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唐鑫 陈婕 +6 位作者 田浩梅 张泓 邹莹洁 谢紫薇 陈盼 谢海花 谭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每组10只。运动预处理4周大鼠在造模前每周行5次中等强度不负重游泳训练30min,持续4周,而运动预处理2周大鼠持续2周。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脑血流变化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TLR4及Ib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缩短(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提示造模前、造模后2h、造模后3d及造模后7d各组间平均脑血流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时间因素对平均脑血流量的简单效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各组大鼠侧支循环开放进行观察,相较于模型组,于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观察到更少的微血管直径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中等强度运动预处理2周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动预处理4周对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效应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状态以及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处理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量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MRI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混合型痴呆患者中血管损伤与脑萎缩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昱 陈大才 +3 位作者 陈薪宇 毕娟娟 简薇 徐丽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对比血管损伤与脑萎缩在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或混合性痴呆(MD)患者中的分布,探究MRI在AD、VD、M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6例患者分别诊断为AD34例、VD31例和MD 22例。分别对三组通过分析MRI图像进行独立视觉评分量表... 目的对比血管损伤与脑萎缩在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或混合性痴呆(MD)患者中的分布,探究MRI在AD、VD、M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6例患者分别诊断为AD34例、VD31例和MD 22例。分别对三组通过分析MRI图像进行独立视觉评分量表和Evans's指数评估。结果与AD相比,MD的脑室周围白质病变PVL(P=0.002)、深部白质病变DWML(P=0.006)、皮质下微出血Juxtacortical MB(P=0.007)、深部白质微出血Deep MB(P=0.003)评分更高,VD的深部灰质病变DGML(p=0.016)、血管周围间隙PVS BG-CS(P=0.005)明显更多。VD与MD比较,血管性病变视觉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但VD患者内侧颞叶萎缩MTA(P<0.001)评分显著高于MD。脑皮层萎缩和Evans's指数的分布在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MRI在痴呆患者的评估中可以更准确地检测血管病变及评估脑萎缩情况。研究证实血管病变在VD或MD患者中比AD更多,其中MD以深部和皮层旁微出血为主,这表明淀粉样脑血管病(CAA)可能是其主要的潜在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混合型痴呆 白质病变 微出血 视觉评分量表
下载PDF
新型医用约束工具在老年痴呆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管细红 熊昌辉 +4 位作者 董永海 余雪虎 陈谷霖 杜耀婷 刘芸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医用约束工具在降低老年痴呆病人约束不良事件、提高病人和医务工作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900例老年痴呆病人分为A、B、C 3组,各300例。A组给予传统约束带,...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医用约束工具在降低老年痴呆病人约束不良事件、提高病人和医务工作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900例老年痴呆病人分为A、B、C 3组,各300例。A组给予传统约束带,B组给予简易约束工具,C组给予新型医用约束工具。观察3组病人约束不良事件(血液循环障碍、破损、勒痕、非计划性拔管、皮肤抓伤)发生率、满意度(包括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病人智力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C组病人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C组病人及医务工作者满意度高于B组和A组(P<0.05);3组干预前后病人智力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医用约束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照护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工具 老年人 痴呆 不良事件 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
下载PDF
痴呆健脑方调控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防治血管性痴呆
4
作者 李伟峰 秦合伟 +1 位作者 姬令山 董新刚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痴呆健脑方调控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改良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 目的探讨痴呆健脑方调控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改良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评价大鼠记忆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NIMA相关激酶7(NIMA-related kinase 7,NEK7)、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含CARD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目标象限时间比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大鼠海马区虽有部分核染色凋亡神经元,但神经元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超微结构不同,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神经元整体形态规则,神经元间隙均匀致密,神经元结构层次分明、结构相似,核固缩、碎裂及坏死神经元极少。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海马区NEK7、NLRP3、ASC、Caspase-1、GSDM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β、IL-6、IL-1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痴呆健脑方通过抑制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水平,降低神经元凋亡后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达到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记忆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痴呆健脑方 炎症小体 NLRP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北京社区55~75岁高、低痴呆风险人群身体素质及其认知功能特点
