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痉挛足患者A型肉毒毒素肌注疗效及其最佳治疗剂量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江 孟祥民 +4 位作者 李如一 高思山 张茹 张永祥 柏广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80-8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BT-A)对脑卒中后痉挛足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最佳治疗剂量及浓度。方法脑卒中后痉挛足患者49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A组,BT-A低剂量(A 200 U)低浓度(A 50 U/m L);B组,BT-A低剂量...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BT-A)对脑卒中后痉挛足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最佳治疗剂量及浓度。方法脑卒中后痉挛足患者49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A组,BT-A低剂量(A 200 U)低浓度(A 50 U/m L);B组,BT-A低剂量高浓度(200 U,100 U/m L);C组,BT-A高剂量低浓度(400 U,50 U/m L);D组,BT-A高剂量高浓度(400 U,100 U/m L)。注射靶肌肉为患侧小腿三头肌、胫后肌,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4 d、1周、2周、4周、12周进行Ashworth分级(MAS)、起立-行走时间(TUG)、步速(10 m步行时间)、步行功能评定。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各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性质以及注射前的MAS、TUG、步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后第4天,A、B组各评价指标无改变,C、D组MAS评分降低,与其注射前及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后1周,A、B组MAS评分较其注射前以及第4天时明显改善(P均〈0.05)。注射后2周,各组MAS显著改善(P均〈0.05),但步速、步行功能及TUG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时A、B组无明显变化,后两组仍有改善,与注射前、注射后2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2周时,A、B组MAS恢复接近原来状态,C、D组仍保持较好效果,MAS维持在2周左右的水平,持续12周以上,MAS、步速、步行功能、TUG等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T-A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痉挛足踝关节活动度以及独立步行能力;BT-A起效时间主要集中于第4~7天,维持3个月或更长时间;400U、50 U/m L是BT-A最优化剂量和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足 A型肉毒毒素 肌内注射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FAC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春节 刘继红 +2 位作者 张玲俐 唐爱群 童燕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步态时空参数、FAC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及患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及患侧摆动相分别为(1.24±0.06)步/s、(0.45±0.04)m、(0.37±0.05)s、(0.66±0.05)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1.15±0.06)步/s、(0.39±0.05)m、(0.31±0.06)s、(0.55±0.0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FAC评分为(4.31±0.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65±0.55)分],CSI评分为(6.55±1.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7±2.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肌张力,有利于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下垂 功能性电刺激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 步态稳定性
下载PDF
跟腱延长前移及胫后肌腱延长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
3
作者 任冲 张问广 +1 位作者 孙俊康 曾凡强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96-1097,共2页
目的 探讨跟腱延长前移及胫后肌腱延长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 32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脑瘫患儿,均采用跟腱延长前移及胫后肌腱延长术进行治疗,术后石膏固定6周,拆除石膏后睡眠时穿戴矫形支具,并坚持康复锻炼... 目的 探讨跟腱延长前移及胫后肌腱延长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 32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脑瘫患儿,均采用跟腱延长前移及胫后肌腱延长术进行治疗,术后石膏固定6周,拆除石膏后睡眠时穿戴矫形支具,并坚持康复锻炼。结果 患儿均获随访,随访2~8年。术后依据Kling标准评价,优良率为100%。结论 跟腱延长前移及胫后肌腱延长术可降低小儿脑性瘫痪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延长前移 痉挛性马蹄内翻 脑性瘫痪
下载PDF
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成人和儿童脑瘫患者痉挛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军 刘宏炜 +6 位作者 杜良杰 高峰 高连军 周天健 杨明亮 陈亮 杨德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3-666,共4页
[目的]应用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成人和儿童脑瘫患者痉挛足,观察对比其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2013年收治29例47肢体脑瘫痉挛足患者(成年患者13例19肢,儿童患者16例28肢),均在显微镜下行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术... [目的]应用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成人和儿童脑瘫患者痉挛足,观察对比其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2013年收治29例47肢体脑瘫痉挛足患者(成年患者13例19肢,儿童患者16例28肢),均在显微镜下行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术后指导康复训练并随访。手术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踝阵挛指数,踝关节被动背伸幅度,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估并对比疗效。[结果]成年患者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16.9个月),儿童13~31个月(平均19.3个月)。改良Ashworth评分成人由(2.6±0.31)减小至(1.3±0.70),儿童从(2.7±0.69)减小至(1.1±0.49)。踝阵挛指数成人由(3.6±0.79)减小至(0.3±0.22),儿童从(3.7±0.65)减小至(0.4±0.23)。踝关节被动背伸幅度明显增加,成人与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成人满意率为94.7%,儿童满意率为100%。无患者出现伤口感染,2例成人患者出现小腿局部感觉异常。[结论]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能有效治疗成人及儿童脑瘫患者的痉挛足,儿童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改善及疗效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足 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 成人 儿童
