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白介素10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黎秋男 李书含 +4 位作者 周永恒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欧阳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共11页
白介素10(IL-10)是能够参与机体免疫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分泌,在肿瘤、感染、免疫缺陷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种硬骨鱼IL-10基因被克隆表达,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白介素10(IL-10)是能够参与机体免疫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分泌,在肿瘤、感染、免疫缺陷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种硬骨鱼IL-10基因被克隆表达,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已有不少关于鱼类IL-10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调节机制的研究。本文根据已有报道,从鱼类IL-10的基因结构、转录表达、来源与进化、生物学活性及功能、鱼类IL-10受体及信号通路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鱼类IL-10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il-10) 鱼类白介素10(fil-10) 病毒白介素10(vil-10)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和白介素-10在烧伤脓毒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威云 胡小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4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1,sTREM-1)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变化与烧伤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50例烧...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1,sTREM-1)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变化与烧伤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50例烧伤脓毒血症患者为观察组,另将邢台市人民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纳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第1、3、5、7天血清sTREM-1和IL-10水平,根据预后结局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比较两组血清sTREM-1和IL-10水平,并进行二者与患者预后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第1、3、5、7天血清sTREM-1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化组第1、3、5、7天血清sTREM-1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sTREM-1及IL-10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均呈正相关(r=0.487,r=0.529)。结论烧伤脓毒血症患者sTREM-1与IL-10水平随病情变化而动态改变,可反映早期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病情。sTREM-1与IL-10水平对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病情预后有良好的预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il-10 烧伤 脓毒血症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miR-143靶向TREM1调控免疫因子白介素-6/10对克罗恩病模型肠黏膜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琳 曾群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6-224,共9页
目的探讨miR-143靶向TREM1调控免疫因子IL-6、IL-10对克罗恩病模型肠黏膜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PS刺激HT-29细胞建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黏膜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将模型细胞分为agomir NC组、antagomir NC组... 目的探讨miR-143靶向TREM1调控免疫因子IL-6、IL-10对克罗恩病模型肠黏膜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PS刺激HT-29细胞建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黏膜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将模型细胞分为agomir NC组、antagomir NC组、miR-143 agomir组和miR-143 antagomir组,通过ELISA、Western blot、qRT-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炎性因子、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及TREM1表达水平,探究miR-143对模型细胞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的影响及miR-143与TREM1的靶向关系;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对miR-143和TREM1靶向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0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提示CD细胞模型建立成功;与agomir NC组相比,miR-143 agomir能显著降低促炎因子IL-6水平(P<0.01)、增加抗炎因子IL-10水平(P<0.01),增加模型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同时,miR-143 agomir能显著下调CD模型细胞中TREM 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1)。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证实miR-143与TREM1的靶向结合作用。结论miR-143可靶向抑制TREM1减少IL-6的分泌和增加IL-10的分泌,并抑制肠黏膜细胞的凋亡,从而缓解CD中肠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微小RNA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白介素-6 白介素-10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与白介素-10在痤疮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慧 官杰 +2 位作者 罗晓庆 许惠玉 钱丽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13-715,共3页
