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端粒酶hTRT与抑癌基因p53和p16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贵新 李国庆 +1 位作者 赵常在 徐功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端粒酶基因hTRT及抑癌基因p53和p16mR-NA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评价hTRT表达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hTRT基因与p53和p16基因表达的关系。 方法:用核酸探针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端粒酶基因hTRT及抑癌基因p53和p1... 目的:探讨胃癌中端粒酶基因hTRT及抑癌基因p53和p16mR-NA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评价hTRT表达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hTRT基因与p53和p16基因表达的关系。 方法:用核酸探针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端粒酶基因hTRT及抑癌基因p53和p16mRNA在57例胃癌、57例癌旁组织和69例胃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结果:57例胃癌中hTRT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4.7%(54/57);57例癌旁组织中hTRT基因表达阳性率为0%(0/57);69例胃良性病变中hTRT基因表达阳性率为2.9%(2/69)。胃癌组织中hTRT基因的表达与癌旁组织、胃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胃癌组织中hTRT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与肿瘤分期无相关性(P>0.05)。p53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胃黏膜良性病变中未见表达。胃癌组与后者比较有显著差异(X^2=35.889,P<0.01)。p16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胃黏膜良性病变中未见表达。胃癌组与后者比较有显著差异(X^2=34.059,P<0.01)。统计学分析,胃癌中hTRT基因表达和p53基因表达无相关性(X^2=0.100,P>0.05)。胃癌中hTRT基因表达和p16基因表达无相关性(X^2=0.065,P>0.05)。 结论:端粒酶基因hTRT表达检测在胃癌诊断中可能有一定的价值。研究结果还不能证明hTRT基因表达和抑癌基因p53、p16的表达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端粒酶 HTRT 癌基因p53 p16表达
下载PDF
突变型抑癌基因p53在鸡马立克氏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涛 尚月丽 +1 位作者 姚大伟 杨德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542-3544,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观察抑癌基因p53在鸡马立克氏病肿瘤组织及体外培养感染马立克病毒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的鸡胚成纤维细...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观察抑癌基因p53在鸡马立克氏病肿瘤组织及体外培养感染马立克病毒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后,感染的CEF呈阳性。在马立克氏病的发生过程中,突变型抑癌基因p53在病鸡的肝脏、肾脏、肿瘤、心脏、脾脏、肺脏、胸腺及法氏囊中均可检出中等量的表达。p53发生突变时所产生的p53蛋白突变体的半衰期比未发生突变时要长。[结论]突变型p53基因具有直接转化细胞和阻碍野生型p53发挥作用的特点,致使突变的DNA得以积累,最终导致癌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p53 马立克氏病 鸡胚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应用组织芯片探讨纤维连接蛋白和抑癌基因p53以及Ezrin表达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董频 李晓艳 +4 位作者 路光忠 朱正华 於子卫 金斌 祝江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83-686,共4页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抑癌基因p5 3和 p81(Ezrin蛋白 )在喉癌中表达 ,及其与喉癌流行病史、病理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抑癌基因p5 3和 p81(Ezrin蛋白 )在喉癌中表达 ,及其与喉癌流行病史、病理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treptavidin peroxidaseconjugatedmethod ,SP法 )染色检测 1992~ 2 0 0 0年中手术治疗的 85例喉鳞状细胞癌中FN、p5 3和p81等因子的表达 ,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中 6例的组织芯片样本中肿瘤细胞较少或无肿瘤细胞。Fn染色 70例中 38例为阴性或低度阳性 ,32例为强阳性 ,在肿瘤T分级中Fn表达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患者吸烟、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率等Fn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81阳性细胞比率范围 0 %~ 10 0 % ,平均 5 3 7% ,中位数 5 8 7% ,87 3% (6 9/ 79)有阳性表达。以中位数为界分为 p81高、低表达组 ,两组T分级、临床早晚期、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但与患者吸烟、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p5 3染色 79例中 37例阳性 (46 8% ) ,平均染色比率为 2 1 6 % ,范围 0~ 90 3% ,中位数为5 9%。p5 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吸烟、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癌基因p53 肿瘤 组织芯片 吸烟 患者 学分 中位数 差异
下载PDF
抑癌基因p53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吴鹏飞 孙礼侠(审校)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374-377,共4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 癌基因p53 Carcinoma 肝脏恶性肿瘤 肝实质细胞 pHC 胆管细胞 恶性程度
下载PDF
Maxizyme对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李岩 林菊生 孔心涓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658-1662,共5页