5
作者 刘华 贾明月 +3 位作者 杜晓霞 杨亚茹 李静 吕继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目的分析预测社区中处于生命中期健康老年人痴呆风险因素。方法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招募北京市两个社区常住1年以上的55~75岁中老年人175例,收集心血管危险因素、衰老和痴呆(CAIDE)相关危险因素和其他一般人口资料,CAIDE风险评分≥9分... 目的分析预测社区中处于生命中期健康老年人痴呆风险因素。方法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招募北京市两个社区常住1年以上的55~75岁中老年人175例,收集心血管危险因素、衰老和痴呆(CAIDE)相关危险因素和其他一般人口资料,CAIDE风险评分≥9分为高危组,<9分为低危组。采用Stroop色词测验(SCWT)、两元素1-back任务范式、连线测验(TMT)进行评估;测量握力、30 s前臂屈曲测验和5次坐站试验;记录平地步行10 m的平均步速和步长。结果高危组CAIDE总分平均9.86分,低危组4.95分。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188)。男性,受教育程度<7年、收缩压>140 mmHg、胆固醇>6.5 mmol/L、体质量指数>30 kg/m^(2)和缺乏体力活动人群CAIDE痴呆风险评分更高(χ^(2)>3.116,P<0.05)。高危组握力(t=-4.174)、步速(t=-2.414)、SCWT正确率(Z=-2.684)均差于低危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步速(OR=25.483)、握力(OR=1.133),SCWT正确率(OR=37.430)是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握力弱、步速慢、抑制控制能力差可能预示痴呆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危险因素 执行功能 肌肉力量 步速 握力
下载PDF
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致丘脑性痴呆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刘斋 王巨增 +2 位作者 王硕 王勇 任庆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2-384,共3页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为少见颅内血管畸形,多属特发性,可能与颅脑外伤、感染、手术、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及先天发育异常有关[1];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耳鸣、结膜水肿、眼眶充血、颅内杂音、颅内出血或梗...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为少见颅内血管畸形,多属特发性,可能与颅脑外伤、感染、手术、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及先天发育异常有关[1];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耳鸣、结膜水肿、眼眶充血、颅内杂音、颅内出血或梗死[2-3],罕见表现为丘脑性痴呆[1,4]。本研究报告2例DAVF致丘脑性痴呆,结合文献分析其MRI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脑膜 痴呆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研究
7
作者 陈晶 史文俊 +3 位作者 安黎云 郑运周 徐冬梅 王缚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血管性痴呆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非血管性痴呆脑卒中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血管性痴呆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非血管性痴呆脑卒中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测定两组触珠蛋白基因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分析其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结果血管性痴呆组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占比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血管性痴呆组触珠蛋白2-2基因型频率、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触珠蛋白基因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缺血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触珠蛋白2-2基因型、携带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是影响血管性痴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触珠蛋白2-2基因型、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发生有关,且触珠蛋白2-2基因型、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较高者病情更为严重,可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识别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基因多态性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血管性痴呆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8
作者 李键 朱博涵 +3 位作者 高鹏 陈极 陈和木 高晓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3-1128,共6页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Morris水迷宫用于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间质胶原蛋白分数以评估实验性...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Morris水迷宫用于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间质胶原蛋白分数以评估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引起的心肌改变。检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浓度,以及心肌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AngⅡ、Ang1-7、血管紧张素1型(AT1)受体和Mas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P<0.01)和心肌损伤(P<0.0001)。此外,模型组大鼠心肌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ACE/AngⅡ/AT1轴上调(P<0.01),而ACE2/Ang1-7/Mas轴下调(P<0.05)。结论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心肌损伤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肌损伤 脑-心相互作用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9
