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白令海夏季狭鳕个体肌肉组织能量密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罗旭 朱国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为了解白令海海域狭鳕(Gadus chalcogrammus)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组织的能量变化状况,利用2019年和2020年于西白令海拖网采集的112尾狭鳕样本,对其肌肉组织能量密度进行了测量,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分析了... 为了解白令海海域狭鳕(Gadus chalcogrammus)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组织的能量变化状况,利用2019年和2020年于西白令海拖网采集的112尾狭鳕样本,对其肌肉组织能量密度进行了测量,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分析了夏季狭鳕个体肌肉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变化情况,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体长范围为23.8~60.5 cm的狭鳕肌肉组织的能量密度为(21.10±0.89) kJ·g^(-1),2019和2020年间狭鳕肌肉组织能量密度不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P>0.05)。GAM结果对狭鳕肌肉组织能量密度的解释偏差为46.1%,仅性腺质量和捕捞月份是影响肌肉组织能量密度的两个显著因素,而体长、性腺成熟度等其他指标未对肌肉组织能量密度造成显著影响。相对于性腺成熟度,性腺质量更适于作为生长发育指标来分析狭鳕肌肉能量密度的影响因素。建议应采用多元统计手段开展生物能量累积与能量密度影响分析,以更好地揭示影响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鳕 能量累积 白令 繁殖 生长 广义加性模型
下载PDF
白令海BR断面海-气CO_2通量及其参数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众勇 孙恒 陈立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92,共8页
通过对2008年夏季白令海大气和海水pCO2连续观测资料,结合BR断面上站位水体垂直采样测量,对白令海不同海区pCO2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将白令海划分为4个具有不同CO2吸收能力的海区,其中陆坡流区碳通... 通过对2008年夏季白令海大气和海水pCO2连续观测资料,结合BR断面上站位水体垂直采样测量,对白令海不同海区pCO2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将白令海划分为4个具有不同CO2吸收能力的海区,其中陆坡流区碳通量高达-18.72mmol/(m2.d),是海盆北区的近2倍,比海盆南区高一个量级;在海盆北区和陆坡流区pCO2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在海盆南区和陆架区两者的关系不明显,表明这两个海区的温度可能不是pCO2变化的主要调控因子;在海盆北区与陆架区pCO2与盐度呈显著的相关,这很可能受到水团混合的影响,而在海盆南区与陆坡流区两者的变化幅度比较小,关系也不显著。在海盆南区有充分混合的高温、高盐、高溶解总无机碳(DIC)和高总碱度(TA)的水体,这是导致该海区CO2吸收能力最弱的主要原因。在陆坡流区与此相反,呈现出低温、低盐、低TA和低DIC的水体特征,明显不同于白令海盆或白令海陆架区,这可能是形成表层海水pCO2低值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 白令陆坡流 海-气CO2通量 溶解总无机碳 总碱度
下载PDF
不同类型蛋白对白令海狭鳕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钟毅 王得发 陈丽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研究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蛋清蛋白、大豆蛋白粉、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5种不同类型蛋白的肉类添加对白令海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在鱼糜中分别添加1... 研究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蛋清蛋白、大豆蛋白粉、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5种不同类型蛋白的肉类添加对白令海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在鱼糜中分别添加1%、3%、5%、7%、9%的金线鱼、蛋清蛋白、大豆蛋白粉、南美白对虾和鲢鱼肉以制备鱼糜凝胶制品并测定其白度、持水性、凝胶强度等品质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添加金线鱼、乳清蛋白和大豆蛋白粉能有效地改善鱼糜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但大豆蛋白粉的添加会降低鱼糜白度。乳清蛋白的添加对鱼糜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的提高效果最好,添加量为3%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301.34 g·mm和73.21%,蒸煮损失率仅为12.6%,说明该比例的添加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白令海狭鳕鱼糜凝胶的品质。在实际鱼糜制品的生产中,应根据产品的特征选择适合的蛋白种类和合理的添加量,来提高鱼糜制品的品质。该研究为白令海狭鳕鱼糜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鱼糜 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 蛋清蛋白 大豆蛋白粉 凝胶特性
下载PDF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39
4
