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恩萍 史天云 +1 位作者 王博 张欣萍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术后放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同步治疗组(n=43,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和序贯治疗组(n=41,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比较...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术后放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同步治疗组(n=43,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和序贯治疗组(n=41,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放疗时间、乳房美容效果、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5年总生存率、术后5年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同步治疗组患者的放疗时间短于序贯治疗组患者(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的乳房美容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了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道反应、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损害、皮肤反应,但两组患者的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可以明显缩短乳腺癌患者的放疗总时间,在保证乳房美容效果和远期生存情况的同时,未增加放疗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 序贯调强放疗 不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屠婷婷 陈程 +1 位作者 陈丹丹 刘冰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1期27-29,共3页
目的:比较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按照术后放疗方法不同分为瘤床组(n=38)... 目的:比较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按照术后放疗方法不同分为瘤床组(n=38)与序贯组(n=42),瘤床组给予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治疗,序贯组给予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放疗时间、乳房美容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组放疗时间短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在临床疗效、乳房美容效果、不良反应及随访3年生存率并未体现出明显差异性,但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缩短了总放疗时间,综合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 序贯调强放疗 乳腺癌 乳房美容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沈培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44-44,46,共2页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实施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等分为各有30例患者的对照组组...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实施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等分为各有30例患者的对照组组与观察组,实施常规强调放疗的命名为对照组,实施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命名为观察组,对两组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KP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上,两组治疗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采用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术后功能恢复,同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 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 疗效
下载PDF
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4
作者 董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29-0031,共3页
分析早期乳腺癌(BC)保乳术后行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集样本、来源:早期BC保乳术后病例、我院;采样量:70;样本纳入起始-截止时段:2020.8-2023.8。70例早期BC保乳术后病例,随机数字表划分(1:1,分别入组35例),A组、B... 分析早期乳腺癌(BC)保乳术后行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集样本、来源:早期BC保乳术后病例、我院;采样量:70;样本纳入起始-截止时段:2020.8-2023.8。70例早期BC保乳术后病例,随机数字表划分(1:1,分别入组35例),A组、B组,分别行常规分割放疗(CFRT)、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放疗(HFRT-SIB)。观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无进展生存率,A组77.14%(27/35)vs B组88.57%(31/35);同侧乳腺复发率,A组11.43%(4/35)vs B组8.57%(3/35);区域淋巴结复发率,A组11.43%(4/35)vs B组2.86%(1/35);数据差异统计均无意义(均P>0.05)。安全性统计,白细胞减少、湿性脱皮、干性脱皮、乳房瘙痒/刺痛/水肿、红斑、急性放射性肺炎、疲乏发生率,A组vs B组,均无差异(P>0.05)。住院时间,A组(26.55±3.16)d vs B组(16.87±2.11)d,B组更短(P<0.05)。结论 早期BC保乳术后行HFRT-SIB、CFRT疗效及安全性均相当,且前者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住院时间显著更短,对提升患者耐受性、依从性,提高放疗设备周转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割放疗 保乳术 同步 早期乳腺癌 安全性 常规分割放疗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5
作者 夏重升 李苗苗 +5 位作者 范敏 刘晓萌 付成瑞 董银萍 李宝生 黄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技术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3年10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分期为T1-2N0-1M0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46例,其中60例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技术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3年10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分期为T1-2N0-1M0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46例,其中60例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常规组),剂量分割方案:全乳1.8-2.0 Gy/次,共45-50 Gy/25次,后续瘤床加量10-16 Gy/5-8次,总疗程42-45 d;86例行SIB-IMRT短疗程调强放疗(SIB组),剂量分割方案:全乳1.8 Gy×28次,瘤床同步加量2.15 Gy×28次,总疗程38 d。