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经括约肌肛瘘病人肠道微生态、并发症、括约肌功能影响
1
作者 刘慧峰 姜国丹 +2 位作者 李南 陈长亮 孙红兰 《安徽医药》 2025年第2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plug)在经括约肌肛瘘(TSAF)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110例TSAF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55例行Lift,Lift-plug组5... 目的探究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plug)在经括约肌肛瘘(TSAF)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110例TSAF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55例行Lift,Lift-plug组55例行Lift-plug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复发率及神经源性炎症因子[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E_(2)(PGE_(2))]、肠道微生态[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功能指数评分、Wexner尿失禁评分)。结果Lift-plug组手术时间[(20.22±3.34)min比(23.89±4.11)min]、创面愈合时间[(25.50±3.38)d比(30.31±4.56)d]、住院时间[(5.88±0.82)d比(6.42±1.03)d]短于传统组,术后1 d VAS评分[(2.41±0.35)分比(3.02±0.42)分]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 d Lift-plug组血清SP、NGF、PGE_(2)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 d、3 d两组D-乳酸、血浆DA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Lift-plug组肛门功能指数、Wexner尿失禁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Lift-plug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t-plug术治疗TSAF病人可优化手术,减轻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减轻早期疼痛,改善括约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肠道微生态 神经源性炎症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磁共振指引下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肛周深部脓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作者 司志龙 王豪 肖飞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指引下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modified 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modified,LIFT)在肛周深部脓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手术... 目的探讨磁共振指引下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modified 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modified,LIFT)在肛周深部脓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手术治疗的符合入排标准的肛周深部脓肿患者148例,其中研究组51例采用改良LIFT术,对照组97例行单纯切开引流术。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获得基线资料平衡的两组患者各47例,共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及愈合率。结果所有94例患者术前磁共振均能发现起源于括约肌间隙的原发病灶;研究组手术时间为(43.75±11.77)min,长于对照组的(28.90±8.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愈合率为80.9%,高于对照组的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合并瘘管的脓肿患者有最低的愈合率73.1%,但在各临床特征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前后肛门功能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指引下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有条件地应用于肛周深部脓肿患者的治疗,能提高初次手术的愈合率,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避免肛门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磁共振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内口缝扎 挂线 倾向评分匹配
下载PDF
改良与常规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经括约肌型肛瘘中应用效果的对比观察
3
作者 于德明 陈长亮 +3 位作者 孙红兰 刘慧峰 姜国丹 李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9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对比常规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改良LIF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经括约肌型肛瘘(TSAF)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行TSAF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常... 目的对比常规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改良LIF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经括约肌型肛瘘(TSAF)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行TSAF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常规LIFT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改良LIFT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面积)差异,评估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肛门功能失禁评分(Wexner)],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简体中文版粪失禁生活质量问卷(FIQL)]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与FIQ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Wexner评分均以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结论与常规LIFT术相比,改良LIFT术在TSAF患者中疗效更高,手术时间更短,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型肛瘘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括约肌间型及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郝世君 李琳琳 +1 位作者 王宏斌 孙秀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14-0017,共4页
探讨括约肌间型肛瘘、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72例括约肌间型肛瘘、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中,观察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36例)、切开挂线术(对照组36例)的应用效果。结果... 探讨括约肌间型肛瘘、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72例括约肌间型肛瘘、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中,观察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36例)、切开挂线术(对照组36例)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出血量,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 对比创面面积,,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对比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接受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的患者更短。对比肛门功能Wexne评分(术后),接受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的患者更低(P<0.05)。对比肛门功能异常率,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对比肛门畸形率,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对比复发率,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对比肛管压力指标(术后):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括约肌间型肛瘘、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手术治疗,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括约肌间型肛瘘 经括约肌型肛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改良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治疗ISAF、TSAF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王灿 李永奇 +3 位作者 王东方 张同森 韩海涛 邓飞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MLIFT)治疗括约肌间型肛瘘(ISAF)、经括约肌型肛瘘(TSAF)患者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SAF和TSAF患者115例分为两组,常规组57例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MLIFT)治疗括约肌间型肛瘘(ISAF)、经括约肌型肛瘘(TSAF)患者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SAF和TSAF患者115例分为两组,常规组57例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研究组58例采用MLIFT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肛管压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术后7 d疼痛评低于常规组(P<0.05);出院时,两组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常规组,术后6个月,两组上述肛管压力指标均较出院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ISAF、TSAF患者相比,MLIFT手术效果更好,更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对患者肛管压力的影响,以加快预后恢复,且术后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 肛瘘 肛管压力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对肛瘘患者术后括约肌功能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6
