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0工程化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优效治疗炎症性肠病
1
作者 冯乙芮 高天芸 +2 位作者 王亚萍 黄亚红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78-4887,共10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体外增殖,并可分泌一系列免疫调节因子抑制炎症、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研究。但是对于多种疾病,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有限。针对疾病特定发病机制或者干预靶点进行工程化修饰间充质...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体外增殖,并可分泌一系列免疫调节因子抑制炎症、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研究。但是对于多种疾病,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有限。针对疾病特定发病机制或者干预靶点进行工程化修饰间充质干细胞是未来细胞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目的:白细胞介素10是一种典型的抗炎细胞因子,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并诱导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该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0基因工程化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电转染建立稳定过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基于细胞治疗产品标准筛选出临床级细胞。给予C57BL/6J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盐水溶液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分别在造模前1 d(尾静脉途径)与造模后第4天(腹腔途径)注射空质粒转染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过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只)。在造模后第6天取结肠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与CD3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构建的稳定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的工程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满足临床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质量标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结肠炎具有修复效果,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更加优效,更显著地抑制急性结肠炎小鼠的体质量下降(P<0.05)、结肠缩短(P<0.05)以及结肠组织损伤(P<0.05);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结肠组织切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与CD31阳性细胞显著多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表明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显著促进肠组织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进而促进结肠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工程化修饰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性肠病 再生修复 细胞增殖 肠再生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在低氧暴露大鼠骨髓及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
2
作者 李金杰 肖经雪 +3 位作者 李楠 宋珍 周彦云 马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81-6687,共7页
背景:低氧暴露下大鼠外周血红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骨髓有核红细胞增殖可能是导致外周血红细胞增加的直接原因之一,既往研究着重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等因素的影响,对炎症、免疫等相关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研究低氧暴露后大... 背景:低氧暴露下大鼠外周血红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骨髓有核红细胞增殖可能是导致外周血红细胞增加的直接原因之一,既往研究着重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等因素的影响,对炎症、免疫等相关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研究低氧暴露后大鼠骨髓有核红细胞、骨髓上清液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探讨白细胞介素18在慢性高原病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模拟海拔5000 m低压氧舱中饲养28 d,对照组在海拔2260 m的实验室内饲养28 d,检测两组大鼠血常规,流式测定两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比例,RT-qPCR、Western blot测定两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8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测定两组大鼠胸骨中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ELISA测定两组大鼠外周血、骨髓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8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大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②实验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③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8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⑤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胸骨中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⑥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实验组大鼠骨髓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8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果表明低氧暴露后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8表达增高可能参与骨髓有核红细胞的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低氧 骨髓 有核红细胞 血红蛋白 外周血 细胞 工程化细胞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1通过si-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促进小鼠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并抑制心脏重构
3
作者 霍嘉琪 袁明杰 +1 位作者 田厚泽 幸世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对心肌梗死(MI)小鼠毛细血管生成和心脏重构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I组、MI+IL-21组,每组20只。建立MI模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对心肌梗死(MI)小鼠毛细血管生成和心脏重构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I组、MI+IL-21组,每组20只。建立MI模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FS),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溶液(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和壁厚,ELISA检测血清炎症相关因子水平,TUNEL、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血管密度。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阴性对照组、IL-21组、si-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组、si-STAT+IL-21组,于缺氧血清饥饿(HSS)环境下培养24 h模拟缺血,通过MTT、TUNEL、血管形成实验评估细胞活力、凋亡、血管形成能力。