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C衍生物对癌细胞浸润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建文 魏东芝 +1 位作者 杜长斌 三羽信比古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8,共7页
前期研究表明Asc2P6P1m能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本文试图以Asc2P6P1m对人成纤维瘤细胞浸润转移作用探讨维生素C衍生物对癌细胞转移能力抑制的机理。对HT-1080细胞分别以50—300μmol/LAsc2P6P1m处理1h,随着Asc2P6P1m浓度的增大... 前期研究表明Asc2P6P1m能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本文试图以Asc2P6P1m对人成纤维瘤细胞浸润转移作用探讨维生素C衍生物对癌细胞转移能力抑制的机理。对HT-1080细胞分别以50—300μmol/LAsc2P6P1m处理1h,随着Asc2P6P1m浓度的增大,细胞移动的数目明显减少,Asc2P6P1m对HT-1080细胞移动的抑制作用呈现出量效关系。Asc2P6P1m对ROS的清除作用,通过自旋捕集剂DMPO以电子自旋共振方法进行研究。HT-1080细胞经Asc2P6P1m处理后,细胞内的自由基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降低。用F-actin的分子探针NBD研究表明,随处理时间延长,细胞内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Western blots研究表明,细胞核内的RhoA蛋白量随Asc2P6P1m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研究提示,Asc2P6P1m对癌细胞浸润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是与抑制癌细胞内的ROS、提高细胞核内RhoA水平、降低细胞质内F-actin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衍生物 癌细胞浸润转移能力 抑制作用 机理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一个关键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玉捷 张亚历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癌细胞浸润 转移 杀伤细胞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对卵巢癌细胞迁徙和浸润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仲任 黄瑞滨 宋善俊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38-1041,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2,TFPI-2)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包括纤溶酶、胰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内的多种蛋白酶,而对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及凝血酶没有抑制作... 背景与目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2,TFPI-2)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包括纤溶酶、胰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内的多种蛋白酶,而对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及凝血酶没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TFPI-2常表达减少。本研究旨在探讨TFPI-2表达与卵巢癌细胞迁徙、浸润之间的关系。方法:脂质体介导人类TFPI-2真核表达载体pBos-Cite-neo/TFPI-2转染卵巢癌细胞株A2780,用G418筛选阳性细胞,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中TFPI-2mRNA以及相应蛋白质表达水平;利用Boyden小室检测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穿膜的细胞数,此细胞数作为评价卵巢癌细胞迁徙、浸润能力的指标。结果:转染成功的卵巢癌细胞证实有TFPI-2mRNA和相应蛋白质的表达;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转染TFPI-2的细胞体外浸润能力显著下降(穿膜细胞数为59.3±6.5vs109.7±5.5,P<0.01);而迁徙能力无明显变化(穿膜细胞数为114.7±8.6vs127.3±7.1,P>0.05)。结论:TFPI-2表达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浸润,为进一步开展肿瘤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 卵巢癌 癌细胞迁徙 癌细胞浸润
下载PDF
抗人组织蛋白酶B人-鼠嵌合抗体的表达及体外对癌细胞浸润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樊晓晖 Kopitar-Jerala Natasa +1 位作者 Premzl Ales Kos Janko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10-913,共4页
目的 制备抗人组织蛋白酶B人 鼠嵌合抗体。方法 从分泌抗人组织蛋白酶B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扩增单克隆抗体VH 和VL 的DNA片段 ,对其进行序列分析 ,证实具有小鼠可变区完整的结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它们... 目的 制备抗人组织蛋白酶B人 鼠嵌合抗体。方法 从分泌抗人组织蛋白酶B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扩增单克隆抗体VH 和VL 的DNA片段 ,对其进行序列分析 ,证实具有小鼠可变区完整的结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它们分别和人Ig的Cγ1和Cκ恒定区基因连接组建人鼠嵌合轻链和重链Fab抗体 ,并克隆到pcDNA3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将重组体转染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 ,通过G4 18筛选、ELISA检测和Westernblot鉴定 ,分离纯化抗人组织蛋白酶B人 鼠嵌合抗体 ,用于体外抑制癌细胞浸润的试验。结果 得到分泌抗人组织蛋白酶B人 鼠嵌合抗体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克隆 (C6 2A2 ) ,分泌的抗人组织蛋白酶B人 鼠嵌合抗体在体外能抑制癌细胞浸润。结论 人 鼠嵌合抗体的成功表达 ,将有可能用于组织蛋白酶B过度表达的有关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组织蛋白酶B 嵌合抗体 表达 体外 癌细胞浸润 抑制效应
