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瘤床同步推量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郑斯明 胡冰霜 +3 位作者 周嘉雄 李民英 李珍 余建荣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比较瘤床同步推量(SIB)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26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按分割方式的不同分为大分割组67例和常规分割组59例。大分割组全乳照射40.5 Gy/15 f,21天,SIB 48 Gy/15 f,21... 目的比较瘤床同步推量(SIB)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26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按分割方式的不同分为大分割组67例和常规分割组59例。大分割组全乳照射40.5 Gy/15 f,21天,SIB 48 Gy/15 f,21天;常规分割组全乳照射50 Gy/25 f,35天,SIB 60 Gy/25 f,35天。比较两组患者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急性不良反应及局部控制率。结果常规分割组中位随访34个月,大分割组中位随访16个月。两组患者各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2年局部复发率、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与常规分割放疗相似,且能缩短治疗时间,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大分割放疗 同步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分割剂量的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赵建康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割剂量的同步推量调强放疗(IMRT)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安全性,对患者生存质量、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及晚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首钢水钢总医院收治的6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目的:分析不同分割剂量的同步推量调强放疗(IMRT)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安全性,对患者生存质量、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及晚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首钢水钢总医院收治的6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三组。对三组患者进行同步推量IMRT。采用40 Gy/20 f的分割剂量对三组患者脑部进行放疗。采用46 Gy/20 f的分割剂量对A组患者瘤区进行放疗。采用52 Gy/20 f的分割剂量对B组患者瘤区进行放疗。采用58 Gy/20 f的分割剂量对C组患者瘤区进行放疗。对比三组患者危及器官的平均/最大剂量、急性放疗不良反应、晚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C组、B组与A组患者危及器官的平均/最大剂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与A组患者急性放疗不良反应、晚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A组、B组患者(P<0.05)。结论:与常规分割剂量相比,采用高分割剂量的同步推量IMRT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其急性放疗不良反应、晚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对其生存质量无负面影响,可作为同步推量IMRT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 同步调强放疗 分割剂
下载PDF
全脑放疗同步瘤床推量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晓敏 郑晓娜 +1 位作者 邢国臣 谷见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5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WBRT)同步瘤床推量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疗效、神经认知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10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接受WBRT治疗)、...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WBRT)同步瘤床推量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疗效、神经认知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10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接受WBRT治疗)、研究组(50例,接受WBRT同步瘤床推量治疗),共治疗4周,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神经功能、生存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血清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OS)均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RT同步瘤床推量治疗肺癌脑转移瘤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生存时间,提升临床疗效,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全脑放疗 同步 神经认知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旋转容积调强放疗在脑转移瘤患者全脑+同步推量放疗中对海马区保护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卢峰 李璐璐 +2 位作者 张飞 牛雷雷 李太平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目的 探究旋转容积调强放疗(VMAT)在脑转移瘤患者全脑+同步推量放疗中对海马区保护效果及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阜阳市肿瘤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6例脑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放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 目的 探究旋转容积调强放疗(VMAT)在脑转移瘤患者全脑+同步推量放疗中对海马区保护效果及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阜阳市肿瘤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6例脑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放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0例,采用VMAT实施全脑+同步推量放疗。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全脑放疗+颅内病灶加量放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海马区照射受量、短期疗效、不良反应、认知功能及生存结局。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海马区照射最大受量及平均受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研究组患者的神经系统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放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PFS)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AT技术应用于脑转移瘤患者全脑+同步推量放疗中,有助于减少海马区受量,减少患者认知功能损伤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 旋转容积调强放疗 全脑放疗 同步放疗 海马区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意 《中外医疗》 2016年第6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同步推... 目的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和放疗1年后的存活率。结果放疗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5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P〈0.05)。放疗后1年的存活率,对照组为51.61%,观察组为67.7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结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放疗后的存活率。因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调强放疗 多发性脑转移 全脑放疗
