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7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与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1
作者 杨湘君 周玮 +1 位作者 王丽 魏晓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和培塞利珠单抗;另一类是IL抑制剂,主要包括IL-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抑制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 META分析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2
作者 冯小燕 刘欣欣 +1 位作者 卞亚伟 李钦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功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型 泛发性 幼儿 基因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玲玲 张亚妮 +2 位作者 史婷婷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5-589,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已被证明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癌症进展及影响ICIs的临床应用。本文就细胞因子IL-6如何调节免疫检查点的表达以及对免疫阻断疗法和irAEs的影响进行探讨,总结靶向IL-6信号转导对ICIs功效及irAEs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1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
4
作者 高宇 杨磊 +3 位作者 胡光明 孙占虎 周涛 肖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2022年11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61例,均接受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在治疗前,行肝穿刺检查,采...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2022年11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61例,均接受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在治疗前,行肝穿刺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F和IL-21水平。结果17例临床重度AIH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5±0.9)μg/L和(321.5±34.2)pg/mL,显著高于44例轻中度患者【分别为(1.5±0.5)μg/L和(174.7±20.5)pg/mL,P<0.05】;26例肝组织G3~G4炎症活动度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6±1.1)μg/L和(332.9±35.4)pg/mL,显著高于35例G1~G2患者【分别为(1.5±0.6)μg/L和(170.8±25.4)pg/mL,P<0.05】;经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本组61例AIH患者生化学应答率为88.5%;9例超过6个月获得生化学应答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9±1.5)μg/L和(334.5±40.6)pg/mL,显著高于22例在6个月内应答患者【分别为(1.5±0.3)μg/L和(194.8±19.5)pg/mL,P<0.05】或23例在3个月内应答患者【分别为(0.9±0.2)μg/L和(100.6±9.2)pg/mL,P<0.05】。结论AIH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升高,可能与病情重或对标准治疗应答差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抑制治疗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白细胞介素-21 治疗应答
下载PDF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Hp感染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33、miR-26a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郭兰新 刘祎昉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33(IL-33)、miR-26a水平影响。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西安市临潼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Hp感染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33(IL-33)、miR-26a水平影响。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西安市临潼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Hp感染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四联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镁)+胶体果胶铋胶囊+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四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IL-33水平、miR-26a水平、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IL-33水平均明显降低,而miR-26a水平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IL-3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iR-26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CD4^(+)、CD8^(+)、CD4^(+)/CD8^(+)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CD4^(+)水平以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奥美拉唑肠溶片,埃索美拉唑镁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Hp根除率,降低患者IL-33水平、提高miR-26a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 HP感染 胃溃疡 白细胞介素-33 miR-26a
下载PDF
盐亭县人群白细胞介素-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关联
6
作者 冯杰 文茂胜 +1 位作者 肖谭彬 唐铁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盐亭县人群白细胞介素-23(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关联。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盐亭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4例作为结石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两组IL... 目的:研究盐亭县人群白细胞介素-23(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关联。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盐亭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4例作为结石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两组IL-23受体基因相关位点的多态性,分析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结石组IL-23受体基因rs10889677位点AA基因型人数占比低于健康组,CC基因型人数占比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IL-23受体基因rs11465817位点AA基因型人数占比高于健康组,CC基因型人数占比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受体基因rs10889677位点基因型为CC型、IL-23受体基因rs11465817位点基因型为AA型是盐亭县人群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IL-23受体基因rs10889677位点基因型为CC型、IL-23受体基因rs11465817位点基因型为AA型是盐亭县人群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可为早期识别上尿路结石易感人群及后续预防性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易感性 白细胞介素-23受体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瘤变抑制因子2信号通路与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一博 秦亚录 魏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49-653,共5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1]。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HF患者患病率在年龄≥35岁人群中为1.3%(约1370万人),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居民健康。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瘤变抑制因子2 信号通路 心肌纤维化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23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8
