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5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2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的表达与意义
1
作者 崔瑜 吴远慧 +3 位作者 胡彩霞 王文氢 张燕 高顺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47,共6页
目的检测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B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1例BP患者皮损组织(BP组)及25名健康人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 目的检测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B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1例BP患者皮损组织(BP组)及25名健康人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7例BP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2的水平,并以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BP组患者皮损中IL-17和IL-2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BP组患者皮损组织中IL-17与IL-2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BP组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P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L-2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BP患者血清及皮损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参与BP的发病,且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提示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可能参与BP的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大疱性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固有淋巴细胞
下载PDF
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联合白细胞介素6、激活素A对胰腺癌恶病质的早期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新省 张丽敏 +1 位作者 王顺祥 冯宁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研究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激活素A(Activin A)检测对胰腺癌恶病质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7月—2023年7月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的74例胰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发生恶病质,... 目的研究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激活素A(Activin A)检测对胰腺癌恶病质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7月—2023年7月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的74例胰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发生恶病质,分为恶病质组(n=58)、非恶病质组(n=16)。观测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L3-SMI、IL-6、Activin A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胰腺癌恶病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3-SMI以及血清IL-6、Activin 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恶病质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恶病质组L3-SMI水平明显高于非恶病质组,血清IL-6、Activin A水平明显低于非恶病质组(t值分别为8.649、3.049、8.10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3-SMI(OR=0.266,95%CI:0.103~0.683)以及血清IL-6(OR=4.158,95%CI:1.368~12.333)、Activin A(OR=5.124,95%CI:1.550~16.939)是胰腺癌恶病质发生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L3-SMI、IL-6、Activin A预测胰腺癌恶病质的AUC分别为0.851、0.752、0.791,均明显低于三者联合检测的0.946(Z值分别为−2.841、−2.552、−2.647,P值均<0.001),其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90.9%、87.8%、0.788。结论L3-SMI联合血清IL-6、Activin A检测对胰腺癌恶病质具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骨骼 白细胞介素6 激活素 恶病质
下载PDF
蒺藜皂苷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3
作者 于兰 解冬千 +1 位作者 王霞 及超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软骨细胞培养和转染。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小鼠软骨细胞(ATDC5细胞),培养后采用转染试剂分别转染pcDNA-ci...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软骨细胞培养和转染。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小鼠软骨细胞(ATDC5细胞),培养后采用转染试剂分别转染pcDNA-circ_0045714、pcDNA、si-circ_0045714、si-NC。②蒺藜皂苷浓度筛选。将ATDC5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一组正常培养(正常组),一组加入10 ng·mL^(-1)的IL-1β(IL-1β组),其他组在加入10 ng·mL^(-1) IL-1β的基础上分别加入浓度为25μg·mL^(-1)、50μg·mL^(-1)、100μg·mL^(-1)、200μg·mL^(-1)、400μg·mL^(-1)的蒺藜皂苷。培养后计算软骨细胞存活率,并确定后续实验蒺藜皂苷的浓度。③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检测。将ATDC5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培养液培养,IL-1β组采用含10 ng·mL^(-1)的IL-1β培养液培养,IL-1β+蒺藜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采用含50μg·mL^(-1)、100μg·mL^(-1)、200μg·mL^(-1)的蒺藜皂苷和10 ng·mL^(-1)的IL-1β培养液培养。转染pcDNA-circ_0045714、pcDNA的ATDC5细胞,培养方法同IL-1β组,并分别标记为IL-1β+pcDNA-circ_0045714组、IL-1β+pcDNA组。转染si-circ_0045714、si-NC的ATDC5细胞,培养方法同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并分别标记为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circ_0045714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NC组。培养后计算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④软骨细胞凋亡率检测。