qRT-PCR检测心肌组织IL-21、Ⅰ型胶原α1(COL1α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IL-21、STAT3、p-STAT3、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P38、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梗死面积、LVESD、LVEDD、血清IL-1β、心肌组织COL1α1、MMP-9 mRNA、细胞凋亡率、Caspase-3 mRNA、p-STAT3、p-AKT、p-P38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均P<0.05),LVEF、FS、血清IL-21、IL-10、心肌组织IL-21 mRNA与蛋白、Bcl-2 mRNA降低(均P<0.05);与MI组比较,MI+IL-21组梗死面积、LVESD、LVEDD、血清IL-1β、心肌组织COL1α1、MMP-9 mRNA、细胞凋亡率、Caspase-3 mRNA减小(均P<0.05),LVEF、FS、血清IL-21、IL-10、心肌组织IL-21 mRNA与蛋白、Bcl-2 mRNA、p-STAT3、p-AKT、p-P38蛋白、血管密度升高(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IL-21组细胞存活率、成管长度增加(均P<0.05),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si-STAT3组细胞存活率、成管长度减小(均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IL-21可刺激血管生成,减少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改善MI后心脏重塑,可能与激活STAT3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白细胞介素-21 血管生成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心脏重构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C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姚心怡 贺彤 +2 位作者 杨欣雅 胥明成 张峻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白细胞介素17家族(interleukin-17s,IL-17s)具有促炎效应,参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IL-17C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不同于广泛来源于各种免疫细胞的IL-17A,IL-17C主要由上皮细胞分泌并通过IL-17RE/A受体复合物... 白细胞介素17家族(interleukin-17s,IL-17s)具有促炎效应,参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IL-17C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不同于广泛来源于各种免疫细胞的IL-17A,IL-17C主要由上皮细胞分泌并通过IL-17RE/A受体复合物发挥作用,在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均存在表达异常。本文综述了IL-17C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C 细胞因子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胃癌化疗患者预后关系研究
5
作者 徐红梅 高立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77-1380,1386,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2、IL-17水平与胃癌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9例接受化疗干预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68)与预后不良组(n=41)。记录并统计患者临床资料,经Pearson相关...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2、IL-17水平与胃癌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9例接受化疗干预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68)与预后不良组(n=41)。记录并统计患者临床资料,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6、IL-12、IL-17水平与胃癌患者化疗预后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胃癌化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IL-12、IL-17水平对胃癌患者化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及血清IL-6、IL-17水平均较预后良好组高,而IL-12水平较预后良好组低(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IL-17水平均与胃癌化疗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血清IL-12水平与胃癌化疗患者不良预后呈负相关(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6、IL-17水平异常升高均为影响胃癌化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IL-12水平升高为影响胃癌化疗预后的保护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IL-12、IL-17水平均对胃癌化疗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其中以血清IL-17的预测价值相对最好(均P<0.05)。结论:胃癌化疗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越高,IL-12水平越低,其不良预后发生风险也相对越高,通过监测上述指标水平有利于早期辅助临床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预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22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减缓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卢东红 姜海行 +2 位作者 卢东诚 邱鑫 覃凤燕 《微创医学》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 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IL)-22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对肝纤维化小鼠的影响。方法 选取16只6周龄雄性BABL/c小鼠,均腹腔注射20%四氯化碳造模,2次/周,在造模后第8周,将小鼠随机分成重组IL-22组(n=8)和对照组(n=8)。重组IL-22组和对照组... 目的 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IL)-22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对肝纤维化小鼠的影响。方法 选取16只6周龄雄性BABL/c小鼠,均腹腔注射20%四氯化碳造模,2次/周,在造模后第8周,将小鼠随机分成重组IL-22组(n=8)和对照组(n=8)。重组IL-22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3μg/g重组IL-22和等体积0.5%牛血清白蛋白(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剂,pH 7.0),1次/d,直到第10周处死小鼠。通过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了解两组小鼠的肝脏病理改变,根据Ishak评分系统评估两组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L-22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小鼠脾脏Th22细胞数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组织IL-22R1、IL-10R2、IL-22、IL-17A、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22、 IL-17A、IL-6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重组IL-22组小鼠肝脏组织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减轻,Ishak评分较对照组小鼠下降(P<0.05)。(2)重组IL-22组小鼠肝脏组织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肝脏组织和血浆中IL-2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3)重组IL-22组小鼠脾脏组织Th22细胞百分比和肝脏组织IL-22、IL-22R1、IL-10R2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4)重组IL-22组小鼠肝脏组织IL-17A、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浆IL-22、IL-17A、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重组IL-22可减缓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弱肝星状细胞的活性和下调炎症因子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22 TH22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家族基因多态性在牙周炎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闫雨娟 吴志杰 张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97-101,共5页
白细胞介素-1(IL-1)家族主要包括IL-1α、IL-1β、IL-18及IL-1Ra等,参与调控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牙周炎是一种由免疫、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的慢性疾病。IL-1家族的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IL-1家族常见的基因多态... 白细胞介素-1(IL-1)家族主要包括IL-1α、IL-1β、IL-18及IL-1Ra等,参与调控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牙周炎是一种由免疫、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的慢性疾病。IL-1家族的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IL-1家族常见的基因多态性包括IL-1A-889C/T多态性、IL-1B-511C/T和+3954/3953C/T多态性、IL-18-137G/C和-607C/A多态性、IL-1RN VNTR和IL-1RN+2018等。IL-1A基因-889C/T多态性可通过促进IL-1α表达,增强炎症反应,促进牙周炎的发生。IL-1B基因-511C/T和+3954/3953C/T多态性可促进骨吸收;IL-18基因-137G/C和-607C/A多态性则通过破坏调控位点和改变启动子结合,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然而,IL-1RN+2018基因多态性表现出对牙周炎的保护效应。此外,IL-33基因多态性通过调节NF-κB通路和上调关键炎症因子参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以及IL-37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调控IL-1β的表达来影响牙周炎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基因多态性 牙周炎