目的:通过Maxizyme胞外、胞内及整体水平对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的抑制作用,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探索一条新途径. 方法:应用计算机设计针对人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 (mtp53)249位密码子的Maxizyme(Mz)和对照大酶asMz,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核... 目的:通过Maxizyme胞外、胞内及整体水平对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的抑制作用,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探索一条新途径. 方法:应用计算机设计针对人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 (mtp53)249位密码子的Maxizyme(Mz)和对照大酶asMz,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核酶的细胞外转录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应用RiboMAXTM large Scale RNA production systems胞外转录出核酶和靶基因,进行细胞外切割反应,检测大酶对mtp53的切割作用,同时检测对野生型p53(wtp53)是否具有切割作用.在脂质体LipofectanfineTM2000的介导下稳定转染含有突变型p53, 且突变位点在249位密码子的人肝癌细胞MHCC97,应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大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mtp53的抑制作用.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记录动物死亡时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和生存期图.RT- PCR检测mtp5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成功构建核酶基因并将其正确克隆入细胞外转录载体pBSKU6和真核载体pEGFPC1中.Mz在细胞外具有良好的切割靶基因mtp53活性,切割效率为49%,而对野生型p53无切割作用,asMz对突变型p53及野生型p53 均无明显切割作用.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的介导下成功转染肝癌细胞MHCC97,嵌于U6表达系统中的Mz在细胞内高效表达.Northern Blot检测证实pEGFPMz组mtp53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Mz在细胞内的切割效率为6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基因治疗组mtp53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切割效率为67%.动物试验证实Mz可减慢裸鼠肿瘤生长速度,Mz治疗组荷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T—PCR检测到Mz治疗组裸鼠肿瘤组织mtp53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mtp53 mRNA: 0.95±0.13 vs 1.44±0.14.1.47±0.12;P<0.05). 结论:Mz可有效切割mtp53,抑制其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zyme 突变抑癌基因p53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卵巢癌抑癌基因P53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陈诵芬 王宝成 周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5年第5期9-12,共4页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新技术首先对16例卵巢癌及5例胎盘组织抑癌基因P53的第5、6外显子(Exon5、6)PCR扩增产物进行SSCP分析,对其中3/16例异常表达产物DNA测...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新技术首先对16例卵巢癌及5例胎盘组织抑癌基因P53的第5、6外显子(Exon5、6)PCR扩增产物进行SSCP分析,对其中3/16例异常表达产物DNA测序验证表明:1例核苷酸插入,2例核苷酸突变,5例胎盘组织对照检测无异常发现。进而同法补充追加了7例卵巢良性肿瘤,及5例正常卵巢组织P53的检测,无异常产物表达。从而推论抑癌基因P53在卵巢癌的启动、形成与进展有一定的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p53 卵巢 胎盘组织 卵巢良性肿瘤 异常表达 初步研究 卵巢组织 DNA测序 产物 核苷酸
下载PDF
胆囊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突变与肿瘤血管生长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李济宇 全志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中抑癌基因p53突变与肿瘤血管生长的相关性。方法: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集44例胆囊切除标本,其中24例胆囊癌,20例胆囊腺瘤。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检测突变抑癌基因p53蛋白产物的表达,同时检测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探讨胆囊癌中抑癌基因p53突变与肿瘤血管生长的相关性。方法: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集44例胆囊切除标本,其中24例胆囊癌,20例胆囊腺瘤。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检测突变抑癌基因p53蛋白产物的表达,同时检测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反映肿瘤血管生长的情况,比较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胆囊癌中p53蛋白的阳性率达到62.5%。VEGF的阳性率为75%,其阳性表达率随胆囊癌的病理分期的进展而逐渐增强(P<0.05)。p53与VEGF的阳性率显著相关(P<0.01)。结论:抑癌基因p53突变在胆囊癌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胆囊癌晚期则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的生长,导致癌肿的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癌基因p53 基因突变 肿瘤血管生长
下载PDF
抑癌基因p53/p16与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
8
作者 程剑 林彬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5期131-132,共2页
近几年来,肿瘤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已能从基因水平上阐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愈后.目前已发现的原癌基因有100多个,抑癌基因也超过12个。其中抑癌基因p53/p16基因在很多人类肿瘤中有频繁的突变率.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的突... 近几年来,肿瘤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已能从基因水平上阐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愈后.目前已发现的原癌基因有100多个,抑癌基因也超过12个。其中抑癌基因p53/p16基因在很多人类肿瘤中有频繁的突变率.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的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早期发现比较困难,治疗效果不佳。多基因的联合研究能提高胃癌的诊断率,为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p53 p16基因 生发 人类肿瘤 转移 治疗效果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抑癌基因p5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9
