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性子宫早孕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祁红梅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4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性子宫早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药物流产早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存在瘢痕性子宫划分为两组,非瘢痕性子宫早孕为常规组,瘢痕性子宫早孕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性子宫早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药物流产早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存在瘢痕性子宫划分为两组,非瘢痕性子宫早孕为常规组,瘢痕性子宫早孕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的流产情况、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时间、流产24h后出血量。结果两组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时间及流产24h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性子宫早孕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整体治疗作用突出,流产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早孕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瘢痕性子宫与正常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效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娜 孙卓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8年第1期62-62,共1页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周以内的早期妊娠,选择健康孕妇瘢痕性子宫130例(一次剖宫产术后113例,二次剖宫产术后15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2例);正常子宫110例。通过观察分析完全流产率分别为83.08%(108/130)和91.82%(101/110),有效...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周以内的早期妊娠,选择健康孕妇瘢痕性子宫130例(一次剖宫产术后113例,二次剖宫产术后15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2例);正常子宫110例。通过观察分析完全流产率分别为83.08%(108/130)和91.82%(101/110),有效率分别为89.23%(116/130)和95.45%(105/110)。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性子宫的早期妊娠安全、效果确切,且与早期妊娠正常子宫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早期妊娠 瘢痕性子宫
下载PDF
1例瘢痕性子宫破裂致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肾衰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袁章清 方盼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2年第8期35-36,共2页
子宫破裂、产后出血都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子宫破裂国外报道发生率为分娩总数的0.08%~0.005%,不同地区可有很大差异Ⅲ。子宫破裂的孕产妇死亡率高达5%~12%,以瘢痕子宫破裂最为常见。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 子宫破裂、产后出血都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子宫破裂国外报道发生率为分娩总数的0.08%~0.005%,不同地区可有很大差异Ⅲ。子宫破裂的孕产妇死亡率高达5%~12%,以瘢痕子宫破裂最为常见。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破裂 失血性休克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瘢痕性子宫早孕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卢素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297-298,共2页
目的 研究分析瘢痕性子宫早孕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中心于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为35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终... 目的 研究分析瘢痕性子宫早孕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中心于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为35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终止妊娠前进行禁食禁水2小时,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结果 经过对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早孕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凤伟 《当代医学》 2017年第9期74-7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差异,为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收集了瘢痕性子宫早孕产妇1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了研究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对照组(给予人工... 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差异,为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收集了瘢痕性子宫早孕产妇1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了研究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对照组(给予人工流产),每组78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终止妊娠情况、孕囊排除时间、出血时间和胎膜残留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产妇的完全流产率,研究组产妇的孕囊排除时间、出血时间和胎膜残留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产妇的上述指标,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瘢痕性子宫早孕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方法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是临床实践中的理想选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瘢痕性子宫 早孕
下载PDF
瘢痕性子宫早孕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代东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6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瘢痕性子宫早孕终止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钳刮手术,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两组... 目的探讨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瘢痕性子宫早孕终止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钳刮手术,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早孕终止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瘢痕性子宫进行早孕终止,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 早孕终止 米索前列醇 米非司酮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大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1702-1703,共2页
目的研究观察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腺配伍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68例瘢痕子宫早孕引产患者,按照就诊序号的单双码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34例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依沙... 目的研究观察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腺配伍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68例瘢痕子宫早孕引产患者,按照就诊序号的单双码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34例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依沙丫啶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流产率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28/34),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孕囊排出时间、出血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发生宫颈裂伤、胎膜残留的机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治疗瘢痕子宫早孕能够促进完全流产,减少发生临床并发症的机率,且安全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瘢痕性子宫早孕 效果
下载PDF
