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明原因早期癫性脑病的遗传基础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彭镜 尹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8-583,共6页
早期癫性脑病(early-onset epileptic encephalopathies,EEEs)是指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出现持续的癫性活动,从而导致认知、运动全面发育落后,自闭症等灾难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基因突变及拷贝数变异(rare copy number v... 早期癫性脑病(early-onset epileptic encephalopathies,EEEs)是指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出现持续的癫性活动,从而导致认知、运动全面发育落后,自闭症等灾难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基因突变及拷贝数变异(rare copy number variants,CNV)与本病密切相关。文章介绍国际抗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确认的、但病因不明的6种EEEs遗传研究进展,以及CNVs与EEEs的关系,以提高儿科神经专科医师对病因不明确的EEEs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癫性脑病 临床表型 基因型
下载PDF
ACTL6B基因变异致发育性癫癎性脑病76型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晗 黄炳龙 +3 位作者 李承燕 王优 荣诗雯 敖当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42,共2页
1病例资料男,2月3日龄,因“反复抽搐9 d”收治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我院)。患儿于1月24日龄首次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凝视,双上肢屈曲抖动,偶见双下肢抖动,以右侧为主,持续20~40 s后自行缓解,每天1~2次。1周后患儿发作频... 1病例资料男,2月3日龄,因“反复抽搐9 d”收治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我院)。患儿于1月24日龄首次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凝视,双上肢屈曲抖动,偶见双下肢抖动,以右侧为主,持续20~40 s后自行缓解,每天1~2次。1周后患儿发作频繁,每天4次,遂至我院。患儿系G1P1,足月剖腹产出生,出生体重2900 g,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窒息抢救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医学中心 APGAR评分 窒息抢救 例报告 基因变异 例资料 出生体重
下载PDF
CHD2基因相关新生儿期癫■性脑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畅 吴冰冰 +4 位作者 王慧君 戴仪 王来栓 周文浩 杨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CHD2基因相关的癫■性脑病发病年龄与基因型关联性特点,提高CHD2致病变异可致早期癫■性脑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癫■性脑病患儿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以"CHD2基因"为关键词... 目的探讨CHD2基因相关的癫■性脑病发病年龄与基因型关联性特点,提高CHD2致病变异可致早期癫■性脑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癫■性脑病患儿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以"CHD2基因"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CHD2"为基因名称检索HGMD数据库,并以"CHD2gene"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1月29日,总结CHD2缺陷致癫■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结果患儿男,在新生儿期表现为惊厥发作、肌张力异常及喂养困难,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提示CHD2基因存在新发可能致病变异[NM_001271:exon31:c.3951G>C(p.L1317F)]。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外已报道CHD2基因致病病例67例,均尚未见新生儿期出现明显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但61.1%(11/18)病例存在癫■起病前神经发育障碍的病史。结合已报道病例及本文病例,癫■首次发作年龄为6个月以内(含6个月)共3例,均为错义突变;首次发作年龄6个月以上19例,其中5例为错义突变(26.3%)。结论 CHD2基因缺陷致癫■性脑病可在新生儿期即出现惊厥发作。CHD2基因的错义变异可能有引起癫■早期发作的倾向。仅表现为神经发育障碍,而无癫■发作的患儿,也应考虑可能携带CHD2致病变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性脑病 新生儿 突变 CHD2基因
下载PDF
STXBP1基因突变致癫性脑病8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路通 杜晓楠 +3 位作者 吴冰冰 周浩 李春培 王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总结STXBP1基因突变所致的癫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且基因诊断为STXBP1基因突变的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和疗效。结... 目的总结STXBP1基因突变所致的癫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且基因诊断为STXBP1基因突变的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和疗效。结果 8例STXBP1基因突变致癫性脑病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女各4例,起病年龄为生后2 d至6月龄(中位数为生后15 d)。8例均存在发育落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欠佳、眼示踪较差,2例角弓反张,1例皮肤黝黑、阴囊着色较深。脑电图波形:4例为暴发抑制,3例为高峰失律,1例为两侧较多痫样放电。2例行DST(智力及发育筛查),DQ(发育商)和MI(智商指数)均<50。