作者 宋征宇 胡瑾 +1 位作者 王玲玲 史可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 探究汉黄芩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 目的 探究汉黄芩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取90只Va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200 mg/kg+20 mg/kg),18只/组。另取18只正常大鼠为假手术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ion AMPK,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逐渐明显降低,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逐渐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47.64±5.39)s vs(26.45±3.27)s,P<0.05],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显著降低[(21.78±3.51)s vs(35.22±5.02)s,P<0.05];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汉黄芩素可能通过激活AMPK/SIRT1通路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并抑制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大鼠 汉黄芩素 认知 神经炎
下载PDF
治疗性沟通技术在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宁 谭条条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技术在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接收的44例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作为对照组,2022年2月—12月接收的46例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技术在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接收的44例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作为对照组,2022年2月—12月接收的46例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传递认知康复训练知识;观察组采用治疗性沟通技术。采用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NPTS)评价病人对护士的信任程度;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沟通技巧认可评估表》评价病人对沟通方式的认可程度;采用痴呆沟通量表(CODEM)于入院时及出院前评价病人的沟通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前的NPTS量表的态度和关怀、能力和安心感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沟通技术的有益性、亲密性、舒适性、尊重感、接受程度及推荐程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前CODEM量表的语言沟通维度得分、非语言沟通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技术能提升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及沟通能力,病人对治疗性沟通技术认可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沟通技术 老年痴呆 信任感 沟通能力 认可程度
下载PDF
tau蛋白相关痴呆一例及其家系分析
11
作者 李航 李奇骏 +1 位作者 崔瑞雪 李延峰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4-119,150,共7页
目的报道1例tau蛋白相关痴呆及其家系,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tau蛋白相关痴呆,并分析其家系成员病史、临床表现、神经心理评估及影像学特点〔包括头颅磁共振成像(MRI)、18 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 目的报道1例tau蛋白相关痴呆及其家系,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tau蛋白相关痴呆,并分析其家系成员病史、临床表现、神经心理评估及影像学特点〔包括头颅磁共振成像(MRI)、18 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脑显像、18 F-florzolotau PET/CT和18 F-AV45 PET/CT检查〕。结果先证者(Ⅲ8)中年女性,隐匿起病,近记忆减退并逐渐加重近8年,并有淡漠,贪食等行为改变。神经心理评估结果为MMSE评分27分、MoCA评分17分。头颅MRI显示双侧颞极体积小,双侧颞叶、海马萎缩,外侧裂增宽。18 F-FDG PET/CT提示双侧颞叶皮层(颞叶内侧为著)代谢明显减低,18 F-florzolotau PET/CT提示tau蛋白沉积于颞叶内侧、基底节、脑干及小脑,18 F-AV45 PET/CT未见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除先证者外,母系家系中有6位相似临床表现成员,1位(Ⅳ1)无临床表现但PET/CT表现异常成员。6位相似临床表现成员中男4人、女2人,已故4人,均以近记忆力减退起病,并逐渐出现性格行为改变,出现近记忆力减退年龄47~55岁,已故患者病程16~32年。目前2位仍健在相似临床表现成员(Ⅲ4、Ⅲ14)神经心理评估结果分别为MMSE评分27分、MoCA评分(23+1)分,MMSE评分28分、MoCA评分25分;头颅MRI表现:Ⅲ4双侧颞极体积小,双侧颞叶萎缩;Ⅲ14未见明显异常。Ⅲ4、Ⅲ14和Ⅳ118 F-FDG PET/CT均提示双侧颞叶内侧代谢减低,18 F-florzolotau PET/CT均提示tau蛋白沉积于颞叶内侧、基底节,18 F-AV45 PET/CT均未见Aβ沉积。结论tau蛋白病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明显。本例患者及其母系家系中类似表现成员均以近记忆减退为早期表现,精神行为症状不突出,可能为特殊表现的tau蛋白病。分子影像检查对于tau蛋白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蛋白病 痴呆 家族性 分子影像 近记忆力减退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入院后血尿酸水平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郝正玮 宋丽华 +1 位作者 张秀清 孟宪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并分析不同时间点SUA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01—2022-08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208例,完成随访195例,根据AIS 3个月后是否合并VD,将患者分为no...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并分析不同时间点SUA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01—2022-08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208例,完成随访195例,根据AIS 3个月后是否合并VD,将患者分为non-VD组(n=160)和VD组(n=35)。