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崔丽英 任卉 +1 位作者 郝璐 高春桃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各50例(哮喘组)、急性加期和...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各50例(哮喘组)、急性加期和缓解期COPD患者各50例(COPD组)及健康志愿者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4、IL-8、IL-10的水平。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加重期IL-4水平显著高于COPD急性加重期(P<0.01);COPD急性加重期IL-8水平高于哮喘急性发作期(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COPD急性发作期(P<0.01)。结论:IL-4、IL-8、IL-10均参与了哮喘和COPD的气道炎性反应,IL-4、IL-8是促炎因子,而IL-10是抑炎因子。IL-4在哮喘的气道炎症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而IL-8、IL-10为COPD的主要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厄贝沙坦干预糖尿病肾病大鼠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郄会卿 吴亚 +3 位作者 董焕娥 刘东梅 柴娟 戎士玲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干预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并从炎症方面探讨其可能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DN)、厄贝沙坦治疗组(Irb)3组,每组1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干预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并从炎症方面探讨其可能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DN)、厄贝沙坦治疗组(Irb)3组,每组12只。第8周、12周末收集大鼠血、尿标本,测定血液IL-8I、L-10、血糖、肌酐、尿素氮、尿液24小时尿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肾质量/体质量比值。结果 Irb组和DN组8周、12周的IL-8均高于对照组,而DN组8周、12周的IL-8又高于Irb组(26.51±2.34)ng/L vs(16.12±2.11)ng/L,(59.32±1.28)ng/L vs(21.46±2.59)ng/L(P<0.01);Irb组和DN组12周均高于8周(21.46±2.59)ng/L vs(16.12±2.11)ng/L,(59.32±1.28)ng/L vs(26.51±2.34)ng/L(P<0.01);但Irb组上升幅度小于DN组。Irb组和DN组8周、12周的IL-10均低于对照组,而DN组8周、12周的IL-10又低于Irb组(21.27±2.49)ng/L vs(25.58±3.52)ng/L,(18.05±3.55)ng/L vs(33.22±2.97)ng/L(P<0.01);DN组12周的IL-10低于8周(18.05±3.55)ng/L vs(21.27±2.49)ng/L(P<0.01);而Irb组12周的IL-10高于8周(33.22±2.97)ng/L vs(25.58±3.52)ng/L(P<0.01);C组12周与8周的IL-8I、L-10无明显变化(P>0.05)。IL-8与IL-10显著负相关(r=-0.659,P<0.01);IL-8与血糖、24小时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肾质量/体质量比显著正相关(r=0.596、0.764、0.845、0.635、0.830,P<0.01),而IL-10与血糖、24小时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肾质量/体质量比显著负相关(r=-0.835、-0.739、-0.757、-0.745、-0.810,P<0.01)。结论厄贝沙坦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使促炎症细胞因子IL-8分泌减少,同时刺激分泌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改善DN大鼠肾脏肥大程度和尿蛋白排泄,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糖 尿素氮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大鼠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莉红 杨建新 范艳霞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8期2834-2836,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IL-10、C反应蛋白(CR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171例糖尿患者根据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组(85例)、糖尿病无糖尿病肾病组(86例),另选9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IL-10、C反应蛋白(CR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171例糖尿患者根据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组(85例)、糖尿病无糖尿病肾病组(86例),另选9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血清IL-8I、L-10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RP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中IL-8、CRP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低于糖尿病无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水平接近。结论 IL-8I、L-10、CRP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促进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IL-8、CRP和抑制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IL-10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炎性反应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与肠道炎症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苏利国 周国华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2期3378-3380,共3页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0各有其显著的特点,在肠道炎症性的免疫反应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L-8是一种致炎因子,同时也是一种趋化因子,在致炎过程中,它与其他的炎性因子有相互促进的作用;IL-10是一种抑炎因子,在炎性反应中它可...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0各有其显著的特点,在肠道炎症性的免疫反应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L-8是一种致炎因子,同时也是一种趋化因子,在致炎过程中,它与其他的炎性因子有相互促进的作用;IL-10是一种抑炎因子,在炎性反应中它可以抑制炎性免疫反应,使机体或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害。深入研究这两种细胞因子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肠炎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含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回学军 刘树军 +1 位作者 顾华 李树岩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29-2029,共1页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8 相关性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IL-10 matrix 生物活性因子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工程化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优效治疗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
6