下载PDF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白细胞介素-6、血管紧张素Ⅱ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及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韩江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及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及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CHF患者随访时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和预后不良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NT-proBNP、IL-6、Ang-Ⅱ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模型分析心功能指标与NT-proBNP、IL-6、Ang-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T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NT-proBNP、IL-6、Ang-Ⅱ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IL-6、Ang-Ⅱ水平与LVEDD、LVESD、LVPWTs、IVSTd均呈正相关(NT-proBNP:r值=0.520、0.662、0.535、0.571,均P<0.05;IL-6:r值=0.575、0.555、0.414、0.463,均P<0.05;Ang-Ⅱ:r值=0.556、0.362、0.581、0.350,均P<0.05),与LVEF均呈负相关(NT-proBNP:r值=-0.540,P<0.05;IL-6:r值=-0.521,P<0.05;Ang-Ⅱ:r值=-0.45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IL-6、Ang-Ⅱ水平高均为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HF预后不良患者临床均表现出NT-proBNP、IL-6、Ang-Ⅱ水平升高现象,且上述指标均为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均与患者心功能存在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和管理,以降低CHF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白细胞介素6 血管紧张素Ⅱ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因子与慢性失眠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楷棋 汤永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因子与睡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白细胞介素因子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诱导炎症反应以及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机制对睡眠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睡眠也可通过影响白细胞介素因子的分泌...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因子与睡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白细胞介素因子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诱导炎症反应以及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机制对睡眠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睡眠也可通过影响白细胞介素因子的分泌和活性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现就白细胞介素因子-1、白细胞介素因子-6和白细胞介素因子-10与慢性失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慢性失眠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失眠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细胞因子类 炎症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1β在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中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郭伟 尹高菲 +2 位作者 李暖 张洋 黄志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手术治疗的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的组织样本,将患者分为乳头状瘤组和疾病进展组。对样本行RNA原位杂交判断HPV分型,免疫荧光检测IL-17及IL-1β表达,分析其表达的组间差异及与HPV高危亚型的相关性。结果乳头状瘤组及疾病进展组间IL-17及IL-1β免疫荧光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疾病进展组中IL-17及IL-1β阳性率显著升高(t=5.460,P<0.001;t=10.030,P<0.001)。HPV高危亚型与IL-17及IL-1β表达相关,HPV高危型患者中IL-17及IL-1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IL-17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54,P=0.0004)。结论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HPV高危型感染状态有着密切相关性,HPV高危型加剧组织局部IL-17及IL-1β聚集,造成局部免疫微环境改变,进而引发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乳头状瘤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2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的表达与意义
11
作者 崔瑜 吴远慧 +3 位作者 胡彩霞 王文氢 张燕 高顺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47,共6页
目的检测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B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1例BP患者皮损组织(BP组)及25名健康人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 目的检测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B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1例BP患者皮损组织(BP组)及25名健康人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7例BP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2的水平,并以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BP组患者皮损中IL-17和IL-2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BP组患者皮损组织中IL-17与IL-2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BP组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P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L-2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BP患者血清及皮损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参与BP的发病,且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提示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可能参与BP的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固有淋巴细胞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李晋娜 许丽娜 +1 位作者 孙烨婷 贾龙斌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603-160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I住院患者17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定...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I住院患者17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评分及《2019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CI,84例)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94例),同时VCI组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Ⅴ诊断标准又分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ND,64例)和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aD,30例)。分别在脑梗死急性期(1~14 d)、恢复期(15~30 d)及脑梗死6个月时,测定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在6个月时再次进行MoCA评分,选出与急性期相比,评分变化≥4分的患者分为认知改善组17例,认知恶化组11例。