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系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制备的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朱金凤 吴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在实际研究中应用较多,但不同品系大鼠对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性不同,会对成模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文中对比Wistar大鼠和SD大鼠对尿酸钠结晶导致的AGA的敏感程度。方法将Wistar大鼠(32... 目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在实际研究中应用较多,但不同品系大鼠对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性不同,会对成模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文中对比Wistar大鼠和SD大鼠对尿酸钠结晶导致的AGA的敏感程度。方法将Wistar大鼠(32只)和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表法分别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选踝关节后外侧后方为穿刺点,将100μL PBS溶液配制成的20 mg/mL的尿酸钠结晶溶液分别注入SD大鼠和Wistar大鼠右足踝关节造模,分别在造模后9 h和12 h各组按随机数字法抽取8只大鼠测量踝关节直径。麻醉后下腔静脉取血,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 Wistar大鼠造模后9 h和12 h模型组关节直径[(0.850±0.201)、(0.235±0.091)mm]较空白组同时间点[(0.080±0.053)、(0.092±0.068)mm]肿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6),SD大鼠造模后9 h和12 h模型组关节直径[(1.128±0.623)、(0.748±0.545)mm]较空白组同时间点[(0.045±0.012)、(0.047±0.015)mm]明显肿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42),2种品系大鼠造模前后关节直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造模后9 h与造模后12 h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大鼠较Wistar大鼠关节肿胀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要炎性因子TNF-α、IL-1β浓度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大鼠较Wistar大鼠对尿酸钠晶体导致关节炎症反应更为明显,更适合用于尿酸钠晶体导致的AGA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SD大鼠 尿酸钠晶体 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IL-1Β TNF-α
下载PDF
清热除湿通络法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NALP3炎性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华亮 周蜜 +6 位作者 何琴花 赵淮波 唐佳颖 李欣 张明 徐蓉 王一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91-1594,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通络法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NALP3、Caspase-1、Pycard m RNA及NALP3、Caspase-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典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造模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组及其各拆方组、吲哚美辛组和秋...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通络法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NALP3、Caspase-1、Pycard m RNA及NALP3、Caspase-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典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造模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组及其各拆方组、吲哚美辛组和秋水仙碱组。造模12h后取材,随后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气囊灌洗液中NALP3、Caspase-1、Pycard m RNA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气囊灌洗液中NALP3、Caspase-1蛋白的变化。结果:以模型组为对照,虎杖组NALP3 m RNA相对表达下调,而其余组均上调;虎杖组Caspase-1 m RNA上调幅度小于其余组(除清热方组);虎杖组Pycard m RNA表达上调幅度低于其余组。虎杖组NALP3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及其各拆方组、秋水仙碱组低(P<0.01,P<0.05);虎杖组Caspase-1蛋白表达量低于除湿方组、模型组(P<0.05,P<0.01)。结论:清热除湿通络法通过在蛋白质翻译层面下调NALP3、Caspase-1蛋白,干扰了NALP3炎性复合体的装配或激活,进而发挥了拮抗痛风炎性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除湿通络法 NALP3炎性体 虎杖痛风颗粒 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原文传递
电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莉 侯建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年第6期380-381,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关节周径、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尿酸钠溶液注射于兔双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比较各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关节周径、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尿酸钠溶液注射于兔双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比较各组间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的关节周径,检测关节滑膜组织及滑膜液炎症介质组胺(HA)、5-羟色胺(5-HT)、白三烯(LTB4)和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家兔关节周径显著减小(P<0.05),关节局部组胺(HA)、5-羟色胺(5-HT)、白三烯(LTB4)和血管舒张因子-氧化氮(NO)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有抗炎消肿作用,能减小关节周径,能明显降低HA、5-HT、LTB4、NO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电针 关节周径 HA 5-羟色胺5-HT LTB4 血NO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尿酸、IL-4含量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符路娣 陈嘉 +2 位作者 桑传兰 谭滴清 董浩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3-804,807,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尿酸、IL-4含量的变化,以期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分别采用次黄嘌呤、氧嗪酸、尿酸钠腹腔及踝关节注射进行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制作。