于6孔板中接种ATDC5细胞及转染pcDNA-circ_0045714、pcDNA、si-circ_0045714、si-NC的ATDC5细胞,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⑤软骨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含量检测。收集各组软骨细胞的培养液,检测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⑥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检测。提取各组软骨细胞中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然后扩增,最后计算circ_0045714的表达量。结果:①蒺藜皂苷浓度筛选结果。IL-1β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低于正常组(LSD-t=15.396,P=0.000)。IL-1β组与IL-1β+25μg·mL^(-1)蒺藜皂苷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555,P=0.918)。IL-1β+50μg·mL^(-1)蒺藜皂苷组、IL-1β+100μg·mL^(-1)蒺藜皂苷组、IL-1β+200μg·mL^(-1)蒺藜皂苷组、IL-1β+400μg·mL^(-1)蒺藜皂苷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均高于IL-1β组(LSD-t=4.879,P=0.047;LSD-t=7.686,P=0.001;LSD-t=10.657,P=0.000;LSD-t=10.073,P=0.000)。IL-1β+400μg·mL^(-1)蒺藜皂苷组与IL-1β+200μg·mL^(-1)蒺藜皂苷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584,P=0.999)。因此,选择浓度为50μg·mL^(-1)、100μg·mL^(-1)、200μg·mL^(-1)的蒺藜皂苷进行实验,并分别标记为蒺藜皂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②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检测结果。IL-1β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LSD-t=55.829,P=0.000;LSD-t=8.879,P=0.001;LSD-t=20.507,P=0.000;LSD-t=30.315,P=0.000;软骨细胞凋亡率:LSD-t=27.508,P=0.000;LSD-t=5.076,P=0.032;LSD-t=11.689,P=0.000;LSD-t=21.284,P=0.000;软骨细胞中TNF-α含量:LSD-t=29.990,P=0.000;LSD-t=7.720,P=0.002;LSD-t=17.182,P=0.000;LSD-t=24.615,P=0.000;软骨细胞中IL-6含量:LSD-t=33.441,P=0.000;LSD-t=6.324,P=0.008;LSD-t=15.440,P=0.000;LSD-t=25.096,P=0.000)。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LSD-t=11.627,P=0.000;LSD-t=21.436,P=0.000;软骨细胞凋亡率:LSD-t=6.613,P=0.006;LSD-t=16.209,P=0.000;软骨细胞中TNF-α含量:LSD-t=9.463,P=0.000;LSD-t=16.895,P=0.000;软骨细胞中IL-6含量:LSD-t=9.117,P=0.001;LSD-t=18.773,P=0.000)。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9.808,P=0.000;LSD-t=9.595,P=0.000;LSD-t=7.432,P=0.003;LSD-t=9.656,P=0.000)。③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检测结果。IL-1β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低于对照组、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43.218,P=0.000;LSD-t=9.487,P=0.000;LSD-t=22.136,P=0.000;LSD-t=34.785,P=0.000)。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低于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12.649,P=0.000;LSD-t=25.298,P=0.000)。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低于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12.649,P=0.000)。④过表达和干扰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构建结果。转染pcDNA、pcDNA-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0,4.18±0.14,t=39.342,P=0.000),说明过表达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构建成功。转染si-NC、si-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0,0.28±0.04,t=31.177,P=0.000),说明干扰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构建成功。⑤过表达circ_0045714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影响结果。IL-1β+pcDNA-circ_0045714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低于IL-1β+pcDNA组(t=16.290,P=0.000;t=11.359,P=0.000;t=11.988,P=0.000;t=12.266,P=0.000)。⑥干扰circ_0045714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影响结果。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circ_0045714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NC组(t=9.586,P=0.001;t=9.120,P=0.001;t=7.069,P=0.002;t=10.548,P=0.001)。结论:蒺藜皂苷能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具有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价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有关,且200μg·mL^(-1)蒺藜皂苷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蒺藜 皂苷 白细胞介素-1β RNA 环状 炎症介导素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因子与慢性失眠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楷棋 汤永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因子与睡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白细胞介素因子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诱导炎症反应以及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机制对睡眠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睡眠也可通过影响白细胞介素因子的分泌...