原文传递
乳腺癌乳头组织癌细胞浸润规律的研究(附111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袁晖 胡继康 李兆亭 《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0年第9期479-480,共2页
1986年至1987年11月,我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111例乳腺癌标本,对患侧乳头被癌细胞浸润的机率、方式及其与之有关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探讨乳腺癌手术时保留患侧乳头用于日后乳房再造成形术的可能性。现报告分析如下。
关键词 乳腺癌 乳头组织 癌细胞浸润
原文传递
食管,贲门癌术后切端癌细胞浸润病例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邱志钧 原和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癌细胞浸润
原文传递
癌细胞间质浸润的最新见解
7
作者 林淑兰 王明库 《日本医学介绍》 1998年第6期277-278,共2页
癌细胞间质浸润的最新见解一、小肝细胞癌的肉眼所见小肝细胞癌的定义限定为结节直径2cm以内者,其肉眼所见大别为二:①结节境界明了呈完整之球形;②境界不明了、形状亦欠齐整之结节。还须检视结节内有无背景肝组织结构(门脉区及... 癌细胞间质浸润的最新见解一、小肝细胞癌的肉眼所见小肝细胞癌的定义限定为结节直径2cm以内者,其肉眼所见大别为二:①结节境界明了呈完整之球形;②境界不明了、形状亦欠齐整之结节。还须检视结节内有无背景肝组织结构(门脉区及肝硬化纤维间隔)和内部结节。上述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细胞浸润 细胞间质浸润 肝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乳头乳晕复合体癌细胞浸的概率及其保留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戴岳楚 潘印 +1 位作者 王四玲 范广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26-629,共4页
背景与目的:传统的乳腺癌外科治疗切除的范围包括乳头乳晕复合体,因为普遍认为保留它有残留癌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分析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癌细胞浸润的概率,分析保留NAC的可行性。方法:168例乳腺癌患者,... 背景与目的:传统的乳腺癌外科治疗切除的范围包括乳头乳晕复合体,因为普遍认为保留它有残留癌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分析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癌细胞浸润的概率,分析保留NAC的可行性。方法:168例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乳晕后方5㎜软组织取材行病理检查,分别了解乳头、乳晕及深部软组织受累情况。结果:168例乳腺癌中3例乳头、乳晕及深部软组织浸润,10例累及乳晕及乳晕后组织,13例仅乳晕后方软组织受累。乳头以及乳晕受累的癌肿位于中央区且位置表浅。乳头乳晕复合体受累与肿瘤位置(χ2=9.672,P=0.002)、乳头乳晕区皮肤改变及肿瘤大小(χ2=7.141,P=0.008)、淋巴结状况(χ2=6.081,P=0.014)、临床病理分期(χ2=10.142,P=0.006)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如果无乳头以及乳晕临床表现异常,肿瘤距离乳晕边缘2.5cm以上,肿瘤≤5cm,保留NAC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头乳晕复合体 癌细胞浸润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对肝癌患者癌细胞周围浸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海洋 汤德 江凯 《肝脏》 2020年第10期1065-1067,1075,共4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肝癌周围浸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6例作为肝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均行DKI扫描,其中肝癌组分别行肝癌组织、癌周肝实质、远癌肝实质检...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肝癌周围浸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6例作为肝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均行DKI扫描,其中肝癌组分别行肝癌组织、癌周肝实质、远癌肝实质检查,作为肝癌A组、肝癌B组、肝癌C组。比较四组DKI参数,根据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将肝癌患者分成周围浸润组(41例)、无周围浸润组(15例),分析DKI参数对肝癌周围浸润的评估价值。结果肝癌A组、B组、C组的MD、Dr、Da显著低于对照组,且FA、Ka、FAk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A组的MD、Dr、Da显著低于肝癌B组、C组,且肝癌A组的FA显著低于肝癌B组(P<0.05)。周围浸润组MD、Dr、Da显著低于无周围浸润组,Ka显著高于无周围浸润组(P<0.05)。MD、Dr、Da、Ka评价肝癌周围浸润的AUC分别为0.749、0.733、0.720、0.685。结论DKI技术对肝癌周围浸润的评估有较高价值,其中MD、Dr、Da、Ka可作为评价肝癌患者是否存在周围浸润的重点观察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实质 癌细胞周围浸润 扩散峰度成像
下载PDF
