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plug)在经括约肌肛瘘(TSAF)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110例TSAF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55例行Lift,Lift-plug组5...目的探究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plug)在经括约肌肛瘘(TSAF)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110例TSAF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55例行Lift,Lift-plug组55例行Lift-plug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复发率及神经源性炎症因子[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E_(2)(PGE_(2))]、肠道微生态[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功能指数评分、Wexner尿失禁评分)。结果Lift-plug组手术时间[(20.22±3.34)min比(23.89±4.11)min]、创面愈合时间[(25.50±3.38)d比(30.31±4.56)d]、住院时间[(5.88±0.82)d比(6.42±1.03)d]短于传统组,术后1 d VAS评分[(2.41±0.35)分比(3.02±0.42)分]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 d Lift-plug组血清SP、NGF、PGE_(2)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 d、3 d两组D-乳酸、血浆DA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Lift-plug组肛门功能指数、Wexner尿失禁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Lift-plug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t-plug术治疗TSAF病人可优化手术,减轻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减轻早期疼痛,改善括约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对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肛门功能的影响,并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沭阳南关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2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式不同分组,A...目的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对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肛门功能的影响,并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沭阳南关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2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式不同分组,A组(41例,实施切开挂线术治疗),B组(41例,实施改良LIFT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1、3、7、14d患者疼痛程度,术后7d及术后1、3、6个月患者肛门失禁程度,术前及术后6个月肛管直肠压力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较A组更短,B出血量较A组少,B组创面面积较A组小;术后3、7、14d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较术后1 d呈现降低趋势,且术后7、14 d B组较A组均更低;术后1、3、6个月两组Wexner评分较术后7 d呈现降低趋势,且上述各时间点B组较A组均更低;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术前均降低,但B组均高于A组;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结论改良LIFT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愈合时间,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肛门失禁程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手术安全性较高。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东海县中医院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东海县中医院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术,观察组采用LIFT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310)。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保留患者括约肌功能,患者恢复更快。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plug)在经括约肌肛瘘(TSAF)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110例TSAF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55例行Lift,Lift-plug组55例行Lift-plug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复发率及神经源性炎症因子[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E_(2)(PGE_(2))]、肠道微生态[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功能指数评分、Wexner尿失禁评分)。结果Lift-plug组手术时间[(20.22±3.34)min比(23.89±4.11)min]、创面愈合时间[(25.50±3.38)d比(30.31±4.56)d]、住院时间[(5.88±0.82)d比(6.42±1.03)d]短于传统组,术后1 d VAS评分[(2.41±0.35)分比(3.02±0.42)分]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 d Lift-plug组血清SP、NGF、PGE_(2)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 d、3 d两组D-乳酸、血浆DA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Lift-plug组肛门功能指数、Wexner尿失禁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Lift-plug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t-plug术治疗TSAF病人可优化手术,减轻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减轻早期疼痛,改善括约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文摘目的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对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肛门功能的影响,并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沭阳南关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2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式不同分组,A组(41例,实施切开挂线术治疗),B组(41例,实施改良LIFT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1、3、7、14d患者疼痛程度,术后7d及术后1、3、6个月患者肛门失禁程度,术前及术后6个月肛管直肠压力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较A组更短,B出血量较A组少,B组创面面积较A组小;术后3、7、14d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较术后1 d呈现降低趋势,且术后7、14 d B组较A组均更低;术后1、3、6个月两组Wexner评分较术后7 d呈现降低趋势,且上述各时间点B组较A组均更低;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术前均降低,但B组均高于A组;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结论改良LIFT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愈合时间,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肛门失禁程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手术安全性较高。
文摘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东海县中医院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术,观察组采用LIFT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310)。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保留患者括约肌功能,患者恢复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