作者 冯乙芮 高天芸 +2 位作者 王亚萍 黄亚红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78-4887,共10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体外增殖,并可分泌一系列免疫调节因子抑制炎症、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研究。但是对于多种疾病,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有限。针对疾病特定发病机制或者干预靶点进行工程化修饰间充质...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体外增殖,并可分泌一系列免疫调节因子抑制炎症、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研究。但是对于多种疾病,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有限。针对疾病特定发病机制或者干预靶点进行工程化修饰间充质干细胞是未来细胞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目的:白细胞介素10是一种典型的抗炎细胞因子,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并诱导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该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0基因工程化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电转染建立稳定过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基于细胞治疗产品标准筛选出临床级细胞。给予C57BL/6J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盐水溶液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分别在造模前1 d(尾静脉途径)与造模后第4天(腹腔途径)注射空质粒转染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过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只)。在造模后第6天取结肠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与CD3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构建的稳定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的工程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满足临床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质量标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结肠炎具有修复效果,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更加优效,更显著地抑制急性结肠炎小鼠的体质量下降(P<0.05)、结肠缩短(P<0.05)以及结肠组织损伤(P<0.05);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结肠组织切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与CD31阳性细胞显著多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表明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显著促进肠组织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进而促进结肠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工程化修饰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性肠病 再生修复 细胞增殖 肠再生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在低氧暴露大鼠骨髓及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
7
作者 李金杰 肖经雪 +3 位作者 李楠 宋珍 周彦云 马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81-6687,共7页
背景:低氧暴露下大鼠外周血红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骨髓有核红细胞增殖可能是导致外周血红细胞增加的直接原因之一,既往研究着重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等因素的影响,对炎症、免疫等相关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研究低氧暴露后大... 背景:低氧暴露下大鼠外周血红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骨髓有核红细胞增殖可能是导致外周血红细胞增加的直接原因之一,既往研究着重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等因素的影响,对炎症、免疫等相关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研究低氧暴露后大鼠骨髓有核红细胞、骨髓上清液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探讨白细胞介素18在慢性高原病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模拟海拔5000 m低压氧舱中饲养28 d,对照组在海拔2260 m的实验室内饲养28 d,检测两组大鼠血常规,流式测定两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比例,RT-qPCR、Western blot测定两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8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测定两组大鼠胸骨中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ELISA测定两组大鼠外周血、骨髓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8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大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②实验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③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8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⑤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胸骨中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⑥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实验组大鼠骨髓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8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果表明低氧暴露后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8表达增高可能参与骨髓有核红细胞的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低氧 骨髓 有核红细胞 血红蛋白 外周血 细胞 工程化细胞
下载PDF
血清微小RNA-107、白细胞介素-18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华 刘海平 +3 位作者 白玲 祝锦江 张永鹏 陈国振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18-822,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107(miR-107)、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及其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的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107(miR-107)、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及其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的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46例)与非AKI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R-107、IL-18及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检验血清miR-107、IL-18与并发AKI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miR-107、IL-18对肾移植患者后并发AKI的评估价值。结果AKI组患者血清miR-107、IL-18、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07、IL-18、Scr是影响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AK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107、IL-18均具有评估并发AKI的效能,并且当二者串联时其效能明显提升。结论血清miR-107、IL-18水平升高与肾移植术后并发AKI有关系,且二者对并发AKI均具有评估价值,串联联合应用时可提升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7 白细胞介素-18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移植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评估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
9