基于SpringBoot框架和CNN-SVM算法的浸润性肺腺癌细胞的初步诊断筛选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冉 杨军 +1 位作者 宁玉富 葛润 《无线互联科技》 2023年第22期58-61,共4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SpringBoot框架和CNN-SVM算法的浸润性肺腺癌细胞的初步诊断筛选系统模型,以解决浸润肺腺癌细胞难以识别病理HE图像,分割耗时长问题,为早期及时发现浸润肺腺癌细胞,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和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提供有效手...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SpringBoot框架和CNN-SVM算法的浸润性肺腺癌细胞的初步诊断筛选系统模型,以解决浸润肺腺癌细胞难以识别病理HE图像,分割耗时长问题,为早期及时发现浸润肺腺癌细胞,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和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提供有效手段。该系统主要是采用SpringBoot+Vue框架相结合,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以Vue前端开发,基于CNN-SVM相结合对病理HE图像进行识别。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图像中的癌细胞,为医生提供一种更加便捷、准确、高效的初步诊断筛选系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浸润性肺腺癌细胞 SpringBoot+Vue
下载PDF
TIMP3超表达抑制癌细胞株浸润并诱导其凋亡
11
作者 BakerAH 《消化外科》 CSCD 1999年第1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抑瘤作用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 癌细胞浸润
下载PDF
CNN-SVM算法在浸润性肺腺癌细胞初步诊断筛选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马志强 孙浩 +1 位作者 宁玉富 杨军 《信息与电脑》 2023年第12期162-165,共4页
为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浸润性肺腺癌,提高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患者的早期检测的准确率,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初步诊断筛选模型。该诊断筛选模... 为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浸润性肺腺癌,提高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患者的早期检测的准确率,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初步诊断筛选模型。该诊断筛选模型通过对病理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图像进行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并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分类判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动识别和标记图像中的癌细胞,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初步诊断结果,辅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与其他方法相比,设计方法的分类准确率更高,泛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SVM) 浸润性肺腺癌细胞 诊断筛选
下载PDF
提高脑膜癌病的诊断水平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新高 赵性泉 王拥军 《疑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21-322,共2页
关键词 脑膜癌病 生存期 诊断水平 癌肿 疾病认识 肿瘤患者 癌细胞浸润 MC
下载PDF
脑膜癌病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振亭 戚晓昆 +1 位作者 钱海蓉 熊斌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98-398,共1页
关键词 脑膜癌病 癌细胞浸润 癌性脑膜炎 癌转移 脊髓 患者 弥漫性 特殊形式 独立
下载PDF
骨髓转移癌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栗瑞敏 张小芳 +1 位作者 刘春海 李雪政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2期276-278,共3页
骨髓转移癌(MCBM)是指非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播散转移至骨髓形成转移灶,骨髓被癌细胞浸润造成骨髓结构的破坏和造血功能的紊乱,从而引起血象及骨髓象改变[1]。但有时临床上有些原发肿瘤的症状不典型或原发灶不明确,... 骨髓转移癌(MCBM)是指非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播散转移至骨髓形成转移灶,骨髓被癌细胞浸润造成骨髓结构的破坏和造血功能的紊乱,从而引起血象及骨髓象改变[1]。但有时临床上有些原发肿瘤的症状不典型或原发灶不明确,患者常因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异常,特别是不明原因的三系降低来就诊,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容易引起误诊、漏诊[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转移癌 骨髓检查 癌细胞浸润 实验室诊断 非造血组织 骨髓细胞学检查 造血功能 原发灶不明 骨髓涂片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老年结肠癌患者D-二聚体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欣 裴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878-879,共2页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结肠癌的发生有老龄化的趋势。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已有许多研究提示,恶性肿瘤患者体内有凝血异常,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癌细胞浸润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明确结肠癌...