿童(脑瘫组)进行最长声时(MPT)和最大数数能力(MCA)测试,将所得2组儿童的测试结...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在言语呼吸参数上的差异,探讨7~15岁脑瘫儿童的言语呼吸特征。 方法对9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和58例痉挛型脑瘫儿童(脑瘫组)进行最长声时(MPT)和最大数数能力(MCA)测试,将所得2组儿童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①年龄对健康组儿童的MPT及MCA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15岁健康儿童的MPT和MCA优于7~9岁、10~12岁健康儿童,但年龄对脑瘫组患儿的MPT及M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②性别对健康组和脑瘫组儿童的MPT及MCA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③脑瘫对脑瘫组与健康组MPT和MCA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儿童MPT和MCA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且13岁后MPT和MCA出现较明显的增加,而痉挛型脑瘫儿童的MPT和MCA未呈现出相应的趋势,其整体表现为言语呼吸功能发育迟滞的状态;痉挛型脑瘫儿童较健康儿童更容易出现呼吸支持不足和呼吸功能与发声功能不协调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言语呼吸特征 最长声时 最大数数能力
原文传递
儿童痉挛型脑瘫常规康复后行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康复效果
15
作者 林秋金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2期21-23,共3页
目的:评估儿童痉挛型脑瘫(SCP)常规康复后行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60例SC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 目的:评估儿童痉挛型脑瘫(SCP)常规康复后行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60例SC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GMFM-88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ADL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SCP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痉挛脑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晓红 朱微 于海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22期5200-5203,共4页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7例,依据患儿不同的训练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7例,依据患儿不同的训练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悬吊训练。记录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D区和E区和Berg平衡量表(BBS)中的评分,另外根据内收肌、腓肠肌在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中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的变化评估悬吊训练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 D、E区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肌和内收肌的R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GMFM D、E区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两组患儿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对照组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内收肌、腓肠肌的RM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进行悬吊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痉挛型脑瘫儿童 表面肌电图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儿童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淦方立 沈俭 罗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5期146-148,152,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儿童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0例痉挛性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运动疗...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儿童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0例痉挛性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运动疗法,研究组患儿采取智能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跑、跳、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其余功能区(翻身、躺、坐、跪、爬、站)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各功能区(翻身、躺、坐、跪、爬、站、跑、跳、走)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儿童痉挛型脑瘫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儿童痉挛脑瘫 效果观察
下载PDF
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和Z型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小平 彭贤钦 +1 位作者 丁登峰 金秋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第10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和Z型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8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90例,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予Z型跟腱延长术治疗,研究组45... 目的比较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和Z型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8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90例,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予Z型跟腱延长术治疗,研究组45例予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在跖屈角度、背伸角度、背伸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在伸膝位、痉挛指数以及屈膝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石膏固定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趾屈肌力和瘢痕长度上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给予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和Z型跟腱延长术进行治疗后均取得疗效,但前者因具有瘢痕小、趾屈肌力下降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可首选为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 Z跟腱延长术 儿童痉挛脑瘫 马蹄足畸形 疗效比较
下载PDF
头穴长留针与体针半刺法辅治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梁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86-189,共4页
目的分析头穴长留针+体针半刺法辅治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临疗效,为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将广州军区157医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8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头穴长留针+体针半刺法辅治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临疗效,为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将广州军区157医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8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辅以头穴长留针+体针半刺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内收肌肌张力、表面肌电。结果治疗后,两组踝关节活动度(ROM)、GMFM-88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膝关节及髋关节ROM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踝关节ROM、GMFM-88量表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及髋关节ROM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Ashworth量表评分、被动活动状态下iENG、C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内收肌角度、被动活动状态下MF、MIVC下iENG及MF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常规康复训练,头穴长留针+体针半刺法辅治痉挛型脑瘫儿童效果更佳,对内收肌肌张力及表面肌电的改善更显著,值得临床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长留针 体针半刺法 痉挛型脑瘫儿童 内收肌肌张力 表面肌电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安爱景 胡红梅 +2 位作者 杜洪荣 楚春岭 刘爱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8期158-159,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性康复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3个...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性康复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3个月,比较2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的踝关节活动度,并对所有患儿于护理前、护理后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2组脑瘫患儿肌张力情况。结果 2组患儿的足背屈角在进行康复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3个月的康复护理后2组患儿足背屈角均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试验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进行3个月的康复护理后,试验组肌张力降低有效率为92.9%(26/2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1.4%(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护理相比,在此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能起到显著性降低的作用,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痉挛脑瘫 康复护理 引导式教育 肌张力 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