1例合并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腹部B超示肾上腺皮质均质性增大。1例合并孤独症。8例共检测到7个STXBP1基因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4个,无义突变2个,移码突变1个。c.1216C>T(p.R406C)、c.246G>A(p.K82K)、c.1702G>A(p.G568S)和c.54delG位点此前未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收录,经软件预测均为有害突变; c.1439C>T(p.P480L)、c.585 C>G(p.Y195X)和c.1162C>T(p.R388X)为HGMD已收录的致病位点。4例诊断为大田原综合征,3例为WEST综合征,1例为不能分类的癫综合征。经过单药或联合治疗,5例得到临床发作控制,3例表现为药物难治性癫。结论 STXBP1基因突变相关的癫性脑病是严重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肾上腺增大可能为其新的表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XBP1基因 癫性脑病 大田原综合征 WEST综合征 儿童
下载PDF
胼胝体全段一期切开治疗癫疒间性脑病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云林 王晓飞 +9 位作者 郑瑞峰 刘庆祝 马康平 代金东 张景 刘卫芳 陈卉 夏竑 周震 王磊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索胼胝体全段一期切开的安全性,观察该术式治疗癫疒间性脑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37例癫疒间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经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和神经心理学综合评估后,于全麻下额部切口、经前纵裂入路... 目的探索胼胝体全段一期切开的安全性,观察该术式治疗癫疒间性脑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37例癫疒间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经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和神经心理学综合评估后,于全麻下额部切口、经前纵裂入路显微镜下一期切开胼胝体全段。依Engel分级标准评判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8~34个月,Engel-Ⅰ级3例,Engel-Ⅱ级25例,Engel-Ⅲ级7例,Engel-Ⅳ级2例,手术总有效率达75.7%。跌倒发作、强直发作、痉挛发作和强直-阵挛发作的有效率分别为86.2%、77.5%、61.6%和40.8%。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术后并发症,缄默11例、轻偏瘫7例、颅内感染1例。其中13例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后1月内痊愈,1例患者仍遗留轻偏瘫。结论胼胝体全段一期切开安全、微创,无新发并发症;它能有效减少癫疒间性脑病的癫疒间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全段切开 一期手术 疒间 疒间发作
下载PDF
基因变异所致早发癫■性脑病患儿临床特点及相关基因表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玮 郁莉斐 +1 位作者 蒋丽军 李清峰 《中国医药》 2021年第7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分析基因变异所致早发癫■性脑病(EIE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基因表型,指导EIEE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及遗传咨询。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基因变异所致EIEE的1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含年龄、性... 目的分析基因变异所致早发癫■性脑病(EIE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基因表型,指导EIEE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及遗传咨询。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基因变异所致EIEE的1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含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脑电图和头颅磁共振成像表现、基因表型等,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结果EIEE起病年龄小,癫■发作类型多样,发育落后,治疗困难,脑电图严重异常,可导致相应的癫■综合征出现。检出基因类型为Dravet综合征:SCN2A1例、SCN1A 3例;婴儿痉挛症:GABRA1、ARX、ALG13各1例;尚未明确命名的非综合征性EIEE:CDKL5、STXBP1、KCNQ2、SCN2A、KCNA2、CACNA1A、SLC9A6各1例。结论EIEE患儿癫■发作类型多样,发育落后,应及早完善基因筛查,以指导治疗和预后及遗传咨询,从而加强优生优育,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 基因变异 临床特点 基因表型
下载PDF
伴发脑病的成人全面性癫癎电一临床分析
7
作者 吴英 李晶 +4 位作者 崔志堂 许鑫 滕晔 高秀丽 曹丽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34-138,142,共6页
目的对伴发脑病的全面性癫癎成年病人作电生理学与临床症状学分析。方法:入选标准:①18岁以上明确诊断全面性癫癎的患者;②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检查明确有精神发育迟滞及不同程度残障... 目的对伴发脑病的全面性癫癎成年病人作电生理学与临床症状学分析。方法:入选标准:①18岁以上明确诊断全面性癫癎的患者;②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检查明确有精神发育迟滞及不同程度残障的癫癎患者,进行了长时间视频脑电图+肌电多导仪(以下简称长时间V-EEG+EMG多导仪)监测,记录间歇期EEG及发作时同步V—EEG+EMG。结果:符合条件的6例患者共记录到64次临床发作:轴肌强直发作19次,短暂性强直发作8次,不典型失神发作1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次,轴肌肌阵挛发作20次,眼睑肌阵挛10次,右侧上肢肌阵挛发作1次,无法分类的发作1次。6例患者中有5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结论:年龄依赖性癫癎性脑病患者发病早期的诊断及癫癎发作分型并进行长期的电生理学临床症状学随访到成年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 电图(EEG) 肌电图(EMG) 精神发育迟滞