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影响AIS合并VD的因素,检测患者入院时、入院24 h、入院7 d和入院14 d时患者外周血中SUA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时段SUA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IS合并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时段血尿酸水平预测AIS合并VD的临床价值。结果脑卒中史、心房颤动、病死灶大小和入院时NIHSS评分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入院24 h(415.0±21.3)μmol/L、入院7 d(436.2±24.0)μmol/L和入院14 d(407.3±18.2)μmol/L时SUA水平高于non-VD组[(398.4±26.8)μmol/L、(372.1±20.7)μmol/L、(358.1±14.7)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大梗死病灶和入院SUA水平增加为影响AIS并发VD的危险因素。入院7 d SUA水平预测AIS并发VD的曲线下面积0.935,高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 SUA(0.763、0.786,Z=4.526、4.084,P=0.009、0.016)。结论SUA水平增加是AIS合并VD独立危险因素,入院第7天SUA水平对AIS合并V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血尿酸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p38 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刘芳 李梦醒 +2 位作者 李真 王玉 唐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探究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实验组(48只);实验组大鼠...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探究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实验组(48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复制VD大鼠模型,随后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艾灸组、阻滞剂组、艾灸+阻滞剂组,每组12只;艾灸组大鼠取“百会”“大椎”“风府”穴,采用温和灸法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6 d,休息1 d,连续治疗4周;阻滞剂组在模型复制前30 min腹腔注射p38 MAPK阻滞剂(10μmol/L SB203580),模型复制成功后隔日注射1次,每次每只大鼠按1 mL/kg注射10μmol/L SB203580,连续注射4周;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在阻滞剂组干预方法基础上进行艾灸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p38 MAPK、Bcl-2、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阻滞剂组、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38 MAPK、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艾灸组、阻滞剂组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38 MAPK、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艾灸督脉组穴对VD大鼠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督脉 p38 MAPK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海马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探究
14
作者 潘成利 黄月萍 +6 位作者 薛炬君 陈曦 齐丹 侯晓君 孙爽 王喜春 付宏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4期463-468,共6页
目的分析海马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提取海马干细胞外泌体。成年特殊清洁级(SPF)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外泌体组,每组30只,检测各组大... 目的分析海马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提取海马干细胞外泌体。成年特殊清洁级(SPF)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外泌体组,每组30只,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海马组织因子、脑微血管密度以及凋亡相关因子变化。结果透射显微镜观察到海马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结构呈圆形或椭圆形杯状结构的小囊泡,其结构完整,直径50~100 nm之间;特异性标记蛋白CD9、CD63表达阳性。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及错误次数明显延长,平台区域探索时间及有效区停留时间明显缩短,MDA、AchE、ET-1、VEGF、Bax水平均明显升高,SOD、5-HT、Bcl-2水平均明显降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对比,外泌体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平台区域探索时间及有效区停留时间明显延长,MDA、AchE、ET-1、VEGF、Bax水平均明显降低,SOD、5-HT、Bcl-2水平均明显升高,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多(P<0.05)。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结构清晰,大小、形态一致,且具有丰富的尼氏小体;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排列紊乱,形态、结构不完整,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外泌体组大鼠海马组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细胞形态较模型组明显完整,尼氏小体数量增多。结论海马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海马神经元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调控神经递质含量,促进脑微血管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干细胞 外泌体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能力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滋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15
作者 姚婷 刘璐 +4 位作者 王馨苑 邓谦 石红梅 蒋军林 伍大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22-730,共9页