下载PDF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芹 董叶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第2期83-84,共2页
肿瘤患者约30%可以出现脑转移。脑转移瘤也是放疗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伴有症状的晒转移瘤若不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为1个月,若采用激素治疗中位生存期可达2个月,而无论对于单发或多发的脑转移瘤,放疗可以使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 肿瘤患者约30%可以出现脑转移。脑转移瘤也是放疗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伴有症状的晒转移瘤若不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为1个月,若采用激素治疗中位生存期可达2个月,而无论对于单发或多发的脑转移瘤,放疗可以使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传统脑转移瘤放疗方式有单纯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技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放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 放疗 同步调强放疗
下载PDF
三种全乳同步瘤床加量调强放疗计划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刚 张顺康 +5 位作者 沈磊 孙丽云 赵映薇 王鑫 王欢欢 卢月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1-619,共9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放疗科2018年度收治的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50例,左、右侧乳腺癌患者各25例。分别采用正向调强、逆向调强、容积调强等3种调强治疗方法制定全乳同步瘤床加量放疗计划。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度(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同侧肺(V5、V20、V30)、心脏(Dmean、左乳癌V25、右乳癌V15)、对侧乳腺(D2、Dmean);单次治疗的总跳数(minute,MU)及出束时间,并进一步分析乳房体积大小对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正向调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计划的全乳靶区CI分别为0.69±0.09、0.86±0.06和0.79±0.07(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CI分别为0.71±0.15、0.79±0.15和0.80±0.12(两两比较P=0.007、P<0.001和P=0.624),全乳靶区HI分别为0.17±0.03、0.13±0.03和0.18±0.03(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HI分别为0.17±0.05、0.07±0.01和0.10±0.02(两两比较P<0.001)。同侧肺V5为56.08±7.24、46.08±5.48和57.82±6.64(两两比较P<0.001、P=0.079、P<0.001),V20为27.96±2.57、20.28±2.13和23.44±2.71(两两比较P<0.001、P=0.025、P<0.001),V30为22.34±2.20、15.40±2.37和16.42±2.82(两两比较P<0.001、P=0.006、P=0.012)。左乳癌心脏Dmean为775.48±113.23、584.20±223.04和634.24±174.38(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45),右乳癌心脏Dmean为209.32±84.60、125.56±41.65和200.80±49.74(两两比较P<0.001、P=0.524、P<0.001),左乳癌心脏V25为8.20±1.73、5.02±1.38和6.65±1.56(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37),右乳癌心脏V15均为0值不做比较。对侧乳腺的Dmean为288.05±105.14、108.25±56.47和123.59±73.79(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23)。单次治疗MU为285.74±17.73、1463.94±227.74和445.50±98.22(两两比较P<0.001),出束时间为205.12±20.68、343.26±37.59和138.06±13.53(两两比较P<0.001)。50例患者以患侧乳房体积平均值764.89mL为界分成两组,乳房小体积组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CI、HI以及单次MU与出束时间优于乳房大体积组,而在正常器官剂量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在靶区剂量学参数及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优于正向调强计划。其中逆向调强计划稍优于容积调强,推荐用于耐受较好、有长期生存预期的中、青年患者;而容积调强计划的单次MU更少,出束时间更短,建议老年、乳房体积较大的患者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同步 调强放疗
下载PDF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罗文苹 陈海辉 刘春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4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 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住院尾号单双号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SMART组(n=87)和I... 目的 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住院尾号单双号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SMART组(n=87)和IMRT组(n=73),其中SMART组采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治疗,IMRT组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近期、远期疗效及放射性肠损伤及膀胱损伤情况。结果 SMART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疗效评价的总有效率(91.95%)高于IMRT组(8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MART组急慢性放射性肠损伤及膀胱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IM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MART组治疗后1年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IM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SMART组治疗后1年及2年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与调强放疗技术相比,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提高远期患者生存率方面优势不明显,但可提高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近期疗效,降低急慢性放射性肠损伤及膀胱损伤发生率,提高远期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 调强放疗技术 效果
