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服饰文化词汇英译研究从“头”道来——以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中“巾”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幼玲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古代中国是有名的“衣冠古国”,服饰穿戴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研究文化翻译,对服饰文化翻译研究必不可少,这样的研究对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服饰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 古代中国是有名的“衣冠古国”,服饰穿戴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研究文化翻译,对服饰文化翻译研究必不可少,这样的研究对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服饰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不仅塑造了众多独具个性的英雄形象,书中人物服饰描写也耐人寻味。从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英文名: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中“巾”的翻译入手,探讨登特-杨父子的译文在展现原文服饰文化上的得与失。研究发现,译者对于“巾”的翻译存在前后不一致现象,并多处误译,对中国服饰文化的翻译处理较随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登特-杨父子 《水浒传》 英汉翻译 “巾”
下载PDF
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服饰翻译之商榷——以上衣翻译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幼玲 王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22-125,共4页
服饰是一种看得见却听不到的"无声语言",常被用来象征某种地位,并传播某种信息。我国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翻译的研究不多,对男性服饰翻译研究从未涉及。《水浒传》中人物服饰描写惟妙惟肖,从侧面将人物性格和地位衬托得... 服饰是一种看得见却听不到的"无声语言",常被用来象征某种地位,并传播某种信息。我国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翻译的研究不多,对男性服饰翻译研究从未涉及。《水浒传》中人物服饰描写惟妙惟肖,从侧面将人物性格和地位衬托得一览无余。文章从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中上衣(包括袄、直裰和褙子)翻译入手,分析和探讨译文在展现原文服饰文化上的得与失,以期对中国服饰文化翻译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水浒传》 登特-杨父子 英汉翻译
下载PDF
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中帽、抹额和幞头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幼玲 王金秋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3-67,共5页
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自1994年连续出版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从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头饰中的帽、抹额和幞头的翻译入手,分析和探讨登特-杨父子的译文在展现原文服饰文化上的得与失。发现登特... 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自1994年连续出版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从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头饰中的帽、抹额和幞头的翻译入手,分析和探讨登特-杨父子的译文在展现原文服饰文化上的得与失。发现登特-杨父子的译文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语言幽默诙谐,但从展现原著服饰文化的层面来看,登译《水浒传》有许多不足之处,存在多处因对文章理解错误而误译的现象。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登特-杨父子的翻译策略受其翻译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登特-杨父子 《水浒传》 头饰 幞头 抹额
下载PDF
约翰·登特-杨和亚历克斯·登特-杨译《水浒传》头饰“笠”的英译探讨
4
作者 刘幼玲 杨永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在人物服饰描写方面笔墨浓重,是人物性格和地位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英文名: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中“笠”的翻译为出发点,探索古代头饰“笠”的英译方法和策略。...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在人物服饰描写方面笔墨浓重,是人物性格和地位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英文名: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中“笠”的翻译为出发点,探索古代头饰“笠”的英译方法和策略。研究发现,对于“笠”的翻译,登特-杨先生父子首选“hat”作为译文,只有一处译为“cap”。对比分析二者意义,笔者认为“hat”比“cap”更适合翻译中文的“笠”。译者对于“笠”的翻译,服饰词汇用词前后多处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此外,译文存在误译现象。最后,译者多次对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省略其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水浒传》 登特-杨父子 翻译 “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