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χ2检验比较两组资料可比性、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结果 常规组与SIB组1、2、3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3%与75.8%、20.0%与16.2%、16.7%与8.0%(P〉0.05);0、1、2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6%与85.8%、12.2%与10.6%、3.2%与3.6%(P〉0.05);0、1、2、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2.6%与33.7%、34.6%与40.7%、26.7%与20.9%、15.0%与4.7%(P〉0.05)。常规组与SIB组放射性肺炎分别为2例(3.3%)与3例(3.5%)(P〉0.05);美容优良率分别为89.7%与89.2%(P〉0.05)。随访24-74个月(中位数38个月),随访率95.2%;两组1、3、5年生存率均为100%。常规组2例出现复发或转移(3.5%),SIB组3例出现复发或转移(3.7%)。结论 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疗与瘤床序贯放疗疗效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早晚期不良反应,并有缩短疗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保乳术 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区同步加量IMRT的剂量学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蒙渡 唐丰文 +4 位作者 刘锐 杨蕴一 王书文 韩苏夏 赵新汉 《西部医学》 2017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前瞻性临床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43例Ⅰ~Ⅱ期行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保乳术后进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目的前瞻性临床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43例Ⅰ~Ⅱ期行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保乳术后进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并予以瘤床区同步加量治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IMRT),计划靶区(PTV)50Gy/25f,瘤床加量区(PTV boost)60Gy/25f/2.4Gy/fx。观察放疗计划剂量学特征、临床副反应、放疗前后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的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指数(CI)及均匀度指数(HI)。1度皮肤反应发生率53.49%,2度为41.86%,3度为4.65%,无4度皮肤反应者;1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0.23%,2级为9.16%,未出现3~4级放射性肺炎;1级和2级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8.60%和4.65%;放疗前评估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3.02%,放疗后为86.04%;3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为97.67%,3年的总体生存率(OS)为95.35%。结论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乳腺癌缩短了治疗周期,调强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剂量分布均匀度及适形度,急性及远期副反应风险较低,3年的DFS及OS理想,美容效果评价满意,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IMRT 同步放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三种全乳同步瘤床加量调强放疗计划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刚 张顺康 +5 位作者 沈磊 孙丽云 赵映薇 王鑫 王欢欢 卢月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1-619,共9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放疗科2018年度收治的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50例,左、右侧乳腺癌患者各25例。分别采用正向调强、逆向调强、容积调强等3种调强治疗方法制定全乳同步瘤床加量放疗计划。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度(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同侧肺(V5、V20、V30)、心脏(Dmean、左乳癌V25、右乳癌V15)、对侧乳腺(D2、Dmean);单次治疗的总跳数(minute,MU)及出束时间,并进一步分析乳房体积大小对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正向调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计划的全乳靶区CI分别为0.69±0.09、0.86±0.06和0.79±0.07(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CI分别为0.71±0.15、0.79±0.15和0.80±0.12(两两比较P=0.007、P<0.001和P=0.624),全乳靶区HI分别为0.17±0.03、0.13±0.03和0.18±0.03(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HI分别为0.17±0.05、0.07±0.01和0.10±0.02(两两比较P<0.001)。同侧肺V5为56.08±7.24、46.08±5.48和57.82±6.64(两两比较P<0.001、P=0.079、P<0.001),V20为27.96±2.57、20.28±2.13和23.44±2.71(两两比较P<0.001、P=0.025、P<0.001),V30为22.34±2.20、15.40±2.37和16.42±2.82(两两比较P<0.001、P=0.006、P=0.012)。左乳癌心脏Dmean为775.48±113.23、584.20±223.04和634.24±174.38(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45),右乳癌心脏Dmean为209.32±84.60、125.56±41.65和200.80±49.74(两两比较P<0.001、P=0.524、P<0.001),左乳癌心脏V25为8.20±1.73、5.02±1.38和6.65±1.56(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37),右乳癌心脏V15均为0值不做比较。对侧乳腺的Dmean为288.05±105.14、108.25±56.47和123.59±73.79(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23)。单次治疗MU为285.74±17.73、1463.94±227.74和445.50±98.22(两两比较P<0.001),出束时间为205.12±20.68、343.26±37.59和138.06±13.53(两两比较P<0.001)。50例患者以患侧乳房体积平均值764.89mL为界分成两组,乳房小体积组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CI、HI以及单次MU与出束时间优于乳房大体积组,而在正常器官剂量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在靶区剂量学参数及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优于正向调强计划。其中逆向调强计划稍优于容积调强,推荐用于耐受较好、有长期生存预期的中、青年患者;而容积调强计划的单次MU更少,出束时间更短,建议老年、乳房体积较大的患者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同步 调强放疗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淑红 曹席明 +1 位作者 张高飞 刘国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898-190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2008年~2010年收治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78例,其中38例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A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Gy/25次(2.4Gy/次)...