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感染性疾病,轻度痤疮时由于主要以粉刺为临床表现.因此极少形成瘢痕。重度痤疮由于部分正常毛囊皮脂腺已经溶解坏死,最终形成瘢痕。其中炎症反应是痤疮发病的重要原因,痤疮丙酸杆菌是首要致病菌。据相关的... 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感染性疾病,轻度痤疮时由于主要以粉刺为临床表现.因此极少形成瘢痕。重度痤疮由于部分正常毛囊皮脂腺已经溶解坏死,最终形成瘢痕。其中炎症反应是痤疮发病的重要原因,痤疮丙酸杆菌是首要致病菌。据相关的组织病理研究显示,有瘢痕形成的痤疮患者皮疹在炎症消退期呈现CDl4+淋巴细胞过度浸润,提示患者机体免疫应答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瘢痕 TOLL样受体 il-10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的白介素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γ干扰素、白介素4和白介素10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应作霖 吴瑞勤 +4 位作者 李晓杰 徐晓寅 沈慧珍 王丰 朱光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12-3413,共2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和疣体组织中的IL-2、sIL-2R、IFN-γ、IL-4和I... 目的:研究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和疣体组织中的IL-2、sIL-2R、IFN-γ、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尖锐湿疣组的血清和疣体组织中IL-2和IFN-γ水平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L-4和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复发组的血清和疣体组织中的IL-2和IFN-γ水平都明显低于未复发组,而IL-4和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尖锐湿疣组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复发组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全身和皮损局部的免疫功能均有下降,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白细胞介素2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白介素10受体及其信号传导 被引量:2
6
作者 欧阳平 黄洪莲 徐安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56-58,共3页
综述了白介素10受体及白介素10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关键词 受体 白介素10 信号传导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与椎间盘基质代谢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勇 王宸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68-1670,共3页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质代谢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基质 il-1ra 坐骨神经痛 分子生物学 退变椎间盘
下载PDF
脑脊液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白介素-6及白介素-10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恒 许彬 +4 位作者 赵广周 李荣杰 周百灵 刘叶 世淑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s TREM-1)、IL-6及IL-10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中枢感染患儿62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PM)组30例、以病毒性脑炎(...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s TREM-1)、IL-6及IL-10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中枢感染患儿62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PM)组30例、以病毒性脑炎(VM)组32例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脑脊液中s TREM-1、IL-6、IL-10及WBC水平,应用ROC曲线研究s TREM-1、IL-6、IL-10和WBC的诊断效能。结果PM组脑脊液中s TREM-1、IL-6及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VM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M组脑脊液中WBC高于V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 TREM-1、 IL-6、 IL-10、 WBC及s TREM-1+IL-6+IL-10诊断P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754、0.781、0.651、0.921。当s TREM-1、IL-6、IL-10和WBC的cutoff值分别为285 pg/m L、137.16 pg/m L、21.97 pg/m L、18×10^6/L时,诊断PM的灵敏性分别为78.5%、67.9%、60.7%、32.3%;特异性分别为83.9%、77.4%、83.9%、9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73%、76%、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73%、68%、91%。结论脑脊液s TREM-1、IL-6及IL-10在儿童PM与VM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三者联合使用可提高对PM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白介素-6 白介素-10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 儿童
下载PDF
白介素4、白介素10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姚煦 陈志强 李文忠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41-243,共3页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人白介素4受体基因和白介素10要体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且此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哮喘、IgE水平改变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综述了白介素4受体和白介素10受体的研究现状。揭示疾病发病的遗传学背景和发病机制,为...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人白介素4受体基因和白介素10要体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且此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哮喘、IgE水平改变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综述了白介素4受体和白介素10受体的研究现状。揭示疾病发病的遗传学背景和发病机制,为今后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4受体 白介素10受体 基因多态性 遗传学 特应性皮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人白介素-10转基因对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血管IL-2、TNF-α的影响
10
