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瘀黄证亚型的生物学基础
1
作者 周超 唐巧 +7 位作者 何召云 张宁 张瑾 张晶晶 付双楠 刘鹏程 张田义 宫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84-489,共6页
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 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氨基酸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不同证型中氨基酸代谢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瘀黄证患者体内异亮氨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36±4.47)μg/ml vs(7.76±4.08)μg/ml,P=0.016],但色氨酸则表达相反[(10.26±4.95)μg/ml vs(14.51±7.32)μg/ml,P=0.014];湿热瘀黄证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15(3.88,24.42)pg/ml vs 7.73(3.93,18.83)pg/ml,P=0.017],而IL-2、IL-10显著低于气虚瘀黄证[4.40(2.88,8.55)pg/ml vs 6.60(2.80,15.50)pg/ml,P=0.033;7.19(4.52,15.04)pg/ml vs 8.21(2.19,14.64)pg/ml,P=0.015];多种氨基酸代谢与两种证型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密切相关,尤其是色氨酸代谢与支链氨基酸代谢;湿热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主要与促炎细胞因子IL-2、IL-6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色氨酸、苯丙氨酸;气虚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IL-6、IL-10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及色氨酸代谢不仅在两种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性关联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患者在氨基酸代谢及炎症反应中均具有异质性,且两者之间相互关联。色氨酸以及支链氨基酸代谢可能对HBV-ACLF的免疫炎症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与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病毒性肝炎 湿热瘀黄证 气虚瘀黄证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凉血解毒化瘀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政芳 黄伟 +2 位作者 李芹 林恢 刘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化瘀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凉血解毒化瘀方口服治疗...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化瘀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凉血解毒化瘀方口服治疗8周,并于第1周采用生理盐水结肠灌洗及大黄乌梅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开始后0、4、8、12、24周时观察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γ(IFN-γ)变化,并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治疗开始后4周,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基线水平明显改善,试验组TBil、IL-4、IL-6低于对照组(P<0.05,P<0.01)。8周时,试验组AST、TBil、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PTA高于对照组(P<0.01)。12周时,试验组TBil、PTA、IL-5、IL-6、IFN-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周时,试验组ALT、NH3+、CD4+、CD8+、NK、IL-2、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凉血解毒化瘀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有助于黄疸的消退和提高PTA,对部分炎症细胞因子降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 凉血解毒化 湿热瘀黄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与气虚瘀黄证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超 张宁 +6 位作者 何婷婷 王葽 张晶晶 付双楠 王宣 宫嫚 李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与气虚瘀黄证人群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比较两种证型人群在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炎性细胞因子方面的差异,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与证型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乙型肝...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与气虚瘀黄证人群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比较两种证型人群在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炎性细胞因子方面的差异,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与证型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气虚瘀黄证人群的平均年龄大于湿热瘀黄证人群(P=0.002);湿热瘀黄证患者的血清谷丙转移酶、谷草转移酶、谷氨酰胺转肽酶中位数水平高于气虚瘀黄证患者(P<0.01或P<0.05);气虚瘀黄证患者血清球蛋白、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湿热瘀黄证患者(P<0.01或P<0.05);气虚瘀黄证患者合并有腹水、低钠血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比例显著高于湿热瘀黄证患者(P<0.01或P<0.05),且血清IL-4水平高于湿热瘀黄证(P=0.030);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湿热瘀黄证相比,年龄大、低水平的球蛋白及血红蛋白患者更倾向于气虚瘀黄证。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气虚瘀黄证患者在年龄、实验室指标、临床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患者年龄、血红蛋白及球蛋白水平有助于证型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湿热瘀黄证 气虚瘀黄证
下载PDF
湿热瘀黄证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春青 过建春 +2 位作者 荀运浩 王薇薇 石伟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00-605,共6页
目的:分析湿热瘀黄证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探讨其在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湿热瘀黄证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7例,提取粪便肠道菌群DNA,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以入组24周时状况或死亡为终点判断,分为... 目的:分析湿热瘀黄证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探讨其在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湿热瘀黄证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7例,提取粪便肠道菌群DNA,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以入组24周时状况或死亡为终点判断,分为好转组和无好转组,应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和统计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好转组患者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丹毒丝菌纲、乳杆菌目、巴斯德菌科、十八梭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无好转组(P<0.05),而变形菌门、肠杆菌目的相对丰度低于无好转组(P<0.05);两组间Alpha多样性分析没有明显差异;好转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大于无好转组;Lefse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在多个分类学水平都有比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湿热瘀黄证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与其肠道菌群有着密切联系,肠道菌群在预测病情转归及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湿热瘀黄证 肠道菌群 预后