下载PDF
基于规范化诊治与管理的234例儿童癫■性脑病病例系列报告
8
作者 李奕洁 杜晓楠 +4 位作者 吴冰冰 姜永辉 郑静 陈光福 王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癫■性脑病(EE)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EE的临床资料,行病因学分析,并随访其疗效及预后。结果 234例EE患儿,包括West综合征92例,Dravet综合征53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32例,Landau-Kleffner综合征15例,大田原综... 目的探讨儿童癫■性脑病(EE)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EE的临床资料,行病因学分析,并随访其疗效及预后。结果 234例EE患儿,包括West综合征92例,Dravet综合征53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32例,Landau-Kleffner综合征15例,大田原综合征13例,伴睡眠期持续棘慢波的癫■性脑病10例,肌阵挛-失张力癫■2例,Rasmussen综合征2例,15例未能归为已知的癫■综合征。病因:遗传相关67.9%(基因诊断明确为遗传性31.2%),结构性12.0%,感染性4.7%,代谢性和免疫性各0. 9%,病因不明19. 2%。治疗有效率:药物33. 8%(79/234),生酮饮食47. 3%(35/74),外科手术60.0%(3/5),迷走神经刺激术(VNS) 44.4%(4/9);综合治疗(单纯药物治疗或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生酮饮食/外科手术/VNS治疗)有效率48.7%。预后:发病后首次智能发育评估,223例(95.3%)存在发育异常;治疗后(随访病程中位数44月)智能发育随访,215例(91.9%)存在发育异常。结论遗传性病因是EE的首要病因,仅1/3抗癫■药物治疗有效,随访发现智能发育异常率高,总体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PACS2基因变异致婴儿癫癎性脑病(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刘康 王薇 +2 位作者 刘学芳 李静洁 孙素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PACS2基因变异致婴儿癫癎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ACS2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癎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儿为女性,11月龄,因“反复抽搐发作1个月”入院。患儿起病前发育... 目的探讨PACS2基因变异致婴儿癫癎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ACS2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癎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儿为女性,11月龄,因“反复抽搐发作1个月”入院。患儿起病前发育基本正常。入院后相关检查:心肌酶轻度增高,视频脑电图显示醒期和睡期双侧后头部阵发2 Hz慢波,清醒期阵发双侧后颞区快波节律,有时可演变为棘波节律。血、尿遗传代谢病筛查未见异常。家系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发现患儿PACS2基因存在c.598G>A(p.Glu200Lys)新发杂合变异(NM_001100913.3),Sanger测序验证其父母均未检测到该基因变异。予以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后癫癎发作控制,运动发育基本正常,语言发育显著落后。结论PACS2基因c.598G>A变异是婴儿癫癎性脑病的致病性变异,该变异位点既往未见报道,扩充了PACS2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S2基因 婴儿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热性惊厥、癫癎与疫苗接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虎 陈静 郑帼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00-302,315,共4页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人们关注疫苗接种的重点已经从疫苗接种是否有效预防疾病转变为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有关儿童癫癎与疫苗接种的时序性关联的报道严重影响疫苗接种计划的进行,为此意大...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人们关注疫苗接种的重点已经从疫苗接种是否有效预防疾病转变为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有关儿童癫癎与疫苗接种的时序性关联的报道严重影响疫苗接种计划的进行,为此意大利抗癫癎联盟联合意大利儿科协会、小儿神经科协会、小儿神经精神科协会分析评价了MEDLINE和Cochrane Library(考克兰图书馆)数据库涉及疫苗接种后惊厥、癫癎性脑病的文献,包括脊髓灰质炎、肺炎链球菌、百白破、脑膜炎球菌、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流感、甲肝、乙肝、结核、人乳头状瘤病毒等疫苗,2013年发布了癫癎与疫苗接种意大利指南,主要回答热性惊厥、癫癎、癫癎性脑病与疫苗接种的关系,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惊厥
下载PDF
60例不明原因早期癫癎性脑病临床特点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玉平 彭镜 +3 位作者 王颖 陈云 吴丽文 尹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早期癫癎性脑病(EEEs)患儿临床特点,并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寻找致病性微缺失/重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60例不明原因EEE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集患儿及其父母样本,应用SNP array技术对患儿进行全...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早期癫癎性脑病(EEEs)患儿临床特点,并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寻找致病性微缺失/重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60例不明原因EEE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集患儿及其父母样本,应用SNP array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验证及父母来源分析,寻找可疑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结果 60例不明原因EEEs患儿诊断婴儿痉挛症34例,大田原综合征3例,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癎3例,余20例分型不明确。