作者 刘海波 吴伟平 +1 位作者 杨顺章 陈宏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人白介素-10(hIL-10)转基因对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血管IL-2、TNF-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为受体,采用颈动脉显微外科原位吻合技术,将经直接浸泡法转染腺病毒介导hIL-10的离体供血管植...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人白介素-10(hIL-10)转基因对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血管IL-2、TNF-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为受体,采用颈动脉显微外科原位吻合技术,将经直接浸泡法转染腺病毒介导hIL-10的离体供血管植入受体血管。随机分为3组:I组(空白对照组,n=9),II组(空载体组,n=10),III组(基因转染组,n=10)。移植后5d,观察移植物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免疫排斥级别;RT-PCR、ELIS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血管hIL-10基因产物;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2、TNF-α。结果:基因转染组移植血管有效地表达特异性hIL-10基因产物。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排斥级别降低(P<0.01);IL-2、TNF-α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人白介素-10转基因能有效地下调IL-2、TNF-α表达,诱导移植血管局部免疫抑制状态,抑制同种异体移植血管的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转基因治疗 il-2 TNF-Α 同种异体血管 大鼠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6
11
作者 彭凯玥 钱晓文 +6 位作者 吴冰冰 黄志恒 芦军萍 翟晓文 王慧君 郑翠芳 黄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通过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炎症性肠病(IBD)病例,进一步深化认识极早发型IBD(VEO-IBD)的特点。方法报告1例VEO-IBD临床诊断(症状、体征和肠镜),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明确病因,脐血干细胞移植精准治疗的过程。结果患儿,女,44 d,足月,... 目的通过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炎症性肠病(IBD)病例,进一步深化认识极早发型IBD(VEO-IBD)的特点。方法报告1例VEO-IBD临床诊断(症状、体征和肠镜),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明确病因,脐血干细胞移植精准治疗的过程。结果患儿,女,44 d,足月,生后8 d始腹泻呈进行性加重(多至每天10~20次),持续间断发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姐姐1月龄反复发热、腹泻和鹅口疮,5月龄时疑尿道瘘不治死亡。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 d外阴皮肤红肿,渐形成肛瘘,体重2.6 kg。肠镜示直肠黏膜增生性病变,乙状结肠、降结肠可见纵行溃疡和鹅卵石样增生。予抗感染、沙利度胺6 mg·d^(-1)和美沙拉秦150 mg·d^(-1)控制肠道炎症反应,肠道内外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行WES明确为IL-10RA基因缺陷,获得同性别无关供者HLA基因位点8/10的脐血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后12周嵌合体率95.7%,Sanger测序及蛋白功能验证IL-10RA基因突变点被修复,IL-10信号通路轴功能恢复正常。患儿大便逐渐成型,体重5.2 kg,结肠镜显示肠黏膜愈合,仅见少量增生和疤痕,移植后10个月大便钙卫蛋白72μg·g^(-1)。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VEO-IBD方法,值得积累更多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极早发型 全外显子测序 白介素10受体A基因 脐血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1,25(OH)_(2)D_(3)通过上调IL-10受体抑制软骨细胞凋亡缓解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研究
12
作者 吕青 翟生 黄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692-1698,共7页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1,25(OH)_(2)D_(3)]对创伤性骨关节炎(PTOA)大鼠膝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TOA大鼠模型。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PTOA组和1,25(OH)_(2)D_(3)组,每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1,25(OH)_(2)D_(3)]对创伤性骨关节炎(PTOA)大鼠膝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TOA大鼠模型。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PTOA组和1,25(OH)_(2)D_(3)组,每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膝关节软骨IL-10受体(IL-10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番红O染色法测定大鼠胫骨关节头软骨的损伤程度。分离大鼠骨髓干细胞(BMSCs),将细胞分为未分化组、分化组、1,25(OH)_(2)D_(3)干预组和1,25(OH)_(2)D_(3)+IL-10R抗体组。采用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检测细胞中MMP-13和胶原蛋白10a1(Col10a1)m 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p)-JAK、JA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OX9、Smad2和Runx2蛋白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IHC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TOA组IL-10R表达水平降低,MMP-13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PTOA组相比,1,25(OH)_(2)D_(3)组IL-10R表达水平升高,MMP-13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番红O染色结果显示,PTOA组软骨层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1,25(OH)_(2)D_(3)组软骨层厚度高于PTOA组(均P<0.05)。与分化组相比,1,25(OH)_(2)D_(3)干预组细胞MMP-13m 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Col10a1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及p-JAK、TGF-β1、SOX9、Smad2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TUNEL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与1,25(OH)_(2)D_(3)干预组比较,1,25(OH)_(2)D_(3)+IL-10R抗体组细胞部分逆转了上述指标(P<0.05)。结论:1,25(OH)_(2)D_(3)可能通过上调膝关节软骨IL-10R表达,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保护PTOA大鼠膝关节软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软骨 骨化三醇 il-10受体
下载PDF