作者 陈杰 彭君琴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预后情况的不同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复发、转移、癌症死亡)与预后良好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NSE、IL-6、TNF-α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占比、Karnofsky评分<80分占比、NSE、IL-6、TNF-α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整体分化程度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Karnofsky评分<80分、NSE、IL-6、TNF-α水平升高均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SE、IL-6、TNF-α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887、0.852、0.953,灵敏度分别为0.760、0.880、0.840、0.920,特异度分别为0.768、0.913、0.696、0.942(均P<0.05)。结论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Karnofsky评分<80分、NSE、IL-6、TNF-α水平升高均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NSE、IL-6、TNF-α在肺癌患者预后不良评估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癌 预后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1通过si-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促进小鼠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并抑制心脏重构
10
作者 霍嘉琪 袁明杰 +1 位作者 田厚泽 幸世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对心肌梗死(MI)小鼠毛细血管生成和心脏重构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I组、MI+IL-21组,每组20只。建立MI模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对心肌梗死(MI)小鼠毛细血管生成和心脏重构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I组、MI+IL-21组,每组20只。建立MI模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FS),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溶液(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和壁厚,ELISA检测血清炎症相关因子水平,TUNEL、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血管密度。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阴性对照组、IL-21组、si-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组、si-STAT+IL-21组,于缺氧血清饥饿(HSS)环境下培养24 h模拟缺血,通过MTT、TUNEL、血管形成实验评估细胞活力、凋亡、血管形成能力。qRT-PCR检测心肌组织IL-21、Ⅰ型胶原α1(COL1α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IL-21、STAT3、p-STAT3、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P38、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梗死面积、LVESD、LVEDD、血清IL-1β、心肌组织COL1α1、MMP-9 mRNA、细胞凋亡率、Caspase-3 mRNA、p-STAT3、p-AKT、p-P38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均P<0.05),LVEF、FS、血清IL-21、IL-10、心肌组织IL-21 mRNA与蛋白、Bcl-2 mRNA降低(均P<0.05);与MI组比较,MI+IL-21组梗死面积、LVESD、LVEDD、血清IL-1β、心肌组织COL1α1、MMP-9 mRNA、细胞凋亡率、Caspase-3 mRNA减小(均P<0.05),LVEF、FS、血清IL-21、IL-10、心肌组织IL-21 mRNA与蛋白、Bcl-2 mRNA、p-STAT3、p-AKT、p-P38蛋白、血管密度升高(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IL-21组细胞存活率、成管长度增加(均P<0.05),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si-STAT3组细胞存活率、成管长度减小(均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IL-21可刺激血管生成,减少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改善MI后心脏重塑,可能与激活STAT3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白细胞介素-21 血管生成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心脏重构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C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姚心怡 贺彤 +2 位作者 杨欣雅 胥明成 张峻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白细胞介素17家族(interleukin-17s,IL-17s)具有促炎效应,参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IL-17C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不同于广泛来源于各种免疫细胞的IL-17A,IL-17C主要由上皮细胞分泌并通过IL-17RE/A受体复合物... 白细胞介素17家族(interleukin-17s,IL-17s)具有促炎效应,参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IL-17C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不同于广泛来源于各种免疫细胞的IL-17A,IL-17C主要由上皮细胞分泌并通过IL-17RE/A受体复合物发挥作用,在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均存在表达异常。本文综述了IL-17C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C 细胞因子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血浆肝素结合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对脓毒症休克早期预判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马郡 杨旭峰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期55-58,6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早期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77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6 h内是否发生休... 目的探讨血浆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早期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77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6 h内是否发生休克将其分为休克组和未休克组。比较两组血浆HBP、IL-6和PCT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影响因素。结果休克组血浆HBP、IL-6、PCT高于未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P、IL-6、PCT及三项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35.0%和89.7%、78.8%和60.8%、67.5%和53.6%、67.5%和68.0%。HBP、PCT、IL-6及三项联合检测早期预判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9、0.598、0.663和0.717。将脓毒症是否进展为脓毒症休克作为因变量,将HBP、PCT和IL-6早期预判脓毒症休克的最佳截断值作为临界值,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P和IL-6为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HBP、PCT和IL-6对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有早期预判价值,三项联合检测预判价值更高,HBP和IL-6是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肝素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血浆降钙素原 早期预判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8与类风湿关节炎关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振东 杨娟娟 +3 位作者 李浩林 金芳梅 程伟刚 王海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6期184-188,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多关节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炎症反应、软骨破坏及骨侵蚀和血管生成,并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其中白细胞介素-8(IL-8)为炎症因子中重要一员,故本文从炎症、软骨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多关节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炎症反应、软骨破坏及骨侵蚀和血管生成,并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其中白细胞介素-8(IL-8)为炎症因子中重要一员,故本文从炎症、软骨破坏及骨侵蚀和血管生成三方面对IL-8在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本文通过阐述IL-8与RA的相关性,明确IL-8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RA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8 趋化因子 炎症 骨破坏 血管翳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和过氧化氢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清金 张泽 +1 位作者 江华 洪春永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过氧化氢酶(CA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1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IL-10、CAT水平。