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2008年~2010年收治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78例,其中38例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A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Gy/25次(2.4Gy/次),总疗程33~35天;40例行常规分割调强放疗(B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后续瘤床推量10Gy/5次(2Gy/次),总疗程40~42天。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5年总生存率均为100%。A组和B组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4%、97.5%(P=0.978);97.4%、95.0%(P=0.589)。A组和B组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9%、52.5%(P=0.632);13.2%、12.5%(P=0.931);A组和B组的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8%、15.0%(P=0.932);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9%、10.0%(P=0.745)。A组和B组在放疗前、放疗后3、5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8%、87.5%(P=0.931);84.2%、85.0%(P=0.932);81.6%、82.5%(P=0.916)。结论: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相似,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保乳术 瘤床同步加量放射疗法 预后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同期瘤床加量的安全性及心脏亚结构剂量评估的重要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章倩 方晓燕 +3 位作者 刘娟 刘进 程蕾蕾 孙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7-435,共9页
背景与目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大分割放疗已被指南推荐,但大分割放疗同期瘤床加量是否可行目前尚无定论。本随机对照研究对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和常规分割同期瘤床加量两种放疗计划的心脏剂量学参数和心超指标等进行比较,以评估前... 背景与目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大分割放疗已被指南推荐,但大分割放疗同期瘤床加量是否可行目前尚无定论。本随机对照研究对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和常规分割同期瘤床加量两种放疗计划的心脏剂量学参数和心超指标等进行比较,以评估前者在心脏毒性方面的安全性。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左侧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制定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计划(全乳放疗剂量4005 cGy/15次,同期瘤床加量至4500 cGy/15次),20例制定常规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计划(全乳放疗剂量5000 cGy/25次,同期瘤床加量至6000 cGy/25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剂量学参数和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剂量学参数包括全心脏、左心室、右心室、右室游离壁、室间隔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的平均剂量(D_(mean))以及各结构受到5~35 Gy照射的相对体积分数(V_(5 Gy)~V_(35 Gy))。心超随访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直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E峰、A峰、E峰减速时间(E-peak deceleration time,DT)、E、A、E/A和S波峰值。此外,对两组放疗后乳房的美容效果也进行评估。结果: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全心脏的D_(mean)分别为(471.86±170.54)和(733.07±79.11)cGy(P<0.05),全心脏的V_(20 Gy)为(3.63±1.74)%和(8.43±0.74)%(P<0.05),V_(30 Gy)为(1.55±1.15)%和(4.48±1.01)%(P<0.05),LAD的D_(mean)分别为(1250.17±600.33)和(1847.20±933.23)cGy(P>0.05),左心室的D_(mean)分别(908.64±865.60)和(946.93±116.13)cGy(P>0.05),右心室的D_(mean)分别为(590.37±197.99)和(905.73±180.82)cGy(P<0.05),右室游离壁的D_(mean)分别为(939.40±284.23)和(1597.30±446.31)cGy(P<0.05),室间隔的D_(mean)分别为(637.49±248.19)和(988.60±159.77)cGy(P<0.05)。随访1年,大分割组与常规分割组相比,心超指标均在正常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美容效果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计划较常规分割计划可以显著降低全心脏和部分心脏亚结构的受照剂量,随访1年心超指标无异常,临床采用本研究所用的剂量分割方式是安全可行的。仅限制全心脏剂量无法有效保护LAD,建议勾画心脏亚结构并单独限制剂量以更好地保护心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后 大分割放疗 同步 心脏损伤
下载PDF
乳腺癌全乳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周洋 刘晶晶 +3 位作者 王晓红 李娜 李彬 李玉凤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633,共7页
目的探索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瘤床加量对比序贯瘤床加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200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瘤床加量方式分为同步加量组、序贯加量组(对... 目的探索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瘤床加量对比序贯瘤床加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200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瘤床加量方式分为同步加量组、序贯加量组(对照),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大分割调强放疗,全乳剂量均为43.5 Gy分15次。同步加量组和序贯加量组的瘤床加量剂量分别为49.5 Gy分15次、8.7 Gy分3次。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LC)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放疗前,两组患者基线PLC及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和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PLC及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减少,但CD4^(+)/CD8^(+)无改变。放疗后同步加量组和序贯加量组患者的PLC[(1.01±0.29)×10^(9)/L∶(1.08±0.40)×10^(9)/L],以及CD3^(+)T细胞[(557.77±152.29)∶(555.17±162.31)个/μl]、CD4^(+)T细胞[(312.29±120.78)∶(295.17±106.81)个/μl]、CD8^(+)T细胞[(211.77±62.88)∶(223.94±1.69)个/μl]计数、CD4^(+)/CD8^(+)(1.54±0.46∶1.39±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与序贯瘤床加量相比,两者对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放射疗法 大分割调强 同步 序贯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大分割同步瘤床加量放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南 叶明 谢华英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52-561,共10页
