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天山造山带的同碰撞和碰撞后构造——塔里木盆地北部地震解释成果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洪辉 李曰俊 +8 位作者 马德波 文磊 李程 赵岩 刘亚雷 黄彤飞 赵甜玉 高艳艳 师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2-338,共17页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缘,是一条增生—碰撞型造山带。其碰撞造山的时间,是中亚造山带研究的一个关键构造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以往关于碰撞造山的时间证据,基本上都来自造山带自身,即南天山前新生界露头区。前陆区广泛覆盖着巨厚...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缘,是一条增生—碰撞型造山带。其碰撞造山的时间,是中亚造山带研究的一个关键构造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以往关于碰撞造山的时间证据,基本上都来自造山带自身,即南天山前新生界露头区。前陆区广泛覆盖着巨厚的新生界,无法直接考察,很少从前陆区碰撞相关构造的角度研究南天山碰撞造山的时间。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前陆区。经认真系统地解释这里的地震资料,发现了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同碰撞构造和碰撞后构造。同碰撞造构造由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组成。三叠系/二叠系和侏罗系/三叠系两个不整合给出了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和三叠纪末—侏罗纪初两期挤压冲断的时间。造山后构造为侏罗纪—白垩纪正断层组成。正断层活动起始于三叠纪末—侏罗纪初,持续至白垩纪中期。根据同碰撞构造和碰撞后构造的形成时间推论,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结束于三叠纪末;侏罗纪—白垩纪中期为造山后应力松弛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构造 侏罗纪—白垩纪中期伸展构造 同碰撞构造 碰撞后构造 不整合 地震解释 塔里木盆地北部 南天山 中亚造山带南缘
下载PDF
福建漳州角美花岗岩与闪长质包体的岩石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金豹 盛丹 +5 位作者 赵志丹 丁聪 周红芳 崔圆圆 蒋婷 胡兆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04-4010,共7页
本文选择福建沿海漳州地区的角美花岗岩和包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106.4±1.8Ma)和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105.6±1.0Ma和106.5±1.0Ma)具有相同的锆石U—Pb... 本文选择福建沿海漳州地区的角美花岗岩和包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106.4±1.8Ma)和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105.6±1.0Ma和106.5±1.0Ma)具有相同的锆石U—Pb年龄,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它们都是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花岗闪长岩具有相对较为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2.2~3.7),表明其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闪长质包体具有更亏损的锆石Hf组成(εHf(t)=0.9~5.5)。地球化学数据结合野外证据表明岩体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福建沿海地区96~106Ma岩浆作用的发育处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造成的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 白垩纪伸展构造 福建
下载PDF
福建漳浦地区浆混杂岩体岩石单位划分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李腾鹏 《福建地质》 2020年第4期241-252,共12页
漳浦眉力浆混杂岩体位于平潭—东山断裂带南段,是漳浦复式岩体的组成部分。通过1:5万区调填图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合侵入体之间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特征等将眉力浆混杂岩体进一步分解出同时代的基性端元、酸性端元和浆混单元,改变... 漳浦眉力浆混杂岩体位于平潭—东山断裂带南段,是漳浦复式岩体的组成部分。通过1:5万区调填图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合侵入体之间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特征等将眉力浆混杂岩体进一步分解出同时代的基性端元、酸性端元和浆混单元,改变了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基础上的该地区传统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方法,同时也反映了早白垩世晚期东南沿海处于构造伸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混杂岩体 岩浆混合 白垩纪伸展构造 单位划分 漳浦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