77%患儿伴有中重度智力障碍。颅脑影像学检查提示35%患儿脑发育不良或脑萎缩。54例患儿中,17%有小头畸形。经治疗28例患儿癫癎控制,16例未控制,5例死亡,1例失访。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结果:5人发现7个致病性或可疑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结论不明原因EEEs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可发现致病性或可疑致病性拷贝数变异,丰富癫癎脑病基因型数据库,促进对不明原因EEEs病因学的进一步认识,为患者家庭再生育的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临床特点 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儿童
原文传递
癫癎性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志仙 张月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54-958,共5页
癫癎性脑病为癫癎性异常本身引起的进行性脑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起病于新生儿早期的早期肌阵挛脑病和大田原综合征,起病于婴儿期的West综合征和Dravet综合征,起病于婴儿和儿童早期的非进展性脑病中的肌阵挛持续状态,起病于儿童与青少年时... 癫癎性脑病为癫癎性异常本身引起的进行性脑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起病于新生儿早期的早期肌阵挛脑病和大田原综合征,起病于婴儿期的West综合征和Dravet综合征,起病于婴儿和儿童早期的非进展性脑病中的肌阵挛持续状态,起病于儿童与青少年时期的Lennox-Gastaut综合征、Landau-Kleffner综合征和癫癎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随着研究的深入,婴儿游走性局限性癫癎和伴多个独立棘波灶的严重癫癎也被推荐归纳入癫癎性脑病的范畴.现对癫癎性脑病的临床、病因、脑电图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图 治疗
原文传递
早发癫(痫)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慧 王爽 +2 位作者 李珊 崔晨 秦炯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68-273,共6页
早发癫(痫)性脑病(early-onset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EE)是指一组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起病的严重癫(痫)综合征,为药物难治性全面或局灶发作性癫(痫),脑电图存在频繁而广泛的异常放电,常伴随严重发育迟缓和行为异常.发作间... 早发癫(痫)性脑病(early-onset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EE)是指一组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起病的严重癫(痫)综合征,为药物难治性全面或局灶发作性癫(痫),脑电图存在频繁而广泛的异常放电,常伴随严重发育迟缓和行为异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改变具有年龄依赖性,并与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密切相关.EEE主要包括早期肌阵挛脑病、大田原综合征、婴儿严重游走性局灶性癫(痫)、婴儿痉挛症及Dravet综合征.EEE的病因具有异质性,多数仍不明确,对多种抗癫(痫)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反应欠佳.EEE预后不良,多数患儿遗留有严重智力运动发育落后,部分甚至存在猝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痫) (痫)综合征 治疗
原文传递
癫痫性脑病相关基因的致病潜力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娜 林志坚 +1 位作者 廖卫平 Wang J 《癫痫杂志》 2018年第4期374-374,共1页
背景 癫痫性脑病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遗传异质性和年龄依赖性的难治性癫痫综合征,其发生率约占婴幼儿新诊断癫痫的40%。绝大部分癫痫性脑病患者为散发,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尽管二代测序已在癫痫性脑病中检测出大... 背景 癫痫性脑病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遗传异质性和年龄依赖性的难治性癫痫综合征,其发生率约占婴幼儿新诊断癫痫的40%。绝大部分癫痫性脑病患者为散发,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尽管二代测序已在癫痫性脑病中检测出大量新生变异,但评估这些基因变异的致病性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在评估患者个体所测的基因变异的致病性之前,评估该基因在癫痫性脑病中的致病潜力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基因 评估 基因变异 临床异质 痫综合征 年龄依赖
原文传递
47例不明原因婴儿期癫癎性脑病的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春苗 夏桂枝 任榕娜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婴儿期癫癎性脑病(EE)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以47例不明原因婴儿期EE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所有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47例患儿中23例检出基因突变,其中13例为新发突变、10例为父亲或母亲存...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婴儿期癫癎性脑病(EE)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以47例不明原因婴儿期EE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所有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47例患儿中23例检出基因突变,其中13例为新发突变、10例为父亲或母亲存在杂合突变。23例基因突变阳性患儿中,17例检出EE相关基因突变(14例为离子通道类基因突变),2例检出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相关基因突变,2例检出脑结构异常相关基因突变,2例检出精神智力发育迟滞相关基因突变。结论婴儿期EE可能存在基因突变,以离子通道类基因突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 婴儿