下载PDF
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恩萍 史天云 +1 位作者 王博 张欣萍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术后放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同步治疗组(n=43,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和序贯治疗组(n=41,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比较...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术后放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同步治疗组(n=43,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和序贯治疗组(n=41,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放疗时间、乳房美容效果、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5年总生存率、术后5年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同步治疗组患者的放疗时间短于序贯治疗组患者(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的乳房美容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了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道反应、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损害、皮肤反应,但两组患者的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可以明显缩短乳腺癌患者的放疗总时间,在保证乳房美容效果和远期生存情况的同时,未增加放疗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同步调强放疗 序贯调强放疗 不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屠婷婷 陈程 +1 位作者 陈丹丹 刘冰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1期27-29,共3页
目的:比较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按照术后放疗方法不同分为瘤床组(n=38)... 目的:比较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按照术后放疗方法不同分为瘤床组(n=38)与序贯组(n=42),瘤床组给予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治疗,序贯组给予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放疗时间、乳房美容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组放疗时间短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在临床疗效、乳房美容效果、不良反应及随访3年生存率并未体现出明显差异性,但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缩短了总放疗时间,综合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调强放疗 序贯调强放疗 乳腺癌 乳房美容
下载PDF
同步推量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邹乐乐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23期3822-3823,共2页
目的观察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就诊的93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割调强放疗,观察组给予同步... 目的观察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就诊的93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割调强放疗,观察组给予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随访并记录治疗后1年及2年的生存率与局部肿瘤控制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EA及VEGF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及2年的生存率与局部肿瘤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能改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EA、VEGF水平,提高生存率及局部肿瘤控制率,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调强放疗技术 常规分割调强放疗 局部晚期肺癌
下载PDF
不同分割剂量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金娥 沈永奇 +5 位作者 梁勋斯 叶建忠 谢华东 刘文健 林锋 蒙静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割剂量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安全性及生存情况。方法:选取肺癌脑转移瘤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均实施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其中A组放疗方案为全脑40 Gy/20f(2.0 Gy/f)+瘤区同步推量46 Gy/20f(2.3 Gy/f),B组方... 目的:分析不同分割剂量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安全性及生存情况。方法:选取肺癌脑转移瘤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均实施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其中A组放疗方案为全脑40 Gy/20f(2.0 Gy/f)+瘤区同步推量46 Gy/20f(2.3 Gy/f),B组方案为全脑40 Gy/20f(2.0 Gy/f)+瘤区同步推量52 Gy/20f(2.6 Gy/f),C组方案为全脑40 Gy/20f(2.0 Gy/f)+瘤区同步推量58 Gy/20f(2.9 Gy/f)。放疗开始后,对3组患者危及器官(眼球、晶体、视神经、脑干)平均剂量及最大剂量和3组患者放疗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颅脑MRI评价疗效,观察3组患者1年生存率。结果:A、B、C组危及器官平均剂量及最大剂量差异不显著(P>0.05);A、B、C组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晚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亦差异不显著(P>0.05),3级放疗不良反应低于5%,无4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随访1年,C组生存率高于A、B组(P<0.05)。结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随着放疗剂量增加,疗效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同步调强放疗 分割剂 安全性
下载PDF
3种不同分割剂量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金娥 沈永奇 +5 位作者 梁勋斯 叶建忠 林德帅 黄定仪 林锋 蒙静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2期1498-1501,共4页
