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血液中白细胞(WBC)测定对感染性疾病诊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景丽 郑宏图 黄玉平 《临床研究》 2014年第9期46-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血液中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特殊临床意义。方法(1)采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FIA8100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2)采用美国Beckma...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血液中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特殊临床意义。方法(1)采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FIA8100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2)采用美国Beckman5diff细胞计数仪检测血液中白细胞(WBC)。并将检测数据做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各组感染性疾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血液中白细胞(WBC)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重症感染性疾病脓毒血症患者异常检出率远远高于C-反应蛋白(CRP)、血液中白细胞(WBC)。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对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 血液中白细胞(wbc)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计数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谭科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43-0147,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计数(WB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在脓毒症诊断和临床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时间范围为2022年8月至...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计数(WB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在脓毒症诊断和临床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时间范围为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涉及我院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儿。所有患儿的血清PCT、CRP、IL-6、和WBC水平都进行了测定。结果 降钙素原(PCT)的均值为1.72ng/ml,升高数为85例,占总数的58.6%。C-反应蛋白(CRP)的均值为46.35mg/L,升高数为92例,占总数的63.4%。白细胞介素-6(IL-6)的均值为46.69pg/ml,升高数为128例,占总数的88.3%。白细胞计数(WBC)的均值为19.03×109/L,其中升高数为70例,占总数的48.3%。此外,在四项炎症指标同时升高的30例患儿中,均值分别为PCT(2.77ng/ml)、CRP(68.55mg/L)、IL-6(71.61pg/ml)、和WBC(18.78×109/L),占比达到20.7%。结论 在145例脓毒症患儿中,血清中的PCT、CRP、IL-6、和WBC水平普遍升高。这些炎症指标在脓毒症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当多项炎症指标同时升高时,可提高脓毒症的诊断准确性和评估的全面性。同时,综合考虑多项指标升高的情况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计数(wbc)
下载PDF
分析氟康唑联合克霉唑对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评价
3
作者 李桂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5期109-109,共1页
探讨分析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克霉唑与氟康唑联合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中调查对象是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 探讨分析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克霉唑与氟康唑联合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中调查对象是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10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克霉唑治疗的为参照组,应用克霉唑与氟康唑治疗的为研究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CRP、PCT以及WBC水平较参照组明显改善,P<0.05,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应用克霉唑与氟康唑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CRP、WBC以及PCT水平,在临床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 克霉唑 氟康唑 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
下载PDF
化纤胶囊Ⅱ对气虚血瘀型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梁群 张天宇 +3 位作者 朱永志 谢礼翔 孙德阳 杨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化纤胶囊Ⅱ对气虚血瘀型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60例中医症状分型符合气... 目的探讨化纤胶囊Ⅱ对气虚血瘀型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60例中医症状分型符合气虚血瘀证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脓毒症常规治疗方法给予对因、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纤胶囊Ⅱ水煎剂(鼻饲给药).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后取外周静脉血,观察化纤胶囊Ⅱ对气虚血瘀型脓毒症患者血清PCT、WBC及CRP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PCT从(4.27±0.56)μg/L降至(1.17±0.25)μg/L,血WBC从(20.19 ±2.63)×10^9/L降至(12.09±4-1.97)×10^9/L,CRP从(269.25±81.31)mg/L降至(14.18±7.43)mg/L,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由(29.23±2.91)分降至(19.87±2.03)分,其血清PCT、WBC、CRP与APACHEⅡ评分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纤胶囊Ⅱ能有效降低气虚血瘀型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WBC、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能缓解脓毒症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纤胶囊Ⅱ 气虚血瘀型 脓毒症 降钙素原(PCT) 白细胞计数(wbc) C-反应蛋白(CRP)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章静 汤广宇 《中外医疗》 2010年第6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的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调查已确诊有感染的150例新生儿患儿(观察组)和30例出生3d的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CRP定量测定,根据测... 目的探讨和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的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调查已确诊有感染的150例新生儿患儿(观察组)和30例出生3d的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CRP定量测定,根据测定值将观察组分成3个类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还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联合检测。结果150例患儿血CRP值升高。范围从8~876mg/L不等,其中17例患儿血CRP值>100mg/L,其临床表现多有持续高热或伴惊厥、昏迷等严重感染征象。患儿感染的严重程度与血CRP值、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的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评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新生儿 感染
下载PDF
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刚琼 李凌 +2 位作者 杨美霞 白雪洋 田丽晓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24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水平的变化在不同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入选我院冠状动脉造影且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按有无糖尿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7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42例。抽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水平的变化在不同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入选我院冠状动脉造影且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按有无糖尿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7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42例。抽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PG),采用高敏免疫检测方法检测血浆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组hs-CRP、白细胞计数和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结论hs-CRP、白细胞计数和空腹血糖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过程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白细胞计数(wbc)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低水平患者白细胞升高的判定 被引量:2
7
作者 田鑫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1期68-68,共1页
