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行为问题和自我意识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董斌 周农 尹世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行为问题和自我意识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对68例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进行评定,并将结果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回归... 目的探讨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行为问题和自我意识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对68例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进行评定,并将结果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回归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异常检出率为44.12%,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且突出表现在多动(20.59%)、交往不良(14.71%)和强迫行为(14.71%)等因子。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幸福与满足等因子的分值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对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起病年龄和癫痫发作控制情况等多个变量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癫痫发作控制与否是影响其精神行为问题的最显著的因素。而性别与起病年龄也是显著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存在精神行为问题,且自我意识水平偏低。癫痫儿童的精神问题受着癫痫发作控制情况、起病年龄和性别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病理学 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自我评价方案 儿童行为
下载PDF
癫痫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宏 吴海琴 +3 位作者 张桂莲 展淑琴 张茹 王虎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研究癫痫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在癫痫持续状态后不同时间点激活的特点。方法:采用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及免疫组化方法比较不同时间点OX-42阳性细胞的增殖及形态变化。结果:小胶质细胞在癫痫持续状态(SE)后被激活;OX-42阳性细胞在SE 3... 目的:研究癫痫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在癫痫持续状态后不同时间点激活的特点。方法:采用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及免疫组化方法比较不同时间点OX-42阳性细胞的增殖及形态变化。结果:小胶质细胞在癫痫持续状态(SE)后被激活;OX-42阳性细胞在SE 3~7 d时增加达到一个峰值,7~14 d时细胞的增加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而14 d以后增加的OX-42阳性细胞逐渐下降,大约在21 d时细胞数恢复到较先前稍高的水平。结论:癫痫发作后的炎症病理损伤与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构成癫痫炎症损伤机制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药理学 癫痫/病理学 小神经胶质细胞/病理学 模型 动物 炎症 时间因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癫痫鼠外周血磷酸化S6蛋白检测及意义
3
作者 范苗 董淑敏 +4 位作者 邹心怡 郑博远 黄玉润 王健达 曾玲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明确癫痫发作后外周血与脑组织中核糖体磷酸化S6蛋白( P-S6 )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取出生后5~6周龄的C57BL/6小鼠30只和SD大鼠22只,采用红藻氨酸腹腔注射诱导癫痫发作。建立P-S6蛋白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用以检测小鼠及大鼠外... 目的:明确癫痫发作后外周血与脑组织中核糖体磷酸化S6蛋白( P-S6 )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取出生后5~6周龄的C57BL/6小鼠30只和SD大鼠22只,采用红藻氨酸腹腔注射诱导癫痫发作。建立P-S6蛋白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用以检测小鼠及大鼠外周血中mTOR信号通路下游P-S6蛋白的变化,同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脑组织中P-S6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脑组织与外周血中P-S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对大鼠外周血P-S6蛋白的表达与癫痫发作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癫痫小鼠外周血和脑组织中 P-S6 的含量明显增高,其表达量分别升高至对照组的(1.49±0.45)倍( P <0.05)和(2.55± 0.66 )倍( P <0.01);外周血中P-S6的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均 P <0.01),与脑组织中P-S6蛋白表达具有一致性( r = 0.8474 , P <0.01)。大鼠自身致痫前后外周血中P-S6含量明显增加,由14.89±9.75增加至52.35±21.72( P <0.01),与大鼠脑组织P-S6蛋白表达变化一致( r =0.9385, P <0.01),且外周血P-S6含量的变化与癫痫发作等级呈正相关。结论:癫痫鼠外周血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与脑组织中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通过检测外周血P-S6的表达水平可准确反映脑组织中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病理学 癫痫/血液 脑/解剖学和组织学 蛋白激酶类/生理学 磷蛋白磷酸酶类/代谢 流式细胞术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癫痫患者血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帆 顾仁骏 张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3574-3575,共2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痫性发作后对神经元和血脑屏障的损伤。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癫痫患者在痫性发作后2 d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与非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症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CSF中MBP较对照组升高,...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痫性发作后对神经元和血脑屏障的损伤。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癫痫患者在痫性发作后2 d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与非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症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CSF中MBP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但血清中MBP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后脑脊液中MBP升高,提示痫性发作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而血中MBP正常,提示血脑屏障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血液/脑脊髓液/病理学 髓磷脂碱性蛋白质类/血液/脑脊髓液 血脑屏障/病理学 人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青霉素致痫大鼠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琳娜 白洁 刘红梅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癫痫的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青霉素制作癫痫模型,以苯巴比妥为作阳性对照,观察氧化苦参碱的药理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中、高剂量组可延长癫痫大鼠惊厥潜伏期,明显减轻大鼠痫样发作程度;氧化苦参碱低、中、...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癫痫的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青霉素制作癫痫模型,以苯巴比妥为作阳性对照,观察氧化苦参碱的药理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中、高剂量组可延长癫痫大鼠惊厥潜伏期,明显减轻大鼠痫样发作程度;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和剂量组大鼠皮层脑电图均有明显改变;在青霉素致痫后,光、电镜观察可见神经细胞肿胀,细胞器的损伤等改变,使用氧化苦参碱后神经元细胞肿胀明显减轻,细胞器等损伤能够得到改善;氧化苦参碱中、高剂量组能降低癫痫大鼠脑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氧化苦参碱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病理学 苦参碱/药理学 脑电图 大鼠
下载PDF
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结构内SYN和GFAP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韩艺 徐富翠 +1 位作者 黄吉春 王巧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8-1121,1145,共5页
目的:研究马桑内酯所致癫痫持续状态下海马结构内突触体素(SYN)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癫痫的发生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对照组,采用马桑内酯(50μg/kg)侧脑室注射法建立急性癫痫... 目的:研究马桑内酯所致癫痫持续状态下海马结构内突触体素(SYN)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癫痫的发生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对照组,采用马桑内酯(50μg/kg)侧脑室注射法建立急性癫痫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癫痫持续状态下SYN和GFAP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海马结构各区突触体素阳性免疫反应产物的密度较对照组普遍增加,尤以CA3区苔藓纤维层和齿状回分子层内带为甚(P<0.05)。②模型组海马结构内GFAP免疫反应阳性的胶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其平均光密度、胞体截面积和周长均显著增强或增大(P<0.05),GFAP免疫反应性增强。结论:突触体素表达的增强可能易化了神经递质的装载和释放,与癫痫持续状态的维持和加重相关。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持续状态中可能主要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化学诱导 内酯类/药物作用 癫痫/病理学 钙结合蛋白质类/代谢 纤维相关胶原类/代谢 海马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