目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全乳大分割同步瘤床加量放疗(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with 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HFRT-SIB)与常规分割放疗(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CFRT)2种放疗方案间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全乳大分割同步瘤床加量放疗(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with 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HFRT-SIB)与常规分割放疗(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CFRT)2种放疗方案间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230例早期(pT1-2N0M0)乳腺癌保乳术后进行辅助放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全乳HFRT-SIB的患者(HFRT-SIB组)共116例,行全乳CFRT的患者(CFRT组)共114例;CFRT组中接受常规分割序贯加量放疗的患者共89例,接受常规分割同步加量放疗的患者共25例。2组均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进行治疗。HFRT-SIB组患者全乳照射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volume,PTV)放疗剂量为39.9Gy/15Fx,单次放疗剂量为2.66Gy,瘤床PTV总放疗剂量为49.95Gy/15Fx,单次放疗剂量为3.33Gy,总治疗时间为3周;CFRT组患者放疗剂量为50 Gy/25 Fx,单次放疗剂量为2 Gy,瘤床序贯或同步加量至60 Gy,总治疗时间为5~6周。根据患者的定期随访病历记录和电话随访记录比较2组患者间的局部控制率、皮肤毒副反应及美容效果。结果:HFRT-SIB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局部区域转移,局部控制率为98.3%;CFRT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局部区域转移,局部控制率97.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T-SIB组中3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10.3%,而CFRT组中3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21.1%,HFRT-SIB组中的3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CF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HFRT-SIB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0.5%,CFRT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HFRT-SIB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85.3%,CFRT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放疗前后美容效果优良率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全乳HFRT-SIB在局部控制率、晚期皮肤反应及美容效果方面不劣于全乳CFRT。HFRT-SIB在减少急性皮肤损伤方面更具优势,同时HFRT-SIB可缩短治疗时间至3周,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提高医院放疗设备的周转利用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 全乳放疗 大分割放疗 同步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IMRT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彭冉 王淑莲 +7 位作者 金晶 刘跃平 王维虎 宋永文 任骅 刘新帆 李晔雄 余子豪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IM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6-2010年共入组128例Ⅰ-Ⅲ期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 Gy分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 Gy分25次(2.4 Gy/次).不良反应评估采用CTCAE3....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IM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6-2010年共入组128例Ⅰ-Ⅲ期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 Gy分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 Gy分25次(2.4 Gy/次).不良反应评估采用CTCAE3.0标准.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依据哈佛系统.Kaplan-Miere法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5年LRRFS为98.4%、DMFS为95.3%、OS为97.7%.急性皮肤反应1级65.6%、2级15.6%、3级2.3%;放射性肺炎1级22.5%、2级4.7%.37例(28.9%)患者出现1、2级上肢水肿.远期1例(0.8%)患者出现全乳色素脱失,4例(3.1%)出现色素沉着.放疗前、放疗后5年美容效果评价为优或良的分别为85.9%、77.3%.21.9%为一般,1例为差.结论 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接受同步加量IMRT 5年疗效理想,急慢性不良反应较轻,整体耐受良好,美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保乳术 乳腺肿/瘤床同步加量放射疗法 预后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亚琴 刘建庭 +3 位作者 褚薛刚 崔桐 邢玉荣 邢晓汾 《中国辐射卫生》 2018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评估3DCRT+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及临床实用性。方法选择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同一优化条件下,分别设计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VMAT)和基于IMR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IMR... 目的评估3DCRT+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及临床实用性。方法选择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同一优化条件下,分别设计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VMAT)和基于IMR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IMRT),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结果 3DCRT+VMAT组中PTV的D_(95)为50. 29±0. 25,优于3DCRT+IMRT组的50. 69±0. 20(P<0. 05),两组计划PGTV的D_(95)、PTV和PGTV的CI、HI无统计学差异(P>0. 05); 3DCRT+VMAT组心脏的D_(mean)、V_(30)较3DCRT+IMRT组有所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3DCRT+VMAT组健侧乳腺的D_(mean)为1. 31±0. 44低于3DCRT+IMRT组的1. 88±0. 28 (P <0. 05),两组计划患侧肺V_5、V_(10)、V_(20)、D_(mean)、健侧肺的D_(mean)无统计学差异(P>0. 05); 3DCRT+VMAT组较3DCRT+IMRT组机器跳数减少了31%(P <0. 05),平均治疗时间节省了38%(P <0. 05)。结论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方式与基于IMRT的混合调强方式相比,在保证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前提下,更好的保护了心脏和健侧乳腺,同时显著缩短了计划执行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术后 瘤床同步加量 容积旋转调强 混合调强 治疗计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