作者 唐绘卓 伍洪华 李小梅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
目的观察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肺炎患儿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 23,IL-23)表达水平,并分析TGF-β、IL-23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 目的观察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肺炎患儿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 23,IL-23)表达水平,并分析TGF-β、IL-23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婴幼儿RSV肺炎患儿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采集同期医院健康体检的100例婴幼儿资料,纳入对照组。患儿及健康婴幼儿的疾病资料、体检资料等均保存完整。观察组患儿入院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7例)、重度组(63例),比较对照组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的基线资料及TGF-β、IL-23水平,重点分析血清TGF-β、IL-23与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的TGF-β较低、IL-23水平较高;相较于轻度组,重度组的TGF-β较低、IL-23水平较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RSV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与患儿TGF-β、IL-23有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显示,患儿入院时的TGF-β、IL-23评估重度病情有较好效能,AUC均大于0.70,有评估价值,且二者联合评估AUC为0.937,评估价值更佳(P<0.05)。结论婴幼儿RSV肺炎患儿的血清TGF-β普遍呈低表达、IL-23呈高表达,且二者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越严重的患儿的TGF-β越低、IL-23越高,联合测定婴幼儿RSV肺炎患儿TGF-β、IL-23水平或可早期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细胞介素-23 病情严重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3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彦巧 陈积 +4 位作者 李磊 谭丹枫 陶月英 陈泽慧 田应彪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9-904,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银屑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以抑制相应的免疫反应靶点的多种生物制剂在对中至重度银屑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大量...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银屑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以抑制相应的免疫反应靶点的多种生物制剂在对中至重度银屑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大量的试验和临床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IL-23靶点开发治疗银屑病的新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IL-23抑制剂对银屑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发病机制 白细胞介素-23抑制剂 tildrakizumab guselkumab risankizumab
原文传递
CAR-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白细胞介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佳静 王文艺(综述) 顾军(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是目前比较热点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CAR-T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对实体肿瘤的疗效欠佳,可能的原因是实体瘤特有的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以及实体瘤的内部克隆异质性。现阶段提...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是目前比较热点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CAR-T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对实体肿瘤的疗效欠佳,可能的原因是实体瘤特有的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以及实体瘤的内部克隆异质性。现阶段提出的克服实体瘤对CAR-T治疗的抗性的主要策略是将CAR-T治疗和其他抗肿瘤疗法联合使用,如放疗、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癌症疫苗、细胞因子治疗、溶瘤病毒治疗、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其中CAR-T细胞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以及CAR-T细胞治疗与白细胞介素的组合是很有潜力的临床治疗策略。文章分别从CAR-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CAR-T联合白介素治疗的疗效、发展前景,以及毒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 白细胞介素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传玺 刘灵燕 李漫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15-14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0例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筛查患者IPA感染情况,41例合并IPA...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0例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筛查患者IPA感染情况,41例合并IPA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余49例作为无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IL-10、IL-17、IL-23水平,分析其对IPA感染的诊断价值;并统计感染组死亡情况,分析血清IL-10、IL-17、IL-23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感染组IL-10水平低于无感染组(P<0.05),IL-17、IL-23水平高于无感染组(均P<0.05);血清IL-10、IL-17、IL-23及IL-10和IL-17联合、IL-10和IL-23联合、三项指标联合诊断COPD合并IPA感染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2、0.685、0.762、0.836、0.884、0.89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45%、45.24%,70.50%、52.60%,78.05%、71.43%,60.98%、93.88%,87.80%、77.55%,90.24%、83.50%。41例COPD合并IPA感染患者中,6例死亡,死亡者血清IL-10明显低于存活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均P<0.05),但Cox回归分析显示仅IL-17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对于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合并IPA感染血清IL-10较低,IL-17、IL-23较高,其联合检测对于IPA感染的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12