作者 杨清良 林更铭 +2 位作者 林茂 林景宏 戴燕玉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根据 1 999年 7月至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考察船在楚科奇海 ( 66°0 .3′N75°1 8.6′N ,1 5 3°36.5′W 1 74°5 9.5′W )和白令海 ( 5 5°5 9.8′N66°0 .3′N ,1 73°2 1 .1′E1 75&#... 根据 1 999年 7月至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考察船在楚科奇海 ( 66°0 .3′N75°1 8.6′N ,1 5 3°36.5′W 1 74°5 9.5′W )和白令海 ( 5 5°5 9.8′N66°0 .3′N ,1 73°2 1 .1′E1 75°5 3.9′W)采集的 5 1份网采样品和 2 4份水采样品 ,鉴定浮游植物 3个门类 38属 1 2 1种 (含变种和变型 ) ,都是真核藻类。其中楚科奇海有 33属 1 0 3种 ,白令海有 2 5属 71种 ,两海区共有种 49种。这些种类可分为 4个生态类群 :( 1 )北极类群 ;( 2 )北极、亚北极北方类群 ;( 3)北方温带类群 ;( 4 )世界性广温类群等。主要优势种有楚科奇海的格鲁菱形藻 (Nitzschiagrunowii)、诺登海链藻(Thalassiosiranordenskioldi)和聚生角毛藻 (Chaetocerossocialis)等和白令海的西氏细齿状藻(Denticulaseminae)、柔弱菱形藻 (Nitzschiadilicatissima)、成列菱形藻 (N .seriata)和长海毛藻(Thalassiothrixlongissima)等。楚克奇海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 ( 8.32× 1 0 7个 /m3)远高于白令海( 1 .5 8× 1 0 6个 /m3)。文中还讨论了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分布 楚科奇海 白令 硅藻 甲藻 金藻
下载PDF
1999年白令海夏季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郭平 侍茂崇 +3 位作者 赵进平 董兆乾 吉国 矫玉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6,共9页
利用 1 999年 7~ 9月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北极科学考察 ,在白令海获得的 42个站次的CTD资料 ,分析了白令海中北部的温度、盐度垂直分布特征 ,讨论了白令海的夏季表层水和冬季残留水的分布和结构 ,以及陆架坡折处温盐锋及白令海的水... 利用 1 999年 7~ 9月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北极科学考察 ,在白令海获得的 42个站次的CTD资料 ,分析了白令海中北部的温度、盐度垂直分布特征 ,讨论了白令海的夏季表层水和冬季残留水的分布和结构 ,以及陆架坡折处温盐锋及白令海的水因特征 .与多年平均资料相比 ,1 999年 7月夏季白令海冷中间层的温度 ,比多年平均温度低 1℃以上 ,盐度低 0 2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 温盐结构 水团 陆架锋 1999年 表层水
下载PDF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冉莉华 陈建芳 +3 位作者 金海燕 李宏亮 卢勇 王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3,共9页
对中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获取的部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硅藻分析,旨在了解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硅藻的主要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海冰对北极硅藻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最小冰边缘线以北海域,由于常年... 对中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获取的部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硅藻分析,旨在了解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硅藻的主要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海冰对北极硅藻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最小冰边缘线以北海域,由于常年被海冰覆盖,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数量极少甚至缺失,而在此范围以南海域,硅藻含量则甚为丰富。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硅藻种类及组合有:角毛藻休眠孢子(Chaetoceros restingspores)、海冰硅藻组合(以Fragilariopsis oceanica和Fragilariopsis cylindrus为代表)、极地硅藻组合(优势种有Bacterosi-ra bathyomphla,Thalassiosira antarctic v.borealis及其休眠孢子)、沿岸底栖硅藻组合(主要有Paralia sulcata和Delphe-neis surirella)、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oeldii)和塞米新细齿藻(Neodenticula seminae)等。上述硅藻种类及组合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并与现代海洋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于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古海洋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 楚科奇海 表层沉积 硅藻