目的:分析3种不同分割剂量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均实施调强放疗。A组:全脑40 Gy/20f(2.0 Gy/f)+瘤区同步推量46 Gy/20f(2.3 Gy/f),B组:全脑40 Gy/20f(... 目的:分析3种不同分割剂量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均实施调强放疗。A组:全脑40 Gy/20f(2.0 Gy/f)+瘤区同步推量46 Gy/20f(2.3 Gy/f),B组:全脑40 Gy/20f(2.0 Gy/f)+瘤区同步推量52 Gy/20f(2.6 Gy/f),C组:全脑40 Gy/20 f(2.0 Gy/f)+瘤区同步推量58 Gy/20 f(2.9 Gy/f)。对比3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的局部控制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A、B组(P<0.05),随访1年,C组的生存率高于A组(P<0.05);3组的毒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分割剂量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均有显著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大剂量治疗效果更为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割剂 同步 调强放疗 肺癌脑转移 毒副反应 生存率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沈培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44-44,46,共2页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实施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等分为各有30例患者的对照组组...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实施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等分为各有30例患者的对照组组与观察组,实施常规强调放疗的命名为对照组,实施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命名为观察组,对两组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KP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上,两组治疗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采用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术后功能恢复,同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 同步调强放疗 疗效
下载PDF
全脑放疗同步转移灶推量与全脑放疗加序惯推量在10例脑转移瘤转移灶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朴正日 李俊燮 +3 位作者 金全金 金花 李兰 黄京华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比较同步转移灶推量调强计划(SIB-IMRT)与全脑放疗加序惯推量调强计划(WBRT+s-IMRT)的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探讨2种计划脑转移放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经原发灶病理学检查证实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发现1~3个转移灶... [目的]比较同步转移灶推量调强计划(SIB-IMRT)与全脑放疗加序惯推量调强计划(WBRT+s-IMRT)的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探讨2种计划脑转移放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经原发灶病理学检查证实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发现1~3个转移灶的脑转移患者.均同时给设计SIB-IMRT和WBRT+s-IMRT 2种计划.SIB-IMRT全脑照射4 000 cGY/20f(5f/w),同时给予脑转移瘤5 600 cGY/20f(5f/w);WBRT+s-IMRT全脑照射4 000 cGY/20f(5f/w)后给予脑转移瘤推量1 600 cGY/8f(5f/w).记录2种计划中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2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均可满足临床要求,且均可较好地保护危及器官;SIB-IMRT靶区适形度指数明显优于WBRT+s-IMRT(P<0.001);2种计划对于脑干、眼球、视神经、视交叉的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IB-IMRT在晶体的最大剂量明显优于WBRT+s-IMRT(P<0.05).[结论]在脑转移瘤放疗中2种计划均可满足靶区剂量要求,但SIB-IMRT较WBRT+s-IMRT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且在晶体保护方面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是脑转移瘤放疗计划的优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 全脑放疗 同步调强放疗
下载PDF
螺旋断层和静态调强放疗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剂量分布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华勇 王雅棣 +2 位作者 许卫东 高军茂 张富利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2-915,共4页
目的分析多发脑转移瘤实施全脑放疗同步癌灶推量照射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螺旋断层放疗(HT)两种计划的肿瘤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异。方法 6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病灶2~5个)采用全脑放疗同步癌灶推量照射技术,分别制定IMRT计划和HT计划,... 目的分析多发脑转移瘤实施全脑放疗同步癌灶推量照射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螺旋断层放疗(HT)两种计划的肿瘤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异。方法 6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病灶2~5个)采用全脑放疗同步癌灶推量照射技术,分别制定IMRT计划和HT计划,全脑处方剂量40 Gy/22 f,转移瘤同步推量照射55 Gy/22 f。配对比较两种计划中全脑、脑干、视神经受量的最大值及平均值,以及两种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结果全脑、脑干平均剂量在IMRT计划和HT计划中分别为(44.97±3.2),(42.48±4.0)和(41.56±2.1),(40.87±2.2)Gy(P=0.02,P=0.04),脑干最大剂量分别为(44.95±4.4)和(42.35±3.2)Gy(P=0.02)。左、右视神经平均剂量和最大剂量在IMRT和HT计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计划中靶区PGTV、PTVwb的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98±0.014)和(0.96±0.03),优于IMRT计划的(0.95±0.023)和(0.92±0.06)(P=0.02,P=0.02)。HT计划中靶区PGTV、PTVwb的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06±0.048)和(1.14±0.02),优于IMRT计划的(1.11±0.045)和(1.22±0.03)(P=0.00,P=0.00)。结论多发脑转移瘤接受全脑放疗同步推量照射,HT计划较IMR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的适形度和均匀性更好,脑干受照剂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脑转移 同步照射 调强放疗 螺旋断层放疗 分布差异
下载PDF
Compass剂量验证系统在VMAT脑肿瘤瘤床同步追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婷婷 盛晓芳 +2 位作者 汪洋 韩磊 胡小洋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应用Compass剂量验证系统评估容积弧形旋转调强放疗(VMAT)技术在实施脑肿瘤瘤床同步追量中的剂量精确性。方法:将50例脑瘤瘤床同步追量患者的治疗计划导入Compass剂量验证系统,生成治疗质量保证(DQA)计划,得到计算剂量。按照DQA计... 目的:应用Compass剂量验证系统评估容积弧形旋转调强放疗(VMAT)技术在实施脑肿瘤瘤床同步追量中的剂量精确性。方法:将50例脑瘤瘤床同步追量患者的治疗计划导入Compass剂量验证系统,生成治疗质量保证(DQA)计划,得到计算剂量。按照DQA计划出束照射体模,并重建实际出束剂量,将两者进行对比,比较肿瘤追量照射区域(PGTV)、肿瘤计划照射区域(PTV)、全脑组织、脑干等靶区和危及器官的γ分析结果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结果。结果:50例瘤床同步追量VMAT计划以3%/3 mm为标准进行评估,PGTV、PTV的γ通过率分别为(97.92±1.69)%、(96.72±1.99)%,其他危及器官的γ通过率均在90.00%以上。追量的瘤床个数对γ通过率无影响(P>0.05)。DVH比较分析表明,视交叉、视神经、晶体的D1%剂量差异均大于3%,其他危及器官和PGTV、PTV的D_(mean)、D_(1%)剂量差异均小于3%。结论:VMAT技术实施脑肿瘤瘤床同步追量的剂量精确性较高。Compass剂量验证系统可作为VMAT瘤床同步追量的日常DQA工具,但对于小体积的正常组织进行DVH比较分析时有一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 同步 容积弧形旋转调强放疗 Compass剂验证系统
