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对痉挛性脑性瘫痪儿童青少年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和动作发展的效益:基于ICF的循证研究
1
作者 吴亮 许秀 罗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6,共9页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对痉挛性脑瘫儿童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和动作发展影响的相关证据。方法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对痉挛性脑瘫儿童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和动作发展影响的相关证据。方法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文献内容进行解析和编码,并进行循证证据研究。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来自丹麦、韩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加纳、印度、日本,发表时间2015年至2022年。干预类型主要涉及运动康复(包括物理治疗)和适应性身体活动。运动康复包括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步态训练、功能性有氧运动、伸展和柔韧性练习、灵活性训练、肌肉放松技术;每次10~50 min,每周2~6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低~高,持续6~20周。适应性身体活动主要涉及适应性跑步训练、虚拟游戏;每次60 min,每周2~4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中至高强度,持续6~12周。干预场所主要为医疗和康复机构、学校、家庭社区。干预人员主要包括职业物理治疗师、大学研究人员、社区卫生人员和教师。干预结局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动作发展、生活质量与福祉。在心理运动功能方面,脑瘫儿童青少年掌握跑步功能和知识,增强平衡反应能力。在运动功能方面,脑瘫儿童青少年肌力增加,肌肉耐力增强,肌张力扩大;步态功能、步行功能、步态对称性改善;行走耐力提高;站立功能改善;动态平衡改善;平衡控制能力改善。在动作发展方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学校以及闲暇时间休闲活动参与水平提高,运动范围扩大。在生活质量与福祉方面,脑瘫儿童青少年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疼痛缓解,社会幸福感和接受度提升。结论 本研究系统评价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对痉挛性脑瘫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和动作发展益处的相关证据。在心理运动功能领域,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有助于改善痉挛性脑瘫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和运动功能;在运动功能方面,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能改善肌肉相关功能、步态和步行功能,以及平衡与协调能力;在动作发展方面,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显著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休闲身体活动参与水平;在生活质量与福祉方面,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能够增强能量和驱力,缓解疼痛,提高社会幸福感和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运动康复 适应身体活动 心理运动功能 运动功能 动作发展
下载PDF
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张俊高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142-0144,共3页
分析中医手法+运动疗法对于痉挛性脑性瘫痪(CP)的治疗功效。方法 纳入病型都是CP患儿,一共是68例,经由随机法划定以后,甲组选择的是中医手法+运动疗法,而乙组则选用常规疗法。相较比的有1项总有效率、2项肌张力等级、3项运动能力评分、... 分析中医手法+运动疗法对于痉挛性脑性瘫痪(CP)的治疗功效。方法 纳入病型都是CP患儿,一共是68例,经由随机法划定以后,甲组选择的是中医手法+运动疗法,而乙组则选用常规疗法。相较比的有1项总有效率、2项肌张力等级、3项运动能力评分、4项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以后的上述指标相较比后,数据统计为P<0.05。结论 为CP患儿予以中医手法+运动疗法干预能够改善其肌张力与运动能力,而且能够优化患儿日后的生活质量,疗效比较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 运动疗法 痉挛性脑性瘫痪 疗效
下载PDF
肉毒素A在痉挛性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万国兰 朱登纳 +1 位作者 孙莉 李湘云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19期2756-2756,共1页
目的观察肉毒素A(BTX-A)在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中肌肉注射矫治肌痉挛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BTX-A4~6u/kg体质量,注射到肌腹部痉挛变硬的部位。开始用中小剂量,六七天疗效不明显,可用足量分一两次,间隔6~8h补充注射。重复注射3~6个月。... 目的观察肉毒素A(BTX-A)在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中肌肉注射矫治肌痉挛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BTX-A4~6u/kg体质量,注射到肌腹部痉挛变硬的部位。开始用中小剂量,六七天疗效不明显,可用足量分一两次,间隔6~8h补充注射。重复注射3~6个月。注射后10~24h观察疗效,随诊观察2~6个月。结果49例患儿,总有效率98%,肌痉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78%患儿得到较好的缓解。无一例出现副作用。结论BTX-A注射,安全、实用、缓解肌痉挛快,不损伤肌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素A 痉挛性脑性瘫痪 临床应用 肌肉注射 疗效 副作用
下载PDF
选择性周围神经肌梭传入Ia类纤维切断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实验研究 Ⅱ.家兔胫后神经选择性切断后肌力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小林 朱家恺 +1 位作者 程钢 刘均墀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4-56,共3页