下载PDF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表层沉积中的钙质和硅质微体化石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荣华 孟翊 +1 位作者 华棣 王汝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30,共6页
通过对北冰洋楚科奇海和白令海 41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有孔虫、介形类等钙质微体化石和硅藻、放射虫、海绵骨针等硅质微体化石的定量分析 ,发现表层沉积中浮游有孔虫几乎缺失 ,这可能与该区表层生产力相对低、碳酸盐溶解作用较强有关 ,... 通过对北冰洋楚科奇海和白令海 41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有孔虫、介形类等钙质微体化石和硅藻、放射虫、海绵骨针等硅质微体化石的定量分析 ,发现表层沉积中浮游有孔虫几乎缺失 ,这可能与该区表层生产力相对低、碳酸盐溶解作用较强有关 ,而底栖有孔虫和硅质微体化石的丰度分布则明显受表层沉积物类型、表层初级生物生产力和碳酸盐溶解作用所控制。其中 ,北冰洋楚科奇海陆架区有孔虫丰度和分异度低 ,含少量浅水介形类 ,放射虫在陆架浅水区缺失 ,但含有较多硅藻和海绵骨针等其它硅质微体化石 ,反映该区由于海冰、表层海水温度较冷而导致表层初级生产力相对低。白令海陆坡区底栖有孔虫丰度比楚科奇海高一个数量级 ,底栖有孔虫分异度也相对高 ,硅藻、放射虫、海绵骨针等硅质微体化石的丰度与钙质化石一样 ,其丰度比楚科奇海明显高 ,反映表层初级生产力相对高。根据白令海陆坡区底栖有孔虫和硅质微体化石丰度、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比值的水深变化 ,推测该区碳酸盐溶跃层和补偿深度 (CCD)相对浅 ,分别位于水深 2 0 0 0 m和 3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化石 碳酸盐溶解作用 表层沉积 北极 楚科奇海 白令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水文特征和水团结构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汤毓祥 矫玉田 邹娥梅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68,共12页
根据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所获 CTD资料 ,分析了白令海和楚科奇海的水文特征和水团结构。研究表明 :(1 )该两海域温、盐度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楚科奇海的温、盐度普遍低于白令海。 (2 )夏季 ,白令海大部分水域温度垂直分布的... 根据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所获 CTD资料 ,分析了白令海和楚科奇海的水文特征和水团结构。研究表明 :(1 )该两海域温、盐度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楚科奇海的温、盐度普遍低于白令海。 (2 )夏季 ,白令海大部分水域温度垂直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在 2 0 m和 2 5 0 m间存在温度低于 3°C的中层冷水。 (3 )在楚科奇海北纬 70°以北海域 ,不论是水温或盐度皆明显减小 ,从而在此区域形成强的温、盐度锋带。 (4)在白令海存在三种水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白令 楚科奇海 水文特征 水团结构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白令海光合浮游生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子琳 陈建芳 +2 位作者 陈忠元 张涛 张海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45-1351,共7页
2003年7~9月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太平洋和白令海的BR断面和白令海峡南口门的BS断面的初夏和夏末两航段进行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BR断面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199~1.170μg/dm^3,平均值为(0.723±0.... 2003年7~9月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太平洋和白令海的BR断面和白令海峡南口门的BS断面的初夏和夏末两航段进行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BR断面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199~1.170μg/dm^3,平均值为(0.723±0.283)μg/dm63;水深10~30m次表层的叶绿素-a浓度明显高于真光层下的深层水.水柱平均叶绿素-a浓度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白令陆架区>白令陆坡区>阿留申海盆区>北太平洋西部海域.BS断面叶绿素-a浓度高于BR断面,夏末的平均浓度((5.311±5.656)μg/dm^3)是初夏浓度((1.605±1.194)μg/dm^3)的3.3倍,是BR断面平均浓度的7.5倍.观测站真光层内初级生产力在0.471~19.046mgC/(m^3·h),陆架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陆坡和海盆区,BS断面的平均初级生产力比BR断面高约12倍.观测站光合作用同化数在0.45~2.80mgC/(mgChl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浓度 初级生产力 白令
下载PDF
白令海与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春娟 刘焱光 +6 位作者 董林森 刘大海 王国槐 李传顺 闫仕娟 Anatolii Astakhov 王汝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共9页
