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配合白仙风汤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miR-146a、HMGB1、CXCR1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汉玉 冷冬月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2期2097-2099,2129,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白仙风汤剂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mi R-146a、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RA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白仙风汤剂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mi R-146a、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RA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等基础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白仙风汤剂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手握力量、晨僵时间、15 m步行时间、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临床疗效、mi R-146a、HMGB1、CXCR1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晨僵时间、15 m步行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握力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RF、ESR、CR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4%,显著高于对照组80.60%(P<0.05);两组治疗后mi R-146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MGB1、CXCL16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白仙风汤剂可有效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调节mi R-146a、HMGB1、CXCR16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白仙风汤剂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MIR-146A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白仙风汤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理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魏欣 王士民 +2 位作者 孙成 周仁鹏 胡伟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858-868,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仙风汤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可能机制。方法白仙风汤剂中白芍、甘草、青风藤、威灵仙4味草药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经口服吸收率(OB)、类药性、半衰期条件筛选得到药物有效成分,并进行靶点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仙风汤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可能机制。方法白仙风汤剂中白芍、甘草、青风藤、威灵仙4味草药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经口服吸收率(OB)、类药性、半衰期条件筛选得到药物有效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从OMIM、TTD、PharmGKB和GAD数据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靶点进行检索;使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得到核心化学成分及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GO通路分析和KEGG生物过程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白芍有效成分10个,甘草有效成分66个,青风藤有效成分6个,威灵仙有效成分8个,删除共有的有效成分,共有83个有效活性化合物,对这些化合物进行靶点预测,共得到260个药物靶点;对疾病相关靶点进行检索,共得到58个疾病靶点。通过对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节点的拓扑学分析得到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甘草素等19个核心化学成分,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雌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等9个核心靶点,对这些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发现药物治疗疾病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调节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催乳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11条通路。结论白仙风汤剂主要通过VEGF信号通路、调节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催乳素信号通路等多条途径实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表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机制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仙风汤剂 网络药理学 类风湿性关节炎 槲皮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脂肪分解 催乳素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