作者 马斌林 耿中利 +5 位作者 韩宝山 马新民 陈朝伦 张巍 田卫华 沈宝莹 《新疆医学》 2003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乳腺癌发生、演进中的作用,以更深入的了解乳腺癌的生理学行为。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在9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p5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58%(49/95);(2)p53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病年龄、组...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乳腺癌发生、演进中的作用,以更深入的了解乳腺癌的生理学行为。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在9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p5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58%(49/95);(2)p53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病年龄、组织学类型(P>0.05),而与纽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淋巴结状态明显相关(P<0.05=),呈正相关趋势。结论:(1)抑癌基因p53的突变在乳腺癌的发生、演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反映乳腺癌恶性表型同时也是反映乳腺癌高浸袭性的一个标记物;(2)p53的检测对于早期预测淋巴结转移趋势、选择高危人群进行化疗和评价患者的预后均能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p53 乳腺 病理学 检测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丙戊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放射增敏性依赖于抑癌基因p53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竹筠 杨春旺 +1 位作者 蔡祖超 凤志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7-264,共8页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对丙戊酸(VPA)所致乳腺癌细胞放射增敏性的影响及其与同源重组(HR)修复机制的关系。方法用含PLKO.1或p53 shRNA慢病毒颗粒液感染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p53表达下调的同源配对MCF7细胞系,即MCF7/野生型p53(MCF7/wtp53)...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对丙戊酸(VPA)所致乳腺癌细胞放射增敏性的影响及其与同源重组(HR)修复机制的关系。方法用含PLKO.1或p53 shRNA慢病毒颗粒液感染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p53表达下调的同源配对MCF7细胞系,即MCF7/野生型p53(MCF7/wtp53)和MCF7/缺欠型p53(MCF7/dp53)细胞;感染MCF7/(pDR-GFP)细胞,建立MCF7/pDR-GFP/wtp53和MCF7/pDR-GFP/dp53细胞;各分为细胞对照组、VPA组(VPA 0.5 mmol·L-1处理24 h)、电离辐射(IR,8 Gy)组和VPA+IR组(VPA 0.5 mmol·L-1预处理24 h后联用IR)。通过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彗星和免疫荧光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核拖尾尾距及磷酸化组蛋白(γH2AX)焦点细胞比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HR修复效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含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和重组酶51(Rad51)蛋白焦点细胞比率。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MCF7/wtp53细胞中存在P53蛋白表达,MCF7/dp53细胞中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彗星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MCF7/wtp53细胞中,与IR组相比,VPA+IR组细胞核拖尾尾距和含γH2AX焦点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在MCF7/dp53细胞中,与IR组相比,VPA+IR组细胞核拖尾尾距和含γH2AX焦点细胞百分率均升高(P<0.05),但仍低于MCF7/wtp53细胞VPA+IR组(P<0.05)。细胞克隆形成结果显示,在MCF7/wtp53细胞中,VPA+IR组细胞存活率低于IR组(P<0.05);在MCF7/dp53细胞中,VPA+IR组细胞存活率虽低于IR组(P<0.05),但高于MCF7/wtp53细胞VPA+IR组(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MCF7/pDR-GFP/wtp53细胞中,VPA组HR效率低于细胞对照组(P<0.05);在MCF7/pDR-GFP/dp53细胞中,VPA组HR效率低于细胞对照组(P<0.05),但仍高于MCF7/pDRGFP/wtp53细胞VPA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MCF7/wtp53细胞中,VPA+IR组含BRCA1和Rad51焦点细胞百分率均低于IR组(P<0.05);在MCF7/dp53细胞中,VPA+IR组含BRCA1和Rad51焦点细胞百分率均低于IR组(P<0.05),但仍高于MCF7/wtp53细胞VPA+IR组(P<0.05)。结论 VPA对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放射增敏性;抑制p53表达可降低VPA的放射增敏作用,与BRCA1-Rad51介导的HR机制过度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细胞 丙戊酸 癌基因p53 电离辐射 同源重组
下载PDF
肿瘤相关粘蛋白MUC1和抑癌基因p5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艳伟 王作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2155-2159,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UC1和p53基因均阳性表达于肝癌组织,它们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肝脏组织(P<0.01),MUC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其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化无相关性(P>0.05),但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与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之间MUC1表达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p53表达于细胞核,在Ⅰ、Ⅱ、Ⅲ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递增趋势。结论:p53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特点可以作为肝癌诊断、判断预后的指标,同时,MUC1作为一种靶抗原,为今后的肝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相关粘蛋白MUC1 癌基因p53 肝细胞 胆管细胞
下载PDF
人抑癌基因p53与PTEN的CRISPR-Cas9导向RNA靶点筛选与效率验证
12