目的 探究滋肾活血方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构建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D组)、... 目的 探究滋肾活血方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构建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D组)、滋肾活血方高剂量组(15.2 g/kg)、滋肾活血方中剂量组(7.6 g/kg)、滋肾活血方低剂量组(3.8 g/kg)、奥拉西坦组(阳性对照)。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以及穿越平台的次数评估大鼠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炎性浸润;尼氏染色评估海马神经元损伤;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因子(TGF-β、IL-4)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p65核蛋白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01),海马神经元排列不规则,炎性细胞浸润增多,Iba-1、CD16/32以及CD206的水平,促炎因子(TNF-α、IL-1β),抗炎因子(TGF-β、IL-4)水平以及TLR4和p65核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与VD组相比,滋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奥拉西坦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大鼠神经元病理变化得到改善,Iba-1、CD16/32以及CD206的水平,促炎因子(TNF-α、IL-1β)以及TLR4和p65核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抗炎因子(TGF-β、IL-4)水平上调(P<0.01)。结论 滋肾活血方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缓解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活血方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 小胶质细胞 TLR4/NF-κB M2型极化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朱健敏 陈炜 +1 位作者 蒋凌飞 吴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0-1091,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动物实验探讨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平台筛选益肺宣肺降浊方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关靶点,因麦冬无法在TCMSP数据库找到,利用查阅文献以及BATMAN-TCM生物信息学...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动物实验探讨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平台筛选益肺宣肺降浊方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关靶点,因麦冬无法在TCMSP数据库找到,利用查阅文献以及BATMAN-TCM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检索麦冬的成分。通过疾病数据库(GeneCards)获取VaD相关靶标并预测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VaD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和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复方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结构,同时建立PPI网络模型并找到关键靶点。对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VaD的靶标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29只老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以及西药组。运用2-VO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造模,水迷宫检验大鼠学习记忆行为;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海马CA1区病理变化,荧光检测各组大鼠大脑VEGF的含量,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6和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P-Akt/Akt以及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共获得益肺宣肺降浊方靶点380个,与VaD二者基因交集靶点为183个;交集核心靶点基因PPI网络构建包含92个节点和2610条边。GO结果提示与VaD治疗相关的生物学进程包括对脂多糖、氧化应激,细胞迁移的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提示关键的通路涵盖NF-κB、Akt、VEGF、NOD样受体信号等通路。治疗后,与模型组大鼠对比,中药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海马CA1区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完整及少有细胞变性,Nrf2、Akt及HO-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NF-κB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炎症指标IL-6、TNF-α明显下调(P<0.01),免疫单荧光显示中药组血管内皮因子含量增加,同时抗氧化因子SOD活性提高,氧化损伤因子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益肺宣肺降浊方可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以及生物过程治疗VaD,益肺宣肺降浊方提高Nrf2、P-Akt/Akt及HO-1、VEGF蛋白表达水平,改善Va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变性,且可能是通过激活AKT/Nrf2/HO-1改善VaD海马区病变,抑制氧化损伤以及下调NF-κB通路,减少神经炎症,进而改善V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网络药理学 益肺宣肺降浊方 AKT/Nrf2/HO-1信号通路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及痴呆患者IGF-1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17
作者 金静 蒋静 +1 位作者 任敏 但刚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 探讨与老年高血压及痴呆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其相关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老年高血压伴痴呆、老年高血压无痴呆2个研究组,门诊老年无高血压且无痴呆体检者... 目的 探讨与老年高血压及痴呆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其相关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老年高血压伴痴呆、老年高血压无痴呆2个研究组,门诊老年无高血压且无痴呆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上述3组受试者的IGF-1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和痴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结果 (1)老年高血压伴痴呆患者的IGF-1水平均显著低于老年高血压无痴呆患者(分别为70.3±38.5μg/L和88.7±26.2μg/L)(P<0.05);(2)老年高血压伴痴呆患者、老年高血压无痴呆患者的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IGF-1水平(111.3±40.1μg/L)比较显著降低(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F-1、高血压病史、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可能是老年高血压伴痴呆的危险因素(OR>1,P<0.05),性别、年龄、空腹血糖、TC、HDL-C、LDL-C、TG、hs-CRP不是老年高血压伴痴呆的危险因素(OR<1,P<0.05);(4)IGF-1水平与老年高血压伴痴呆相关性的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95%CI 0.823~0.955,P<0.05);IGF-1为93.5μg/L时,对本组病例诊断老年血压伴痴呆的灵敏度为0.927,特异性为0.71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IGF-1水平显著低于无高血压人群,而高血压合并老年痴呆患者IGF-1水平进一步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高血压和痴呆均为导致IGF-1表达下降的重要因素。