选择性周围神经肌梭传入Ia类纤维切断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实验研究△Ⅱ.家兔胫后神经选择性切断后肌力变化的实验研究刘小林朱家恺程钢刘均墀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的成功说明了肌梭传入纤维的选择性切断确可减少肌梭的兴奋性传入... 选择性周围神经肌梭传入Ia类纤维切断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实验研究△Ⅱ.家兔胫后神经选择性切断后肌力变化的实验研究刘小林朱家恺程钢刘均墀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的成功说明了肌梭传入纤维的选择性切断确可减少肌梭的兴奋性传入,从而解除痉挛〔1,2,3〕。同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肌梭传入纤维 选择切断
下载PDF
推拿并运动疗法改善痉挛性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功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娄丹 刘俊奇 吴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12-12,15,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5/2003-09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脑瘫早期干预病房完成。将74例脑性瘫痪儿童患者随机分2组:推拿疗法配合运动疗法组和单纯运动疗法组。推...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5/2003-09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脑瘫早期干预病房完成。将74例脑性瘫痪儿童患者随机分2组:推拿疗法配合运动疗法组和单纯运动疗法组。推拿疗法:采用捏拿等放松手法治疗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肱二头肌紧张,曲肘明显时,主要采用捏拿手法放松,再采用牵张手法:一手握住患儿肘关节附近,另一手握住手心,使手、腕、肘伸展,上举,外旋,使手超过头顶。使患儿的肩、肘、腕、指关节痉挛症状获得缓解并处于充分伸展位。然后,让患儿放松,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此往复。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运动疗法:根据患儿的实际运动能力,灵活应用Bobath神经发育疗法与Vojta运动发育疗法,通过控制不正常的运动模式、异常的张力和异常协同方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出现。1次/d,30min/d,15~2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纳入74例儿童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分:治疗后脑瘫患者在坐和独走评分推拿疗法配合运动疗法组显著高于单纯运动疗法组[(49.3±24.26,53.7±22.74);(40.2±24.48,35.9±15.45),(t=2.73,P<0.01);(t=2.45,P<0.01)]。②治疗后疗效评定:治疗后推拿疗法配合运动疗法组在翻身和爬行评定项目中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运动疗法组[(91.89%,72.97%),(70.25%,54.05%)]。结论早期推拿疗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疗效比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瘫痪 早期干预 运动障碍 痉挛性脑性瘫痪 运动疗法 推拿疗法 儿童患者 运动功能 瘫痪患儿 手法治疗 第一附属医院 运动发育疗法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剑宁 章翔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9期2829-2830,共2页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指通过对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部分切断,从而实现既解除肢体的高肌张力、痉挛和病理反射,又保留肢体感觉的一种手术方式。目前,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明显的疗...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指通过对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部分切断,从而实现既解除肢体的高肌张力、痉挛和病理反射,又保留肢体感觉的一种手术方式。目前,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因此,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已成为国际上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首选方案。文章就SPR手术的原理、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痉挛性脑性瘫痪 显微手术 手术原理 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痉挛性脑性瘫痪早产儿脑CT图像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常华 康莺歌 +2 位作者 张利敏 赵晓卫 张原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痉挛性脑性瘫痪早产儿脑CT图像表现及其CT对痉挛性脑性瘫痪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39例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小儿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病例组,另按年龄匹配原则选取同期在本院儿科就诊的30例儿童作... 目的分析痉挛性脑性瘫痪早产儿脑CT图像表现及其CT对痉挛性脑性瘫痪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39例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小儿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病例组,另按年龄匹配原则选取同期在本院儿科就诊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痉挛性脑瘫患儿的CT图像表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CT图像表现对痉挛性脑瘫的诊断价值。结果39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中,82.50%的患儿CT影像学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成角,左右角度不对称,74.36%的患儿CT影像学表现为脑室扩大变形或(和)白质丧失,61.54%的患儿CT影像学表现为灰质异常增多则聚集成团,左右不对称;其中脑室周围白质成角,左右角度不对称征象诊断痉挛性脑瘫的曲线下面积值(AUC)值最高,为0.91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05%、100.00%;按痉挛性脑瘫患儿CT征象出现频次,选取上述位于前三位的征象联合诊断痉挛性脑瘫,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96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31%、100.00%,显著高于脑室周围白质成角,左右角度不对称征象诊断(Z=2.084,P=0.037)。