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特提斯洋晚侏罗世岩浆作用:藏南白朗地体辉绿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胜标 杨经绥 +7 位作者 李源 薄容众 张健 李瑞保 刘成军 刘飞 熊发挥 陈晓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31-1246,共16页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代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界线,带中洋岛型基性岩构造归属还存在争议。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白朗地体为近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构造岩片,由放射虫硅质岩、硅质泥岩、泥页岩、凝灰岩、微晶灰岩、玄武岩、辉绿岩、...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代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界线,带中洋岛型基性岩构造归属还存在争议。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白朗地体为近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构造岩片,由放射虫硅质岩、硅质泥岩、泥页岩、凝灰岩、微晶灰岩、玄武岩、辉绿岩、辉长岩组成。辉绿岩和辉长岩呈岩脉或岩床侵入沉积地层中。测年结果显示,这些辉绿岩形成于晚侏罗世,锆石206 Pb/238 U年龄为150.3±0.8 Ma(n=39,MSWD=1.8)。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Pb)和高场强元素(Th、Nb、Ta、Zr、Hf和Ti),源区具有明显的石榴子石印记,是没有经历陆壳混染的洋岛型辉绿岩。这些特征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洋岛型基性岩相似。由此认为,这些洋岛型基性岩可能起源于新特提斯洋板内环境,代表了海山的残迹。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提出侏罗纪新特提斯洋地幔柱活动可能驱使大洋岩石圈向北俯冲到拉萨地体之下,并形成安第斯型大陆边缘,至早白垩世,先期俯冲的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与上覆板片解耦并向南后撤,诱发冈底斯弧前伸展形成现今保存在缝合带中的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新特提斯洋 白朗地体 洋岛玄武岩 地幔柱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