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肝肾同源”及“痰瘀同病”论治早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思路探析
1
作者 史随随 祁宝玉 +3 位作者 罗越毅 龙琰 高君 巢国俊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指肝血、肾精互生互化,精血同源,强调肝肾关系密切;“痰瘀同病”滥觞于《黄帝内经》“津血同源”理论,指痰和瘀乃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由朱震亨于《丹溪心法》首提“痰瘀同病”,强调痰瘀互生互化...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指肝血、肾精互生互化,精血同源,强调肝肾关系密切;“痰瘀同病”滥觞于《黄帝内经》“津血同源”理论,指痰和瘀乃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由朱震亨于《丹溪心法》首提“痰瘀同病”,强调痰瘀互生互化。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为影响老年人视力的常见眼底病,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本虚标实为本病基本病机,以肝肾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临证基于肝肾同源、痰瘀同病理论,提倡肝肾同补、痰瘀同治,自拟经验方黄斑前膜方治疗早期IMEM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肝肾同源 痰瘀同病 黄斑前膜方
下载PDF
从痰瘀同病论治胃癌术后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闵亮 祁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99-100,共2页
运用中医痰瘀同病理论,认为痰瘀同病是胃癌的基本病理变化,治疗上强调运用痰瘀同治法治疗胃癌术后患者。
关键词 胃癌 痰瘀同病 瘀同
下载PDF
论痰瘀同病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婧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96-197,共2页
许多疑难病在临床诊治中,通常痰瘀同病相兼为患,痰瘀同病的理论是中医病机学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如中风、咳喘、头痛、眩晕、胸痹、癫、狂、痫、积证等,痰瘀同病常是主要病机,所以探讨痰瘀之间的关系,运用痰瘀同病理论指导临床辨证... 许多疑难病在临床诊治中,通常痰瘀同病相兼为患,痰瘀同病的理论是中医病机学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如中风、咳喘、头痛、眩晕、胸痹、癫、狂、痫、积证等,痰瘀同病常是主要病机,所以探讨痰瘀之间的关系,运用痰瘀同病理论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痰瘀同病在临床上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同病 疑难 辨证施治
下载PDF
痰瘀同病与痰瘀同治探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七一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8-9,共2页
痰瘀同病与痰瘀同治探源李七一(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关键词:痰瘀同病;痰瘀同治"痰瘀同病",指痰与瘀症处于同一病证内,它为正确认识某些病证,尤其是疑难怪病的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痰瘀同治",系化痰泄浊与活... 痰瘀同病与痰瘀同治探源李七一(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关键词:痰瘀同病;痰瘀同治"痰瘀同病",指痰与瘀症处于同一病证内,它为正确认识某些病证,尤其是疑难怪病的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痰瘀同治",系化痰泄浊与活血法瘀合用以治疗痰瘀同病的方法;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同病 瘀同 中医药疗法 脏腑
下载PDF
从痰瘀同病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宝岗 《河南中医》 2009年第7期637-638,共2页
从痰、瘀、痰瘀同病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指出痰瘀同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重要的病理因素,中医药治疗以疏利气机、活血化痰、调补五脏为主,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痰瘀同病 疏利气机 活血化 调补五脏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中的痰瘀同病同治浅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栋 孙伟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1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痰瘀同病 瘀同
下载PDF
痰瘀同病临床验案举隅
7
作者 何新兵 李锡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98-98,共1页