于造模后1 h观察大鼠右踝关节肿胀度,并于1 h、24 h眼眶静脉丛采血,... 目的检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尿酸、IL-4含量的变化,以期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分别采用次黄嘌呤、氧嗪酸、尿酸钠腹腔及踝关节注射进行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制作。于造模后1 h观察大鼠右踝关节肿胀度,并于1 h、24 h眼眶静脉丛采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中尿酸、酶联免疫法检测IL-4含量,并观察各组变化。结果次黄嘌呤组、氧嗪酸组、尿酸钠组的1 h、24 h的血尿酸、IL-4含量与模型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次黄嘌呤组的1 h血尿酸、氧嗪酸组24 h血尿酸明显高于空白组及模型对照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次黄嘌呤组的1 h IL-4及24 h IL-4明显高于空白组及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造模后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步态、血尿酸、IL-4均比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高,提示所致的急性关节炎模型成功。次黄嘌呤致急性关节炎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血尿酸 IL-4含量变化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尿酸钠对大鼠滑膜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孙贵才 徐轶尔 +2 位作者 于雪峰 吴洪亮 凌小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7期6921-6925,共5页
背景:利用尿酸钠刺激滑膜细胞制备体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模型,在评价治疗这类疾病药物作用机制方面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不同浓度尿酸钠体外直接刺激滑膜细胞后滑膜细胞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模型制备条件。... 背景:利用尿酸钠刺激滑膜细胞制备体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模型,在评价治疗这类疾病药物作用机制方面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不同浓度尿酸钠体外直接刺激滑膜细胞后滑膜细胞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模型制备条件。方法:培养大鼠滑膜细胞,分别添加终浓度为0(空白组),50,125,250,500,1000μmol/L的尿酸钠进行干预,于培养24,48h后测定细胞活力及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结果与结论:各组在24,48h内药物对细胞活力无影响。与空白组比较,尿酸钠干预组在24,48h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均提高,尿酸钠浓度为500μmol/L,给药时间为24h,培养液中各细胞因子浓度最高。说明利用一定浓度尿酸钠和刺激时间,便于筛选理想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钠 大鼠 滑膜细胞 细胞因子 痛风性关节炎滑膜模型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加味竹叶石膏汤的抗炎作用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艳林 吴生元 +4 位作者 徐翔峰 吴晶金 彭江云 万春平 杨会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17-121,共5页
目的:研究加味竹叶石膏汤抗炎作用,揭示其作用的机制,阐明吴氏学派治疗痛风(湿热蕴结)临床中药优效的科学基础。方法:C57BL/6小鼠120只,每50只分别采用尿酸钠结晶复制C57BL/6小鼠腹膜炎模型和痛风性关节炎模型;2组模型均随机分组为加味... 目的:研究加味竹叶石膏汤抗炎作用,揭示其作用的机制,阐明吴氏学派治疗痛风(湿热蕴结)临床中药优效的科学基础。方法:C57BL/6小鼠120只,每50只分别采用尿酸钠结晶复制C57BL/6小鼠腹膜炎模型和痛风性关节炎模型;2组模型均随机分组为加味竹叶石膏汤高、中、低剂量组(11.48,5.74,2.87 g·kg-1),阳性药秋水仙碱组(0.65 mg·kg-1),模型组,另设正常组,每组10只。经药物干预后,采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模型组内不同组别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1)水平,观察对小鼠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6 h,进行关节炎症评分;48 h后取关节组织(滑膜、软骨与骨),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小鼠关节炎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1β,Caspase-1水平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炎症浸润较明显,关节炎症状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加味竹叶石膏汤高、中、低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IL-1β,Caspase-1水平(P<0.05,P<0.01);同时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改善小鼠关节炎症状。结论:加味竹叶石膏汤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β,Caspase-1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竹叶石膏汤 腹膜炎模型 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抗炎作用 白细胞介素-1Β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