白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致新生儿极早发炎性肠病2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雨婕 谢利娟 +1 位作者 朱天闻 王依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病例1:男,36 d,2019年4月因“反复腹泻伴便血14 d”就诊。查体见营养不良,口腔散在溃疡,肛周红肿,有波动感。入院后行肛周引流术。结肠镜检查见全结肠多发溃疡隆起性病变,基因检测提示白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c.301C>T,c.537G>A)... 病例1:男,36 d,2019年4月因“反复腹泻伴便血14 d”就诊。查体见营养不良,口腔散在溃疡,肛周红肿,有波动感。入院后行肛周引流术。结肠镜检查见全结肠多发溃疡隆起性病变,基因检测提示白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c.301C>T,c.537G>A),诊断为极早发炎性肠病。家长选择姑息治疗,自动出院。随访至6月龄时患儿存活,生长发育迟缓,临床症状无好转。病例2:男,9 d,2019年11月以“发热伴咳嗽半天”就诊。患儿入院后出现反复腹泻,炎症指标进行性升高,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散在小溃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白介素-10受体A基因复杂杂合突变(c.106G>A,c.299T>G)。患儿口服沙利度胺后肠道炎症改善,仍间断腹泻,肛周脓肿未见明显好转。随访至4月龄时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受体A 极早发炎性肠病 新生儿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9的表达及血清白介素-10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鹏 吴平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1698-1700,共3页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的表达水平及SLE患者血清白介素-10水平,探讨发病机制。方法:从23例活动期、19例缓解期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中分离PBMCs,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的表达水平及SLE患者血清白介素-10水平,探讨发病机制。方法:从23例活动期、19例缓解期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中分离PBMCs,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s中TLR9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其血清白介素-10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PBMCs的TLR-9mRNA表达高于缓解组(P<0.01)及正常对照(P<0.01),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1),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并且活动期及缓解期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TLR9 mRNA表达的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OLL样受体9 白介素-10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IL-23、IL-10、TLR2 表达与Baron分级和肠道菌群的关系
15
作者 周传波 刘立坤 +2 位作者 史晓斌 焦冬菊 王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组织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0(IL-10)、Toll样受体2(TLR2)表达与Baron分级和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UC(UC组)患者,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组织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0(IL-10)、Toll样受体2(TLR2)表达与Baron分级和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UC(UC组)患者,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黏膜组织IL-23、IL-10、TLR2表达和Baron内镜分级评分、肠道菌群,并分析肠黏膜组织IL-23、IL-10、TLR2表达与Baron内镜分级评分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UC组黏膜组织IL-23、TLR2表达水平为(3.26±1.03)、(1.92±0.40),高于对照组的(1.55±0.20)、(1.01±0.13),IL-10表达水平为(0.77±0.20),低于对照组的(2.08±0.45)(P<0.05)。UC组Baron内镜分级评分为(3.65±0.20)分,高于对照组的0分(P<0.05)。UC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5.41±1.22)cfu/g、(5.62±1.40)cfu/g,低于对照组的(9.67±2.88)cfu/g、(8.93±2.55)cfu/g,大肠埃希菌、拟杆菌、肠球菌为(16.22±3.36)cfu/g、(4.01±0.82)cfu/g、(8.33±2.29)cfu/g,高于对照组的(8.21±2.14)cfu/g、(2.13±0.26)cfu/g、(4.45±1.03)cfu/g(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肠黏膜组织IL-23、TLR2表达与Baron内镜分级评分和大肠埃希菌、拟杆菌、肠球菌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呈负相关,IL-10表达与Baron内镜分级评分和大肠埃希菌、拟杆菌、肠球菌呈负相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呈正相关(P<0.05)。结论UC患者肠黏膜组织IL-23、TLR2呈高表达,IL-10呈低表达,并与肠道菌群紊乱和肠黏膜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23 白介素-10 TOLL样受体2 Baron分级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人白介素-10基因治疗载体构建与鉴定
16
作者 韩飞 张宁 唐福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2-482,共1页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白介素-10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下载PDF
细胞因子白介素-6和白介素-10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银中 叶铁虎 +2 位作者 赵丽云 任洪智 黄宇光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647-649,共3页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对离体健康人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它们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发病中的作...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对离体健康人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它们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采取外周静脉血并分离中性粒细胞,每例分离的中性粒细胞平均分为4等份,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IL-6、IL-10、IL-6+IL-10,孵育24h后,用AO/EB染色法计算每个样本中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坏死率,并比较各组间凋亡率、坏死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6组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IL-10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IL-10可对抗IL-6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的作用(IL-6+IL-10组47.95±9.83VSIL-6组35.80±8.59,P<0.01)。