白细胞计数(WBC)是临床上非常有用的检测项目。大部分化脓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可导致白细胞计数的病理性升高[1]。白细胞计数升高也是很多药物引起改变的... 白细胞计数(WBC)是临床上非常有用的检测项目。大部分化脓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可导致白细胞计数的病理性升高[1]。白细胞计数升高也是很多药物引起改变的常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差比值(r) 白细胞(wbc)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与动脉血乳酸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葛鑫 符红娜 +4 位作者 陈鑫 孙兆瑞 白小翠 杨志洲 聂时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1-735,共5页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血白细胞计数(WBC)和动脉血乳酸(Lac)水平与近期生存间的关系,探讨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急救医学科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中毒后28 d是...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血白细胞计数(WBC)和动脉血乳酸(Lac)水平与近期生存间的关系,探讨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急救医学科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中毒后28 d是否死亡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WBC、动脉Lac以及其他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相关资料,并运用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等方法研究血WBC、动脉血Lac及两指标联合在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在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2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存活组27例,死亡组35例,病死率为56%.死亡组血WBC(20.20×10^9/L vs.9.00×10^9/L)、动脉血Lac(7.50 mmol/Lvs.0.90 mmol/L)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WBC[回归系数=0.193,OR=1.213,95%CI(1.021~1.441),P<0.05]、动脉血Lac[回归系数=0.492,OR=1.635,95%CI(1.102,2.428),P<0.05]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血WB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4(95%CI0.788~0.959),最大Youden指数为0.607,最佳截断值为12.1×10^9/L;动脉Lac的AUC为0.898(95%CI 0.824~0.972),最大Youden指数为0.644,最佳截断值为2.1mmol/L;两指标联合时AUC为0.922(95%CI0.851~0.993),以AUC>0.8为标准,上述参数均是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结论早期血WBC、动脉血Lac是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二者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生存的价值较高,有望用于临床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预后 白细胞计数(wbc) 乳酸(Lac)
下载PDF
高白细胞血对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中新 徐云侠 +3 位作者 王月华 田玲莉 钟政荣 张凡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6年第4期334-335,共2页
关键词 血红蛋白(Hb) 白细胞(wbc) 预稀释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华素环 李筱梅 +1 位作者 乔小改 王冬亮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5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孕周为37~42周定期行围产保健的316例单胎初产孕妇,将其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158例和正常妊娠组(即对...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孕周为37~42周定期行围产保健的316例单胎初产孕妇,将其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158例和正常妊娠组(即对照组)158例。比较两组孕妇中的白细胞计数(WBC×10~9)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情况,并对WBC(×10~9)及NEUT(%)进行预测GDM患病的ROC曲线对比分析,探讨妊娠期WBC(×10~9)及NEUT(%)变化情况与GDM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对两组孕妇中WBC(×10~9)及NEUT(%)值进行比较得出,GDM组孕妇WBC(×10~9)及NEUT(%)值高于对照组,且WBC(×10~9)及NEUT(%)预测GDM患病的ROC曲线面积为0.677、0.589,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DM与WBC(×10~9)的相关系数为0.307,呈正相关,GDM与NEUT(%)相关系数为0.153,但因其相关系数<0.3,认为GDM与NEU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WBC(×10~9)可以作为一项常用检测指标,评估孕妇罹患GDM的风险性,为及早发现围产保健孕妇GDM的发生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GDM) 白细胞(wbc) 中性粒细胞(NEUT)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7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的联合检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三种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并与单纯性阑尾炎...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的联合检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三种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并与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78例阑尾炎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有251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有270例,C反应蛋白升高的有268例,三者均同时升高的有240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及单纯性阑尾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P<0.01),且有依次递减的趋势,两两比,P均<0.05(C反应蛋白P<0.01)。结论 C反应蛋白在评估阑尾炎的病情方面优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可以提高阑尾炎的诊断效率,对临床上判断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减少漏诊、误诊率有重要意义,外科医生应重视CRP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wbc) 中性粒细胞(Neu) 急性 阑尾炎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及分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红丽 阮小虎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16期88-88,共1页
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相关性。方法:C反应蛋白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用MINDRAY BS-8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采用BECKMAN COULTER ACT-5diff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在406例感染病例中,单纯... 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相关性。方法:C反应蛋白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用MINDRAY BS-8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采用BECKMAN COULTER ACT-5diff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在406例感染病例中,单纯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高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组。结论:临床诊断中应将C反应蛋白作为临床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的首选指标,作为评价疾病活动性和疗效监控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wbc) 中性粒细胞 感染
下载PDF
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慧群 杨学茹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33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科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白细胞检测采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法;C-反应参考蛋白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结果:病毒性感染组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科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白细胞检测采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法;C-反应参考蛋白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结果:病毒性感染组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2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都升高的患者,考虑为细菌感染,经抗生素治疗5-8天,病情明显好转,95.7%儿科患者的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84.1%的儿科患者WBC明显降低。结论:白细胞、C-反应蛋白都是炎症反应标记物,均可作为儿科患儿鉴别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的指标,用来早期判断、识别感染的存在。多数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时白细胞、C-反应蛋白均会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下降快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wbc) C-反应蛋白(CRP) 儿科临床应用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适量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中的作用分析
14
作者 杜春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153-155,共3页
