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隧道出口“白洞”效应改善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肖尧 杜志刚 +1 位作者 陶鹏鹏 王明年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5年第3期573-576,共4页
针对隧道出口亮度过渡不合理的环境现状,提出基于防眩原理的渐变图层设计方案,利用照明计算软件DIALUX对改善前后隧道出口段进行模拟实验,验证驾驶员瞳孔亮度过渡改善前后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利用隧道微缩模型对改善前后方案进行... 针对隧道出口亮度过渡不合理的环境现状,提出基于防眩原理的渐变图层设计方案,利用照明计算软件DIALUX对改善前后隧道出口段进行模拟实验,验证驾驶员瞳孔亮度过渡改善前后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利用隧道微缩模型对改善前后方案进行视频拍摄,用matlab编程检测隧道眩光面积和眩光高度。结果显示,改善方案的驾驶员瞳孔亮度比改善前的瞳孔亮度过渡更加缓和合理,眩光面积减少20%~30%,且眩光高度抬高20%~40%,视觉负荷系数降低了30%~40%,从而可以提升隧道视觉舒适性,降低驾驶员错误操作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白洞效应 渐变图层 微缩模型 瞳孔亮度
下载PDF
高隧道比路段隧道出入口驾驶员视觉负荷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段萌萌 唐伯明 +2 位作者 胡旭辉 何柏科 刘唐志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9,共7页
为分析高隧道比路段驾驶员视觉特性变化规律与行车安全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规律,并提出"负荷重复累积效应"概念表达频繁进出隧道过程中驾驶员视觉变化现象.采用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Vω(t)... 为分析高隧道比路段驾驶员视觉特性变化规律与行车安全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规律,并提出"负荷重复累积效应"概念表达频繁进出隧道过程中驾驶员视觉变化现象.采用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Vω(t)作为评价指标描述驾驶员在隧道出入口的视觉负荷变化规律,以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MTPA及换算视觉震荡持续时间作为评判视觉负荷大小的依据.建立了隧道出入口驾驶员视觉舒适度评价体系,然后依据此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隧道出入口的驾驶员视觉负荷程度,最终判断隧道出入口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高隧道比路段驾驶员视觉负荷评价研究中,可为隧道出入口安全保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隧道比路段 隧道出入口 视觉负荷 黑洞效应 白洞效应 瞳孔面积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隧道口部建筑减光技术研究
3
作者 沈粤 冼燕婷 《建筑与设备》 2012年第4期9-11,共3页
港珠澳大桥属于世界级超大型同时位于海上海下的桥梁建筑工程,也是我国两岸三地(内地、香港、澳门)共同合作开发的首例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其隧道口部建筑减光设计的条件要比国内各种隧道复杂,故在大桥总体工程要求下.通过现... 港珠澳大桥属于世界级超大型同时位于海上海下的桥梁建筑工程,也是我国两岸三地(内地、香港、澳门)共同合作开发的首例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其隧道口部建筑减光设计的条件要比国内各种隧道复杂,故在大桥总体工程要求下.通过现场测试和室内外模拟实验研究.找出隧道东西方向出入口段人眼明暗适应的光环境设计参数.解决车辆进入隧道时司机视觉的“黑洞效应”、“斑马效应”和“闪烁效应”及车辆驶出隧道的“白洞效应”:实现隧道内在满足司机驾车安全的条件下有效进行照明节能减光、优化照明系统设备;达到指导隧道口部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目的。本研究项目属于本重点工程中二十五个国家级研究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隧道口部建筑 减光设计 “黑洞效应 白洞效应
下载PDF
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宁 《工程技术研究》 2019年第19期249-250,共2页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在出入口处行车环境较为复杂,易引起安全事故。文章根据地下道路空间位置的特殊性,对地下道路出入口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影响安全因素的改善方法,对地下道路行车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地下道路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黑洞效应”“白洞效应 频闪效应 眩光 改善措施
下载PDF
浅谈LED隧道灯在高速公路中的使用
5
作者 武亮 《北方交通》 2013年第B09期138-141,共4页
阐述了LED灯的工作原理、技术与质量要求,介绍了LED隧道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关键词 黑洞效应 白洞效应 LED 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连续隧道遮光棚对通风系统影响分析及研究
6
作者 韩凯旋 亢若伏 《华东科技(综合)》 2020年第8期166-166,170,共2页
针对云南省华坪至丽江高速公路连续隧道行车安全问题,设计提出了连续隧道遮光棚方案。为了解决连续公路隧道入口段黑洞效应及出口白洞效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连续隧道洞口之间设置遮光棚。连续遮光棚有效降低隧道洞口的外界环境亮度,... 针对云南省华坪至丽江高速公路连续隧道行车安全问题,设计提出了连续隧道遮光棚方案。为了解决连续公路隧道入口段黑洞效应及出口白洞效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连续隧道洞口之间设置遮光棚。连续遮光棚有效降低隧道洞口的外界环境亮度,缓解驾驶员在隧道洞口明暗交界过程中的视觉冲击,在行车过程中减弱了驾驶员在明暗交替中的冲击。连续隧道遮光棚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同时,却对隧道通风系统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遮光棚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行车安全需求,更要兼顾其对隧道通风系统、消防排烟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隧道 遮光棚 通风系统 消防排烟系统 黑洞效应 白洞效应
下载PDF
循隆高速公路照明节能方案研究
7
作者 梁创计 罗小荣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6-258,共3页
本文基于国道310线循化至隆务峡段公路穿越公伯峡水库路段隧道运营电费可观的现状,对于原有隧道加强照明采用高压钠灯、基本照明采用LED灯并配置回路控制方案进行节能优化,应用LED变色温隧道照明技术,降低甚至消除"白洞"效应... 本文基于国道310线循化至隆务峡段公路穿越公伯峡水库路段隧道运营电费可观的现状,对于原有隧道加强照明采用高压钠灯、基本照明采用LED灯并配置回路控制方案进行节能优化,应用LED变色温隧道照明技术,降低甚至消除"白洞"效应与"黑洞"效应对驾驶员行车的影响的,并根据隧道洞外自然光实时调控隧道内人造光源,在提高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温 洞外亮度 L20 白洞效应 黑洞效应 低位照明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