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3Rα2、VEGF和PTE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涂明 郑伟明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3期1966-1969,共4页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仍然是一大难题。近年来,对脑胶质瘤发病的相关分子机制和凋亡机制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胶质瘤的分子病因、分子分型、恶性进展、基因治疗及预后评估奠定了基础,尤其...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仍然是一大难题。近年来,对脑胶质瘤发病的相关分子机制和凋亡机制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胶质瘤的分子病因、分子分型、恶性进展、基因治疗及预后评估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IL-13Rα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人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类似物(PTEN)的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IL-13Rα2、VEGF和PTEN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白介素13受体α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第10号染色体缺失且与张力蛋白同源物磷酸脂酶基因
下载PDF
白介素13受体及其亚型研究新进展
2
作者 蔡累 宋爱玲 +1 位作者 李树钧 李志奎 《国际呼吸杂志》 2009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是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分泌的免疫调节因子,在过敏性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各种功能通过复杂的受体系统来完成,包括IL-4受体α(IL-4Ra,CD124)和其他同族的两个细胞表面蛋白:IL... 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是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分泌的免疫调节因子,在过敏性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各种功能通过复杂的受体系统来完成,包括IL-4受体α(IL-4Ra,CD124)和其他同族的两个细胞表面蛋白:IL-13受体α1(IL-13Rα1,CD231α1)和IL-13受体α2(IL-13Rα2,CD231α2)。在IL-13R中IL-13Rα1和IL-4Rα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相反IL-13Rα2由于它的较短的胞内蛋白形式被认为是一个诱导受体。IL-13Rα2以胞膜蛋白、胞内蛋白和胞外可溶性蛋白3种形式存在。近来报道显示,膜性IL-13Rα2可能有信号转导的功能,可溶性IL-13Rα2可调节IL-13反应。可溶性受体IL-13Rα2比诱导受体有着更加复杂的功能。在这里我们将详述IL-13R的亚型并讨论IL-13Rα2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介素13受体α1 白介素13受体α2
原文传递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白玥 钟晓松 李文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794-799,共6页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胶质瘤,传统手术结合放、化疗疗效有限。嵌合抗原受体是由单一分子组成的抗原重组受体,重新定向T细胞的特异性和功能,由CD28或4-1BB构成的第二代CAR-T能识别抗原,完...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胶质瘤,传统手术结合放、化疗疗效有限。嵌合抗原受体是由单一分子组成的抗原重组受体,重新定向T细胞的特异性和功能,由CD28或4-1BB构成的第二代CAR-T能识别抗原,完全活化T细胞并增强T细胞功能和持久性,是新兴GBM疗法的关注焦点。本文从CAR-T研究现状出发,主要介绍其发展历程和GBM相关的有效靶点,综述其理论基础,着重以白介素13受体α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异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2这四种胶质瘤相关抗原为例,探讨靶点的结构、功能特性、前期研究和临床研究前景。选择性表达在GBM的白介素13受体α2在临床Ⅰ期治疗复发性GBM是安全有效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异Ⅷ只存在于癌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正在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也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特异性CAR-T可能成为治疗相应靶向阳性的GBM的重要免疫疗法。本文集中总结了目前CAR-T治疗GBM的应用价值及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白介素13受体α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异Ⅷ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2
下载PDF
联合应用sIL-5Rα及sIL-13Rα2对支气管哮喘小鼠VCAM-1、STAT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学敏 史海广 +1 位作者 成家军 李志奎 《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可溶性白介素5受体α(sIL-5Rα)及可溶性白介素13受体α2(sIL-13Rα2)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动物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可溶性白介素5受体α(sIL-5Rα)及可溶性白介素13受体α2(sIL-13Rα2)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动物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sIL-5Rα治疗组、sIL-13Rα2治疗组、联合sIL-5Rα及sIL-13Rα2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哮喘组和治疗组用鸡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致敏,用OVA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其中sIL-5Rα治疗组、sIL-13Rα2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于诱发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100μgsIL-5Rα、sIL-13Rα2及联合应用sIL-5Rα及sIL-13Rα2各100μg,正常组和哮喘组激发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血清VCAM-1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STAT6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VCAM-1、STAT6含量明显升高(P<0.01);联合治疗组可有效降低VCAM-1、STAT6含量,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独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联合应用sIL-5Rα及sIL-13Rα2可显著降低VCAM-1、STAT6含量,从而达到缓解和治疗哮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介素5受体α 可溶性白介素13受体α2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哮喘
原文传递
小鼠sIL-13Rα2基因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蔡累 宋爱玲 +4 位作者 岳燕 王伟华 秦鑫 张英起 李志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克隆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小鼠sIL-13Rα2基因。方法提取小鼠脾脏细胞总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分段PCR的方法将sIL-13Rα2基因定向克隆至酵母表达质粒pPICZα-A,并转染至毕赤酵母GS115(his4)菌株,进行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表达的蛋白... 目的克隆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小鼠sIL-13Rα2基因。方法提取小鼠脾脏细胞总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分段PCR的方法将sIL-13Rα2基因定向克隆至酵母表达质粒pPICZα-A,并转染至毕赤酵母GS115(his4)菌株,进行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sIL-13Rα2经酶切鉴定,表明目的基因为正向插入。重组酵母菌的PCR鉴定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已插入酵母染色体中。目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每升发酵液约含2mg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可与兔抗小鼠sIL-13Rα2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已成功克隆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了小鼠sIL-13Rα2基因,为应用sIL-13Rα2蛋白治疗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介素-13受体α2 毕赤酵母 克隆 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