下载PDF
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嫒嫒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6期54-56,75,共4页
目的:探讨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西医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为(TBil)(101.23±35.02)μmol/L,谷丙转氨酶为(ALT)(45.14±5.32) U/L,谷草转氨酶为(GOT)(38.63±8.41) U/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82.18±42.85)μmol/L、(68.29±14.47) U/L、(52.46±14.25) U/L,白蛋白(ALB)(35.27±3.65) g/L高于对照组的(31.88±4.62) g/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化浊退黄汤可有效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阳虚瘀黄证 温阳化浊退 肝功能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应用凉血解毒化瘀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镇清 赵有为 +1 位作者 赖清谊 吕振梁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使用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1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凉血解毒化瘀方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使用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1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凉血解毒化瘀方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1. 37%,对照组为34. 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使用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湿热瘀黄证 凉血解毒化 疗效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临床转归的差异性分析
7
作者 周超 张瑾 +7 位作者 付双楠 李昕 刘鹏程 张晶晶 何召云 张田义 张宁 宫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42-1749,共8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瘀黄证亚型湿热瘀黄证与气虚瘀黄证在临床特征和转归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111例2017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HBV-ACLF瘀黄证患者,未经中医药干...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瘀黄证亚型湿热瘀黄证与气虚瘀黄证在临床特征和转归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111例2017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HBV-ACLF瘀黄证患者,未经中医药干预,按照中医证候分为湿热瘀黄证组(n=90)和气虚瘀黄证组(n=21),均采用标准内科治疗方案,对所有患者采集和记录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发症情况、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以及ACLF研究联盟(AARC)评分,并观察随访至入组后90 d,记录90 d累积病死率、并发症新发情况,比较2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90 d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进而评估湿热瘀黄证与气虚瘀黄证对转归、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和气虚瘀黄证组患者的年龄、临床指标、病情程度及转归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气虚瘀黄证组患者病情程度较为严重,其MELD评分、MELD-Na评分、AARC评分均高于湿热瘀黄证(均P<0.05);与湿热瘀黄证组相比,气虚瘀黄证组表现为年龄更长、肝脏合成及储备功能更差、炎症反应程度较轻、肝硬化的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虚瘀黄证组90 d累积病死率高于湿热瘀黄证人群(P=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湿热瘀黄证相比,气虚瘀黄证是HBV-ACLF 90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HR=1.57,P=0.014)。此外,年龄大(HR=1.06,P=0.006)、总胆红素升高(HR=1.11,P=0.003)、低钠血症(HR=1.86,P=0.004)、肾功能不全(HR=3.27,P=0.027)和肝硬化基础(HR=2.12,P=0.024)增加HBV-ACLF人群90 d死亡风险;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HR=0.94,P=0.007)能降低HBV-ACLF人群90 d死亡风险。此外,气虚瘀黄证组患者90 d内新发生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高于湿热瘀黄证组(均P<0.05)。HBV-ACLF湿热瘀黄证、气虚瘀黄证在病情程度、转归等方面均具有差异;与湿热瘀黄证比较,HBV-ACLF气虚瘀黄证病情更为严重,转归更差,90 d死亡风险更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比例更高。结论 HBV-ACLF瘀黄证的辨识对于疾病病情、预后预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一定程度反映HBV-ACLF瘀黄证“同病异证”的临床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瘀黄证 临床转归
原文传递
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周小舟 黄俏光 +4 位作者 孙新锋 马文峰 徐文军 徐韶敏 周大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我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 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我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1.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发病年龄以4l~50岁为多;性别以男性为主:而肝硬化是其高危因素;HBV的病毒复制是诱发因素之一;过度劳累、思虑、饮酒是其主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2.辨证定位多以肝、脾、胆、胃、肾为主;其辨证定性多以血瘀、湿热、热毒、气虚、肝郁为主,主证型为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瘀热发黄证、阳虚发黄证。湿热发黄证治疗后总有效率比其他证型高.而气虚瘀黄证和阳虚瘀黄证死亡率高。结论通过对165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 候规律 湿热发 气虚瘀黄证 热发 阳虚发
下载PDF
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秀峰 钟云青 +1 位作者 张荣臻 毛德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9期1540-1542,154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温阳化浊退黄汤,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温阳化浊退黄汤,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凝血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不良反应及12周的预后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2%(P<0.05)。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两组间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轻微恶心欲吐、腹泻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不影响后续的治疗。两组随访12周存活率比较,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化浊退黄汤能明显提高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MELD分值,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温阳化浊退 阳虚瘀黄证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