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因子与睡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白细胞介素因子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诱导炎症反应以及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机制对睡眠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睡眠也可通过影响白细胞介素因子的分泌和活性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现就白细胞介素因子-1、白细胞介素因子-6和白细胞介素因子-10与慢性失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慢性失眠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失眠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细胞因子 炎症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35、乳酸脱氢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0例中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王宁 匡歆 赫宁宁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35、乳酸脱氢酶(LDH)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临床意义,为探究MDS的潜在靶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8例M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根据指南在医...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35、乳酸脱氢酶(LDH)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临床意义,为探究MDS的潜在靶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8例M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根据指南在医院接受个体化治疗,于治疗6个月疗程时评估病人治疗效果,分为治疗失败组(n=28)和治疗有效组(n=92)。于治疗前检测研究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IL-35、LDH]并统计病人临床资料,分析血清IL-35、LDH与MDS病人治疗效果的关系,并检验IL-35、LDH联合预测MDS病人治疗失败的最佳阈值。结果128例MDS病人随访期间共剔除8例,120例MDS病人,治疗6个疗程时,治疗失败占23.33%(28/120),治疗有效组占76.67%(92/120);治疗失败组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RSS-R)均高于治疗有效组,较高危病人占比多于治疗有效组(P<0.05);治疗失败组全血ANC,血浆Hb、PLT低于治疗有效组,血清IL-35、LDH表达量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MDS病人治疗失败与全血ANC,血浆Hb、PLT低表达,血清IL-35、LDH高表达有关(P<0.05)。绘制ROC曲线图发现,血清IL-35、LDH单独及联合预测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截断值分别为129.70 ng/L、324.28 U/L。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血清IL-35、LDH与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血清IL-35、LDH水平与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检测血清IL-35、LDH有助于预测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疗结果 白细胞介素-35 乳酸脱氢酶 中性粒细胞 血红蛋白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白细胞介素-6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的预测作用
6
作者 王健 马飞 柯秋莉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安钢总医院诊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按照是否出现脑出血将其分为发生组(12例)和...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安钢总医院诊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按照是否出现脑出血将其分为发生组(12例)和未发生组(98例)。将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清D-D、IL-6水平进行对比,将2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IL-6对老年高血压出现脑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患者高血压病程比未发生组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占比、血清IL-6、D-D水平比未发生组高(P均<0.05),而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高盐饮食、高脂饮食、脑微出血、脑血管家族病史占比、高血压分级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在于高血压病程、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IL-6、血清D-D[OR值(95%CI)=6.567(3.584,12.033)、7.396(3.806,14.374)、6.391(3.709,12.952)、6.686(3.564,12.543),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血清D-D、联合预测老年高血压出现脑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11、0.728、0.800,其中联合预测的AUC值比单项指标预测的AUC值高。结论血清D-D、IL-6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且联合预测的价值比单项预测的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酶 白细胞介素6 高血压 脑出血 风险调节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类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中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艳梅 戴红 李武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2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环氧树脂类糊剂与生物陶瓷类糊剂对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介素-10、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海龙 陈喜波 +2 位作者 白红艳 胥阳 霍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环氧树脂类糊剂与生物陶瓷类糊剂对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影响和意义。方法从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分为... 目的研究环氧树脂类糊剂与生物陶瓷类糊剂对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影响和意义。方法从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观察组实施环氧树脂类糊剂进行根管填充,对照组实施生物陶瓷类糊剂进行根管填充,观察对比2组IL-1、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IL-1、IL-6、hs-CRP含量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IL-10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时间<1 d占比3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67%,且>3 d的占比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疗效为优良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D、GI、GC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环氧树脂类糊剂作为根管填充材料,能显著改善患者IL-10、IL-6、hs-CRP等水平,缓解患者疼痛,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糊剂 生物陶瓷糊剂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介素-10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引流液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冯斌 刘继红 +3 位作者 冯双 常静 王淑芳 王宝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35期3889-3891,3895,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引流液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及对照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复方丹参...