结论痉挛性脑性瘫痪早产儿脑CT图像表现存在一定特征,并可作为诊断早产儿痉挛性脑瘫的敏感征象,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早产儿 CT图像表现 鉴别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肉毒毒素A治疗小儿上肢痉挛性脑性瘫痪:用药量化方法与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有 韩福友 崔清波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治疗小儿上肢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的给药量化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03-07/2004-07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住院治疗的伴有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脑瘫患儿35例,根据体质量、肌张力以及肌力的大小,通过患儿...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治疗小儿上肢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的给药量化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03-07/2004-07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住院治疗的伴有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脑瘫患儿35例,根据体质量、肌张力以及肌力的大小,通过患儿的药物/公斤体质量权重Dkg(Dkg=体质量(kg)+肱二头肌肌力(kg),然后采用Ashworth分级为I+级的肌群只给予基础用药量2.0U/Dkg,分级Ⅱ、Ⅲ级的肌群给药量分别增加25%和50%。前臂及手掌用量与上臂用量各占总量50%,据此计算得出肉毒毒素A的使用剂量,采用扇形注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改良Ashworth评定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医师评价法进行上肢的运动形式的评定,同时参照马若飞等提出的小儿脑瘫评估标准,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及治疗进展评估。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及随访至24周时,患儿为77%(27/35)。①拇内收肌最短2h肌张力即开始降低,平均显效时间24h,作用最佳时间8周,所有注射治疗部位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注射治疗2周后Ashworth评分下降2级及2级以上13例,下降1至2级9例,8周后Ashworth评分下降2级及2级以上18例,下降1至2级11例。②肌力在注射肉毒毒素A后24h内即有轻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大,注射4周后下降至最低水平(20%~59%),其中以伸腕肌群肌力下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肉毒毒素A 量化方法 上肢 哈尔滨医科大学 关节活动度 附属第二医院 运动功能评价 肱二头肌 医师评价 肌张力 注射后 痉挛性瘫痪 体质量 瘫患儿 住院治疗 小儿外科 使用剂量 注射方法 治疗前后 运动形式
下载PDF
痉挛性脑性瘫痪儿童无氧耐受力及最高肌肉功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松伟 司书理 高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987-1987,共1页
脑性瘫痪(CP)的特点是控制运动张力和脊髓反射的脑区发生非特异性损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运动性残疾,其发生率为1‰~2‰。尤以痉挛型常见,占70%。残疾儿童存在有差异的机体适合度,并影响健康状况和社会参与能力,适合度包括肌力、最高... 脑性瘫痪(CP)的特点是控制运动张力和脊髓反射的脑区发生非特异性损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运动性残疾,其发生率为1‰~2‰。尤以痉挛型常见,占70%。残疾儿童存在有差异的机体适合度,并影响健康状况和社会参与能力,适合度包括肌力、最高肌肉做功(单位时间内的最高机械功),了解适合度非常重要,既可提供功能性能力的信息,也能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如理疗)。使用Wingate无氧测试(WAnT),可提供痉挛性CP儿童手臂及腿部最高肌肉功及肌肉耐受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儿童 无氧测试 耐受力 最高肌肉功 肌肉耐受力
下载PDF
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军 汤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8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分析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足背屈角和肌张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BBS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足背屈角均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肌张力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GMFM、BBS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足背屈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够提高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疗效,有利于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求治疗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4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祖成 钱海平 +5 位作者 施水潮 顾雪忠 钮心钢 孟琪瑛 严力生 罗旭耀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7期1056-1056,共1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腰后路跳跃式椎板切除44例,术前经系统康复训练8例,术后行康复训练44例。结果:随访3—28月,36例患者肌张力明显降低,病理反射完全消失,功... 目的:评价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腰后路跳跃式椎板切除44例,术前经系统康复训练8例,术后行康复训练44例。结果:随访3—28月,36例患者肌张力明显降低,病理反射完全消失,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能有效地降低肌张力,结合术前术后系统康复训练与软组织矫形术,对提高疗效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护理干预