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来评估抑郁症状;PSD定义为HAM...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过氧化氢酶(CA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1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IL-10、CAT水平。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来评估抑郁症状;PSD定义为HAMD评分≥8。结果:脑梗死后1个月开始随访,有51例(33.8%)被诊断为PSD。与非PSD病人相比,PSD组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较高,脑梗死体积较大,BI评分较低,mRS评分较高,血清CAT、IL-10水平较低(P<0.05)。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在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P<0.05)后,IL-10(OR=0.615,95%CI:0.410~0.923)和CAT(OR=0.757,95%CI:0.652~0.914)仍然是PSD的独立预测因子。PSD病人的IL-10水平(r=0.394,P<0.01)和CAT水平(r=0.306,P<0.01)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OC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的截止点为2.06 pg/mL,预测PSD的AUC为0.739。同时,CAT水平的截止点为1.07 U/L,预测PSD的AUC为0.630。IL-10水平较低(<2.06 pg/mL)的病人比对应组(≥2.06 pg/mL)更容易发生PSD(OR=9.750,95%CI=2.671~35.534,P<0.01)。同样,CAT水平较低(<1.07 U/L)的病人比对应组(≥1.07 U/L)更容易发生PSD(OR=5.052,95%CI=1.256~20.322,P<0.05)。结论:血清IL-10、CAT可用作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PSD的独立保护性预测因子。IL-10、CAT水平低的病人在卒中后1个月更有可能发生P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白细胞介素10 过氧化氢酶 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MRI影像表现及其与血清α-防御素、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杨杰 刘涛 +1 位作者 赵志光 杨东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68-170,共3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MRI影像表现及其与血清α-防御素、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行MRI检查和血清α-防御素、白细胞介素-... 目的 探讨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MRI影像表现及其与血清α-防御素、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行MRI检查和血清α-防御素、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检测。根据是否发生PJI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2例)和非感染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MRI表现和血清α-防御素、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JI的MRI表现与血清α-防御素、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患者假体周围发生骨膜反应、存在假体关节囊积液以及假体周围肌内水肿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假体周围骨质溶解和骨髓水肿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α-防御素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而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感染组患者MRI表现骨膜反应、假体关节囊积液、肌内水肿均与血清α-防御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膝关节PJI的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其与血清α-防御素、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有助于为临床的定性诊断以及治疗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周围感染 MRI Α-防御素 白细胞介素-6 D-二聚体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探究扫白茴风丸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思远 李奕辰 +1 位作者 方殿伟 王远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观察扫白茴风丸治疗阳虚血瘀型白癜风的临床指标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的阳虚血瘀型白癜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 目的观察扫白茴风丸治疗阳虚血瘀型白癜风的临床指标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的阳虚血瘀型白癜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扫白茴风丸,对照组予中成药白癜风丸,2组共治疗4个月。4个月后观察2组白斑面积、临床疗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清中IL-10水平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后,2组均可以改善白斑面积,治疗组效果更加确切[(5.68±3.29)cm^(2)比(8.34±4.21)cm^(2),P<0.01];DLQI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评分更低[(5.67±2.20)分比(7.79±2.35)分,P<0.01];血清IL-10水平均有上升,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49.07±26.39)pg/mL比(139.35±24.70)pg/mL,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10%比82.14%,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扫白茴风丸治疗阳虚血瘀型白癜风患者有效且效果优于白癜风丸,能够缩小患者白斑面积,改善生活质量,并可以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血清中IL-10水平趋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扫白茴风丸 白细胞介素-10 阳虚血瘀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和多囊卵巢综合征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17