基于中国第2次至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提供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开展粒度分析,研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白令海与北冰洋表层沉积物类型比较丰富,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基于中国第2次至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提供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开展粒度分析,研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白令海与北冰洋表层沉积物类型比较丰富,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搬运方式以河流、海岸侵蚀、冰筏为主,辅以洋流。沉积物类型主要因为沉积物搬运方式及距离的远近产生差异,白令海北部及楚科奇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随着离陆地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高纬地区的沉积物因冰筏沉积作用而分选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沉积物类型 环境意义 白令 西北冰洋
下载PDF
楚科奇海及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荣冠 郑凤武 +4 位作者 江锦祥 郑成兴 黄心光 黄翔玲 徐惠洲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4-215,共12页
1999年夏季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采用 30cm× 30cm箱式取样器 ,取得 16个站位大型底栖生物定量样品。经分析研究有大型底栖生物 92科 16 4种 ,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种数最多 ,占总种数的 88.4 1% ,三者构成北极楚科奇海和... 1999年夏季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采用 30cm× 30cm箱式取样器 ,取得 16个站位大型底栖生物定量样品。经分析研究有大型底栖生物 92科 16 4种 ,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种数最多 ,占总种数的 88.4 1% ,三者构成北极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优势种有独毛虫属一种 (Tharyxsp .)、齿吻沙蚕属一种(Nephtyssp .)、囊叶齿吻沙蚕 (Nephtyscaeca)、平滑胡桃蛤 (Ennuculatenuis)、短吻状蛤 (Nuculanapernulapernu loides)、拟猛钩虾属一种 (Harpiniopsissp .)、日本沙钩虾 (Byblisjaponicus)和萨氏真蛇尾 (Ophiurasarsii)等。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 111.83g/m2 ,平均栖息密度为 2 5 38个 /m2 。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以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占多数。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有 5个群落类型 :I .梯额虫 (Scalibregmainflatum )紫轮参(Polycheirarufescens) -结栉盖蛇尾 (Stegophiuranodosa)群落 ,Ⅱ .拟单指虫 (Cossurellasp .) -平滑胡桃蛤 -鳞甲钩虾 (Lepidepecreumsp .)群落 ,Ⅲ .缩头竹节虫 (Maldanesarai) -葛氏希泊钩虾 (Hippomedongorbunovi) -萨氏真蛇尾群落 ,Ⅳ .齿吻沙蚕 (Nephtyssp .) -平滑胡桃蛤 -日本沙钩虾 -戈芬星虫 (Golfingiasp .)群落和白令海群落 ,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科奇海 白令 大型底栖生物 北极 物种多样性 数量 群落
下载PDF
白令海和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汪卫国 戴霜 +2 位作者 陈莉莉 吴日升 余兴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131,共11页
为了准确解释环境磁学参数记录的极地古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本研究对白令海和西北冰洋6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高、低频质量磁化率(χ)、非磁滞磁化率(χARM)和磁化率-温度(k-T)分析,以探明该区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种类、来源与搬运路... 为了准确解释环境磁学参数记录的极地古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本研究对白令海和西北冰洋6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高、低频质量磁化率(χ)、非磁滞磁化率(χARM)和磁化率-温度(k-T)分析,以探明该区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种类、来源与搬运路径。结果显示,样品的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白令海的χ值整体高于楚科奇海,并在育空河口外侧和圣劳伦斯岛南侧较高,向北和向西南方向逐渐减小。楚科奇海中东部陆架上表层沉积χ值高于阿拉斯加沿岸,而西北冰洋深海平原和洋脊区的χ值最低。χARM的变化趋势与质量磁化率相似,但频率磁化率的变化趋势与质量磁化率正好相反。k-T分析结果显示阿留申海盆沉积物中的铁磁性矿物以磁赤铁矿占主导,白令海陆架育空河口外侧和圣劳伦斯岛南北两侧为磁铁矿,白令海陆架西部和楚科奇海陆架中东部为磁赤铁矿和磁铁矿,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为黄铁矿,而西北冰洋陆坡、深海平原和洋脊区为胶黄铁矿和黄铁矿,但高纬度区沉积物中的胶黄铁矿含量更高。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区域性分布受沉积物来源、洋流和底质环境等因素的控制。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陆架磁赤铁矿来源于亚洲大陆,白令海陆架东部的磁铁矿来自育空河流域,阿拉斯加沿岸沉积物中的黄铁矿,应为阿拉斯加西北部陆源侵蚀来源的或早期成岩作用形成的,西北冰洋深海盆区的胶黄铁矿,为自生成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 西北冰洋 磁化率 磁性矿物 沉积物来源