痰和瘀血都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气机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和瘀血虽不属同一物质,但均为阴精的病理产物,同由津液化生。痰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而瘀血是血液停滞和运行迟缓所导致,津液和血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 痰和瘀血都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气机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和瘀血虽不属同一物质,但均为阴精的病理产物,同由津液化生。痰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而瘀血是血液停滞和运行迟缓所导致,津液和血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故有“津血同源、痰瘀同源”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同病 高脂血症 高血压
下载PDF
论痰瘀同病 被引量:10
8
作者 沈浪泳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1,共2页
结合有关文献及临床经验 ,分析认为“痰瘀同病”的形成机理主要为 :津液亏虚 ,生瘀生痰 ;津运障碍 ,因痰致瘀 ;血运失调 ,因瘀致痰。归纳整理“痰瘀同病”在疼痛、肿块、精神症状、咳逆、妇科症状、舌脉等方面的临床表现特点。指出治疗... 结合有关文献及临床经验 ,分析认为“痰瘀同病”的形成机理主要为 :津液亏虚 ,生瘀生痰 ;津运障碍 ,因痰致瘀 ;血运失调 ,因瘀致痰。归纳整理“痰瘀同病”在疼痛、肿块、精神症状、咳逆、妇科症状、舌脉等方面的临床表现特点。指出治疗痰瘀同病 ,应化痰活血 ,兼以理气 ,并根据临证时痰和瘀的偏重缓急进行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同病 临床表现 治则 胸痹 心绞痛 癫痫
下载PDF
从“痰瘀同病”论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32
9
作者 刘道兵 王荣田 陈卫衡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644-1646,共3页
股骨头坏死是骨伤科疑难疾病,中医药常采用活血、补肾法治疗,但效果不够满意。我们以骨坏死证候规律为基础,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提出"脾虚生痰,由痰致瘀,因瘀致痹"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机学说,创立了健脾化痰、活血通络的&q... 股骨头坏死是骨伤科疑难疾病,中医药常采用活血、补肾法治疗,但效果不够满意。我们以骨坏死证候规律为基础,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提出"脾虚生痰,由痰致瘀,因瘀致痹"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机学说,创立了健脾化痰、活血通络的"痰瘀同治"基本治则,使早、中期患者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通过中医理论和实验研究,对"痰瘀同病"论治股骨头坏死的学术思想进行相关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痰瘀同病 健脾活骨方
原文传递
试从痰瘀同病辨治中风(脑梗死)与鼾眠共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松龄 赵莹雪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12期1-3,共3页
中风(脑梗死)与鼾眠共病多属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是脏腑虚损,肾精亏少,气机不畅,水津输布不利,聚生痰浊,阻滞经脉致血行不畅,使痰瘀互结,痰浊瘀血痹阻脑络机窍,痰瘀同病。痰瘀同治是基本治法,痰湿重者,宜温脾醒脑;痰火盛者,宜清肝熄风;... 中风(脑梗死)与鼾眠共病多属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是脏腑虚损,肾精亏少,气机不畅,水津输布不利,聚生痰浊,阻滞经脉致血行不畅,使痰瘀互结,痰浊瘀血痹阻脑络机窍,痰瘀同病。痰瘀同治是基本治法,痰湿重者,宜温脾醒脑;痰火盛者,宜清肝熄风;风痰盛者,宜豁痰通络;肾亏夹痰者,宜滋肾化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梗死 鼾眠 中医疗法 痰瘀同病 瘀同
原文传递
脾胃病痰瘀同治举隅 被引量:3
11
作者 闵亮 李鹤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瘀同治法 痰瘀同病 脾胃 举隅 气机 同源 一体 同一
下载PDF
从痰瘀互结论治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娟 程志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4期764-766,共3页
从祖国医学方面探讨了痰、瘀致冠心病的机理,并且根据痰、瘀各自的病理特点和共同的致病脏腑,阐明了痰、瘀常常互相影响、胶结为病,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分型、治疗的总结,明确了痰瘀同... 从祖国医学方面探讨了痰、瘀致冠心病的机理,并且根据痰、瘀各自的病理特点和共同的致病脏腑,阐明了痰、瘀常常互相影响、胶结为病,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分型、治疗的总结,明确了痰瘀同治就是要治瘀又要治痰,两者兼顾而不能偏废某一个方面,这样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同病 瘀同 冠心 治疗
下载PDF
论痰瘀同源 被引量:19
13
作者 罗智博 杨关林 +1 位作者 李思琦 陈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6-379,共4页
近年明确提出的一新理论观"痰瘀同源"学说,是在阐发古典医经基础上的独特创见,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和运用。笔者对痰瘀同源学说遵照津血同源-痰瘀同源-痰瘀相关-痰瘀同病-痰瘀同治这一线索加以论述,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瘀同 相关 痰瘀同病 瘀同
下载PDF
试论中医痰瘀相关理论 被引量:31
14