12
作者 李孚伟 韩燕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6年第6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护理干预 肉毒毒素 毒素治疗 治疗效果 局部注射 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 发病率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后痉挛性脑性瘫痪儿童的肌张力恢复训练
13
作者 韩雪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7期5789-5789,5794,共2页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手术并不是痉挛性脑瘫患儿治疗的终结,术后功能锻炼对改善患儿的异常运动非常重要,通过系统的功能锻炼使患儿的运动恢复到最佳状态。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87例,术后经过完善系统的康复护理,收到了...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手术并不是痉挛性脑瘫患儿治疗的终结,术后功能锻炼对改善患儿的异常运动非常重要,通过系统的功能锻炼使患儿的运动恢复到最佳状态。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87例,术后经过完善系统的康复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患儿一两年的随访,有效率达100%,功能恢复满意率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脊神经切断术 痉挛性脑性瘫痪 儿童 肌张力恢复训练 术后并发症 康复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
14
作者 金一勤 张诚 +2 位作者 叶碎林 卢芹芳 雷后兴 《浙江实用医学》 2001年第6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选择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痉挛性脑性瘫痪 综合征 适应证 肌张力
下载PDF
基于足底模型的痉挛性脑性瘫痪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琪 TOLENTINO Janel +2 位作者 孙成彦 盛博 张彦新 《康复学报》 CSCD 2022年第6期489-495,共7页
目的:基于足底模型分析尖足步态、蹲伏步态痉挛性脑性瘫痪(CP)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探讨其与正常发育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选择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收集的60例CP儿童步态数据,按步态情况分为正常发育组、尖足... 目的:基于足底模型分析尖足步态、蹲伏步态痉挛性脑性瘫痪(CP)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探讨其与正常发育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选择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收集的60例CP儿童步态数据,按步态情况分为正常发育组、尖足步态组、蹲伏步态组,每组20例。采用三维步态采集与分析系统采集步态运动学数据。测试前先完成静态试验,校准计算机模型的物理标记点。每次测试时,研究对象以正常步速在指定区域内向前行进10 m,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比较3组足底压力中心前后侧(AP)位移、内外侧(ML)位移和中心位移斜率;踝关节最大推进力时足底压力中心与足底坐标系原点的水平距离(COP-AJC_(0));踝关节/膝关节AP、ML方向的杠杆臂和外力矩的差异。结果:(1)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特征: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尖足步态组和蹲伏步态组COP-AJC_(0)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尖足步态组比较,蹲伏步态组COP-AJC_(0)、足底压力中心前后侧位移明显更大,足底压力中心位移斜率明显更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踝关节、膝关节杠杆臂和外力矩: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尖足步态组和蹲伏步态组踝关节AP杠杆臂、膝关节AP杠杆臂均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尖足步态组比较,蹲伏步态组踝关节AP杠杆臂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踝关节/膝关节AP、ML外力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改良足底模型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和下肢关节杠杆臂特征分析能够精确、客观地反映痉挛性脑瘫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瘫痪 痉挛性脑性瘫痪 步态分析 生物力学 足底模型 杠杆臂
下载PDF
白脉软膏治疗儿童痉挛性脑性瘫痪尖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秀娅 严静怡 +3 位作者 张玲敏 武昌 秦小虎 田智 《现代医院》 2019年第11期1687-1689,1693,共4页
目的观察白脉软膏在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患儿尖足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痉挛性脑性瘫痪出现尖足症状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运用白脉软膏+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治疗3个月后... 目的观察白脉软膏在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患儿尖足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痉挛性脑性瘫痪出现尖足症状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运用白脉软膏+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治疗3个月后,通过综合痉挛量表(CS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进行联合评价,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完成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病例的CSS评分、GMFM-88评分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值分别为:左侧CCS差值-3.11±0.69、右侧CCS差值-3.18±0.67、D区GMFM差值12.43±2.40、E区GMFM差值28.71±5.55、左侧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差值-15.00°±3.45°、右侧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差值-14.93°±3.41°,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脉软膏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的尖足症状,且能够同时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尖足 白脉软膏
