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建文 陈定宇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7年第6期55-56,共2页
选取葡萄糖调节受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IGR+EH)患者60例,IGR患者60例,EH患者60例,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PN及LE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左心室各相关指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 选取葡萄糖调节受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IGR+EH)患者60例,IGR患者60例,EH患者60例,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PN及LE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左心室各相关指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4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率差异(均P>0.05);IGR+EH组及EH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均高于IGR组和对照组(均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P>0.05)。各组间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P=0.140、P=0.921)。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各组比较(P<0.05)。IGR+EH组、EH组、IGR组、对照组血清APN水平依次升高,血清LEP水平和LVMI值依次减低(均P<0.05),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PN水平与LVMI呈负相关(r=-0.780,P<0.01),血清LEP水平与LVM I呈正相关(r=0.447,P<0.01)。结论 IGR合并EH的患者血清APN和LEP与左心室肥厚具有较好的相关性,APN水平的降低及LEP水平的升高可能加速EH患者在IGR的LVH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受损(IGR) 高血压(EH) 脂联(APN) (lep) 左心室肥厚(LVH)
下载PDF
法呢醇X受体及瘦素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张秉全 禹晶 +3 位作者 林佰艳 王燕颖 翟雅娟 王文斌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12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探讨法呢醇X受体(FXR)与瘦素(Lep)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胆管癌组、癌旁胆管组和手术边缘正常胆管组中FXR和Lep的表达,比较各组中两者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FXR和Lep... 目的探讨法呢醇X受体(FXR)与瘦素(Lep)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胆管癌组、癌旁胆管组和手术边缘正常胆管组中FXR和Lep的表达,比较各组中两者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FXR和Lep在胆管癌组、癌旁胆管组和手术边缘正常胆管组中均有表达。FXR在癌旁无瘤切缘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组织(P<0.05),Lep在癌旁无瘤切缘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组织(P<0.05),而二者在癌旁无瘤切缘与正常胆管组织中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FXR和Lep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627 7(P<0.05)。结论 FXR与Lep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平衡及免疫应答等机制,共同参与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呢醇X受体(FXR) (lep) 胆管癌
下载PDF
瘦素对猪原代脂肪细胞脂滴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永江 肖慧 +5 位作者 黄英 杨明华 赵素梅 潘洪彬 刘琛 彭泽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研究瘦素(LEP)对猪原代脂肪细胞脂滴相关基因FITM2、PLIN1和PLIN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EP(0、50、100和150 ng/mL)处理15日龄三元杂交猪(DLY)皮下原代脂肪细胞48 h,试剂盒测定细胞中甘油三酯(TAG)含量,... 【目的】研究瘦素(LEP)对猪原代脂肪细胞脂滴相关基因FITM2、PLIN1和PLIN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EP(0、50、100和150 ng/mL)处理15日龄三元杂交猪(DLY)皮下原代脂肪细胞48 h,试剂盒测定细胞中甘油三酯(TAG)含量,qPCR检测脂滴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0 ng/mL LEP相比,100 ng/mL LEP可显著增加猪原代脂肪细胞TAG含量以及FITM2和PLIN2 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PLIN1 mRNA表达水平(P<0.05);与50和100 ng/mL LEP相比,150 ng/mL LEP可显著降低脂肪细胞TAG含量(P<0.05),显著上调PLIN1和PLIN2 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LEP可促进猪原代脂肪细胞FITM2和PLIN2 mRNA表达,可促进或抑制PLIN1 mRNA表达,但LEP对脂滴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或抑制存在质量浓度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原代脂肪细胞 (lep) 脂滴相关基因
下载PDF
瘦素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分析
4
作者 陆友国 沈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096-1102,共7页
目的探讨瘦素(LEP)水平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42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上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 目的探讨瘦素(LEP)水平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42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上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进行LEP多态性位点rs4731423、rs10487506、rs2167270、rs17151919、rs1800564和rs11761556的基因分型,同时收集176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进行对比。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以上6个SNPs位点的遗传平衡情况,比较两组以上SNP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并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来评价NSCLC易感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42例NSCLC患者的血清LEP水平,并分析与N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和LEP SNPs的关系。结果 142例NSCLC患者及176例健康体检者rs4731423、rs10487506、rs2167270和rs11761556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NSCLC组与对照组rs10487506、rs11761556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4731423分布上,NSCLC组GG基因型频率为31.7%(45/142),G等位基因频率为51.4%(146/284),均高于对照组的18.8%(33/176)和37.2%(13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167270分布上,NSCLC组AA基因型频率为15.5%(22/142),高于对照组的7.4%(13/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P rs10487506、rs2167270和rs11761556与NSCLC的发病风险均无关(P>0.05);rs4731423分布上,以AA基因型为参照,GG基因型发生NSCLC的风险升高至2.594倍,AG+GG基因型则升高至1.961倍(P<0.05),而AG基因型发生NSCLC的风险未改变(P>0.05);以A等位基因为参照,G等位基因发生NSCLC的风险升高至1.785倍(P<0.05)。血清LEP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rs10487506、rs2167270及rs11761556均无关,但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P<0.05);血清LEP水平与rs4731423有关,其中AG、GG和AG+GG基因型的血清LEP水平均高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P rs4731423与NSCLC易感性及LEP水平有关,其中携带G等位基因的NSCLC发生风险升高且LEP水平升高,在NSCLC易感人群筛查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lep)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易感性