作者 王亚萍 张学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例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结果:患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经6周期R-ECHOP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复发,给予PD-1抑制剂联... 目的:探讨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例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结果:患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经6周期R-ECHOP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复发,给予PD-1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治疗2周期再次达完全缓解,伴随着白介素-10表达水平下降。患者前后共化疗15个周期,病情持续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缓解时间达24个月,白介素-10的水平持续处于正常范围。结论:PD-1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方案有望成为治疗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 来那度胺 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介素-10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在痛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谢静 魏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5期77-80,共4页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晶体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中沉积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白细胞介素(IL)-33是IL-1家族成员之一,当组织受损时以警报素的形式释放,与ST2受体结合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综述近年来IL-33在痛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发现IL-33可通...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晶体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中沉积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白细胞介素(IL)-33是IL-1家族成员之一,当组织受损时以警报素的形式释放,与ST2受体结合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综述近年来IL-33在痛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发现IL-33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募集,调控炎症因子的释放参与痛风的发病过程,表现出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既能加重炎症反应,又有助于炎症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白细胞介素-33 单钠尿酸盐 ST2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3参与瘙痒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梁小玲 何爽 +1 位作者 伍师坚 伍冠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59-65,共7页
瘙痒是一种使人不愉快的搔抓感觉。各种皮肤病、系统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心理性疾病等,均可引发瘙痒,其发病机制复杂。白细胞介素-13(IL-13)属于2型细胞因子,在瘙痒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IL-13主要由辅助型T细胞2(Th2)细胞分泌,其通过... 瘙痒是一种使人不愉快的搔抓感觉。各种皮肤病、系统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心理性疾病等,均可引发瘙痒,其发病机制复杂。白细胞介素-13(IL-13)属于2型细胞因子,在瘙痒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IL-13主要由辅助型T细胞2(Th2)细胞分泌,其通过与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1(IL-13Rα1)和白细胞介素-4受体α(IL-4Rα)组成的异二聚体结合引起细胞的反应,可直接引起瘙痒或者间接促进其他瘙痒因子释放。该文综述IL-13及其受体的细胞来源、信号通路及其在瘙痒中的作用机制和靶向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瘙痒 激酶抑制 生物制
下载PDF
八段锦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异位骨化及白细胞介素-2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丹丹 王善萍 +4 位作者 杨丽 张婷婷 何丽 刘天阳 管玉香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7期11-14,47,共5页
目的:观察八段锦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异位骨化、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影响。方法:将40例强直性脊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规律练习八段锦,锻炼6个月。观... 目的:观察八段锦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异位骨化、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影响。方法:将40例强直性脊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规律练习八段锦,锻炼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AI)、强直性脊柱炎新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指地距、Schober试验、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焦虑抑郁量表(SAS、SDS评分)、IL-23、Dickkopf-1(DKK-1)、骨保护素(OPG)。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BASDAI、ASDAS、VAS评分、指地距、CRP、ESR、IL-23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Schober试验、DKK-1显著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BASDAI、ASDAS、VAS评分、指地距、SAS、SD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DKK-1、OP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八段锦能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改善炎症反应,抑制异位骨化,提高关节活动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便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八段锦 异位骨化 白细胞介素-23 疾病活动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类生物制剂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松叶 史香芬 +2 位作者 卢晓静 赵院霞 杜书章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13-2519,I0002,共8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IL)抑制剂类生物制剂在斑块状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IL抑制剂类生物制剂在斑块状银屑病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利用CiteSpace5.8.R...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IL)抑制剂类生物制剂在斑块状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IL抑制剂类生物制剂在斑块状银屑病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利用CiteSpace5.8.R3软件进行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等文献关键特征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分析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及前沿。结果共纳入文献2056篇,近10年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共计104个国家/地区的545个机构参与了IL抑制剂类药物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研究,其中美国发文量805篇,占总发文量的39.15%居首位,且与德国、英国、瑞士、加拿大等有密切合作,发文最多的机构是瑞士诺华制药,发文最多的作者是德国汉堡艾本多夫医学中心的Reich K,被引频次第一的作者是加拿大Prob Med公司的Papp KA,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为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为生物制剂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研究前沿为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特殊人群研究、新型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自我给药研究及在其他疾病的应用研究等。结论近10年来,IL抑制剂类生物制剂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发展迅速,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未来更应该关注对特殊人群及真实世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乌司奴单抗 司库奇尤单抗 依奇珠单抗 古赛奇尤单抗 白细胞介素抑制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IL)-12/23、IL-17和IL-23抑制剂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明洙 钟伟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8,共8页