原文传递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孟春想 范穗强 +1 位作者 张博锋 曹凤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Fugl-Meyer评估量表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SS评分、Fugl-Meyer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电针 脑卒中后痉挛下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成人和儿童脑瘫患者痉挛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振堂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对成人和儿童脑瘫患者痉挛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0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48肢体脑瘫痉挛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成人15例(23肢),儿童15例(25肢)。对所有的患者均在显微镜下通...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对成人和儿童脑瘫患者痉挛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0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48肢体脑瘫痉挛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成人15例(23肢),儿童15例(25肢)。对所有的患者均在显微镜下通过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进行治疗,在手术以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回访。比较成人和儿童的治疗满意度,比较成人和儿童在改良Ashworth量表、踝阵挛指数、踝关节被动背伸幅度的评分。结果儿童的临床治疗满意度为100.00%,成人的临床治疗满意度为,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改良Ashworth评分、踝阵挛指数、踝关节被动背伸幅度的评分,儿童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成人,两者之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成人和儿童脑瘫患者痉挛足的治疗,两者相比较而言,儿童术后恢复情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 成人 儿童 痉挛足
原文传递
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性足下垂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6
7
作者 魏海棠 彭涛 +2 位作者 杨露 夏道进 沈荣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性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性足下垂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康复治疗,共2个月。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同时在肌电图引导下选择瘫痪侧小腿后肌... 目的观察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性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性足下垂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康复治疗,共2个月。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同时在肌电图引导下选择瘫痪侧小腿后肌群痉挛最为明显的部位注射肉毒素,注射量为50~100 U,1次/d,共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时采用Ashworth量表(MAS)评价肌张力,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E两项及步行速度评价站立和步行能力,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部分)评价下肢运动功能。两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计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步行速度、Fugl-Meyer评分(下肢部分)、MAS评分、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观察组治疗2、4、8周时步行速度、Fugl-Meyer评分(下肢部分)、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肉毒素注射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性足下垂老年患者有助于降低肌张力,提高运动能力及步行速度,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痉挛下垂 肉毒素 康复治疗 肌肉注射
下载PDF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季 龙忽林 李德华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足内翻的效果及对步行功能的改善。方法 60例卒中后痉挛性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和单纯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康复...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足内翻的效果及对步行功能的改善。方法 60例卒中后痉挛性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和单纯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张力变化,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及步行速度评价患者步行能力。结果 MAS评分治疗后1周、2周、4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治疗后2周、4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速度治疗后2周、4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减轻踝关节的肌张力,改善患者行走时足内翻状态及痉挛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训练 脑卒中 痉挛内翻
下载PDF
