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登岳阳楼》留白艺术效果分析 |
牛晓利
|
《中学语文》
|
2024 |
0 |
|
2
|
在混合式教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杜甫《登岳阳楼》公开课为例 |
吴云洁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 |
1
|
|
3
|
同登岳阳楼,两种风格别样情——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杜甫《登岳阳楼》比较浅析 |
绳传冬
|
《职业技术》
|
2006 |
0 |
|
4
|
试析《登岳阳楼》中的留白效应 |
胡春莲
|
《鄂州大学学报》
|
2013 |
0 |
|
5
|
沉郁悲凉家国情——重读杜甫《登岳阳楼》 |
程亚恒
|
《语文教学之友》
|
2014 |
0 |
|
6
|
一曲博大而悲恸的挽歌——从《登岳阳楼》看杜甫“仁者爱人”的儒学境界 |
戴琼媛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1997 |
1
|
|
7
|
以言语同义手段看古典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以《登岳阳楼》的教学为例 |
庄平悌
|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8
|
融合信息技术的中职语文诗歌教学过程重塑初探——以杜甫诗《登岳阳楼》教学为例 |
潘盼
|
《教育传播与技术》
|
2021 |
3
|
|
9
|
聚焦“四个维度”,完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以《登岳阳楼》为例 |
洪韵
|
《语文世界(中旬刊)》
|
2022 |
1
|
|
10
|
我心为主,自由自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文本解读 |
吴晓东
|
《语文教学之友》
|
2016 |
0 |
|
11
|
杜甫湖湘诗的代表作——《登岳阳楼》读后 |
林从龙
|
《杜甫研究学刊》
|
1988 |
0 |
|
12
|
杜诗中的“小大之辩”--以《登岳阳楼》为例 |
彭航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3
|
《登岳阳楼》诗意辨 |
詹克文
|
《学语文》
|
2015 |
0 |
|
14
|
《临洞庭》《登岳阳楼》阐释变迁及其诗学意义 |
雷正娟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5
|
异曲同话岳阳楼——《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较赏读 |
白新绘
|
《语文知识》
|
2005 |
0 |
|
16
|
一生漂泊怀天下,孤舟常伴老杜心——《登岳阳楼》“孤舟”意象初探 |
王玉柱
|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2015 |
0 |
|
17
|
杜甫诗歌“虽小而大”——从《登岳阳楼》谈起 |
刘志敏
|
《湖南教育(中旬)(B)》
|
2014 |
0 |
|
18
|
登岳阳楼 |
杜甫
|
《日语知识》
|
2001 |
0 |
|
19
|
《登岳阳楼》中“无”“有”二字的艺术性及其他 |
吴云辉
|
《语文教学之友》
|
2010 |
0 |
|
20
|
乘兴挥洒 气韵生动——李白《夏十二登岳阳楼》鉴赏 |
刘文胜
|
《中学语数外(初中版)》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