作者 许文舒 胡正 +1 位作者 杨永广 王晓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42,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兴基因编辑技术规律性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核酸酶系统(CRISPR-Cas9)对人体内2个抑癌基因p53与PTEN进行编辑的可行性,并通过体外检测研究其编辑效果,为原代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及建立人源化小鼠肿瘤模型提供实验研... 目的:探讨应用新兴基因编辑技术规律性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核酸酶系统(CRISPR-Cas9)对人体内2个抑癌基因p53与PTEN进行编辑的可行性,并通过体外检测研究其编辑效果,为原代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及建立人源化小鼠肿瘤模型提供实验研究工具。方法:序列分析确定p53及PTEN基因各亚型mRNA剪辑的共同外显子区域,针对该区域进行软件评分,设计选择针对p53及PTEN基因的CRISPR-Cas9导向RNA(sgRNA)靶点各2个,即p53-1、p53-2、PTEN-1和PTEN-2。构建共表达sgRNA与Cas9-P2A-GFP的CRISPR-Cas9质粒。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293T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未转染质粒的野生型293T细胞)和实验组(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gRNA-Cas9-P2A-GFP共表达质粒的293T细胞),流式细胞术分选实验组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成功转染质粒的细胞),2周扩增培养后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基因组DNA包含突变位点的区段,将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后胶回收,连接至pEASY-Blunt Zero克隆载体中,转化,挑取单克隆菌斑培养,提取质粒DNA测序,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测序结果后确定RNA介导的特异基因位点突变效率。结果:转染sgRNA-Cas9-P2A-GFP质粒的实验组流式细胞术分选后GFP阳性率高达82%,与分选前(4%)比较明显升高(P<0.05)。对分选培养后的细胞提取基因组PCR,其中包含p53突变位点的扩增片段长度均为612bp,而包含PTEN-1突变位点的扩增片段长度为667bp,包含PTEN-2突变位点的扩增片段长度为947bp。对比实验组基因测序结果与未经sgRNA-Cas9-P2A-GFP质粒转染的对照组野生型细胞测序结果,p53-1、p53-2和PTEN-2诱导的突变效率分别为54.5%、45.5%和33.3%。结论:针对人p53及PTEN基因设计的sgRNA p53-1、p53-2和PTEN-2能够在基因组水平较高效率地成功介导Cas9进行位点特异性的基因编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RNA 规律性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癌基因p53 基因pTEN 人类
下载PDF
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及抑癌基因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红莉 曲延刚 李虹 《医学综述》 2016年第5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以及抑癌基因p53三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肿瘤切除术后的NSCLC患者44例病变组织作为观察组,另...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以及抑癌基因p53三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肿瘤切除术后的NSCLC患者44例病变组织作为观察组,另选3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TTF-1、CK7及p53在NSCLC及肺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NSCLC中该3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44例NSCLC患者中的TTF-1、CK7、p53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20/44)、45.5%(20/44)、52.3%(2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1/35)、5.7%(2/35)、2.9%(1/35)(P<0.01)。男性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无吸烟史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高于有吸烟史患者(P<0.05);高分化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患者(P<0.05)。N0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N1+N2患者(P<0.05)。生存时间≤3年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3年患者(P<0.05)。结论 TTF-1、CK7以及p53在NSCLC组织中呈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甲状腺转录因子1 细胞角蛋白7 癌基因p53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与抑癌基因p5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4期145-147,共3页
关键词 癌基因p53 口腔鳞状细胞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全身恶性肿瘤 分子生物学 基因变异 5年生存率 理化刺激
下载PDF
抑癌基因P53突变与宫颈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惠芳 常艳丽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48-249,共2页
探讨抑癌基因P53突变在宫颈不典型增生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检测了50例宫颈不典型增生、26例宫颈息肉、25例慢性宫颈炎症组织中P53外显子7-8的变异。结果:宫颈不典型增... 探讨抑癌基因P53突变在宫颈不典型增生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检测了50例宫颈不典型增生、26例宫颈息肉、25例慢性宫颈炎症组织中P53外显子7-8的变异。结果:宫颈不典型增生、息肉、炎症组织中均未见P53外显子7-8缺失;宫颈不典型增生、息肉组织中P53外显子7-8突变阳性率分别为16%(8/50)、3.85%(1/26),二者差异显著(P<0.001);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突变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宫颈炎症组织中未见突变。结论:在宫颈不典型增生形成中P53外显子7-8的突变是一个重要且早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不典型增生 癌基因p53 pCR-SSCp
下载PDF
陈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揭示抑癌基因p53在中暑阈值高温下能保护细胞存活
16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3,共1页
2019年12月10日,陈军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论文"p53 protects cells from death at the heatstroke threshold temperature"(https://doi. org/10. 1016/j. celrep. 2019. 11. 032)。... 2019年12月10日,陈军教授团队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论文"p53 protects cells from death at the heatstroke threshold temperature"(https://doi. org/10. 1016/j. celrep. 2019. 11. 032)。该研究揭示了抑癌基因p53在中暑阈值高温下保护细胞存活及其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p53 细胞存活 中暑 DEATH 成果论文 团队研究