下载PDF
2008年夏季白令海粒度分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子琳 陈建芳 +3 位作者 刘艳岚 高生泉 李宏亮 张海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2008年7月我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在白令海不同区域设立BR断面、NB断面和BS断面,对200 m以浅海水进行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对部分观测站进行微型、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粒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白令海叶绿素a和初级生... 2008年7月我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在白令海不同区域设立BR断面、NB断面和BS断面,对200 m以浅海水进行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对部分观测站进行微型、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粒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白令海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区域性特征明显,深海海盆中BR断面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190~0.976μg/dm3,平均值为0.442μg/dm3;在陆架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142~22.405μg/dm3,平均值为2.077μg/dm3;在BR断面叶绿素浓度大大低于陆架区的NB断面和BS断面;50 m以浅真光层上部浅水层的叶绿素浓度高于真光层下部深层水,观测站叶绿素a浓度最大值大多出现在30~40 m水层;水柱平均叶绿素a浓度呈现白令海峡大于白令陆架区大于白令海盆区大于北太平洋西部海域大于白令陆坡区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在8个观察站真光层内潜在初级生产力(C)为0.173~0.918 mg/(m3.h),平均初级生产力为0.50 mg/(m3.h));陆架海区的初级生产力高于深海区;光合作用同化指数为0.29~1.03 mg/(mg.h),平均生产力指数为0.74 mg/(mg.h);观测区浮游生物细胞以粒径小于20μm的微型加微微型浮游生物居重要位置,两者对总叶绿素a浓度和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率分别为45.08%和69.48%,细胞粒径大于20μm的微小型浮游生物对总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率分别为54.92%和30.52%,其中陆架区微小型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率高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浓度 初级生产力 粒度分级 白令
下载PDF
2008年夏季白令海和北冰洋异养浮游细菌丰度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凌 何剑锋 +3 位作者 张芳 蔡明红 陈建芳 赵云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6-174,共9页
1引言 作为海洋微食物环(microbial loop)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浮游细菌在海洋浮游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异养浮游细菌吸收溶解有机质(DOM)转化为自身颗粒有机质(POM),
关键词 北冰洋 白令 异养细菌 丰度 分布
下载PDF
2008年夏季白令海营养盐的分布及其结构状况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生泉 陈建芳 +3 位作者 李宏亮 刘子琳 卢勇 张海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65,共9页
1引言 营养元素(N,P,Si)是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营养盐其分布和可获得性不仅对海洋生物生产力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而且对全球碳循环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营养盐 营养盐结构 分布特征 白令
下载PDF
白令海北部陆坡100ka来的古海洋学记录及海冰的扩张历史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汝建 李霞 +1 位作者 肖文申 陈荣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0-558,共9页
白令海北部陆坡B2-9柱状样中生源组分的研究显示,自MIS 5.3期以来表层生产力指标的粗组分和蛋白石含量呈阶梯状增加,反映表层生产力阶段式的增长.全新世表层生产力达到最高,并且MIS 3.2~2期高,比MIS 5.3~3.3期最低.高有机碳含量对应于... 白令海北部陆坡B2-9柱状样中生源组分的研究显示,自MIS 5.3期以来表层生产力指标的粗组分和蛋白石含量呈阶梯状增加,反映表层生产力阶段式的增长.全新世表层生产力达到最高,并且MIS 3.2~2期高,比MIS 5.3~3.3期最低.高有机碳含量对应于高C/N比值,显示有机碳混合来源,不能作为表层生产力的指标.MIS 5.1,3.3~3.2期和全新世高的有机碳含量和C/N比值反映间冰期陆源有机物质输入量的增加.MIS 5.3期至中全新世,不断增加的陆源砂级和粉砂级颗粒组分说明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冷,陆架海冰在不断扩张.伐冰碎屑和碳屑颗粒冰期、间冰段和末次冰消期升高,而间冰期降低,反映冰期白令海陆架海冰扩张和间冰期海冰消融的过程.冰期海冰扩张与北美大陆气候的相互关联,揭示了晚第四纪冰期旋回中自令海海冰扩张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生产力 筏冰碎屑 海冰扩张 晚第四纪 白令