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结肠癌的发生有老龄化的趋势。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已有许多研究提示,恶性肿瘤患者体内有凝血异常,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癌细胞浸润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明确结肠癌患者肿瘤进展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并加以干预可能是预防患者转移、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体 结肠癌患者 肿瘤进展 老年结肠癌 肿瘤分化程度 癌细胞浸润 消化道肿瘤 影响因素 凝血异常 凝血功能亢进
下载PDF
TGF-β/Smad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作用及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闫鹏 达林泰 德乐黑巴特尔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541-544,共4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粘附、血管生成、免疫监视和存活等。在恶性肿瘤中TGF-β/Smads有过表达,TGF-β通过促进血管生成与炎症、诱发免疫逃逸、促进上...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粘附、血管生成、免疫监视和存活等。在恶性肿瘤中TGF-β/Smads有过表达,TGF-β通过促进血管生成与炎症、诱发免疫逃逸、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等多种机制来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TGF-β/Smads与癌症发生、恶性进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TGF-β/smads信号通路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S蛋白 恶性肿瘤 上皮-间充质转换 癌细胞浸润和转移
下载PDF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峰 吕春堂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神经侵袭(neural invasion,NI),或神经周围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即神经束膜内出现癌细胞浸润,是某些恶性肿瘤的一种扩散生长方式.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有沿神经侵袭的特性.近年来人们发现,这一特性是影... 神经侵袭(neural invasion,NI),或神经周围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即神经束膜内出现癌细胞浸润,是某些恶性肿瘤的一种扩散生长方式.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有沿神经侵袭的特性.近年来人们发现,这一特性是影响该肿瘤患者复发和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1,2],甚至有学者认为肿瘤的神经侵袭是除肿瘤局部浸润、血路播散、淋巴道转移、体腔种植四种途径之外的第五种扩散转移方式.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的发生机制与其他四种肿瘤播散方式一样,它的发生发展是内在依据、外部条件和促进因素彼此作用的复杂的综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神经侵袭 神经束 腺样囊性癌 肿瘤患者 癌细胞浸润 研究进展 预后因素 生长方式 发现 生存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芦映红 金润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临床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内分泌 癌细胞浸润 细胞分泌 神经细胞 神经损伤
下载PDF
直肠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跃明 陈创奇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直肠癌是发生在直乙交界和齿状线之间的直肠黏膜上皮细胞源性恶性肿瘤,占我国大肠癌病例的50%~60%,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病率中居第2位^([1,2])。直肠癌的治疗经历数百年历史,从18世纪经会阴部切除处理,到19世纪经肛门和经骶尾部入路直... 直肠癌是发生在直乙交界和齿状线之间的直肠黏膜上皮细胞源性恶性肿瘤,占我国大肠癌病例的50%~60%,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病率中居第2位^([1,2])。直肠癌的治疗经历数百年历史,从18世纪经会阴部切除处理,到19世纪经肛门和经骶尾部入路直肠癌局部切除术(Kraske手术),再到20世纪的Mile's手术、Hartmann手术、Dixon手术、Bacon手术、Park's手术等经典术式的确立,以及直肠癌放化疗等治疗方式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模式,但根治性手术始终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方式.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 sorectalexcision,TME)、环周切缘(circumfe rential resectionmargin,CRM)、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等现代手术观点的提出,以及吻合器等手术器械的发展,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理念已从单纯肿瘤切除、救治生命转变为既要保证最佳的肿瘤根治效果,又要尽可能保护肛门及泌尿生殖器官的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治疗 局部切除术 治疗经历 手术入路 齿状线 肠黏膜上皮 肛门直肠 腹腔镜手术 癌细胞浸润 传统开腹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