下载PDF
瘦素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池骏 龚慧 +3 位作者 何玥炜 万颖寒 费俭 匡颖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344-351,共8页
目的建立瘦素(Le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相关表型进行分析,为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鼠胚胎干细和同源重组方法,建立Le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分别对Lep基因敲除三种基因型小鼠体质量、血糖的变化情况,血... 目的建立瘦素(Le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相关表型进行分析,为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鼠胚胎干细和同源重组方法,建立Le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分别对Lep基因敲除三种基因型小鼠体质量、血糖的变化情况,血清胰岛素以及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纯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肝脏、肾脏进行了病理学检测。结果对构建的Le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初步表型分析显示,Lep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表现出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脂质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等表型;病理学检测显示,Lep基因敲除小鼠肝肿大,并出现肝细胞空泡化等脂肪变性现象。结论成功构建Le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该模型或可用于肥胖和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药物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基因 基因敲除小鼠 肥胖 Ⅱ型糖尿病
下载PDF
软肝化坚颗粒对C57小鼠肝纤维化模型LEP及PDGF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莉 赵召霞 +6 位作者 田岳颺 许怡 叶立红 高会霞 刘玉珍 侯军良 戴二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10期842-843,864,共3页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C57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瘦素(Leptin,LEP)及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方法 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六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常软肝化坚颗粒组、模型对照组、软肝化坚颗粒低...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C57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瘦素(Leptin,LEP)及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方法 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六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常软肝化坚颗粒组、模型对照组、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软肝化坚颗粒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参照文献方法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PDGF及LEP的含量。结果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软肝化坚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血清LEP及PDGF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秋水仙碱组则只有PDGF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可通过抑制LEP及PDGF的产生阻止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肝化坚颗粒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lep)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下载PDF
瘦素-受体系统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涂晓宇 孙兆贵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67-872,共6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发病呈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瘦素(leptin,Lep)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个重要的脂肪因子,可作为体内代谢信号参与下丘脑-垂体-卵巢...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发病呈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瘦素(leptin,Lep)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个重要的脂肪因子,可作为体内代谢信号参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Lep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而PCOS患者又多伴有肥胖等代谢异常症状。目前文献综合表明,不同来源的临床资料反映的结果存在不协调之处,因而不能断定Lep与受体变化是否构成PCOS病因。不同Lep基因突变的PCOS动物模型可以反映某些特异PCOS症状,为今后人们阐明Lep系统在PCOS的病因学中的作用,以及探索其基因在诊断和治疗PCOS方面的临床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临床调查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LEP、TNF-α、CEA、CRP和IL-6在肺结核与肺癌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慧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16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EP)、癌胚抗原(CEA)、C反应蛋白(CRP)在肺结核和肺癌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各30例,分别测定其LEP、TNF...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EP)、癌胚抗原(CEA)、C反应蛋白(CRP)在肺结核和肺癌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各30例,分别测定其LEP、TNF-α、CEA、CRP和IL-6水平,探讨各因子的鉴别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血液中的LEP、CEA、TNF-α水平与肺结核患者相比显著较高(P<0.05),而IL-6水平显著低于肺结核患者(P<0.05),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LEP、TNF-α、CEA、CRP和IL-6水平应用于鉴别肺结核和肺癌患者时,能帮助临床区分两种患者,为早期诊断肺癌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癌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6(IL-6) (lep) 癌胚抗原(CEA) C反应蛋白(CRP)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