下载PDF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海洋地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爱国 陈荣华 +1 位作者 程振波 李秀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41-45,共5页
1999年7月~1999年9月我国进行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实现了北极地区海洋地质研究零的突破。这次考察取得了大量的沉积物样品 ,同时还获得了第一手现场资料。简要介绍了沉积物特性、分布特征 ,分析了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 。
关键词 楚科奇海 白令 海洋沉积物 研究进展 海洋地质
下载PDF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沉积地层中甾醇的物源组成及其周边气候效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卢冰 张海生 +5 位作者 武光海 周怀阳 陈荣华 朱纯 姚龙奎 王自磐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楚科奇海 C-8短柱沉积样中检出甾醇化合物碳数 C_(27)、C_(28)、C_(29)和C_(30)双键位置在5-和5,22-及22,24-的甾醇;白令海 B2-9短柱沉积样中检出甾醇化合物碳数 C27、C28和 C29双键位置在5-和5,22-及22-的甾醇。从两个海域的甾醇组合... 楚科奇海 C-8短柱沉积样中检出甾醇化合物碳数 C_(27)、C_(28)、C_(29)和C_(30)双键位置在5-和5,22-及22,24-的甾醇;白令海 B2-9短柱沉积样中检出甾醇化合物碳数 C27、C28和 C29双键位置在5-和5,22-及22-的甾醇。从两个海域的甾醇组合特征来看,主要来自陆源碎屑物质以及海洋硅质生物自生源组成。研究还表明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沉积地层(2—0cm)中甾醇异常记录对应时间段约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未,保存着北极增暖的信号,这是北极海域生态环境对周边气候变化作出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科奇海 白令 甾醇 物源组成 气候效应
下载PDF
白令海浮游植物添加营养盐培养实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武昌 孙松 +3 位作者 李超伦 邹立 金明明 卢勇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5-252,共8页
本文报道 1 999年 7月~ 9月中国首次北极考察期间 ,在白令海进行的一组浮游植物添加营养盐培养实验。实验从 7月 2 3日开始 ,8月 5日结束。培养瓶为两个对照 ,硝酸盐添加为海水浓度的2、4和 8倍 ,磷酸盐添加为海水浓度的 2、4和 8倍。... 本文报道 1 999年 7月~ 9月中国首次北极考察期间 ,在白令海进行的一组浮游植物添加营养盐培养实验。实验从 7月 2 3日开始 ,8月 5日结束。培养瓶为两个对照 ,硝酸盐添加为海水浓度的2、4和 8倍 ,磷酸盐添加为海水浓度的 2、4和 8倍。培养瓶在“雪龙”号甲板上的流水控温槽中培养。在培养的第 5天 ,对照、硝酸盐组和磷酸盐组浮游植物增长的趋势一致 ,叶绿素 a增长为初始浓度( 0 .55mg/m3 )的 3.5~ 4.5倍。在培养的第 1 0天 ,硝酸盐组叶绿素 a浓度达到 1 7.6~ 2 4 .0 mg/m3 ,大大高于对照 ( 7.6~ 9mg/m3 )。磷酸盐组叶绿素 a浓度为 9.3~ 1 1 .4mg/m3 ,比对照有所增加 ,但不如硝酸盐组明显。实验结束时各瓶的叶绿素 a浓度都降低。添加较大浓度营养盐的培养瓶中浮游植物的增长要大一些 ,但是并不明显。本实验说明 ,虽然从营养盐的绝对浓度和比例上看 ,都没有明显的 N或 P限制 ,但是白令海潜在着硝酸盐的限制。虽然营养盐的浓度对浮游植物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营养盐 培养 白令 叶绿素A 生态学 北极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以来白令海盆的冰筏碎屑事件与古海洋学演变记录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志华 陈毅 +4 位作者 王汝建 黄元辉 刘欣德 王磊 邹建军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8,共12页
通过对白令海盆中部BR02岩芯高分辨率的颜色、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地层的研究发现:(1)该岩芯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末次盛冰期结束以来(约16.3 ka BP)的多期冰筏碎屑事件,包括H1、OD、YD和北方2期,其中以H1和YD最为显著,反映了末次冰消期以来... 通过对白令海盆中部BR02岩芯高分辨率的颜色、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地层的研究发现:(1)该岩芯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末次盛冰期结束以来(约16.3 ka BP)的多期冰筏碎屑事件,包括H1、OD、YD和北方2期,其中以H1和YD最为显著,反映了末次冰消期以来该地区海冰/冰山以及区域性冰川的消长变化;(2)BR02岩芯上部17—25 cm段出现富Mn、富Ba的氧化型沉积,说明在全新世高海面时期,白令海与北太平洋、北冰洋之间的水体交换达到极点,白令海环流加强,海盆底层水含氧状况明显改善,并引发海洋生产力增加;(3)CaO、Na2O、Sr、Zr及Na2O/K2O比值的分布说明,海盆冰筏碎屑主要来自富碳酸盐的育空河流域,其次为阿拉斯加半岛和阿留申群岛等火山岩区;岩芯上部Na2O/K2O比值的递增暗示10 ka BP以来与火山物质输运有关的北太平洋入流(阿拉斯加流)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盆 末次冰消期 冰筏碎屑事件 底层水富氧事件 古海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