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白人文化霸权的藩篱——对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的后殖民解读 被引量:12
1
作者 程静 郭庭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5-88,共4页
 文章运用后殖民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剖析。认为该文以一个黑人少女的精神崩溃和另两位黑人少女的幸存为对比,解密了美国国内帝国主义和白人文化霸权的实施过程及其对黑人心灵的戕害,力图唤醒非裔美国人...  文章运用后殖民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剖析。认为该文以一个黑人少女的精神崩溃和另两位黑人少女的幸存为对比,解密了美国国内帝国主义和白人文化霸权的实施过程及其对黑人心灵的戕害,力图唤醒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意识和形成对白人文化糟粕的抵抗,以此走出白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藩篱,建构积极坚定的黑人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美国国内帝国主义 白人文化霸权 黑人文化身份
下载PDF
白人文化霸权下的黑人自我否定——从《最蓝的眼睛》透视出的看法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宇飞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3-94,共2页
《最蓝的眼睛》是描写在白人强势文化冲击下的黑人自我否定。以白人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价值取向,会给黑人带来思想上的困惑和错乱。黑人在白人文化霸权的侵蚀下,否定其自身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最终会迷失自我、否定自我。如果放弃黑人文... 《最蓝的眼睛》是描写在白人强势文化冲击下的黑人自我否定。以白人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价值取向,会给黑人带来思想上的困惑和错乱。黑人在白人文化霸权的侵蚀下,否定其自身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最终会迷失自我、否定自我。如果放弃黑人文化,迷失在白人文化中,只能造成人生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白人文化霸权 黑人 自我否定
下载PDF
精神荒原中黑人母亲主体性的建构——评《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母亲麦克蒂尔
3
作者 孙媛 《林区教学》 2008年第12期48-49,共2页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母亲麦克蒂尔身处白人霸权文化的藩篱中,被剥夺了应有的母爱的权力及基本的人权,生活在精神荒原之中。但她却固守本民族的文化并确保文化的传承,重新构建了自身的主体性,实现了真正的自我。
关键词 白人霸权文化 精神荒原 主体性的建构
下载PDF
《最蓝的眼睛》后殖民解读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娜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通过描写黑人女孩佩克拉的遭遇,批判了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侵蚀,揭示了在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黑人的人性被扭曲,谴责了殖民主义的种种摧残性的行为,力图唤醒黑人民族的自我意识,抵抗白人文化...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通过描写黑人女孩佩克拉的遭遇,批判了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侵蚀,揭示了在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黑人的人性被扭曲,谴责了殖民主义的种种摧残性的行为,力图唤醒黑人民族的自我意识,抵抗白人文化霸权的糟粕,建立黑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后殖民理论 白人文化霸权 种族主义
下载PDF
“属下”的声音——《最蓝的眼睛》中的后殖民抵抗
5
作者 黄亚星 邹巧宜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5期49-50,共2页
运用后殖民主义视角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通过对黑人少女佩科拉一家与克劳迪娅一家作为"属下"面对白人文化霸权主义是否发声进行对比,揭示出白人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内化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少女心... 运用后殖民主义视角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通过对黑人少女佩科拉一家与克劳迪娅一家作为"属下"面对白人文化霸权主义是否发声进行对比,揭示出白人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内化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少女心灵的戕害。指出面对白人文化霸权的压迫,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黑人只有勇于反抗,坚定自己的黑人文化身份,才能在不平等的压迫中幸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后殖民理论 白人文化霸权 黑人文化身份
下载PDF
“漂白”的困惑——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嘉琪 黄静姝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第11期58-59,共2页
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通过黑人女孩佩克拉的遭遇,批判了白人文化霸权主义对黑人的侵蚀。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角度侧重分析黑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小说中一系列的人物通过自我的"漂白"来确定自己的身份,这揭示白人文化霸权对... 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通过黑人女孩佩克拉的遭遇,批判了白人文化霸权主义对黑人的侵蚀。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角度侧重分析黑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小说中一系列的人物通过自我的"漂白"来确定自己的身份,这揭示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生活和身份的影响,以及黑人如何在白人的主流文化影响下将其内化,形成自身的否定,造成非洲传统文化的流失,最终成为主流文化的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文学 作品评析及其它 《最蓝的眼睛》 后殖民主义理论 白人霸权文化 身份认同危机
原文传递
寻找民族出路——评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
7
作者 赵素娟 王媛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2期67-67,共1页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分析了《所罗门之歌》,希望能为边缘文化展示重新认识自我以及黑人文化的前景。黑人集体成员只有在成员内部团结起来抵制在当今社会的边缘化地位,才能掌控抵制白色文化霸权的侵袭,找到民族出路。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白人文化霸权 黑人文化 民族出路
原文传递
评美国黑人作家鲍德温《酪乳中的苍蝇》
8
作者 张芳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78-79,共2页
美国黑人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既具有美国文学的特色,也带有黑人文学所特有的色彩。美国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酪乳中的苍蝇》,主要探讨了黑人的社会境遇和身份边缘化问题。本文借助后殖民主义理论来探讨在白人文... 美国黑人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既具有美国文学的特色,也带有黑人文学所特有的色彩。美国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酪乳中的苍蝇》,主要探讨了黑人的社会境遇和身份边缘化问题。本文借助后殖民主义理论来探讨在白人文化和价值观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黑人的文化身份问题,并试图破解传统的黑人身份定位,寻求黑人身份的重新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文学 后殖民主义理论 白人文化霸权 黑人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