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引流液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及对照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8 m L+5%葡萄糖液250 m L,静滴)处理,术后第1天继续按照以上剂量治疗,治疗7 d。统计2组手术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术后6 h、12 h、24 h、2 d、3 d、5 d、7 d的疼痛程度;检测2组术后6 h、12 h、24 h、2 d、3 d、5 d、7 d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β水平;记录2组治疗前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结果 2组术中麻醉用药、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达到最高值后逐渐降低,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2 d、3 d、5 d、7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术后12 h引流液中IL-6、IL-10、IL-1β水平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2 d、3 d、5 d、7 d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水平,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乳腺癌根治术 白细胞介素细胞因子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血管炎症患者血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呐 刘靖 +2 位作者 赵统兵 倪素丹 邱飞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血管炎症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2个炎症因子的作用,了解其对血管炎症的影响。方法 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前后CRP和IL-6的变化,并分别评估高血脂和血脂正常患者CRP和IL-...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血管炎症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2个炎症因子的作用,了解其对血管炎症的影响。方法 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前后CRP和IL-6的变化,并分别评估高血脂和血脂正常患者CRP和IL-6的变化,以及他汀类药物对二组患者的作用。结果 使用他汀类药物后,高血脂和血脂正常患者CRP均降低,IL-6变化不大。结论 目前国内使用的他汀类药物的剂量能降低CRP,但对IL-6的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药物 血管炎症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对内毒素类炎症模型小鼠血中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邝枣园 刘倩娴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21-222,共2页
为进一步探讨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组成 )对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采用腹腔注射D -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攻击小鼠造成内毒素类炎症模型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观察了黄连解毒汤对该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 2 ... 为进一步探讨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组成 )对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采用腹腔注射D -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攻击小鼠造成内毒素类炎症模型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观察了黄连解毒汤对该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 2 )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在 2 .5kg L、 1.2 5kg L剂量时可有效提高IL - 2水平。提示黄连解毒汤可升高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 - 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药理学 内毒素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病毒类白细胞介素8(vIL-8)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鑫宇 秦爱建 +1 位作者 金文杰 刘岳龙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用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 CEF) ,提取总 RNA,经 RT- PCR扩增出由 MDV编码的病毒类白细胞介素 - 8( v IL- 8)基因 ,,并将其克隆进 p GEM- T easy载体中 ,测序进行分析。将 v IL- 8基因片段插入表达性载体 p GEX- 5 x... 用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 CEF) ,提取总 RNA,经 RT- PCR扩增出由 MDV编码的病毒类白细胞介素 - 8( v IL- 8)基因 ,,并将其克隆进 p GEM- T easy载体中 ,测序进行分析。将 v IL- 8基因片段插入表达性载体 p GEX- 5 x- 3中 ,转化大肠杆菌 BL 2 1,经 IPTG诱导 ,结果获得了重组 v IL - 8- GST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活性分析表明 ,v IL- 8基因重组产物具有趋化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活性。提示 ,MDV在致瘤过程中 ,v IL- 8能吸引易感细胞促进病毒感染 ,并可能参与肿瘤的扩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白细胞介素8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炎症因子 生物学活性 vIL-8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HDL亚类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新新 仇梦霞 +6 位作者 肖梨花 丁岚 张彩平 张敏 欧淳 田英 龙石银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31-1236,共6页