与对照组相比,IL-6组的中性粒细胞坏死率显著增加(P<0.01),而IL-10组中性粒细胞坏死率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L-6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坏死,促进中性粒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IL-10不影响正常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但可抑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il-6 il-10 坏死 凋亡率 对照组 白介素-6 平均分 参与 结论
下载PDF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丽晶 刘志红 +3 位作者 曾彩虹 陈朝红 余晨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 (LN)的发病和临床病理损害的联系及其在LN分子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提取 10 0例健康志愿者及 2 4 6例LN患者全血DNA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检测IL 10基因 5 92位点A/C单核苷...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 (LN)的发病和临床病理损害的联系及其在LN分子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提取 10 0例健康志愿者及 2 4 6例LN患者全血DNA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检测IL 10基因 5 92位点A/C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正常人群和LN患者总体及不同病理亚型组的分布 ,比较不同基因型组的临床表现、病理损害的差异 ,并研究其对血清IL 10水平的影响。  结果 :IL 10基因 5 92A/C多态性在正常人群和LN患者的分布无显著差别 ,IL 10高表达基因型AC&CC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指数、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和肾小球袢内血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IL 10低表达基因型AA患者 ;结合肾活检病理分型进行分析发现 ,IL 10高表达相关的基因型 (AC&CC)在Ⅳ型LN患者的分布显著高于Ⅱ型和Ⅴa型患者。LN患者各基因型组血清IL 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但AA型 <AC型 <CC型逐渐增高的趋势。  结论 :IL 10基因 5 92位点多态性不仅与LN疾病活动性相关 ,还对临床和免疫病理损害产生影响。携带IL 10高表达相关C等位基因的患者 ,肾小球弥漫增殖损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表明个体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狼疮性肾炎 il-10 LN 病理学
下载PDF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白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欢 胡元会 +2 位作者 孟昊 贾秋蕾 褚瑜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 评价血浆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25例,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3例,非心力衰竭患... 目的 评价血浆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25例,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3例,非心力衰竭患者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 冠心病CHF组血浆TGF-β1为(219.99±136.70)pg/ml,低于非心力衰竭组的(646.57±248.06)pg/ml,而血浆IL-10为(7.88±3.79)pg/ml,高于冠心病非心衰组的(3.10± 1.92)pg/ml,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0和TGF-β1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 白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il-10 TGF-Β1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白介素-10的表达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晓岚 杨念生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0 (IL 10 )在狼疮性肾炎 (LN)患者肾组织中表达及巨噬细胞的浸润与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 :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测定正常肾组织和 2 0例LN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和IL 10的表达及与狼疮肾组织活...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0 (IL 10 )在狼疮性肾炎 (LN)患者肾组织中表达及巨噬细胞的浸润与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 :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测定正常肾组织和 2 0例LN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和IL 10的表达及与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组织学指标和功能损害的相关关系。  结果 :①正常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仅个别巨噬细胞存在 ,几乎无IL 10表达 ,而在各型LN ,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见浸润的巨噬细胞及IL 10阳性细胞明显增多 ,且病变严重的Ⅳ型LN尤为明显。②肾小球KP1+ 巨噬细胞与肾小球细胞数增多 ,LN活动指数、慢性指数均呈显著相关 ,IL 10 + 细胞数也与这些指标相关。肾小管间质中KP1+ 巨噬细胞数及IL 10 + 细胞与小管损害、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和慢性指数 (特别是慢性指数 )显著正相关。③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KP1+ 细胞数与2 4h尿蛋白排泄量、尿NAG排泄量有关 ,IL 10 + 细胞也与上述指标有关 ,而与血清学免疫指标无关。④肾小球KP1+ 与IL 10 + 细胞呈高度相关性 ,r=0 .79(P <0 .0 0 1) ,小管间质中KP1+ 与IL 10 + 细胞也呈高度相关性 :r =0 .76(P <0 .0 0 1)。 70 %KP1+ 细胞聚集在肾组织损害严重部位 ,同时IL 10阳性染色物主要存在于KP1+ 细胞中。  结论 :肾脏IL 10表达增加与巨噬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肾组织 白介素-10 基因表达 巨噬细胞 细胞浸润 LN il-10 肾小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