比较和分析各组认知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NCI、VCIND、VaD组在急性期和6个月时的MoCA评分总分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I组相比,VCI组在急性期和恢复期IL-1β、IL-6、IL-10和TNF-α水平均增加,在急性期均高度表达;在脑梗死6个月时,IL-1β和TNF-α水平恢复正常,IL-6水平仍上升(P<0.05),而IL-10水平则下降(P<0.01)。与VCIND组相比,VaD组IL-1β、IL-6水平在急性期、恢复期和6个月时均升高(P<0.05);而TNF-α水平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增加(P<0.05),6个月时恢复正常;相反,IL-10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无变化,在6个月时下降(P<0.05)。6个月时,与认知改善组相比,认知恶化组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在VCIND转变为VaD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L-1β、IL-6、IL-10和TNF-α可以作为VCI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青藤碱可有效抑制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髓核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倩 卢子昂 +3 位作者 李利和 吕超亮 王盟 张存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青藤碱药物浓度。将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青藤碱组、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白细胞介素1β组、锌原卟啉(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组、锌原卟啉+青藤碱组、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分别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活性氧含量、凋亡率及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培养的大鼠髓核细胞呈现多角形、三角形、短楔形等形态,其呈现“S”型曲线生长,接种第1-3天生长缓慢,第4-6天生长迅速,第七八天生长速度缓慢,进入“平台期”,细胞数量不再增加;②当青藤碱的浓度≤80μmol/L时,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不会受到显著影响(P>0.05);③白细胞介素1β可以显著降低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活性氧含量,导致细胞凋亡(P<0.01);④当采用青藤碱干预后,不仅可以促进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P<0.05),而且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和凋亡率增加(P<0.05),其作用可被锌原卟啉逆转(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白细胞介素 血红素氧合酶1 髓核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活性氧 椎间盘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基因多态性与山西东南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燕 王琦 +4 位作者 郑路 冯李慧 马丽 魏健 刘良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5-701,共7页
目的 研究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对IL-17基因4个位点(rs2... 目的 研究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对IL-17基因4个位点(rs2275913、rs3819024、rs4711998和rs8193036)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两组IL-17基因4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校正年龄、BMI、WC和血脂异常等因素后,两组研究对象在不同遗传模型下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显示,T2DM组rs2275913位点AA基因型FPG和HOMA-IR显著低于AG和GG基因型,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三组间BMI、FINS、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T2DM组rs3819024位点AA基因型WC、HOMA-IR显著高于GG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17基因rs2275913、rs3819024、rs4711998、rs8193036多态性与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T2DM可能无关,IL-17 rs2275913位点AA基因型、rs3819024位点GG基因型分别与山西东南地区汉族T2DM患者FPG和HOMA-IR、WC和HOMA-IR相关,可能是IL-17影响糖代谢的潜在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17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7A和NF-κB信号通路减轻γδ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槃 席德双 +4 位作者 黄瑞 滕益霖 刘睿 曾高峰 宗少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8-1094,共7页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减轻γδ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干预大鼠肠道来源的γδT细胞,CCK-8检测短链脂肪酸对γδT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A(IL-17A)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减轻γδ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干预大鼠肠道来源的γδT细胞,CCK-8检测短链脂肪酸对γδT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A(IL-17A)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检测IL-17A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IL-17+γδT细胞的比例,Western blot研究γδT细胞IL-17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提示乙酸钠的浓度≤0.5 mmol/L,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的浓度≤0.25 mmol/L对γδT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P> 0.05);ELISA和RT-q PCR结果显示,丙酸钠、丁酸钠及混合短链脂肪酸处理的γδT细胞IL-17A的含量较Control组均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示IL-17+γδT细胞的比例在丙酸钠、丁酸钠、混合短链脂肪酸及TSA干预下均明显下降(P <0.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可抑制IL-17A、IKK的表达及NF-κB磷酸化水平(P <0.05)。结论 短链脂肪酸能抑制γδT细胞IL-17A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ΓΔ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A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8与类风湿关节炎关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振东 杨娟娟 +3 位作者 李浩林 金芳梅 程伟刚 王海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6期184-188,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多关节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炎症反应、软骨破坏及骨侵蚀和血管生成,并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其中白细胞介素-8(IL-8)为炎症因子中重要一员,故本文从炎症、软骨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多关节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炎症反应、软骨破坏及骨侵蚀和血管生成,并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其中白细胞介素-8(IL-8)为炎症因子中重要一员,故本文从炎症、软骨破坏及骨侵蚀和血管生成三方面对IL-8在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本文通过阐述IL-8与RA的相关性,明确IL-8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RA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8 趋化因子 炎症 骨破坏 血管翳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虎军 王国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521,共6页