目的:对白细胞介素(IL)抑制剂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选用银屑病治疗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2... 目的:对白细胞介素(IL)抑制剂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选用银屑病治疗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9年9月公开发表的IL抑制剂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Ⅱ或Ⅲ期临床试验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采用Cochrane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和偏倚风险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对疗效和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项随机对照研究,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PASI 75和PASI 90及医师的全面评估(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 s PGA)0/1或研究者的全面评估(Investigator’s Global Assessment, sIGA)0/1的Meta分析共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依奇珠单抗疗效最佳,其次是司库奇尤单抗、优特克诺和布罗达单抗,古塞奇尤单抗、替拉珠单抗和瑞莎珠单抗疗效略差;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 AE)的Meta分析表明替拉珠单抗最安全,其次是优特克诺和古塞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和司库奇尤单抗的风险最高。结论:IL-17抑制剂相对选择性IL-23抑制剂更有效,选择性IL-23抑制剂比IL-17抑制剂更安全,IL-12/23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斑块状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抑制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转化生长因子-β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应孝全 戴伯坚 叶鑫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组(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组(22例)和轻中度组(7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各指标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价值。结果重度组年龄、独居占比、IL-17、IL-23、TGF-β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组,受教育时间短于轻中度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独居(OR=4.162,95%CI:1.125~15.398)、IL-17(OR=5.057,95%CI:2.774~9.219)、IL-23(OR=4.462,95%CI:1.892~10.523)、TGF-β(OR=3.331,95%CI:1.174~9.451)水平是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7、IL-23、TGF-β及三者联合对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均有诊断价值(P<0.05)。结论AD患者IL-17、IL-23、TGF-β水平与其认知功能情况有关,临床工作中可将其用于针对AD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转化生长因子-Β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α对猪小梁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杰 朱玉广 +4 位作者 王夕娟 朱艳 张立华 钟莹莹 杜孝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0-803,共4页
背景房水外流通路的阻塞或小梁网细胞外基质(ECM)的异常堆积导致房水流畅系数降低是引起眼压升高的原因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的平衡对ECM的代谢至关重要,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可以通过调... 背景房水外流通路的阻塞或小梁网细胞外基质(ECM)的异常堆积导致房水流畅系数降低是引起眼压升高的原因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的平衡对ECM的代谢至关重要,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可以通过调节MMPs的表达而调节房水的外流。目的研究猪重组IL-1α对体外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MMP-2、MMP-3及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从猪眼取出带有小梁组织的巩膜,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小梁细胞并进行传代,第3代的猪小梁细胞应用纤维连接蛋白(FN)和层黏连蛋白(LM)进行鉴定。第3代小梁细胞血清饥饿培养24h后分为2组,对照组加入无血清培养基,IL组加入10m/L IL-1α,分别培养30min。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分析IL组MMP-2、MMP-3及TIMP-1蛋白在培养小梁细胞中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梁细胞中MMP-2mRNA、MMP-3mRNA及TIMP-1 mR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传3代的细胞对FN和LM呈现阳性反应。与对照组比较,IL组小梁细胞中MMP-3和TIMP-1蛋白的表达量(A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94、t=-5.199,P〈0.05),但2组间小梁细胞中MMP-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65,P〉0.05)。IL组小梁细胞中MMP-3mRNA和TIMP-1mRNA的表达量(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5、t=-1.921,P〈0.05),而2组间小梁细胞中MMP-2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3,P〉0.05)。结论外源性IL-1α能增加猪眼小梁细胞中MMP-3、TIMP-1的表达,引起MMP-3/TIMP-1平衡改变,促进小梁网ECM的分解,增加房水外流,而对MMP-2的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小梁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血清IL-2、sST2表达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
20
作者 王念华 吴玉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33-1436,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1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于入院时检测患者血...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1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于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清IL-2、sST2,并于治疗完成后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依据患者治疗反应性分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入院时血清IL-2、sST2水平,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血清IL-2、sST2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L-2、sST2水平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共有132例完成规律治疗,经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月后,101例患者疾病缓解,纳入缓解组,其余31例患者纳入未缓解组。未缓解组年龄、入院时肾功能分级、疾病分期、血清IL-2、sST2水平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2、sST2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不良风险呈正相关(r 1=0.428,P 1<0.001;r 2=0.344,P 2<0.001);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2、sST2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血清IL-2、sST2表达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密切相关,二者表达水平越高,治疗反应性越差,且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免疫抑制 介素-2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治疗反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