作者 郝雅丽 王聪敏 +3 位作者 吕翠婷 郭丽娜 贾新转 甄秀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39-843,共5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rs1800871 A/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和rs1800872 T/G 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遗传易感性。方法 通过SNaPshot SN...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rs1800871 A/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和rs1800872 T/G 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遗传易感性。方法 通过SNaPshot SNP分型方法共分析了121例PCOS患者和158例健康对照IL-10基因rs1800871 A/G和rs1800872 T/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体重指数、肥胖家族史阳性、T水平高于对照组,FSH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采用SHEsis软件对这两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显示,两个位点存在完全连锁现象(D'=1)。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家族史、IL-10基因rs1800871A/G单核苷酸多态性是PCO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L-10基因rs1800871 A/G增加了对PCOS的遗传易感性,携带AG和GG基因型可能增加了PCOS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0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及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邵独婧 付乃宽 +2 位作者 刘玉洁 刘晓罡 张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9-773,共5页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330例,根据是否在标准西医治疗基础...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330例,根据是否在标准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组164例和对照组16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后1年血清IL-18、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及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再发MAC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IL-18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芪参益气滴丸组1年后血清IL-18、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随访1年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芪参益气滴丸是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59,95%CI:0.087~0.772,P=0.010),高水平的基线血清IL-18是再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5,95%CI:1.046~1.106,P=0.000)。血清IL-18预测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再发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696~0.877,P<0.01),敏感性为65.00%,特异性为90.00%。结论 血清IL-18对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芪参益气滴丸可以降低血清IL-18、血压及血脂水平,减少炎性反应,进而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8 预后 芪参益气滴丸
下载PDF
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冒小红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收治的7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收治的7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脓毒症休克组(48例)和脓毒症组(31例),另选取同期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4周,根据预后情况不同将7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存活)和预后不良组(25例,死亡)。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PCT、IL-6、LMR水平,并分析PCT、IL-6、LMR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研究对象的PCT、IL-6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对照组,LMR水平低于脓毒症组、对照组,脓毒症组研究对象的PCT、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MR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与PCT、IL-6水平均呈正相关,与LMR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PCT、IL-6水平均更高,LMR水平更低(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IL-6、LMR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805、0.701、0.939,灵敏度分别为0.840、0.800、0.760、0.880,特异度分别为0.796、0.778、0.759、0.815(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IL-6水平升高、LMR水平降低,且PCT、IL-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MR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预后不良患者血清PCT和IL-6水平更高、LMR水平更低,以上指标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良好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8对乳腺癌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郑鹏飞 董良鹏 +2 位作者 高延鑫 张一夫 秦双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4例乳腺癌患者、2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20例对照者。分离所有受试者的血浆和外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4例乳腺癌患者、2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20例对照者。分离所有受试者的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纯化CD8^(+)T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38蛋白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IL-38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重组人IL-38刺激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分离的CD8^(+)T细胞,建立CD8^(+)T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共培养系统,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水平计算靶细胞死亡比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穿孔素、颗粒酶B、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的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IL-38水平(74.23±19.88 pg/mL)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62.87±16.27 pg/mL,P=0.018)和对照者(61.77±12.75 pg/mL,P=0.013)。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L-38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7±0.22 vs.1.00±0.18,P<0.001)。外周血和肿瘤浸润CD8^(+)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穿孔素和颗粒酶B分泌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中的水平高于间接接触共培养组(P<0.05),但干扰素-γ和TNF-α分泌水平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内,靶细胞死亡比例、穿孔素、颗粒酶B、干扰素-γ、TNF-α在IL-38刺激组中的水平低于无刺激组(P<0.05)。在间接接触共培养组内,靶细胞死亡比例、干扰素-γ、TNF-α在IL-38刺激组中的水平亦低于无刺激组(P<0.05),但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在间接接触共培养组内的IL-38刺激组和无刺激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水平在无刺激组和IL-38刺激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的IL-38可能参与诱导CD8^(+)T细胞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白细胞介素-38 CD8阳性T淋巴细胞 抗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