药物流产与无痛人流术终止瘢痕性子宫妊娠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温燕丽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及无痛人流终止瘢痕性子宫妊娠的效果。方法以120例瘢痕性子宫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药物流产的方法,观察组使用无痛人流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终止妊娠的效果,手术一般...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及无痛人流终止瘢痕性子宫妊娠的效果。方法以120例瘢痕性子宫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药物流产的方法,观察组使用无痛人流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终止妊娠的效果,手术一般情况和治疗后精神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药物流产组术中出血量、腹痛持续时间、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均显著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与药物流产相比,无痛人流终止妊娠的效果高,术中出血量少,流血及术后腹痛持续时间短,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无痛人流 瘢痕性子宫
下载PDF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瘢痕性子宫早孕的疗效
9
作者 胡敏红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26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终止瘢痕性子宫早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243例瘢痕性子宫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21例)、研究组(122例)。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研究组使用米非司酮联合...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终止瘢痕性子宫早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243例瘢痕性子宫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21例)、研究组(122例)。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研究组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孕囊排出时间与阴道出血状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孕囊排出时间与阴道出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终止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阴道出血状况,促进孕囊及时排出,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 早孕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梅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149-149,共1页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共9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钳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共9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钳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终止情况。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中,完全终止妊娠患者27例(60.0%),不完全终止妊娠17例(37.8%),无效终止妊娠1例(2.2%),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终止妊娠患者共21例(46.7%),不完全终止妊娠14例(31.1%),无效终止妊娠10例(22.2%),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时,可采取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终止妊娠的成功率,使治疗安全性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早孕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瘢痕性子宫妊娠阴道试产的围生期管理
11
作者 王晓珠 赖丽玉 唐纯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0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瘢痕性子宫妊娠阴道试产的围生期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瘢痕性子宫妊娠阴道试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给予围生期管理,观察产妇的分娩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 56例瘢痕性子宫产妇,50例阴道试产成功。其他6例改为剖宫产... 目的探讨瘢痕性子宫妊娠阴道试产的围生期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瘢痕性子宫妊娠阴道试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给予围生期管理,观察产妇的分娩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 56例瘢痕性子宫产妇,50例阴道试产成功。其他6例改为剖宫产,其中2例持续性枕后位,2例持续性枕横位,2例胎儿窘迫。母婴均平安出院。结论做好瘢痕性子宫产妇的围生期管理,能提高瘢痕性子宫妊娠阴道试产顺产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 阴道试产 围生期管理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临床探析
12
作者 陈志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109-109,共1页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研究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研究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钳刮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终止早孕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手中疼痛、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全部患者均终止早孕,终止率为100.00%(51/51);对照组患者中40例患者终止早孕,终止率达78.43%(4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2,P=0.0271<0.05)。而手术中,研究组未发现术中疼痛患者,对照组出现7例疼痛患者。术后研究组无任何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出现8例患者伴有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效果显著,能够较大程度终止早孕,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瘢痕性子宫早孕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效果探讨
13
作者 孙玉香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人工流产术(人工钳刮),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人工流产术(人工钳刮),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对两组患者流产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流产率为96.67%,对照组完全流产率为80%,观察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约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约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效果显著,能安全有效的终止妊娠,可作为瘢痕性子宫早孕的首选药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早孕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效果
下载PDF
瘢痕性子宫早孕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效果探讨
14
作者 张晓芬 《西藏医药》 2014年第4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瘢痕性子宫早孕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临床疗效。方法终止妊娠前进行禁食禁水两小时,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9.70%... 目的探讨瘢痕性子宫早孕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临床疗效。方法终止妊娠前进行禁食禁水两小时,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9.7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可获得显著疗效,有效降低其手术治疗率,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早孕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瘢痕性子宫自发性破裂1例
15
作者 朱俊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3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破裂 诊治1例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疗效体会
16
作者 朱春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9年第1期68-68,共1页