作者 杨喜成 邢道旭 王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对肛瘘患者术后括约肌功能及远期疗效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丰县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接收的实施手术治疗的76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究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对肛瘘患者术后括约肌功能及远期疗效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丰县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接收的实施手术治疗的76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和研究组(38例,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两组均观察至出院并随访1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1周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个月括约肌功能,手术指标,随访期间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术后1周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内括约肌平均时限、外括约肌平均时限均缩短,且对照组均短于研究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随访6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均更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肛瘘患者使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创口愈合时间,降低手术对患者括约肌功能的损伤,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传统切开挂线术 括约肌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进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7
作者 曹宪福 魏方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9期51-54,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进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LIFT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进LIF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 目的 探讨改进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LIFT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进LIF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肛管静息压(55.63±8.24)mm Hg(1 mm Hg=0.133 kPa)、肛管收缩压(124.32±19.35)mm Hg与观察组患者的(55.72±8.56)、(124.52±19.58)mm Hg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39%(P<0.05)。结论 改进LIFT对于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且不会对肛门功能造成影响,利于患者身体的早日恢复,值得采纳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复杂性肛瘘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对比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肛瘘手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雷辉 许国城 魏良宝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40-42,46,共4页
目的对比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肛瘘手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采用传... 目的对比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肛瘘手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采用传统肛瘘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为常规组,应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2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肛门生理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P<0.05)。治疗后,2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静息压水平较常规组高,研究组初始感觉阈值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视觉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采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可改善各项手术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对肛门生理指标、术后肛门功能的优化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高位单纯性肛瘘 肛门生理指标 肛门功能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马瑞 王晓如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1-133,共3页
目的比较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鹤壁市按摩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8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目的比较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鹤壁市按摩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8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和对照组(28例,实施挂线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随访6个月期间的复发情况。末次随访评价2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以及肛门失禁Wexner评分等肛门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期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挂线疗法相比,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创伤更轻,创面愈合时间更快,复发率更少,且对肛门生理功能损伤程度更轻,治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单纯性肛瘘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单纯经括约肌肛瘘患者肛门功能及术后疼痛影响
10
作者 高敏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22-24,6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单纯经括约肌肛瘘患者肛门功能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朔州市大医院收治的100例单纯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单纯经括约肌肛瘘患者肛门功能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朔州市大医院收治的100例单纯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括约肌瘘管结扎术,观察组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比较2组临床指标、肛门功能、疼痛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肛门失禁(Wexner incontinence score,Wexner)评分、肛门平均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Wexner评分、肛门平均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经括约肌肛瘘患者应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维持较好肛门功能,术后疼痛有所改善,且并发症更少,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经括约肌肛瘘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行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廖永恒 梅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8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应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太仓市港区医院收治的92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与...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应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太仓市港区医院收治的92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与研究组(46例,改良LIFT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年肛管直肠压力,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WIS)、肛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LAF-QS),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创面面积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与术前比,术后1年对照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排便压均降低,且术后1年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WIS、QLAF-QS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随访期间,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括约肌肛瘘患者行改良LIFT可优化手术指标,维持肛管直肠压力稳定,并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肛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肛瘘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切开挂线术 肛门功能 疼痛
下载PDF
肛瘘传统术式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探析
12
作者 吕东亮 陈景平 +2 位作者 王路 党伟 张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33-0036,共4页
探索肛瘘传统术式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100例肛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 探索肛瘘传统术式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100例肛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3天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一个月Wexner评分、总有效率、手术前后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3天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一个月Wexne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瘘患者实施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肛门直肠测压情况,减轻患者的疼痛,加速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传统术式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肛瘘传统术式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13
作者 叶国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70-0073,共4页