下载PDF
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对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艳英 刘丽伟 李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4期3650-3651,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对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124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依据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儿心量表)将患儿的智力水平分级,比较各级智力水平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研究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对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124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依据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儿心量表)将患儿的智力水平分级,比较各级智力水平的康复效果。结果智力(正常)水平组的总有效率为92.30%(12/13),智力边缘状态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40/44),轻度智力低下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21/27),(中度)智力低下水平组的总有效率为60.00%(24/40),各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对康复治疗效果有影响,智力水平偏高的康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智力水平 康复 疗效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附11例报告)
18
作者 王建刚 吴承远 +2 位作者 杨扬 周茂德 胡永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58-259,共2页
目的:总结11例脑瘫病人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显露:L_2~S_1脊神经根。应用隔离电刺激仪来确定需切断的脊神经根,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1例病人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痉挛解除,肌张力降... 目的:总结11例脑瘫病人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显露:L_2~S_1脊神经根。应用隔离电刺激仪来确定需切断的脊神经根,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1例病人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痉挛解除,肌张力降低,步态改善,对感觉功能影响小。9例病人经2年以上随访疗效明显,2例病人失访。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疗效较好,其优点具有解除肢体痉挛,不影响运动和感觉功能,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治疗 痉挛性脑性瘫痪 光学显微镜
下载PDF
痉挛性脑性瘫痪腰骶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后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廉永云 金玉花 +1 位作者 李伟奇 张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988-1988,共1页
为探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后康复训练的有效性,选择78例SPR后患儿,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中医推拿法和肢体功能训练法),并与38例未行康复训练的SPR后脑瘫患儿比较。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8%,对照组为5... 为探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后康复训练的有效性,选择78例SPR后患儿,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中医推拿法和肢体功能训练法),并与38例未行康复训练的SPR后脑瘫患儿比较。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8%,对照组为55%,并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提示康复训练是SPR术后脑瘫患儿功能重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腰骶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 术后 康复训练 小儿 有效 中医推拿法 肢体功能训练法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周围矫形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焦郭堂 史玉新 +2 位作者 高宏 夏力 潘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9期2908-2908,共1页
目的对38例重型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周围肌力矫治术的方法探讨。方法静脉复合麻醉、脊柱后路切口、F-100型方波脉冲发生器。测定脊神经后根-分束阈值。以患者肌力痉挛程度取决切断阈值基数。从低—... 目的对38例重型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周围肌力矫治术的方法探讨。方法静脉复合麻醉、脊柱后路切口、F-100型方波脉冲发生器。测定脊神经后根-分束阈值。以患者肌力痉挛程度取决切断阈值基数。从低—高每根总量的1/5、2/5、3/5。结果38例患者,经1.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痉挛肌群肌力平均下降2.1级,经统计学处理,χ2=46.03,P<0.001。结论重型痉挛性脑瘫,单纯SPR手术切断γ环路,对短期及中型患者肌力平衡有效,但对病程长的已有肌群及肌腱形成挛缩、肢体畸形,可有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痉挛性脑性瘫痪 选择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矫形术 临床疗效 C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