下载PDF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揭示抑癌基因p53的新作用机制
1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3,共1页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朱卫国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对抑癌基因p53的翻译后修饰作用的机制研究取得可喜成果。近日,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生物学界权威刊物《分子细胞生物》(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2006...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朱卫国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对抑癌基因p53的翻译后修饰作用的机制研究取得可喜成果。近日,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生物学界权威刊物《分子细胞生物》(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2006,26:2782-2790.),论文题目为Acetylation of 2006 at lysine 373/382 by the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depsipeptide induces expression of p21 Waf1/Cip1,通讯作者为朱卫国教授,第一作者为朱卫国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赵颖。本研究得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等科学基金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癌基因p53 WAF1/CIp1 分子生物学 基金资助 博士研究生 机制研究 修饰作用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
下载PDF
抑癌基因P53与乳癌
18
作者 董永红 吕荣林 《医学综述》 1996年第4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乳腺 癌基因p53 病理
全文增补中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抑癌基因p53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 织中的表达
19
作者 袁慧 赵小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312-312,共1页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及抑癌基因P53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1 年6 月-2014 年10 月医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 例,手术过程中取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测定非小细胞肺...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及抑癌基因P53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1 年6 月-2014 年10 月医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 例,手术过程中取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测定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及抑癌基因P53 水平。结果:60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阳性率为583%(35/60)、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63.3%(38/60))及抑癌基因P53 阳性表达率为(51.7%(31/60))。EGFR 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膜和胞浆,呈棕黄色,ERCC1 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肿瘤细胞核,呈棕褐色,P53 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核中,呈棕黄色。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及抑癌基因P53 效果理想,能指导临床治疗,评价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癌基因p53 非小细胞肺
下载PDF
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探讨
20
作者 刘剀 刘植华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7例子宫内膜癌、2 0例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18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 8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的抑癌基因 p5 3的表达。结果 p5 3表达阳性率 :...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7例子宫内膜癌、2 0例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18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 8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的抑癌基因 p5 3的表达。结果 p5 3表达阳性率 :子宫内膜癌为 48.6 5 % ;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为 10 % ,显著低于子宫内膜癌 (P <0 .0 1) ;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均为阴性。子宫内膜癌病理组织学分级G1级 p5 3阳性表达率为13.33 % ,显著低于G2级 6 6 .6 7% (P <0 .0 1) ;而G2级又低于G3级 p5 3阳性表达率 (80 % ) (P <0 .0 5 )。在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中一期p5 3阳性表达率为 32 % ,显著低于二期以上的 83 .33% (P <0 .0 1)。子宫内膜癌局限于子宫内膜组p5 3阳性表达率为 9.1% ,低于癌侵润肌层组的 5 0 % (P <0 .0 5 )。p5 3表达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3年、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表达阳性的患者 (P <0 .0 1)。结论 抑癌基因p5 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起作用 ,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p53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 表达及 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阳性表达率 免疫组化ABC法 p53表达 子宫内膜标本 正常子宫内膜 生物学行为 组织学分级 5年生存率 手术分期 临床意义 预后判断 发生 阳性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