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及对患者ADL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崔延超 吴琼 何娟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6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素,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素,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肢体运动能力、运动评定量表(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Fugl-Meyer评估表(FMA)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研究组肢体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M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明显,对患者ADL评分有积极的影响,临床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下垂 A型肉毒素 针灸 ADL评分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卒中患者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力杰 韩漫夫 +2 位作者 白润涛 冯宏业 邵玉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7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卒中后足下垂及足内翻患者,随机患者痉挛性足下垂及足内翻的效果及对步行功能的改善。方法35例卒中后痉挛性分为BTX2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组(17例)和单纯物理治疗组(18例)。治疗组应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国产A...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卒中后足下垂及足内翻患者,随机患者痉挛性足下垂及足内翻的效果及对步行功能的改善。方法35例卒中后痉挛性分为BTX2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组(17例)和单纯物理治疗组(18例)。治疗组应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每个患者每次选择3~5块肌肉,每块肌肉总的注射剂量为50~100IU。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在注射前,注射后2周、1个月、3个月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张力变化,按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及步行速度评价步行能力。结果MAS评分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治疗后1、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速度治疗后1、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下肢肌肉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患者的痉挛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脑卒中 痉挛下垂 内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电刺激定位胫神经阻滞治疗踝足痉挛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丹 吴赤球 +3 位作者 沈国理 高坚 陈卫明 李景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0-801,共2页
近年来,神经乙醇阻滞术已成为缓解痉挛的有效方法之一[1]。我院从2006年开始联合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及电刺激验证定位技术,对踝足痉挛的患者进行无水乙醇的胫神经干的阻滞,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神经阻滞治疗 痉挛 电刺激 超声 无水乙醇 定位技术 引导技术
下载PDF
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荷花 邓奕文 +3 位作者 黄慧芝 黄虎龙 万波 王红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72-2875,共4页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进行康复治...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进行康复治疗,两组均接受4 w治疗。以治疗总有效率、痉挛指数、足下垂和足内翻角度变化、下肢运动功能情况、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下肢肌力、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考察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痉挛指数(CSI)评分、足下垂角度、足内翻角度及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的更多(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情况、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下肢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的更多(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生物反馈训练 痉挛下垂 内翻 下肢运动功能 脑卒中
下载PDF
胫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正玉 吴继霞 方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痉挛性马蹄内翻足(SEF)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最常见原因,有效的治疗SEF对改善卒中患者移动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胫神经运动分支切断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历史、作用机制、手术技术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马蹄内翻 胫神经
下载PDF
痉挛性足下垂内翻的手术与康复——附184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冰 董仲陵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92-93,共2页
本文对184例痉挛性足下垂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与康复及其疗效进行了临床分析,探讨:(1)痉挛性足下垂内翻形成的原因;(2)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及手术方法;(3)手术治疗+康复训练是治疗痉挛性足下垂内翻畸形较满意的途径。
关键词 痉挛下垂 痉挛内翻 手术 康复治疗 临床资料 适应症
下载PDF
国产骨外固定器联合跟骨截骨术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斌 王家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4期2023-2026,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骨外固定器联合跟骨截骨术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跟骨截骨术治疗,... 目的探讨国产骨外固定器联合跟骨截骨术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跟骨截骨术治疗,术后常规组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试验组患者采用国产骨外固定器llizarov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背伸、跖屈主动活动度,并比较临床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畸形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AOFAS踝-后足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试验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背伸、跖屈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术前,试验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背伸、跖屈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随访期间无畸形复发,常规组患者有2例畸形复发。结论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实施国产骨外固定器联合跟骨截骨术,可明显改善足部功能及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畸形复发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骨外固定器 跟骨截骨术 痉挛性马蹄内翻
