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宿松杂岩中白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海龙
宋传中
+4 位作者
李加好
任升莲
王道轩
王微
杨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6-1260,共15页
大别山为印支期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太湖—宿松地区位于大别山东段部位,主要由扬子陆块北缘不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基底和少量浅变质盖层组成。本文选择了宿松杂岩中的白云母进行探针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研究结...
大别山为印支期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太湖—宿松地区位于大别山东段部位,主要由扬子陆块北缘不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基底和少量浅变质盖层组成。本文选择了宿松杂岩中的白云母进行探针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宿松杂岩中的白云母都是2M1型且均为多硅白云母。其中,多硅白云母的晶胞参数b0平均值为9.039,显示宿松杂岩的变质压力为中压—高压。根据宿松杂岩中白云母的显微变形特征可以知道白云母至少存在着两期变形,一期是导致石榴子石压力影形成和白云母右旋的构造作用,应该对应着燕山期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发生平行造山带向东流动的地质事件。另一期是导致白云母形成涡流构造形成的构造作用,这一期构造应该对应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事件。根据白云母中的Ti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可以得出宿松杂岩的变质条件为T=480 ℃~579 ℃,P=0.7~1.2 GPa,属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松杂岩
白云母
多型
白云母ti温度计
多硅
白云母
压力计
晶胞参数
X射线粉晶衍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大别造山带中新县一红安地区的变质变形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海龙
宋传中
+7 位作者
刘国厅
李加好
任升莲
张妍
王微
杨帆
李振伟
袁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0-486,共17页
以商麻断裂为界,大别造山带分为东段和西段,西大别造山带是连接桐柏造山带和大别造山带的纽带。通过对几何学和运动学以及变质环境的研究表明:西大别造山带的形态为一个枢纽向西倾伏的巨型背形构造,且有圈层结构,层间存在滑脱面。...
以商麻断裂为界,大别造山带分为东段和西段,西大别造山带是连接桐柏造山带和大别造山带的纽带。通过对几何学和运动学以及变质环境的研究表明:西大别造山带的形态为一个枢纽向西倾伏的巨型背形构造,且有圈层结构,层间存在滑脱面。西大别地区至少存在着3期构造变形,第一期是南北边界剪切带的形成,第二期是层间滑脱面和榴辉岩透镜体的形成,第三期是晚期的岩体侵入。应力场的统计结果可知,西大别造山带主要受到近南北方向的挤压,统计结果真实地记录了西大别造山带形成时的古应力状态,对应着3期变形的第一期。有限应变测量结果显示,从北向南岩石的变形强度存在着:强变形带→弱变形带→强变形带→弱变形带→强变形带这种强弱变形带交替出现的规律。通过白云母Ti温度计以及多硅白云母压力计结果显示西大别造山带中新县一红安地区岩石的变质条件为T=450℃-620℃,P=1.0-1.6GPa,属于高压蓝片岩相到榴辉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大别造山带
几何学
运动学
背形构造
圈层结构
白云母ti温度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宿松杂岩中白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海龙
宋传中
李加好
任升莲
王道轩
王微
杨帆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6-1260,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272222)资助.
文摘
大别山为印支期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太湖—宿松地区位于大别山东段部位,主要由扬子陆块北缘不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基底和少量浅变质盖层组成。本文选择了宿松杂岩中的白云母进行探针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宿松杂岩中的白云母都是2M1型且均为多硅白云母。其中,多硅白云母的晶胞参数b0平均值为9.039,显示宿松杂岩的变质压力为中压—高压。根据宿松杂岩中白云母的显微变形特征可以知道白云母至少存在着两期变形,一期是导致石榴子石压力影形成和白云母右旋的构造作用,应该对应着燕山期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发生平行造山带向东流动的地质事件。另一期是导致白云母形成涡流构造形成的构造作用,这一期构造应该对应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事件。根据白云母中的Ti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可以得出宿松杂岩的变质条件为T=480 ℃~579 ℃,P=0.7~1.2 GPa,属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
关键词
宿松杂岩
白云母
多型
白云母ti温度计
多硅
白云母
压力计
晶胞参数
X射线粉晶衍射
Keywords
Susong metamorphic complex
Mul
ti
-type of muscovite
ti
-in-muscovite thermometers
Phengite manometers
Lat
ti
ce parameters
X-ray powder diffrac
ti
on
分类号
P575.1 [天文地球—矿物学]
P578.959 [天文地球—矿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大别造山带中新县一红安地区的变质变形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海龙
宋传中
刘国厅
李加好
任升莲
张妍
王微
杨帆
李振伟
袁芳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0-486,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272222,41502193)资助.
文摘
以商麻断裂为界,大别造山带分为东段和西段,西大别造山带是连接桐柏造山带和大别造山带的纽带。通过对几何学和运动学以及变质环境的研究表明:西大别造山带的形态为一个枢纽向西倾伏的巨型背形构造,且有圈层结构,层间存在滑脱面。西大别地区至少存在着3期构造变形,第一期是南北边界剪切带的形成,第二期是层间滑脱面和榴辉岩透镜体的形成,第三期是晚期的岩体侵入。应力场的统计结果可知,西大别造山带主要受到近南北方向的挤压,统计结果真实地记录了西大别造山带形成时的古应力状态,对应着3期变形的第一期。有限应变测量结果显示,从北向南岩石的变形强度存在着:强变形带→弱变形带→强变形带→弱变形带→强变形带这种强弱变形带交替出现的规律。通过白云母Ti温度计以及多硅白云母压力计结果显示西大别造山带中新县一红安地区岩石的变质条件为T=450℃-620℃,P=1.0-1.6GPa,属于高压蓝片岩相到榴辉岩相。
关键词
西大别造山带
几何学
运动学
背形构造
圈层结构
白云母ti温度计
Keywords
The western Dabie orogenic belt, Geometry, Kinema
ti
cs, An
ti
formal structure, Layer structure,
ti
-in-muscovite thermometers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宿松杂岩中白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李海龙
宋传中
李加好
任升莲
王道轩
王微
杨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大别造山带中新县一红安地区的变质变形分析
李海龙
宋传中
刘国厅
李加好
任升莲
张妍
王微
杨帆
李振伟
袁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