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僵菌杀虫剂生产工艺研究状况与展望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健 陈洪章 李佐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0,共5页
本文综述了白僵菌杀虫剂生产工艺的研究状况,对构成生产工艺的主要要素如菌种、发酵工艺、剂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白僵菌杀虫剂 生产工艺 菌种 发酵工艺 剂型 展望
下载PDF
白僵菌生物杀虫剂防治玉米螟药效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赛丽曼 李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6期80-80,82,共2页
选用白僵菌生物杀虫剂进行玉米螟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1#、2#生物农药防治玉米螟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对玉米生产安全、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可作为呋喃丹的代替药剂广泛用于玉米螟的防治。
关键词 白僵菌生物杀虫剂 玉米螟 防效
下载PDF
广东省白僵菌粉剂的企业标准 被引量:4
3
作者 潘务耀 殷凤鸣 《林业实用技术》 1989年第3期6-8,共3页
白僵菌是我国南方各省用于防治森林害虫的主要生物制剂,但由于各厂生产的菌剂质量不同,致使防效不稳定。为确保菌粉质量,研究并制定了广东省白僵菌粉剂的企业标准和检验方法,1984年由省标准计量管理局发布。通过三年组织实施标准,反复... 白僵菌是我国南方各省用于防治森林害虫的主要生物制剂,但由于各厂生产的菌剂质量不同,致使防效不稳定。为确保菌粉质量,研究并制定了广东省白僵菌粉剂的企业标准和检验方法,1984年由省标准计量管理局发布。通过三年组织实施标准,反复对各厂产品进行联合抽检及专人抽检,产品基本达到《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证明所颁标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真菌杀虫剂—粉剂—厂颁标准 广东
下载PDF
白僵菌孢子粉简易分离法新工艺
4
作者 余福由 《林业实用技术》 1989年第9期29-31,共3页
本文介绍了白僵菌孢子粉简易分离法的工艺流程、工艺结构、工艺原理、操作方法与生产效率,指出与原机械分离法相比,操作上节省1人,孢子粉抽取由二次分离改为一次分离完成;电力损耗减少约75%,而设备造价降低50%以上;从而提高了白僵菌孢... 本文介绍了白僵菌孢子粉简易分离法的工艺流程、工艺结构、工艺原理、操作方法与生产效率,指出与原机械分离法相比,操作上节省1人,孢子粉抽取由二次分离改为一次分离完成;电力损耗减少约75%,而设备造价降低50%以上;从而提高了白僵菌孢子粉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粉—分离—工艺 微生物杀虫剂白僵菌
下载PDF
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贾方征 《生物学教学》 1996年第8期43-43,共1页
所谓生物农药,是指哪些既能杀死农作物害虫,又不仿害天敌;既不污染环境.又对人畜安全无威胁的生物杀虫剂和杀菌剂。 生物农药与传统农药相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无公害等优点,它能克服化学农药高残留、易污染、抗药性等不足。目前世... 所谓生物农药,是指哪些既能杀死农作物害虫,又不仿害天敌;既不污染环境.又对人畜安全无威胁的生物杀虫剂和杀菌剂。 生物农药与传统农药相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无公害等优点,它能克服化学农药高残留、易污染、抗药性等不足。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正越来越重视生物农药的开发与使用。 一、生物农药的类别特征 生物农药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微生物型农药,另一类是中草药型农药。其性能特征分述如下。 1、微生物型农药微生物农药包括细菌农药、真菌农药、病毒农药3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白僵菌杀虫剂和苏芸金杆菌杀虫剂。 (1)白僵菌杀虫剂白僵菌属寄生昆虫真菌,主要寄生于鳞翅目昆虫的幼体,致病力强,通过昆虫消化道及体壁进行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白僵菌杀虫剂 苏芸金杆菌 中草药型
下载PDF
BIOLOGICAL CONTROL OF COFFEE STEM BORERS, XYLOTRECHUS QUARDRIPES AND ACALOLEPTA CERVINUS, BY BEAUVERIA BASSIANA PREPARATION 被引量:3
6
作者 魏佳宁 况荣平 《Entomologia Sinica》 CSCD 2002年第2期43-50,共8页
The use of Beauveria bassiana proparations for control of coffee stem borers, Xylotrechus quardripes Chevr. and Acalolepta cervinus (Hope), as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fiel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 The use of Beauveria bassiana proparations for control of coffee stem borers, Xylotrechus quardripes Chevr. and Acalolepta cervinus (Hope), as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fiel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ach instar of coffee stem borers could be infected and killed successfully when being inoculated or contacted with B. bassiana . The control efficacy under indoor cultivation conditions exceeded 90% within 15 days. Jamming drilled hole with fungal mud resulted in the accumulative mortality and corrected mortality of >90% within 20 days. In the field, three methods, jamming drilled holes with bamboo sticker, bamboo sticker with fungal mud, and fungal mud only, were employed, and each led to the control effect of > 90% within 20 days. However, spraying suspensions and dusting powder of B. bassiana was insignificant. The yield of fresh coffee fruits in biological control area was 125 7?kg/0 067?ha grea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area when being harvested in February. Compared the cost of microbial control with that of chemical control, B. bassiana proved to be a profitable, effective, and safe biocontrol agent against coffee stem bo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uveria bassiana biological control coffee stem borers Xylotrechus quardripes Acalolepta cervinu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