目的探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分布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MS组患者135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77例的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6含量,按IL-6浓度将MS患者分为低IL-6组(IL-6≤66.7... 目的探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分布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MS组患者135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77例的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6含量,按IL-6浓度将MS患者分为低IL-6组(IL-6≤66.76 ng/L)、中IL-6组(66.76 ng/L<IL-6<113.84 ng/L)、高IL-6组(IL-6≥113.84 ng/L)。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浆HDL亚类的相对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浓度及载脂蛋白含量。分析不同性别对IL-6、血脂、载脂蛋白及HDL亚类分布的影响,及IL-6水平与HDL亚类分布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S组IL-6、preβ1-HDL、HDL3b、HDL3c、TC、TG、LDLC含量以及LDLC/HDLC和Apo B100/Apo AI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而HDL2a、HDL2b、preβ2-HDL、Apo AI和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性别比较,MS组男性或女性HDL亚类的相对含量有差异(P<0.05或P<0.01);与同组男性比较,对照组和MS组女性血脂、血浆载脂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血浆IL-6含量的升高与HDL亚类分布异常存在相关性,即IL-6的含量与小颗粒的preβ1-HDL、HDL3b水平呈正相关,与大颗粒HDL2b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MS患者血浆IL-6水平升高,且HDL颗粒呈变小趋势,高水平的IL-6可能与HDL亚类分布异常和血脂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HDL亚 白细胞介素6 双向电泳-免疫印记法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安新 高利常 +2 位作者 张英杰 李秀山 孙欣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10的检测,探讨IL-32、ICAM-1、IL-10在RA发病、病程发展中的意义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5例RA、31例骨关节炎(OA)...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10的检测,探讨IL-32、ICAM-1、IL-10在RA发病、病程发展中的意义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5例RA、31例骨关节炎(OA)、76名对照组IL-32、ICAM-1、IL-10的水平,并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比较,RA组、OA组血清IL-32、ICAM-1、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重度活动期组IL-32、ICAM-1浓度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RA组血清IL-32、ICAM-1水平与抗CCP抗体、RF、ESR、hs-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呈正相关(P<0.01),IL-10与ESR、hs-CRP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IL-32、ICAM-1、IL-10参与了RA形成,并与疾病活动程度关系密切。研究IL-32、ICAM-1、IL-10在RA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有助于RA发病机制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风湿 白细胞介素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白细胞介素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晓军 何韶衡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2854-285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COPD患者共73例(重度21例,中度21例,轻度31例)...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COPD患者共73例(重度21例,中度21例,轻度31例),正常对照3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类胰蛋白酶,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在UniCAP100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仪上进行UniCAPTryptase检测。结果:①老年COPD患者(重、中、轻)急性期血浆类胰蛋白酶水平分别为(7.65±2.79),(6.19±2.50),(4.43±2.08)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6±0.74)ng/L,(t=4.43,5.37,3.34,P均<0.01)。各组急性期血浆IL-8值分别为(99.71±24.05),(45.01±13.33),(26.36±6.00)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6±3.40)ng/L(t=12.32,7.25,6.27,P均<0.01)。各组急性期血浆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值分别为(84.07±17.22),(63.72±10.96),(67.40±22.1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30.05±10.94)ng/L(t=8.63,6.76,7.71,P均<0.01)。治疗后,重度、中度COPD患者血浆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值明显降低(P<0.01);重度、轻度COPD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值明显降低(P<0.01)。②各组(重、中、轻)急性期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浆 胰蛋白酶 白细胞介素8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淋巴液与血清白细胞介素、免疫球蛋白G亚类的对比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学斌 王福猛 +3 位作者 齐春生 贾云义 刘凤 王云阁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3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淋巴液中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10(IL- 10)、白细胞介素- 12(IL- 12)及免疫球蛋白 (IgG)亚类的水平,并与其血清水平相比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31例行胸导管引流( TDD)...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淋巴液中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10(IL- 10)、白细胞介素- 12(IL- 12)及免疫球蛋白 (IgG)亚类的水平,并与其血清水平相比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31例行胸导管引流( TDD)治疗的中重度哮喘病人术后 0d、 3d、 5d淋巴液及 0d、 5d外周血 IL- 6、 IL- 10、 IL- 12以及 IgG亚类水平。结果哮喘病人治疗前 IL- 6、 IL- 10明显增高,而 IL12、 IgG1、 IgG2、 IgG3、 IgG4则明显降低。血清 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 85.71% ,以 IgG1缺陷为主;血清 IgG亚类增高检出率为 44.44%, IgG4增高占 100%。结论哮喘淋巴液与血清均存在以 IL- 12产生受抑和 IL- 6、 IL- 10产生增多为特征的 CK失调以及严重的 1gG亚类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淋巴液 白细胞介素 IGG亚 血清 免疫