作者 支艳 马建伟 +2 位作者 魏汉林 东文霞 李俊红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痰、瘀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痰瘀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演变机制来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结果:痰饮、瘀血均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津病成痰,血病成瘀,二者成因不同,但往往相互... 目的:探讨痰、瘀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痰瘀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演变机制来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结果:痰饮、瘀血均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津病成痰,血病成瘀,二者成因不同,但往往相互影响,既可因瘀致痰,亦可因痰致瘀。结论:痰瘀形成过程中有着共同来源,即"津血同源",而且在致病过程中互为因果,即"痰瘀同病",故在临床治疗中应"痰瘀同治",痰消有利于瘀去,瘀去有利于痰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 痰瘀同病 瘀同
下载PDF
从痰瘀论治痛风探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建洪 杨博 +6 位作者 张晓宇 张薇 王特 李兆福 万春平 吴晶金 狄朋桃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11期52-54,63,共4页
痛风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病机较为复杂;但最终均可形成痰和瘀两种病理产物,形成痰瘀同病的病机。痰瘀同病是近年明确提出的新概念,是中医病机学说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痰瘀同病治疗宜痰瘀同治,结合痛风的病因病机,可从... 痛风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病机较为复杂;但最终均可形成痰和瘀两种病理产物,形成痰瘀同病的病机。痰瘀同病是近年明确提出的新概念,是中医病机学说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痰瘀同病治疗宜痰瘀同治,结合痛风的病因病机,可从痰瘀同治着手治疗痛风。结合痛风及痰瘀同病的病因病机,从痰瘀同治探讨痛风的治疗方法,以期为中医防治痛风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痰瘀同病 瘀同
下载PDF
痰瘀交阻与通阳 被引量:3
16
作者 户菲菲 张介眉 郝建军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痰瘀交阻与许多疑难重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阳气之失于条达畅通是痰瘀同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通阳法不失为除化痰、活血之外治疗痰瘀同病的又一切入点。
关键词 痰瘀同病 阳气不通 通阳
下载PDF
痰瘀同治与温阳利水并治心衰 被引量:9
17
作者 曹玉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期36-38,共3页
阐述痰与瘀的生成,痰瘀同病,心阳虚、心气虚是心衰的根本病机。表达心衰与血瘀、心衰与痰浊、心衰与水泛的相关性,提出痰瘀同治与温阳利水并治心衰,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 痰瘀同病 同治 心衰 温阳利水
下载PDF
从痰瘀论治肿瘤探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曾永蕾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年第4期326-328,共3页
关键词 相关 痰瘀同病 肿瘤
下载PDF
论痰瘀相关与临床辨证施治
19
作者 王晓峰 赵永东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19,共2页
津血同源是祖国医学对津与血生理方面的概括。痰饮与瘀血则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从津血同源来看痰瘀之关系,是有其一定的临床意义的。 津血同源与痰瘀之关系 《黄帝内经》中,首先在生理上阐明了津血同源的相互关系。《灵枢.营卫... 津血同源是祖国医学对津与血生理方面的概括。痰饮与瘀血则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从津血同源来看痰瘀之关系,是有其一定的临床意义的。 津血同源与痰瘀之关系 《黄帝内经》中,首先在生理上阐明了津血同源的相互关系。《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素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同病 瘀同 津血同源
下载PDF
痰瘀同治在颈动脉斑块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茜 陈杰东 《光明中医》 2017年第5期730-731,共2页
颈动脉斑块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西药在预防及治疗颈动脉斑块上主要以他汀类药物为主,但经常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使许多患者无法坚持长期服药。中医中药从整体观念出发,以痰瘀同病、痰瘀同治为理论基础,既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 颈动脉斑块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西药在预防及治疗颈动脉斑块上主要以他汀类药物为主,但经常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使许多患者无法坚持长期服药。中医中药从整体观念出发,以痰瘀同病、痰瘀同治为理论基础,既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又能调节脂质代谢,减少颈动脉斑块的个数,缩小颈动脉斑块的面积,从而有助于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痰瘀同病 瘀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