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眩晕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阮娟娟 魏霞 《内科》 2020年第6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眩晕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与西药组(32例)。中药组患者给予眩晕汤治疗,西药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疗程14 ... 目的探讨应用眩晕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与西药组(32例)。中药组患者给予眩晕汤治疗,西药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收缩期最大流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97%)略高于西药组(78.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VA、BA、LVA收缩期最大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RVA、BA、LVA收缩期最大流速均显著增高,中药组患者的LVA收缩期最大流速显著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缩短),中药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短)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中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与西药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汤治疗可较好地改善痰浊上蒙型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眩晕发作频率,缩短眩晕发作持续时间,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临床疗效与盐酸倍他司汀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上蒙型眩晕症 眩晕 盐酸倍他司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