下载PDF
联合应用瘤床同步推量放疗技术与斑蝥酸钠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miRNA-21、miRNA-34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韦韦 曲范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年第6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联合斑蝥酸钠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miRNA-21、miRNA-34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保乳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联合斑蝥酸钠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miRNA-21、miRNA-34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保乳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瘤床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联合斑蝥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瘤床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卡氏(KPS)评分、miRNA-21、miRNA-34a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0.0%)(P<0.05);两组治疗前KPS评分、miRNA-21、miRNA-34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miRNA-34a高于对照组,mi RNA-2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瘤床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联合斑蝥酸钠治疗乳腺癌,可有效改善血清miRNA-21、miRNA-34a水平和患者健康状况,提高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瘤床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 斑蝥酸钠 miR-21 MIR-34A
原文传递
瘤床同步推量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容积调强放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斯明 胡冰霜 +4 位作者 周嘉雄 李民英 古定标 李珍 余建荣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0期750-754,共5页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推量(SIB)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容积调强放疗(VMAT)的可行性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7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均采用VMAT-SIB技术照射整个乳房和瘤床,全...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推量(SIB)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容积调强放疗(VMAT)的可行性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7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均采用VMAT-SIB技术照射整个乳房和瘤床,全乳剂量和瘤床剂量分别为每3周40.5 Gy/15次和48 Gy/15次,评估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评价放疗急性不良反应。结果全乳计划靶区(PTV_(WB))和瘤床计划靶区(PTV_(BOOST))剂量分别为(42.0±2.1)Gy和(49.9±0.8)Gy,PTV_(WB)的V_(95%)和V_(105%)分别为(98.8±1.2)%和(31.4±11.3)%;PTV_(BOOST)的V_(95%)和V_(105%)分别为(99.8±0.6)%和(22.9±10.2)%,V_(5Gy)、V_(20Gy)、V_(30Gy)及平均剂量(D_(mean))分别为(52.4±12.0)%、(15.3±4.5)%、(6.7±2.2)%及(11.0±2.4)Gy;心脏的V_(18Gy)、V_(40Gy)分别为3.80%(0.48%,9.60%)、0(0,0.16%),D_(mean)为(6.7±2.1)Gy。放疗结束时,19例(29%)患者的急性皮肤不良反应为0级,41例(61%)患者出现放射性红斑,5例(7%)患者出现放射性干性脱皮,2例(3%)患者出现湿性脱皮,主要位于乳头、乳晕区及乳房皱褶处。未出现3、4级皮肤不良反应,乳房肿胀及乳房疼痛患者分别为9例(13%)和7例(10%)。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者发生局部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2年无病生存率为100%。结论VMAT-SIB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是可行的,且早期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保乳术 同步 大分割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20
作者 夏重升 李苗苗 +5 位作者 范敏 刘晓萌 付成瑞 董银萍 李宝生 黄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技术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3年10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分期为T1-2N0-1M0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46例,其中60例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技术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3年10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分期为T1-2N0-1M0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46例,其中60例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常规组),剂量分割方案:全乳1.8-2.0 Gy/次,共45-50 Gy/25次,后续瘤床加量10-16 Gy/5-8次,总疗程42-45 d;86例行SIB-IMRT短疗程调强放疗(SIB组),剂量分割方案:全乳1.8 Gy×28次,瘤床同步加量2.15 Gy×28次,总疗程38 d。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χ2检验比较两组资料可比性、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结果 常规组与SIB组1、2、3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3%与75.8%、20.0%与16.2%、16.7%与8.0%(P〉0.05);0、1、2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6%与85.8%、12.2%与10.6%、3.2%与3.6%(P〉0.05);0、1、2、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2.6%与33.7%、34.6%与40.7%、26.7%与20.9%、15.0%与4.7%(P〉0.05)。常规组与SIB组放射性肺炎分别为2例(3.3%)与3例(3.5%)(P〉0.05);美容优良率分别为89.7%与89.2%(P〉0.05)。随访24-74个月(中位数38个月),随访率95.2%;两组1、3、5年生存率均为100%。常规组2例出现复发或转移(3.5%),SIB组3例出现复发或转移(3.7%)。结论 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疗与瘤床序贯放疗疗效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早晚期不良反应,并有缩短疗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保乳术 同步调强放疗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