原文传递
钠钾通道基因突变致早发癫■性脑病患儿的表型分析
16
作者 李婷婷 戴园园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0年第5期502-509,共8页
目的分析钠钾离子通道基因突变致早发癫■性脑病(EIEE)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26例通过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发现致病性钠钾离子通道基因突变EIE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 目的分析钠钾离子通道基因突变致早发癫■性脑病(EIEE)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26例通过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发现致病性钠钾离子通道基因突变EIE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钠钾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的EIEE患儿中,男14例、女12例;发病年龄2 d至5个月;24例为新生突变,2例为遗传性突变;Dravet综合征14例(53.8%),大田原综合征3例(11.5%),婴儿痉挛症2例(7.7%),婴儿痉挛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1例(3.8%),非综合征性早发癫■性脑病6例(23.1%)。基因检测提示SCN1A基因突变最多,16例未见报道新发位点突变。治疗后8例(30.8%)癫■发作完全控制,10例(38.5%)癫发作部分控制(发作频率减少≥50%),8例(30.8%)癫■发作未控制(发作频率减少<50%)。结论 EIEE涉及多种癫■综合征,以Dravet综合征最常见,与多种钠钾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以SCN1A基因突变多见,发现16例未见报道的新发位点突变,丰富了EIEE的离子通道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 钠钾通道 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婴儿恶性游走性部分性癫癎综合征研究进展
17
作者 马凯(综述) 华青(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3年第6期592-595,共4页
婴儿恶性游走性部分性癫癎综合征是在婴儿期发病的一种严重的癫癎性脑病,1995年由Coppola等首次报道,目前世界共有近80例报道,国内暂无报道.目前该综合征病因不明,早期诊断困难,传统抗癫癎药物疗效不佳.该文就婴儿恶性游走性部分性癫癎... 婴儿恶性游走性部分性癫癎综合征是在婴儿期发病的一种严重的癫癎性脑病,1995年由Coppola等首次报道,目前世界共有近80例报道,国内暂无报道.目前该综合征病因不明,早期诊断困难,传统抗癫癎药物疗效不佳.该文就婴儿恶性游走性部分性癫癎综合征可能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走部分 电图
原文传递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ith status epileptics: A case report 被引量:3
18
作者 Hiroto Tanaka Hiroki Ueda +3 位作者 Yohei Kida Hiroko Hamagami Tomikimi Tsuji Masakazu Ichinos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793-1794,共2页
A 62-year-old male with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due to hepatitis C virus developed severe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ith status epileptic us. The blood ammonia level on admission was more than twice the normal leve... A 62-year-old male with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due to hepatitis C virus developed severe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ith status epileptic us. The blood ammonia level on admission was more than twice the normal level. Brai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ere normal. In addition, electroencephalogram showed diffuse sharp waves, consistent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The status epilepticus was resolved after antiepileptic therapy (phenytoin sodium) and treatment for hepatic encephalopathy (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The blood ammonia level normalized with the clinical improvement and the patient did not have a recurrence of status epilepticus after the end of the antiepileptic treatment. Additionally,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showed normal findings. Thus, we diagnosed the patient as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ith status epilepticus. We consider the status epilepticus of this patient to a rare and interesting finding in hepatic encephal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us epilepticus Hepatic encephalopathy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ELECTROENCEPHALOGRAM