对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从而观察终止妊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0月-2018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76例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资料,按照早期终止妊娠治疗的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其中药流1组38例和药流2组38例,药... 对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从而观察终止妊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0月-2018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76例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资料,按照早期终止妊娠治疗的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其中药流1组38例和药流2组38例,药流1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而药流2组患者则同时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记录及比较两种药流方案的终止妊娠治疗效果。结果:药流2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为97.37%(33/38)、不完全流产率为10.53%(4/38)、流产失败率2.63%(1/38),而药流1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为65.71%(23/38)、不完全流产率为28.57%(10/38)、流产失败率14.29%(5/38),两组妊娠终止治疗效果间的比较差异显而易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值得广泛应用于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治疗中,其终止早期妊娠的成功率较高,且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配伍用药的安全性高,具有可靠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瘢痕性子宫 早孕
原文传递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临床观察
17
作者 常艳红 《医药论坛杂志》 2014年第11期71-72,75,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商丘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瘢痕性子宫早孕的孕妇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商丘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瘢痕性子宫早孕的孕妇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人工流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通过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清宫率、完全流产率、流产后感染发生率、阴道流血量、流产时间、排除妊娠物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情况,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孕囊排除时间、出血时间、胎膜残留率等指标上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继发感染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瘢痕性子宫早孕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瘢痕子宫破裂9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迎平 阮焱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8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破裂的病因、临床诊断、诊治方法及结局,以提高瘢痕子宫破裂的诊治能力,改善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97例孕期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院共收治孕产妇157 023例,其中发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破裂的病因、临床诊断、诊治方法及结局,以提高瘢痕子宫破裂的诊治能力,改善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97例孕期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院共收治孕产妇157 023例,其中发生子宫破裂者97例,包括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破裂91例(93.8%,91/97),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瘢痕子宫破裂5例(5.1%,5/97),原因不明1例(有人工流产病史)(1.0%,1/97);不全子宫破裂84例(86.6%,84/97),完全子宫破裂13例(13.4%,13/97)。13例完全子宫破裂者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10例(76.9%,10/13),根据超声诊断3例(23.1%,3/13);均行剖腹探查术,行子宫切除术2例(15.4%,2/13),子宫破裂修补术11例(84.6%,11/13);无孕妇死亡,新生儿死亡3例(23.1%,3/13,1例为胎儿畸形引产),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23.1%,3/13),轻度窒息2例(15.4%,2/13)。结论存在瘢痕子宫破裂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出现产前可疑症状或难治性产后出血应尽早干预,争取修补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 子宫破裂 剖宫产术
下载PDF
分娩期子宫破裂20例临床诊治体会 被引量:11
19
作者 席和红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破裂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8年蓬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分娩期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全性子宫破裂8例,完全性子宫破裂12例;导致子宫破裂的病因中,瘢痕... 目的探讨子宫破裂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8年蓬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分娩期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全性子宫破裂8例,完全性子宫破裂12例;导致子宫破裂的病因中,瘢痕性子宫11例,梗阻性难产3例,产前不当使用宫缩剂1例,多次生产5例;死胎8例,死产6例,围产儿死亡率为70%(14/20);9例行子宫破裂修补术,9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行子宫全切术。结论加强产前检查,密切观察产程,避免忽略性难产的发生。瘢痕子宫及多次生产者,应提前住院待产,若无梗阻性难产存在,可在严密观察下经阴道试产。对缩宫素、前列腺素等子宫收缩剂的使用指征、方法应严格掌握,避免滥用。严格掌握剖宫产及各种阴道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期 子宫破裂 瘢痕性子宫 难产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我国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分娩方式及结局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晨 刘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8期111-11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孕妇的现状和结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第一作者为我国的关于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选择和纳入,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对文献基本...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孕妇的现状和结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第一作者为我国的关于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选择和纳入,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对文献基本信息和有效数据进行提取并分析。上述工作均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汇总时有不同意见请第三方取舍。评价偏倚以P<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局指标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2篇均为近十年内的中文文献,共得经阴道分娩(VBAC)组1301例,再次剖宫产(RCS)组3558例。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分娩试产率为r=0.35,95%CI(0.28,0.44),P<0.0001。剖宫产术后再妊娠试产成功率r=0.76,95%CI(0.71,0.81),P<0.0001;产后出血量SMD=-6.41,95%CI(-6.88,-5.94),P<0.000 01;产时出血量SMD=-3.57,95%CI(-4.69,-2.44),P<0.00001;住院时间SMD=-6.86,95%CI(-8.12,-5.59),P<0.000 01;产褥感染发生率OR=0.37,95%CI(0.21,0.67),P=0.0009;子宫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8,95%CI(0.10,1.50),P=0.17。结论:现有研究表明国内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孕妇阴道试产率较低,但满足试产条件并进行试产时试产成功率较高;经阴道成功分娩的此类孕妇大部分指标均能得到改善产,但目前临床证据还不能说明剖宫产术后选择何种分娩方式能够降低孕妇子宫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部分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影响分析的论证强度,因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子宫 妊娠 分娩方式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