IGF-1下降、高血压病史、左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增加可能是老年高血压伴痴呆的危险因素,IGF-1水平降低对老年高血压伴痴呆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痴呆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老年痴呆病人实施人手喂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18
作者 高莹 张淑清 +2 位作者 吴玉娥 崔鑫浩 张建荣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1期1927-193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痴呆病人实施人手喂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老年痴呆病人在其痴呆轻症期自预设医疗指示,为家属及临床医护在病人痴呆中、重度期是否实施人手喂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INAHL、E...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痴呆病人实施人手喂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老年痴呆病人在其痴呆轻症期自预设医疗指示,为家属及临床医护在病人痴呆中、重度期是否实施人手喂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老年痴呆病人实施人手喂养的随机对照研究、类试验研究、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23年9月。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6项研究,涉及病人1796例,其中试验组(人手喂养)811例,对照组(鼻胃管喂养)9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人手喂养可降低老年痴呆病人的肺炎发生率[RR=0.51,95%CI(0.33,0.77),P=0.002]和死亡率[RR=0.54,95%CI(0.32,0.93),P=0.030]。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老年痴呆病人实施人手喂养,可降低其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手喂养 老年痴呆 死亡率 肺炎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VR技术干预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袁娟 林星镇 +3 位作者 胡思彦 彭天忠 支芳 朱满华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VR技术干预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脑卒中后VCIND患者78例分为三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认...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VR技术干预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脑卒中后VCIND患者78例分为三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认知训练,醒脑开窍针法组实施醒脑开窍针法针刺治疗,醒脑开窍针法+VR技术组是在醒脑开窍针法组基础上联合VR技术康复训练,三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训练。比较三组康复训练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状况。结果:康复训练4周后,三组认知功能MoCA评分、MMSE评分均提高,且醒脑开窍针法+VR技术组高于醒脑开窍针法组、对照组(P<0.05);三组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均提高,且醒脑开窍针法+VR技术组高于醒脑开窍针法组、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VR技术干预可改善卒中后VCIND患者认知障碍,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醒脑开窍 VR技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
20
作者 陈顺喜 沈涌 +1 位作者 刘菲菲 袁健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895-900,共6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于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 目的探究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于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行常规治疗+针刺治疗)和联合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状态[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血清相关指标[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素(E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2.7%(χ^(2)=4.403,P=0.036);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有所升高,联合组MMSE评分、MoCA评分分别为(29.0±1.0)分、(25.9±1.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7.7±1.1)分、(23.1±1.2)分(t=5.950、12.442,P<0.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均有所变化,联合组CGRP为(31±6)ng/L,高于对照组的(29±6)ng/L(t=2.266,P=0.026),联合组ET、HIF-1α分别为[(69±7)pg/ml、(254±45)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3±7)pg/ml、(288±52)pg/ml](t=3.413、3.479,P=0.001、0.001);治疗后联合组Vm、RI、PI分别为[(19.8±1.6)cm/s、(1.59±0.19)、(0.71±0.21)],均低于对照组的[(19.2±1.3)cm/s、RI(1.74±0.23)、PI(0.78±0.11)](t=2.121、3.539、2.111,P=0.036、0.001、0.037);治疗后,联合组ADL评分为(27±6)分,低于对照组的(31±5)分(t=4.283,P<0.001);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1,P=0.137)。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脑缺血性及神经损伤情况,调节血流动力参数,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针刺 丁苯酞胶囊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