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利湿化痰活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痰瘀互结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倩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1期137-138,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利湿化痰活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痰瘀互结症的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痰瘀互结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拟利湿化痰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 目的观察自拟利湿化痰活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痰瘀互结症的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痰瘀互结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拟利湿化痰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24h尿白蛋白(U-Alb)、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肌酐(Cr)、尿酸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U-Alb、FPG、2hPG、Cr、尿素氮指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自拟利湿化痰活血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痰瘀互结症上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自拟活血汤 痰瘀互结症
下载PDF
胸痛心痹病痰瘀互结证渊源考 被引量:7
2
作者 黄灿灿 徐士欣 +1 位作者 张军平 仲爱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4-47,共4页
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历代医家通过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提升而来,溯本求渊能够使我们了解中医理论的发展脉络,对相关理论认识加深,探讨其中规律,以更好的促进理论的发展,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文章在前人总结的古代医家、医籍对于痰证... 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历代医家通过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提升而来,溯本求渊能够使我们了解中医理论的发展脉络,对相关理论认识加深,探讨其中规律,以更好的促进理论的发展,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文章在前人总结的古代医家、医籍对于痰证和瘀血证的认识及胸痹心痛病中有关痰症和瘀血证论述的基础上,对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证的理论渊源及中医理论如何更好的发展做简要的探讨。各代医家对痰、瘀血的认识促进了二者在胸痹心痛病中的证治认识,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证并非古有而是在痰症和瘀血证理论逐步完善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胸痹心痛病的病理认识及现代医家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提炼出来,具有一定时代性和合理性。中医理论发展滞缓的原因并非理论的落后,而正是其强大性和前沿性。中医理论的发展应在尊重中医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认识,通过临床检验,促进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病 痰瘀互结症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化痰祛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博 田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探究化痰祛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分析收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胸痹)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服药类型分为常规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71例。常规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治疗方法,... 目的探究化痰祛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分析收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胸痹)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服药类型分为常规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71例。常规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组给予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自制化痰祛瘀汤,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之前有所改善,其中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西医结合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常规组。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痰瘀互结症 血脂
下载PDF
痰饮证论治浅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沈东钊 许政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9-821,共3页
本文对痰饮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了综述。列述了痰、饮、痰证、风痰、寒痰、热痰、燥痰、湿痰、痰气互结、痰瘀互结、痰火扰心、痰饮、悬饮、支饮。
关键词 饮证 病机 湿 结证 痰瘀互结症 火扰心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