目的研究运动白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对了解血常规测定的干扰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几名健康成人分别进行运动前后血常规检查。结论适量运动可以促进白细胞数增加,但过量运动则可能导致白细胞数减少。
关键词 运动(Exercise) 白细胞(wbc)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及白细胞计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陈玉梅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1年第6期36-37,23,共3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BNP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寻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入选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和正常对照组(33例)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BNP,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白细胞计数....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BNP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寻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入选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和正常对照组(33例)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BNP,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入选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39例和多支病变组27例.应用方差分析研究BNP及白细胞计数在各组中的分布情况,用直线相关分析BNP与WBC的相关性.结果 (1)AMI组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WBC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WBC 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BNP与WBC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和WBC明显升高,且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为危险分层和炎症程度的判断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CHD) B型利尿肽(BNP) 白细胞计数(wbc)
下载PDF
联合检测PCT、CRP、WBC在ICU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志 黄玉萍 +2 位作者 翟柱文 罗水光 潘继钊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2期1657-1658,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PCT、 CRP、 WBC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ICU细菌性HAP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的PCT、 CRP及...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PCT、 CRP、 WBC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ICU细菌性HAP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的PCT、 CRP及WBC水平,同时比较不同菌种HAP患者治疗第2 d的PCT、 CRP、 WBC水平。结果 (1)组间比较:治疗第2 d时,观察组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第7 d,观察组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第2 d的PCT水平高于其他时间点(P <0.05); CRP水平入院时最高,随着住院治疗时间的延长, CRP水平逐渐降低(P <0.05); WBC水平入院时最高,第2 d与第7 d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时段的PCT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CRP及WBC变化情况与观察组基本一致。(2)细菌性HAP患者中,治疗第2 d大肠埃希菌的PCT、 WBC水平显著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P <0.05),而三种菌种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 CRP、 WBC能够提高ICU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能力,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wbc)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获得性肺炎
下载PDF
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增至Ⅲ度以上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时机的探讨
17
作者 杜涛 李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6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血液学毒性 化疗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白细胞(wbc) 中性粒细胞(ANC) 骨髓抑制
下载PDF
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与外周血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西林 陈思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4期175-176,共2页
目的观察AIDS病人的外周血CD4+T细胞与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关系。方法检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对检测结果进行数理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血红蛋白下降越多,... 目的观察AIDS病人的外周血CD4+T细胞与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关系。方法检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对检测结果进行数理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血红蛋白下降越多,CD4+T细胞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白细胞也有一定程度下降,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血小板的下降不明显。结论 CD4+T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高低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CD4+T细胞 血红蛋白(HB)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下载PDF
PCI不同时间窗对ST段抬高型心梗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WBC、CD40 L和cTnI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程飞 张密 +5 位作者 许海军 高振 陈佳娟 李军 董晓 魏云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510-514,共5页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梗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不同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血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D40 L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梗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不同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血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D40 L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7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照行PCI治疗时间窗分为≤3 h组、3~6 h组、6~12 h组,患者依照分组进行PCI术,对患者的血管闭塞后再通情况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入组时及治疗结束24 h时检测患者血中WBC、cTnI和CD40 L水平。结果:各组血管再通率存明显差异,其中≤3 h组血管再通率最高,6~12 h组血管再通率最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比较,≤3 h组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比较,6~12 h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组与3~6 h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WBC、CD40L及cTnI水平比较,≤3 h组WBC、CD40L及cTnI水平最高(P<0.05),但3~6 h组及6~12 h组WBC、CD40L及cTnI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律失常3~6 h组是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PCI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中WBC、CD40L及cTnI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时间窗 白细胞(wbc) CD40 L CTNI
下载PDF
SAA、全程-CRP及WBC指标检测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钟宏文 郑玉红 +2 位作者 温晓静 林青 刘让万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832-834,85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全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指标检测水平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儿童和62例健康儿童分别进行血清SAA、全程‐CRP、WBC等指标测定,观察两组血清SA...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全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指标检测水平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儿童和62例健康儿童分别进行血清SAA、全程‐CRP、WBC等指标测定,观察两组血清SAA、全程‐CRP、WBC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儿童血清SAA、全程‐CRP均明显增高,WBC、中性粒细胞%(N%)略升高,淋巴细胞%(L%)略减低,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AA、全程‐CRP、WBC等指标联合检测,对于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全程C反应蛋白(全程‐CRP) 白细胞(wbc)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