讨论肛瘘传统术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两种方式的综合成效。方法 纳入本院收入的100例肛瘘患者,截取时间段是2022年10-2023年11月。对比组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22年10月-2023年4月,运用传统术式治疗,设定2023年5月-11月入院患者为实验组... 讨论肛瘘传统术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两种方式的综合成效。方法 纳入本院收入的100例肛瘘患者,截取时间段是2022年10-2023年11月。对比组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22年10月-2023年4月,运用传统术式治疗,设定2023年5月-11月入院患者为实验组,执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对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比对对照组患者,不仅拥有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而且临床指标(术中出血、创口面积、愈合时间等)和肛门功能均更优良,疼痛评分和并发症率、复发率更低。结论 在肛瘘的治疗中,括约肌瘘管结扎术的效果比传统术式更优良,主要包括改善肛门功能、优化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疼痛感,应用和推广意义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传统术式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王华军 仲超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7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对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肛门功能的影响,并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沭阳南关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2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式不同分组,A... 目的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对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肛门功能的影响,并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沭阳南关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2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式不同分组,A组(41例,实施切开挂线术治疗),B组(41例,实施改良LIFT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1、3、7、14d患者疼痛程度,术后7d及术后1、3、6个月患者肛门失禁程度,术前及术后6个月肛管直肠压力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较A组更短,B出血量较A组少,B组创面面积较A组小;术后3、7、14d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较术后1 d呈现降低趋势,且术后7、14 d B组较A组均更低;术后1、3、6个月两组Wexner评分较术后7 d呈现降低趋势,且上述各时间点B组较A组均更低;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术前均降低,但B组均高于A组;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结论改良LIFT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愈合时间,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肛门失禁程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手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型肛瘘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切开挂线术 肛管直肠压力 肛门失禁
下载PDF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比较
15
作者 俞明兰 马翠红 《大医生》 2024年第8期59-61,共3页
目的对比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VAAFT)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青岛西海岸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对比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VAAFT)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青岛西海岸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LIFT治疗,观察组患者行VAAF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因子水平、肛门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LIFT相比,VAAFT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等优势,还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复杂性肛瘘 肛门功能
下载PDF
经括约肌肛瘘患者行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肛门功能变化分析
16
作者 王洪超 巩固 孙为民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患者对其临床症状、肛门功能、各项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所行术式分为甲组(36例)与乙组(34...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患者对其临床症状、肛门功能、各项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所行术式分为甲组(36例)与乙组(34例)。甲组患者接受切开挂线术治疗,乙组患者接受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持续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随访1年内复发率,术后1、3、7 d临床症状,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WIS)、肛门失禁严重度指数(FISI),以及术前及术后1年肛管压力。结果与甲组总有效率(77.78%)比较,乙组总有效率(97.06%)较高(P<0.05);两组随访1年内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两组患者创面出血、肛门坠胀及尿潴留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乙组均低于甲组;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及WIS、FISI评分均降低,且乙组均低于甲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及甲组肛管排便压降低,乙组术后1年肛管排便压高于甲组(均P<0.05);两组肛管静息压组间、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与术后1年组间比较,以及两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括约肌肛瘘患者行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相较于切开挂线术,其对于肛管压力影响更小,并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肛门功能,减轻大便失禁情况,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肛瘘 切开挂线术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比较
17
作者 杨世磊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东海县中医院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东海县中医院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术,观察组采用LIFT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310)。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保留患者括约肌功能,患者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 单纯性肛瘘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下载PDF
肛瘘传统术式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18
作者 吴明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0-0043,共4页
分析肛瘘患者采取传统术式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确定为本次实验时间,择取此期间内入院治疗肛瘘的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成两组,一组采取肛瘘传统术式的30例患者是参照组,另一组实行括约肌间... 分析肛瘘患者采取传统术式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确定为本次实验时间,择取此期间内入院治疗肛瘘的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成两组,一组采取肛瘘传统术式的30例患者是参照组,另一组实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30例患者是研究组。比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48h疼痛评分均比参照组更优,肛门功能也好于参照组(P<0.05);在肛管直肠测压方面,研究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更高(P<0.05);立足于临床疗效可知,研究组拥有更高的总有效率(P<0.05),而复发率上,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应用于肛瘘患者中,可以获得比传统术式更明显的疗效,应该在临床上不断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传统术式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9
作者 曾翔辉 武彪 +1 位作者 刘羽 苏晋捷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6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各40例,传统组行切开肛瘘挂线旷置术,联合组行LIFT与VSD联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创口愈... 目的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各40例,传统组行切开肛瘘挂线旷置术,联合组行LIFT与VSD联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结果联合组与传统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传统组,治愈率高于传统组,住院费用低于传统组,P均<0.05;联合术出现术后并发症传统组2例患者出现肛门漏气但无溢液。结论 LIFT联合VSD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较好,术后创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复杂性肛瘘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20
作者 文科 孙薛亮 +2 位作者 王晓鹏 甄曙光 何宗琦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857-1860,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改良LIFT术组(42例,紧贴肛门内、外括约肌围绕瘘管行荷包缝合结扎结合隧道式挖除外口至外括约肌缘瘘管)和常规LIFT术组(38例... 目的评价改良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改良LIFT术组(42例,紧贴肛门内、外括约肌围绕瘘管行荷包缝合结扎结合隧道式挖除外口至外括约肌缘瘘管)和常规LIFT术组(38例)。比较两组的术前情况及术后疗效,以及两种手术方式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3~42(17.1±12.5)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肛门直肠压力变化不明显,肛管平均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LIFT手术相比,改良LIFT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够有效减少常规LIFT术失败和复发率,且与常规LIFT术一样,能够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和肛门功能,减少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