下载PDF
类维生素A对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17
作者 张俊红 钱幼琼 郑德元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 观察视黄醇、视黄酸、维生素A 醋酸酯三种类维生素A(类VA)在体外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 受体(IL-2R)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及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 目的: 观察视黄醇、视黄酸、维生素A 醋酸酯三种类维生素A(类VA)在体外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 受体(IL-2R)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及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10- 10~10- 6m ol/L浓度范围三种类VA作用下IL-2 受体表达、IL-1、IL-2 含量,再测定、比较三种类VA在10- 9浓度时上述作用大小。结果: 在一定浓度(10- 10~10- 7m ol)范围,三种物质能不同程度促进高亲和力IL-2R表达和IL-1、IL-2 分泌。结论: 类VA可能作用于PBMC活化早期,促进其功能,且作用大小与类VA种类及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细胞因子分泌 维生素A 单核细胞
下载PDF
补益类复方中药调控流感病毒样颗粒免疫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A的表达水平
18
作者 林巧 邱勇龙 +5 位作者 侯杏芳 郑军 张国良 曾进 刘映霞 聂广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补益类复方中药对流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免疫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 17A,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VLPs组、VLPs+益气方组、VLPs+补血方组、VLPs+滋阴方组、VLPs+壮... 目的探讨补益类复方中药对流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免疫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 17A,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VLPs组、VLPs+益气方组、VLPs+补血方组、VLPs+滋阴方组、VLPs+壮阳方组、VLPs+霍乱毒素组和PBS组共7组,每组6只,分别于0和14天通过鼻腔使用VLPs(10μg/次)进行免疫,联合中药组在第1至第13天连续灌服中药。中药佐剂按生药量200 mg/kg剂量接种。在免疫第0天、13天及28天采集外周血并分离血浆和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浆IL-17A浓度,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PBMC中分泌IL-17A的细胞数,即斑点形成集落数(spot forming cells,SFCs)。结果 (1)无论是在免疫应答早期还是后期,VLPs能有效诱导外周血浆中IL-17A的分泌,而联合益气方组血浆中IL-17A水平进一步提高(P<0.05);(2)Elispot技术能有效检测PBMCs中分泌IL-17A的阳性细胞。与单纯VLPs免疫组相比,益气方和滋阴方均能显著增加分泌IL-17A的细胞数(P<0.01),在免疫后28天尤为明显。结论益气方、滋阴方可以显著增强流感VLPs诱导的IL-17A表达水平,益气联合滋阴方有望成为新型流感疫苗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益复方中药 流感 病毒样颗粒 白细胞介素-17A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白细胞介素8的测定
19
作者 黄振明 李常兴 +3 位作者 林玲 梁碧华 张锡宝 吴志华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5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IL -8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机制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活动期血清、疱液和缓解期血清中IL -8的水平。结果: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 -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水平,病... 目的:探讨IL -8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机制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活动期血清、疱液和缓解期血清中IL -8的水平。结果: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 -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水平,病情缓解后血清中IL -8的水平明显下降,活动期疱液IL -8水平明显高于活动期血清中的水平。结论:IL -8可能参与了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发病,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天疱疮 白细胞介素8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寻常型天疱疮22例及大疱性类天疱疮13例白细胞介素-29水平检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凯 陈涛 付丽新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寻常型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9水平,探讨IL-29在寻常型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6月共22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1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 目的通过检测寻常型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9水平,探讨IL-29在寻常型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6月共22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1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IL-29水平,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比较寻常型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29水平的差异。结果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IL-29水平为(180.52±159.17)pg/ml,较健康对照组(87.73±64.51)pg/ml显著升高(u=45,P <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IL-29水平为(290.55±231.71)pg/ml,较健康对照组亦显著升高(u=16,P <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IL-29水平与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93,P> 0.05)。结论 IL-29可能参与了寻常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发病过程,在寻常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中的生物学作用可能表现为抗炎和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寻常型 天疱疮 大疱性 白细胞介素-2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