背景:建立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对进一步解释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评估和筛选骨性关节炎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取3周... 背景:建立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对进一步解释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评估和筛选骨性关节炎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取3周龄SD大鼠髋关节软骨,机械剪切和酶消化分离软骨细胞并进行鉴定。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 ng/mL和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组,分别诱导24 h和48 h。MTT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活力;Real-Time PCR检测Ⅱ型胶原蛋白、蛋白聚糖、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蛋白、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分离并培养原代大鼠软骨细胞;②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24 h可使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P<0.05),5 ng/mL白细胞介素1β组则需诱导48 h;③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5 ng/mL和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24,48 h,Ⅱ型胶原蛋白、蛋白聚糖、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相比10 ng/mL组,5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48 h可显著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 mRNA表达(P<0.05);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24 h,Ⅱ型胶原蛋白、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5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48 h,Ⅱ型胶原蛋白、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⑤提示干预24 h后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对软骨细胞的诱导效果可能更明显;干预48 h后5 ng/mL和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的诱导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软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 大鼠 细胞活力
下载PDF
血清微小RNA-107、白细胞介素-18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华 刘海平 +3 位作者 白玲 祝锦江 张永鹏 陈国振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18-822,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107(miR-107)、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及其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的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107(miR-107)、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及其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的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46例)与非AKI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R-107、IL-18及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检验血清miR-107、IL-18与并发AKI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miR-107、IL-18对肾移植患者后并发AKI的评估价值。结果AKI组患者血清miR-107、IL-18、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07、IL-18、Scr是影响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AK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107、IL-18均具有评估并发AKI的效能,并且当二者串联时其效能明显提升。结论血清miR-107、IL-18水平升高与肾移植术后并发AKI有关系,且二者对并发AKI均具有评估价值,串联联合应用时可提升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7 白细胞介素-18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移植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核因子κB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彦杰 宋金萍 徐辉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60例同期于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60例同期于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IL-6、NF-κB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6、NF-κB表达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患者血清IL-6、NF-κB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IL-6和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16.33(8.41,67.41)ng/L比6.15(5.55,7.33)ng/L,Z=6.109,P<0.001;NF-κB:449.52(230.37,568.28)ng/L比150.35(126.48,167.30)ng/L,Z=5.463,P<0.001]。IL-6、NF-κB诊断胰腺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041、0.920±0.024,联合检测的AUC为0.923±0.024。T_(3)、T_(4)期胰腺癌患者血清IL-6、NF-κB水平与T_(1)、T_(2)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6、NF-κB水平随着淋巴结转移程度(N_(0)~N_(2))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N_(1)、N_(2)期胰腺癌患者血清IL-6、NF-κB水平与N_(0)期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处转移胰腺癌患者(M_(1))的血清IL-6、NF-κB水平高于未远处转移的患者(M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血清IL-6、NF-κB可以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临床病理分期的血清学标志物,其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ΚB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和过氧化氢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清金 张泽 +1 位作者 江华 洪春永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过氧化氢酶(CA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1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IL-10、CAT水平。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来评估抑郁症状;PSD定义为HAM...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过氧化氢酶(CA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1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IL-10、CAT水平。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来评估抑郁症状;PSD定义为HAMD评分≥8。结果:脑梗死后1个月开始随访,有51例(33.8%)被诊断为PSD。与非PSD病人相比,PSD组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较高,脑梗死体积较大,BI评分较低,mRS评分较高,血清CAT、IL-10水平较低(P<0.05)。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在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P<0.05)后,IL-10(OR=0.615,95%CI:0.410~0.923)和CAT(OR=0.757,95%CI:0.652~0.914)仍然是PSD的独立预测因子。PSD病人的IL-10水平(r=0.394,P<0.01)和CAT水平(r=0.306,P<0.01)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OC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的截止点为2.06 pg/mL,预测PSD的AUC为0.739。同时,CAT水平的截止点为1.07 U/L,预测PSD的AUC为0.630。IL-10水平较低(<2.06 pg/mL)的病人比对应组(≥2.06 pg/mL)更容易发生PSD(OR=9.750,95%CI=2.671~35.534,P<0.01)。同样,CAT水平较低(<1.07 U/L)的病人比对应组(≥1.07 U/L)更容易发生PSD(OR=5.052,95%CI=1.256~20.322,P<0.05)。结论:血清IL-10、CAT可用作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PSD的独立保护性预测因子。IL-10、CAT水平低的病人在卒中后1个月更有可能发生P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白细胞介素10 过氧化氢酶 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