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疫情灾难片中的恐怖叙事与瘟疫隐喻
1
作者 袁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15,共5页
美国疫情灾难片中的恐怖叙事以瘟疫爆发前的人际接触、爆发后的城市破败与感染者死亡的场景为主要构成,在电影中建构了大自然惩罚人类、现代性困境,以及丑陋人性的瘟疫隐喻,引发了观众对当下现实的思考。以《致命接触》《灭顶之灾》《... 美国疫情灾难片中的恐怖叙事以瘟疫爆发前的人际接触、爆发后的城市破败与感染者死亡的场景为主要构成,在电影中建构了大自然惩罚人类、现代性困境,以及丑陋人性的瘟疫隐喻,引发了观众对当下现实的思考。以《致命接触》《灭顶之灾》《传染病》等电影为代表,美国疫情灾难片表现出两重面相:既传达了对抗瘟疫的英雄情怀与人道主义,也潜藏着外来威胁论与族裔偏见等美国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疫情灾难片 恐怖叙事 瘟疫隐喻 人道主义 族裔偏见
下载PDF
人性的复归——《末日逼近》中的瘟疫书写
2
作者 徐楠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1期53-56,共4页
本文以斯蒂芬·金作品《末日逼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的瘟疫隐喻、新型代际关系,以及人性之美进行剖析,展现斯蒂芬·金对美国现实社会问题的揭示与批判,以及他对于人性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 瘟疫隐喻 代际关系 人性之美
下载PDF
瘟疫之于审美的另一种功能:《十日谈》内外的“故事”和“历史”
3
作者 林精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9,共12页
《十日谈》在1952年以后的中国被阐释为反封建和反基督教会的短篇小说集。实际上,薄伽丘写该作的动机和过程,与全球面临着一场束手无策的自然灾害相关联:1348—1353年蔓延欧亚非许多地区的黑死病,在意大利尤甚,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未得... 《十日谈》在1952年以后的中国被阐释为反封建和反基督教会的短篇小说集。实际上,薄伽丘写该作的动机和过程,与全球面临着一场束手无策的自然灾害相关联:1348—1353年蔓延欧亚非许多地区的黑死病,在意大利尤甚,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未得到神的救助,或逃或坐以待毙,薄伽丘的父母罹难于其中。如此危局,促使热衷于写爱情小说的薄伽丘写下《十日谈》,并在序言和第一天故事引言中专门论及佛罗伦萨的瘟疫之恐怖景象,由此所讲的100个故事,无论正面书写爱情、情欲、性行为之魅力,还是否定性叙述限制性欲的制度、观念,皆是指向人在自然生命过程中的尊严问题。令人疑惑的是,曾洛阳纸贵之作,随着基督教会地位的衰落,却多以删节版流行;此后包括瘟疫在内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促使医学进步,但人类再未出现这种超然于疾病及其隐喻的杰作,其边际效益不及文艺复兴时代的其他经典。作为“故事”的《十日谈》及其传播承载着太多的“政治”,致使瘟疫的审美功能丧失殆尽,被曲解为反西部教会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讲故事 黑死病史 瘟疫及其隐喻 政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