下载PDF
选择性胫神经显微切断术治疗脑卒中后遗足痉挛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强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神经显微切断术(SMTN)对脑卒中引起的足痉挛的矫治作用。方法: 对24 侧脑卒中后遗痉挛足施行SMTN手术。单足或单下肢痉挛4 例, 痉挛性偏瘫以足痉挛为主者20 例。多数患者为以马蹄足为主要成分的混...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神经显微切断术(SMTN)对脑卒中引起的足痉挛的矫治作用。方法: 对24 侧脑卒中后遗痉挛足施行SMTN手术。单足或单下肢痉挛4 例, 痉挛性偏瘫以足痉挛为主者20 例。多数患者为以马蹄足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型足痉挛畸形。手术以双极电刺激选定胫神经的痉挛责任支, 显微外科技术部分切断。结果: 术后随访7~15 个月, 91% 的马蹄足、89%的足内翻、75% 的足趾强直屈曲和75% 的踝阵挛获完全矫正, 其余也有不同程度改善; 90% 的足自主运动能力和整体运动功能得到改善。无永久性手术并发症。结论: SMTN术通过选择性部分切断足痉挛的责任神经支, 可有效而持久地解除足痉挛、矫正畸形; 术后由于痉挛肌与其拮抗肌张力之间重新平衡及所谓“远程效应”, 整个痉挛下肢乃至全身运动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痉挛性瘫痪 痉挛 胫神经显微切断
下载PDF
有限软组织手术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后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丽伟 韦广源 +2 位作者 蒋慧韬 黄菲菲 黄坚汉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583-2585,共3页
目的探讨有限软组织手术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神经损伤后痉挛性马蹄内翻足(SEF)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7例(43足)脑外伤或脑卒中后SEF患者。根据患者情况行有限软组织手术(胫前肌腱转位术、跟腱延长术、选择性胫神经分支切断术等),随后均... 目的探讨有限软组织手术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神经损伤后痉挛性马蹄内翻足(SEF)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7例(43足)脑外伤或脑卒中后SEF患者。根据患者情况行有限软组织手术(胫前肌腱转位术、跟腱延长术、选择性胫神经分支切断术等),随后均行Ilizarov外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跖行足恢复和踝阵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和复发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行走时对辅助器材的使用情况、步态分析时空参数、小腿后群肌的肌张力。结果术后患者均恢复跖行足,踝阵挛较前减少(81.4%比7.0%,P<0.05)。2例(5.4%)患者术后出现钉道感染,1例(2.7%)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辅助器材使用率为29.7%,低于术前的100.0%(P<0.05)。术后患者的步长、步频、步速较术前提高,步行周期较术前缩短,肌张力较术前降低(均P<0.05)。结论有限软组织手术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脑外伤、脑卒中后SEF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马蹄内翻 脑外伤 脑卒中 ILIZAROV技术 有限软组织手术
下载PDF
选择性下肢周围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痉挛性马蹄内翻足36例报告
18
作者 窦建 关家文 +1 位作者 毛瑞君 马宗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痉挛性马蹄内翻 部分切断术 神经肌支 治疗 周围 下肢
下载PDF
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成人和儿童脑瘫患者痉挛足的疗效对比
19
作者 王振堂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对成人和儿童脑瘫患者痉挛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0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48肢体脑瘫痉挛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成人15例(23肢),儿童15例(25肢)。对所有的患者均在显微镜下通...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对成人和儿童脑瘫患者痉挛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0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48肢体脑瘫痉挛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成人15例(23肢),儿童15例(25肢)。对所有的患者均在显微镜下通过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进行治疗,在手术以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回访。比较成人和儿童的治疗满意度,比较成人和儿童在改良Ashworth量表、踝阵挛指数、踝关节被动背伸幅度的评分。结果儿童的临床治疗满意度为100.0%,成人的临床治疗满意度为93.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改良Ashworth评分、踝阵挛指数、踝关节被动背伸幅度的评分,儿童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成人,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成人和儿童脑瘫患者痉挛足的治疗,两者相比较而言,儿童术后恢复情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 成人 儿童 痉挛足
原文传递
胫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3
20
作者 谈敬忠 周其荫 +2 位作者 刘瑾 杨世祥 赵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722-723,共2页
目的 :探索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 995年 3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2 6例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采用胫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足部畸形得到满意矫正 ,随访 1 1个月~ 5年畸形无复发 ,痉挛... 目的 :探索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 995年 3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2 6例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采用胫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足部畸形得到满意矫正 ,随访 1 1个月~ 5年畸形无复发 ,痉挛步态明显改善。结论 :胫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是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小儿 痉挛性马蹄内翻 胫神经部分切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