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痹症宁方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何东初 李蒋凤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第34期21-25,35,共6页
目的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方法探究痹症宁方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7周龄160~180 g的SPF级Wistar雌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痹症宁方组,每组8只。模型组、痹症宁方组大鼠制备风寒湿痹型类... 目的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方法探究痹症宁方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7周龄160~180 g的SPF级Wistar雌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痹症宁方组,每组8只。模型组、痹症宁方组大鼠制备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7 d后出现活动受限、右足明显肿胀,左侧也可见关节肿胀,偶有关节变形,提示造模成功。痹症宁方组给予痹症宁方17.86 g/(kg·d)干预28 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时间为28 d。观察大鼠毛发色泽、饮食、行走活动等一般情况变化,分析及筛选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 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精神状态萎靡、毛发欠缺光泽、饮食进水减少、行走时右足跛行明显;痹症宁方组较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毛发光泽、饮食进水、行走时右足跛行情况改善。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滑膜组织增生明显,关节腔模糊、狭窄,且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关节骨质破坏且关节面粗糙不平,血管翳形成;痹症宁方组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增生减少,关节腔逐渐清晰、增大,且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关节骨质破坏及关节面粗糙不平明显改善,血管翳数量明显减少。正常组与模型组得到差异代谢物有45种,模型组与痹症宁方组得到差异代谢物有51种;主要涉及的通路有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结论 痹症宁方可能通过影响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症宁方 代谢组学 风寒湿痹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痹症宁方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蒋凤 肖静静 何东初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5期2150-2158,共9页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角度,探索痹症宁方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药理学分析平台BATMAN-TCM、TCMSP数据库中择取痹症宁方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角度,探索痹症宁方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药理学分析平台BATMAN-TCM、TCMSP数据库中择取痹症宁方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相关靶点,将痹症宁方的作用靶点与RA靶点相交获得痹症宁方抗RA的相关靶点,同时在Cytoscape软件中建立“方药配伍-有效成分-作用靶点-治疗疾病”的映射图。其次,对痹症宁方抗RA的相关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再次,筛选出痹症宁方抗RA的关键基因,并进行生物学过程分析。最后,采用分子对接方法验证痹症宁方与关键靶点的聚集活性。结果痹症宁方抗RA的有效成分主要有β-谷固醇、山柰酚、(+)儿茶素等34个;潜在靶点有IL6、MMP2、FOS、CXCL8等56个。GO富集结果主要涉及对细菌源分子及脂多糖的反应、炎症反应、活性氧代谢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主要TNF、AGE-RAGE、NF-κB、IL-17等信号通路;并且痹症宁方与关键基因有较好的聚合活性。结论痹症宁方通过调节血液微环境、炎症反应、局部氧供及代谢、表观遗传、应激过程等多个方面发挥抗RA的作用,着重于延缓关节局部结构损伤和慢性疼痛,并对于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炎症性肠病等共病的治疗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症宁方 类风湿关节炎 靶点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