下载PDF
Electrocorticography-Guided Surgical Treatment of Solitary Supratentori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with Secondary Epilepsy 被引量:2
19
作者 Chao Wang Chao You +3 位作者 Guo-qiang Han Jun Wang Yun-biao Xiong Chuang-xi Li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electrocorticographic(ECoG) monitor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olitary supretentori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with secon...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electrocorticographic(ECoG) monitor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olitary supretentori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with secondary epilepsy. 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36 patients with solitary supratentori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and secondary epilepsy who underwent surgery with intraoperative ECoG monitor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between January 2004 and January 2008. The patients were composed of 15 males and 21 females, aged between 8 and 52 years(mean age 27.3±2.8 years) at the time of surgery. Epilepsy history, the type of epilepsy at the presentation, lesion location, the incidence of residu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ndicated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and hippocampal sclerosis in 36 and 5 cases, respectively. Neuronal degeneration, gl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were found in all the resected cerebral tissues of extended lesionectomy of residual epileptic foci. Lesionectomy, anterior temporal lobectomy, anterior temporal lobectomy plus cortical thermocoagulation, extended lesionectomy, extended lesionectomy plus cortical thermocoagulation were performed in 4, 4, 1, 14, and 13 cases, respectively. Residu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were captured in 9 out of the 14 patients who had additional cortical thermocoagulation. According to Engle class for postoperative outcomes, 27 cases were class I(75.00%), 5 were class II(13.89%), 2 were class III(5.56%), and 2 were class IV(5.56%), thu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class I+class II) was 88.89%. Neither of epilepsy history, the type of epilepsy, and the location of cavernous malform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outcomes(P>0.05).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residu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and outcomes(P=0.041). Conclusions Intraoperative ECoG monit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and the resection of residual epileptic foci could produce good result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upratentori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 with secondary epilepsy. Postoperative residu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could be a useful predictor for evaluating the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ORTICOGRAPHY cavernous malformation EPILEPSY
下载PDF
婴儿痉挛共识解读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虎 郑帼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78-980,共3页
婴儿痉挛是小儿常见的癫癎性脑病之一,常影响小儿精神运动发育,其诊断及治疗一直是个挑战。美国婴儿痉挛研究小组先后于2004年、2010年发布了婴儿痉挛共识,对于指导临床医师处理婴儿痉挛有重要参考价值,现结合近年来癫癎相关研究进展,... 婴儿痉挛是小儿常见的癫癎性脑病之一,常影响小儿精神运动发育,其诊断及治疗一直是个挑战。美国婴儿痉挛研究小组先后于2004年、2010年发布了婴儿痉挛共识,对于指导临床医师处理婴儿痉挛有重要参考价值,现结合近年来癫癎相关研究进展,介绍婴儿痉挛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痉挛 促皮质素 氨己烯酸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